「善心匯」假借慈善斂財 涉案數百億元

加拿大都市网

■ 善心匯曾在中國各地置辦產業或設立辦事處。網上圖片

本報訊 打着慈善的幌子斂財案件,層出不窮。按照統一部署,中國各地警方近日依法對廣東深圳市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天明等人,涉嫌組織傳銷活動等犯罪問題,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介紹,多年來,張天明把自己包裝成「大慈善家」、「經濟學者」,通過搭建「善心匯眾扶互生大系統」(簡稱「善心匯」)平台,發展500多萬會員,遍布中國31個省區市,涉案金額數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善心匯」法定代表人張天明。網上圖片

以「經濟學者」自居發展500多萬會員
從成立之初,「善心匯」的經營模式就被網友質疑,「長沙集會」之後,這個組織才引起社會關注。據《新京報》報道,今年6月初,「善心匯」平台幾名技術骨幹被湖南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系統平台癱瘓。 3,000多名「善心匯」會員身着統一的服裝,拉着橫幅,在湖南省政府門前聚集三天。為了讓政府妥協,老年人和殘疾人被安排在隊伍最前排。一些骨幹成員要求會員不配合警方的調查,教唆會員對外稱自己「沒虧錢」、「自願捐助」,其實這不過是傳銷人員的老套伎倆,不過是為了掩蓋騙局,逃避打擊。經過警方查證,非法聚集是由張天明一手策劃的。他通過微信號召所有會員參與集訪,希望以此向政府施壓。 「人放出來了,系統就能正常運作」,張天明在接受審訊時承認,「當時要求釋放技術人員、解凍帳號、對項目論證,還有撤銷我的網上追逃。 」一個月後,「善心匯」成員又在北京非法聚集。 7月24日「平安北京」發佈通報稱,部分「善心匯」會員來京非法聚集,行為已涉嫌觸犯法律。

交300元註冊會員
「善心匯」全稱為深圳市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3年5月24日在深圳市龍華新區註冊成立。註冊資金100萬元,張天明出資51萬。這個公司申請6個「善心匯」商標,其中包括殯儀服務的商標。張天明說,2015年左右,他開始接觸3M和雲互助等大量傳銷資金盤,受它們的啟發,逐步完善了「善心匯」的想法,形成現在的「善心匯」系統。 2016年年底,公司變更註冊資本為5個億。在這個系統里,根據投入金額的多少分為貧困區、小康區、富人區、德善區、大德區和永生區六個等級。每個區除了投入的金
額和獲取的利益不同,其他的規則大致相同。其中,「善心匯」會員按平台指令向陌生會員匯款,平台再安排其他會員接受匯款,會員名義上從中可獲得靜態收益。

■「善心匯」對外捐款,包裝成做慈善的樣子。網上圖片

註冊會員需要推薦購買一顆價值300元的「善種子」才能完成啟動,才能有資格獲得收益。根據金額不同,會員還需向公司購買一至三枚「善心幣」,每枚善心幣價值100元。 「會員們重金購買的『善種子』,其實就是一個啟動碼」,「善心匯」的技術人員黃龍(化名)解釋說。為了讓會員們相信他們是慈善機構,張天明提出這個名稱,意為啟動別人的善心,生根發芽,「還有善心幣、善金幣,都是為了宣
傳」,而打款行為稱為「布施」,收款行為稱為「受助」。張天明什至還以「經濟學者」、「慈善家」自居。 「簡單來說,如果你在貧困區捐贈別人3,000元錢,一個月左右就可獲利900元利息。如果投入3萬進入小康區,就能得到6,000元的利息。銀行都沒這麼高的利息,所以吸引了很多人投入」,黃龍介紹。

「善心匯」系統還有動態收益。只要推薦朋友加入「善心匯」,就可以獲得系統獨有的「管理獎」。下線發展到一定數量,還可以繳費申請成為「功德主」、「服務中心」,獲得更多回報。 「『服務中心』和『功德主』是指『善心匯』里的高級會員、經銷商,有權銷售『善種子』和『善心幣』」,宋宇(化名)說。

「善心匯」會員只要向公司購買一定量的善種子就可以成為「服務中心」、「功德主」。宋宇是廣州市「善心匯」訊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6年5月,張天明邀請他「一起賺錢,還可以做善心」。之後,宋宇投入3萬元,拿到了善心匯公司首批「服務中心」的資格和160個「善種子」。

因為擁有「服務中心」的特權,宋宇以4.5折的價格向公司購買善種子和善心幣,再以原價賣給下線,賺了不少錢。下線又發展了新的下線,都要通過他購買「善種子」和「善心幣」。宋宇從中賺取利潤,還可以從下線的每筆布施中獲得提成,越賺越多。經初步調查,一年間,宋宇賺了約2,000萬元。截至2017年7月17日,註冊「善心匯」的會員達到500餘萬人,遍布中國31省區市。平均每天遞增註冊會員兩萬多,今年4月每天遞增註冊會員高達五六萬人,「按照現有速度估算,年底會員數量將會增加到一千萬」,張天明供述稱,到時候,他的個人利潤將會在現有基礎上再翻倍。據悉,截至案發前,「善心匯」涉案金額已達數百億。

名為「善心」 極少投入扶貧
「善心匯打着慈善的旗號。如果沒有一個名頭,就沒有號召力」,張天明說。「善心匯」平台的宣傳資料顯示,其幫助了許多貧困家庭、負債者、殘疾弱勢群體及重病患者,累計公益慈善救助捐款數千萬元,扶
貧濟困達數十萬人。警方初步查明,張天明通過發展下線收取會員費,已經非法獲得十餘億元。其號稱「扶貧濟困、均富共生」,而其真正投入捐助和扶貧項目中的錢只有極少數。

「他可能真的做過善事,但和他從中獲得的利潤來看,就是九牛一毛。說白了還是為了牟利,不是為了行善」,如今,黃龍也經常會反思張天明的「善行為」。黃龍負責「善心匯」的系統開發,當初,張天明說要做一個互助共生的系統。張天明告訴他,當今社會人心浮躁,利益分配不公。而他們要做的系統,是要讓更多的有錢人幫助窮人,互利共生的系統。

2016年5月底系統上線,短短一年多時間,「善心匯」會員就增長到500多萬。黃龍看出了問題。 「從專業角度來看,這種增長速度肯定是不正常的。背後有很多危機,平常人看不出來」,黃龍很快意識到問題,也明白了張天明真正的意圖是為了牟取巨大利益,「公司一個月能賺上億元。 」

「做慈善就不可能獲得高額返利,這完全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矛盾體。他把『做慈善』和『高返利』兩個思想強加給會員,讓大家覺得這是好事情」,警方稱。 「簡單來說,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用新會員的錢支付老會員的利息和短期回報,一旦沒人投錢了,或者新會員投入的資金無法支付老會員的利息和本金,資金鏈斷裂,就會導致模式崩盤」,偵辦此案的警察介紹說,「最根本的目的還是騙取財物,不斷吸納發展會員,收取入會費、排單費。 」被警方控制後,張天明自稱:「『善心匯』其實是『噁心匯』,應該取締。」

針對不同人 變換交流方式
彭宇(化名)2017年初第一次聽到「善心匯」,這個簡單而「有意義」的賺錢方式打動他:用身分證拍照,註冊成為會員,交300元買下一顆「善種子」啟動帳戶,就能輕鬆獲得最高50%的月回報。他在「貧困區」投了3,000元,第一輪排單(完成一輪匯款、收款),很快拿到3,900元。他開始相信,「善心匯」是個既能做慈善,又能賺錢的平台。

彭宇把家裡的七位親戚都拉進了善心匯,還獲得了不菲的推薦獎。他也曾懷疑過「善心匯」的性質,但每晚8時微信群的宣傳打消了他的念頭。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善粉』,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必須要做的。第一,張天明通知每晚的分享要聽,多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第二,你可以忘記吃飯睡覺,但不能忘記要去施德……」群里的老師如是說。如果不是因為賠錢了,彭宇可能真的會變成「合格的『善粉』」。到了7月,「善心匯」垮台後,彭宇投入的兩萬元已經損失一萬。

「有些人會覺得他真的在做慈善,這個平台是一個公開透明的正面平台,其實都是包裝出來的」,劉華說。在他看來,張天明有很多想法,但並不實踐,「比如我說這個市場要做到3,000億,他就會跟你說他要做到一萬億。先給你畫一個很大的餅,但並不會踏踏實實去做。」平台開放後,會員數量激增。劉華看到張天明在微信中多次提到「匹配」,摸透了其中的本質,決定離開。他離職後,張天明多次找到他。 「他不斷說些話刺激我,說我也是個有抱負有情懷的人,如果不能為貧困的人做一些事情,為解決國家一些社會問題做一些事情,就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剛剛大學畢業的劉華心動了,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回到「善心匯」。

這些話術在其他人身上一樣有效。 「他會說你是一個有才華、有上進心的人,這麼好的機會你不把握,就是捨近求遠。 」劉華說。針對不同的人,他會變換交流方式,為此籠絡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會員,「比如家裡有困難的,他會及時給你錢,平常也會噓寒問暖,根據你不同的特長安排不同的事情。 」「他做慈善的錢都是靠拉人頭、從大家的投入里得來的,應該不算真正的慈善」,劉華說。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