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華商改變思路吸引客源 非華裔商戶進駐帶旺市場

加拿大都市网

■ 有華裔商戶相信,多爭取不同族裔開店,始終有利於華埠的發展。上圖為華埠街景。

圖文:本報記者張文慈
溫哥華市議會日前否決華埠奇化街105號(105 Keefer)發展項目,令部分支持的華埠商戶感失望,傳出區內有中餐廳將轉手經營消息,但也有商戶轉變思維,開發網絡爭取西人客戶;加上非華裔商戶陸續進駐,他們相信最終可帶旺華埠市面。
據大溫英文《都市日報》(Metronews)報道,華埠漢記餐廳「將在近日結業」,不過該餐廳周二向本報否認是關門,強調純粹轉手經營(詳另文)。而同區明興參茸海味行東主陳耀輝說,身為溫哥華華埠商會主席,得知市議會最終否決奇化街項目,如今又聽到有中餐廳易主,都讓他擔心華埠人流愈來愈少,空鋪或愈來愈多。

西人餐廳晚上大排長龍
明興參茸海味行位於華埠片打東街(E. Pender St.),租用一萬平方呎店面每月租金是6,500元,遠比溫市中心及列治文便宜,且過去16年沒加租。陳耀輝則指出:「做生意不怕貴租,就怕沒有人流。」

■ 陳耀輝

他嘆氣道,他的中藥店以前是4部收銀機收款,如今僅用兩部。他認為,位於附近的安全注射屋對華埠影響最大,加上泊車不易,許多新移民不大願意前來華埠消費,嚴重影響商戶的生意。陳耀輝說,幸好他也有做批發生意,可補零售的不足,否則真要做虧本生意。
陳耀輝表示,溫市華埠目前可說是西人有錢賺,華人沒錢賺:「整體而言,目前這裡少數幾家中餐廳生意不錯,反而不少西人餐廳到了夜晚,顧客要大排長龍等位。」
華埠豐林家電總裁林華澤說,他支持奇化街發展項目,認為有助增加人流,最重要是大樓如建成,讓更多人夜裡留在華埠住,消費一定可帶旺華埠:「他們既然是居民,總要找東西吃,要到附近逛街。」他還表示,如果能減少安全注射屋大派毒品或針筒,跟着可吸引更多人入住華埠。讓不同族裔居民有機會發聲,而這些訴求也可變成華社聲音一部分了。

吸引更多人入住華埠
林華澤說,華埠店家過往都是6時就休息,一旦華埠成為空城,道友往往逗留在華埠店家門口,而且一待就是16小時,不利做生意。他指,如今要在華埠做生意須轉變思維,像他就開發網絡爭取更多西人客戶:「我們目前網站銷售額等於兩家實體零售店。」

■ 林華澤

不過他承認,他店家的情況比較特別,畢竟網上賣電器,要比賣藥材容易。
按省府計劃,聖保祿醫院(St. Paul’s Hospital)會遷至溫東車站街(Terminal Ave.)夾緬街(Main St.)火車站附近。林華澤相信這有助華埠的發展,因為醫護人員可能須要住在華埠一帶,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不小:「華埠目前有4幢新柏文大樓陸續完工,未來有更多居民遷入。」

■ 派特曼

片打東街的西湖餐廳(Sai Woo Restaurant)東主派特曼(Salli Pateman)說,她也希望華埠興旺,如今她每天夜裡營業的餐廳,生意不俗。西湖餐館斥資把原來建築的巨木橫樑、磚瓦牆面都一一修復保存,還到處收藏與華埠歷史相關文物,讓90年前的西湖餐館風貌重現。
陳耀輝相信,溫市府的華埠經濟振興方案中,就是希望透過消費多元化,吸引各族裔遊客光顧;而且非華裔商戶陸續進入華埠,商家加強認識華人習俗,有利華埠的前景。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