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我家嗎?

加拿大都市网

撰文:廖長仁
每逢國慶期間,市面上往往可看到以加拿大為榮的標語,或在出席慶祝活動時,與會者高呼一些表達愛國情感的口號。有些標語和口號的意義較為明確,例如「我是加拿大人」,只要拿出加國護照或公民卡即可證明。管他人如何定義何謂「加拿大人」,總之從法律上說,你就是加拿大人。但有一些口號卻相對地不好處理,例如「加拿大是我家」。

「加拿大是我家」所表述的是個不同層次問題,「家」所包含的不只是法律定義,而是有更寬闊的含義。例如一個青少年每天只是睡覺那幾個小時回家,對家庭大小事務不聞不問,與家人不瞅不睬,自出自入,父母一般會罵:「你究竟有沒有把這裡當作你的家?」

或者須要分擔的時候,總是不見人,一有好處卻搶先享受。從不關心家裡誰買食物,但一口痕就竄入廚房,打開雪櫃拿食物,甚至邊拿邊埋怨:「怎麼老是沒有我愛吃的!」在同一屋簷下的兄弟姊妹,大概會暗罵一句:「究竟你把這裡當是你的家還是旅館?」

又或者間中給些家用,就對家人諸多需索,或者予取予攜,一副「錢都給了你還想怎樣」嘴臉,看不過眼的叔伯大概會連連搖頭:「你都把家人當是什麼了……」

「一同努力為這頭家」的期待
有這樣的反應,源於家本身有更豐富內涵,不只有沒有權自出自入;有沒有權打開雪櫃;有沒有盡每月給家用等基本責任,更包括對長輩的關心,對家事的着緊,對成員的關顧,從而建立家庭的承擔感,以及與家人有深入溝通。

既同屬一個家,成員之間彼此有着「一同努力為這頭家」的期待,實乃自然之事。這種期待,多少反映到國家層面上。
民調機構Environics Institute今年3月公布報告顯示,加人對移民和難民普遍有正面看法。60%受訪者不認同「本國有太多移民」,80%認為「整體而言,移民對加國經濟有正面影響」。近年經濟不穩,各地屢傳有關移民難民引發社會矛盾的消息,加人依然抱高度正面態度,足見加國確是落實多元文化。

不過仍有個數字值得關注,就是51%受訪者認為「太多移民沒有接受加拿大的價值觀」。這是自1993年首次做有關民調以來的最低比率,但仍然超過半數。

融合一國 宜摒棄「文化宅男」心態
在大堆對移民非常正面數字中,這比率反映的,大概不是本地人對移民背景不接納,更似表達出一種渴求,期望所有來到這塊土地生活的成員,要對這個國家有更大的認同及更積極的參與,讓加拿大不止是個法律定義的疆土(state),而是個有情感牽連的群體(nation)。

真要把加國當成自己的家,亟需摒棄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文化宅男」心態,積極投入學習與不同族裔溝通的語言及方法;不是各取所需,而是一同貢獻,合力建設這個家。唯有這樣,才能在國慶日與所有加人一起,開懷地高呼「加拿大是我家」!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梁朝伟突现身TVB新闻!捐300万奖学金 加码一珍藏拍卖筹款!

多伦多骄傲游行6月30日举行 路线、时间及观看指南

多伦多失业率高企 新移民找工作寸步难行

如何防止手机在充电时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