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語言病理學嗎?華裔女博士用醫療教育法輔導社區

加拿大都市网

■■黃曉瑩倡導公眾教育,為有需要的人爭取權益。

圖文:星島日報記者

由於政府醫療撥款制度產生資源分配不均現象,加上公眾認知不足,不少病人未能獲得語言治療服務。身兼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及語言病理學博士黃曉瑩稱,用了多年時間發展第二個職業,與家和服務理念一致,希望團結上下倡導公眾教育,為有需要的人士向政府爭取應有的權益。

由香港移民至加拿大的黃曉瑩,在北美完成學士至博士課程。起初修讀傳理系,其後進修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曾經在政府、主流及華人服務機構任傳訊部總監。期間進修語言病理學碩士課程,繼而取得博士資格,正式成為語言病理學專家。

下決心發展第二個職業,要以無比毅力及鬥志經過重重考驗,才可以完成嚴格的專業訓練,反映黃曉瑩對語言病理學的濃厚興趣及熱誠。她表示過程甚為艱辛,需一邊工作支付學費,一邊讀書考取資格。同時要實戰機會,會見病人時靈活使用知識和技巧。完成博士課程後還須做滿實習時間,再正式考牌,她已取得加美兩地的牌照。

■■黃曉瑩(左三)任職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家和中心
 

華裔專家少 工作不易尋

她指語言病理學是一個獨特專業工作,涉及教育和醫學兩大範疇,對象包括來自學校及醫院病人。例如兒童發展遲緩,不懂說話,經過評估確診是否需要接受語言治療;或中風病人康復期間說話口齒不清,需要接受治療,以便能夠如常與人溝通。可惜的是這個行業在加拿大極為狹窄,華裔專家更少,不易尋獲工作,這是與公共系統的撥款有關。

黃曉瑩解釋修讀博士課程進行的研究,比較社區人口與醫療服務撥款方面的公平性。一般人知道藍色殘障標誌指向行動不方便的人士,這是在視覺上能夠看見的殘障,政府在這方面撥出大量資源。

其實有不少人屬於心理上的殘障,也無法說出來,當局並不理解這是另一種殘障,因而缺乏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

進修是最好的思想投資

從過去服務社區經驗,黃曉瑩看到這種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公眾對這方面認知不足,深感需要以有系統方式協助有需要的人。她發展第二個職業,以語言病理學家身份不僅幫助病人,同時在家和專業輔導中心任總幹事,希望在社區進行倡導教育工作,為他們爭取權益

黃曉瑩認為進修是一種最好的思想投資,最能保值,不怕被人奪走。在攻讀每個學位時,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能夠終身受用。現時在家和處理行政事務,工余時接見需要語言病學服務的病人。除了維持執業資格外,也要接觸人群,明白他們面對的挑戰,否則成為一個「離地」的專家與社會脫節。

黃曉瑩身邊也有一些擁有博士資格的朋友,在所屬的專業發展。她說,有懷着孩子讀書的朋友,不怕艱難仍取得博士學位﹔有友人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後前往硅谷大展拳腳;另有在醫療及物理治療方面晉陞管理層。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未来一周加拿大商界值得关注之大事

诈骗讯息席卷加拿大 哪种骗术最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