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做湯羹 河蚌正當食

加拿大都市网

■ 用河蚌做的菜肴鮮美可口。網上圖片

星島日報訊

春日融融, 洗手做羹湯,對南京人來說,鹹肉河蚌湯是一道絕不可錯過的美食,也是他們挽留短暫春日的最大誠意。

 

南京方言里把河蚌叫做「歪歪」。 「鹹肉歪歪湯,味道擺得一塌,打個嘴巴子也不肯丟」,一句諺語暴露了老南京人的對吃的講究。

 

肉色如玉 鮮香可口

大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里寫道:「剝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為湯宜可,起遲便枯。」 《金陵晚報》報道,近期的河蚌肉色如玉,而春韭,青翠欲滴。將玉色的河蚌肉與翠色的韭菜放在一起爆炒,是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美味。一白一綠搭配相宜,光是顏色都叫人食指大動,更何況是味道了。

 

蚌之鮮,不僅在於時令恰當,更在於它的大眾。相對於鰣魚、刀魚等動輒半公斤上百、上千元人民幣的河鮮,河蚌是人人皆可品嘗的美味,算得上是觸手可及的春天。不知道袁枚是否品嘗過南京人常吃的河蚌燒豆腐、河蚌鹹肉煲,如果有的話,那也一定是讚不絕口的。

 

河蚌味美,但少數人知道它性寒。南京民諺有云:「春天喝碗歪歪(河蚌)湯,夏天不生痱子不生瘡」。中國人相信,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而人身小天地的變化與季節轉換息息相關。清明正是春夏交替時節,是養生的關鍵時期。

 

去燥火的時節,到菜市場里揀一揀肥嫩的河蚌回家煲湯成為老南京人的習慣。挑選河蚌也是有技巧的,精明的主婦會貨比三家,瞧瞧哪一家蚌殼更清亮,哪一家殼口更緊密,兩相權衡才開口問價,只有經過精挑細選的河蚌,挖出來的河蚌肉才能肥厚透鮮。

 

一鍋乳白的,「咕嚕咕嚕」冒着泡泡的河蚌豆腐湯,透着古人「不時不食,適時而食」的智慧。醫療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食補」是調理身體最佳的方式,綿延至今的飲食習慣,細細考究都別有深意。而今人們入口的一道道美味,更像是老祖宗「由內養外」的叮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