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專欄:從水牛城走向白宮(11)

加拿大都市网

與此同時,老羅斯福還很注重資源的保護他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干涉美洲事務。

羅斯福還因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
1905年年日俄戰爭開始,日本陸海軍以弱勝強。雖然羅斯福對沙俄在遠東的野心感到不安,對日軍的戰鬥力極為欣賞,但是他也不願意讓日本在遠東獨大。羅斯福召集兩國代表在新罕布殊爾州普茲茅斯港進行和談,他對調停人這個角色非常着迷,連哄帶嚇,最終使兩國簽署了「朴次茅斯和約」(朴次茅斯條約),羅斯福因此贏得巨大的國際聲譽,並且獲得19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之後,羅斯福又仲裁了德國與法國在摩洛哥的勢力劃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羅斯福的這兩個行動從某種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戰。

在調停過程中,羅斯福敏銳地察覺新崛起的日軍對美國構成的潛在威脅,同時也認識到巴拿馬運河對美國不僅具有經濟價值,而且能夠使美國海軍艦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調動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他因此在任內竭力主導興建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並把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大權牢牢握住,他將這視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

在羅斯福第二任期的尾聲,他派遣了一個由16條最先進的戰艦組成的艦隊環繞地球,航程始於1907年12月16日,1909年止於年2月22日。羅斯福這麼做無非是向世界展示美國海軍有能力登上世界舞台。這個航程對於日益緊張的日美關係發揮了微妙的影響。日本帝國海軍於日俄戰爭擊敗沙皇艦隊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力量顯得薄弱。羅斯福巧妙地宣示了美國海軍在這一地區的控制權,他的海軍戰略為美國在列強面前贏得了尊重。

到任期結束時,美國政府一系列反信託機構的訴訟案勝訴,抑制了大公司對經濟,工業的壟斷;控制了政治腐敗;規範了鐵路運輸;加強了勞工權利;保護了消費者利益;為後代保護了大片自然資源。(未完待續)
木然
rmu@singtao.ca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