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深陷「抵抗」風暴 方慧蘭有信心達成三贏NAFTA協議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外交部长方慧兰在华盛顿特区向媒体发表讲话。法新社

加國外交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資料圖片

星島日報綜合報道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身陷「抵抗運動」的風暴下,加美貿易談判持續舉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說:「我不是匿名泄密者。」聯邦外交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則避談白宮風暴,專註於談判中,強調一切都在樂觀氣氛中繼續前進。

周四方慧蘭與萊特希澤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會談,他們為各自的談判小組發出了新的行軍命令。方慧蘭則保持同樣樂觀的語調:「我們有信心,會有一個對加拿大有利、對美國有利、對墨西哥有利的協議。」她說談判工作繼續進行。

萊特希澤否認是匿名投函者

三個中北美國家的經濟命運還懸而未決,但萊特希澤在談判場外,還得為自己對美國總統的忠誠辯護。《紐約時報》有一篇匿名來論專欄,題為《我是特朗普政府內抵抗運動一員》(I Am Part of the Resistance Insid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而署名為「特朗普政府一高級官員」(a senior official in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掀起了大風波,各方都在猜測究竟誰是匿名者。萊特希澤發聲明:「它(該篇文章)根本不反映我的觀點,也不反映我在政府當局所知的任何人的意見。完全是一個虛構物。」

這兩天,從著名記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寫的特朗普新書,到紐約時報的該篇匿名來論,白宮陷入一團混亂。《星報》專欄作家達拉克特(Susan Delacourt)認為,加拿大與美國談判時,一直在「抵抗」美國,面對瘋狂的特朗普,加拿大更需要保持低調、堅守立場。

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福普(Flavio Volpe)指出,最新的重磅炸彈不會直接影響談判,但談判肯定變得更不容易。

曾參與1988年加美自貿談判、前總理穆朗尼(Brian Mulrony)的幕僚長伯尼(Derek Burney)認為,現在的背景與當年很不一樣,加拿大面對的是特朗普。「我們不得不希望能他在發脾氣之間找到一筆交易。」

加美雙方仍需要解決三個關鍵分歧點:乳製品供應管理系統、文化保護和第19章解決爭端機制。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