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14:49:2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健康

怎么样走路才能强身健体

当今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大晒场”,除了晒美食、晒自拍、晒娃之外,“晒步数”也已成为时尚。现在,如果每天走的步数没达到两三万步,你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晒。为了能抢占封面,不让自己的排名落后,有的人竟然深夜在家门口的花园“暴走”。 运动是为了健康。如果单是为了晒步数而过量运动,进而使健康受损,则是本末倒置了。走路是否越多越好?怎么走路才科学?在“十一”长假到来前夕,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以用健康科学的方式走路锻炼。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钟南山院士把步行视作“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他提供的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会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有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100大卡,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消耗1800大卡,这样就多出了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消耗。而成年人走30步可消耗1大卡,如此算来,要消耗多余的300大卡需要行走9000—10000步。国家卫计委曾发出“每日1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呼吁。 的确,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不仅能强健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全身肌肉的力量,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调整新陈代谢,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都能有很大帮助。 每天不宜超过2万步 虽然走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专家表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健身,也可伤身。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东教授表示,通过微信运动排行榜的激励适当走路,对身体有一定帮助,但千万不能不顾自身体质,特别是为了冲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这样反而会伤害身体健康。 和任何一项运动一样,走路也存在风险。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但不宜超过2万步。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负担,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所以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过量走路或上下坡还会加重髌股关节的压力,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持续过量运动,轻者会关节疼痛,重者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膜炎、髋关节滑膜炎等,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要步数也要强度和坚持 “单纯的步数并不意味着什么。成年人每天平均步行在6500步左右,但大多数都强度不高,对健身没有太大效果。”专家表示,许多人虽然每天行走过万步但都属于“生活步数”,只能起到放松和维持肌肉新陈代谢和力量的作用,而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想要走出健康,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健步走。健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快步走与竞走之间,步行频率应在每分钟120—140步。 “健步走一开始以消耗血糖、肝糖为主,持续15至20分钟后,燃烧脂肪的比例逐渐增加,持续到30分钟,燃烧脂肪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赵纪生解释说,时速在4.5公里的健步走可达到健身目的,但也因年龄而异。对年轻人来说,一般7至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为佳。但到了四五十岁,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 专家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健步走。青壮年和平时经常运动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没有问题,但一些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跟从。此外,虽然健步走能锻炼心肺功能,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偶尔一两次健步走是显不出太好效果的。 健步走和平常走路不同 健步走讲究姿势、速度,但很多人在健步走时容易犯两种错误: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造成拉伤和疼痛。 专家指导说,健步走时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要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在走步过程中,最好抬头挺胸、肩部放松,收紧腹部,不要翘臀,双臂紧靠身体。另外,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锻炼最好每天保持20分钟至40分钟,不可贪多。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开始就高速走几公里,可以先参加低速健步走,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和长度。 当然,运动装备也很重要。健步走时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关键,不仅要舒适合脚,还要柔软有弹性,这样才能避免由于长时间快步走造成身体伤害,尤其是要避免脚部受伤。 运动之前可以先去医院进行评估 没有基础疾病的人需要先评估下肢的肌肉力量,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运动前没有控制好血压,运动中极易诱发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有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基础疾病的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患有严重骨关节疾病的人,运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总之,在参与锻炼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足够了解,最好到专科医院进行身体评估,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李颖)(健康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海边生活会让你更健康 所以下一个度假地点是…

在海滩上消磨时光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有些人喜欢在海滩上安静地度过一天,享受宁静的海景。现在,艾希特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居住在沿海地区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好处,会使你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这项研究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它是有史以来有关居住在海边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全面的调查之一。研究人员总共分析了从英格兰近26000名受访者中收集的数据,这些结果对于那些很难寻找心理帮助的人来说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些人通常居住在较贫穷的城市社区。 在考虑了其他可能的因素之后,这项研究得出结论,居住在靠近英格兰海岸的大城镇或城市与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心理健康有关。 精神疾病在英国并不罕见,事实上,每六个英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此外,可能还有更多生活在贫困社区的人患有精神健康问题,只是这些问题没有被报道,也没有得到解释。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更多地去海边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这项研究实际上是在一个适当时机进行的,因为英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在明年之前完全开放通往海岸线的道路。事实上,英格兰的任何地方都在距离海岸110公里的范围内,所以这些道路将会让所有的英国公民更加容易享受到在海边生活带来的好处。 艾希特大学的环境心理学家马修·怀特博士解释道:“这项研究对于说服政府保护、创造和鼓励使用海岸空间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如何最大化城镇和城市中海岸线所带来的福利,并确保其获取途径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和包容的,同时还不破坏我们脆弱的沿海环境。”(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tudyfinds.org/seaside-serenity-study-finds-living-near-a-coast-linked-to-improved-mental-health/)

如果你特别喜欢抖腿 这篇文章可能对你有帮助

你要么是个喜欢抖腿的人,要么是个容易被别人抖腿搞得心烦意乱的人,很少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抖腿指的是你坐着时一条腿上下快速抖动的习惯。这一习惯可能发生在坐地铁时、工作时或在家看电视时。往往是一人抖腿,处处震动。抖腿通常与焦虑有关,这是焦虑症的常见症状之一,或是人有压力却没有意识到的迹象。 我就是个很爱抖腿的人。工作时,我要么像椒盐卷饼一样,两腿盘坐在椅子上;要么是虽然两脚着地,但右腿却疯狂地抖动。我会在不知不觉间抖很长时间,直到我突然意识到整个桌子都在晃动。我发现其他人也在抖腿,从他们上身起伏的姿势我能想象到他们脚下的动作。显然抖腿是个不容忽视的习惯。我某次和同事闲聊时,许多人都表示,当他们感觉到有人在快速抖腿时,都忍不住非常愤怒,甚至想要去打对方的腿。为什么人们会抖腿呢?为什么焦虑的人更爱抖腿?怎样才能克制这一行为呢?或者说如果你是愤怒的旁观者,怎样才能让别人不抖腿呢? 心理辅导的成员Dawn Templeton表示,抖腿是由于体内多余的应激激素累积,即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他解释说:“当我们感觉到压力和焦虑时,我们的身体会让我们做好对抗压力或逃避压力的准备,这被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这意味着我们体内有许多额外的能量。” 我们快速收缩的肌肉纤维开始活动,体内这些能量就会以手脚敲击或震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压力累积,我们的身体会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地释放压力荷尔蒙。从本质上说,焦虑让你的身体认为你处于危险之中,并让它做好逃跑的准备。如果你大部分的时间都坐着,就像大多数坐办公室的人一样,你的身体就会试图响应荷尔蒙的召唤,继而疯狂快速抖腿。临床心理学家Catherine Huckle表示,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的身体准备应对预期的威胁。当我们没有通过自卫或逃跑来消耗这些能量时,它们就会留在我们体内,抖腿就是消耗能量的方式。 抖腿是一种自我舒缓的方式,使你在倍感压力的时候能稍感放松。伦敦塞耶诊所的Macheal Durtnall表示,如果你是个精力充沛、肌肉结实、韧带紧绷的人,你就更容易抖腿。好消息是,抖腿对身体并无大碍,除了可能会让你的肌肉有点累。唯一的负面影响是,你抖腿时会给他人造成困扰。那怎样才能克制抖腿的习惯呢?克制抖腿的关键是减少你的焦虑感。这可能包括自我护理、药物疗法、治疗或其他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此外还可以尝试呼吸技巧和其他自我安慰的方法,看看是否有帮助。 即使无法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抖腿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习惯是需要时间的。第一步,你必须要找到某个人或某种方式能让你第一时间注意到自己在抖腿,并有意识地努力停止。你可能会采取转笔等其他方式,但其实这也不是个好习惯。抖腿是一种信号,表明我们应该进行一些体力活动。久坐不动不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我们喜欢活跃和运动。抖腿意味着我们要做一些实事来消耗体内额外的能量。找一项你喜欢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压力、改善情绪,还能克制抖腿。当你坐办公室时,试着每隔一小时左右就站起来走走,比如泡杯茶或在别人跟前晃晃。 如果你是愤怒的旁观者,周围的人疯狂抖腿,让你分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提出来,因为抖腿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果你不提出来,紧张情绪就会在你心中累积,慢慢酝酿,最终爆发出来。Dawn表示,你可以委婉的接近这一话题,问下抖腿的人是否需要帮助释放压力。委婉地指出来,让他们意识到这是压力太大,需要照顾自己的迹象。Catherine表示赞同,并补充道,让人们改掉这一习惯的妙招是提议一起去散个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少坐多动。 但有时对方可能并不会采纳你的提议。就如上文所说,抖腿对自己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焦虑也不是马上就能缓解的。如果有人疯狂抖腿快要把你逼疯了,对不起,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默默换个位置。(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metro.co.uk/2019/04/20/anxious-leg-bounce-happens-deal-9277508/)

腰椎间盘突出疼起来真要命 这几种锻炼方法简单又有效!

对于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都想快速远离疼痛,恢复腰部功能。但往往很多运动和锻炼方式不当,反倒会加重病情,在这时进行正确有效的腰部锻炼,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今天请专家把腰部锻炼概括为“十字口诀”,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快来看看吧。 1悬:利用门框或单杠等物进行悬垂锻炼。悬垂时要放松腰部和下肢,使重量自然下垂,以达到牵拉的目的。悬垂的动作一定要缓慢而轻,避免因上上下下而过分拉动腰椎。悬垂锻炼要逐渐增加运动量,并持之以恒,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锻炼方法。 注意事项:动作要轻柔,缓上慢下,尽量让家人在一旁协助保护。 2撑:即撑腰锻炼。不适宜做悬垂锻炼者可做撑腰锻炼。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双臂缓慢上举的同时用鼻缓缓吸气。双臂高举过头顶,眼看天,腰部向上撑,直撑到最大限度,这时停片刻。然后,随双臂慢慢放下的同时用嘴慢慢呼气。照此法反复做36次,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最好选择空气清新地方做。 注意事项:以自己能够承受的力量做,不要急着来,适应后可逐渐用劲。 3拱:即拱腰锻炼。双手扶墙壁或其他物,身体与被扶物要有适当距离。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先稍用力以中等速度向前拱腰、向后拱腰,做完前后方向的拱腰为一次,每日做两次,每次做36下。 注意事项:动作轻柔,力度适中。 4倒:即倒走锻炼。倒走时要选择平坦而又安全的场地进行退步走。走时要挺胸收腹,平视前方,双手自然前后挥动,尽量少回头,倒退走的速度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每次一般倒走15分钟,每日两次。 注意事项:注意控制速度,小心摔倒。 5多:即多角度不同方位的腰部运动。如左右侧弯腰、前后大弯腰、左右转腰、晃腰等,每项各做36下,每日做两次。 注意事项:动作轻柔舒缓,幅度不宜过大。 6蹲:即下蹲锻炼。两脚叉开与肩同宽,双手平举,缓慢深蹲,脚尖着地,脚跟抬起。下蹲要到位,初练下蹲可扶墙等物半蹲,逐渐增加下蹲次数,逐渐做到深蹲。每日做两次,每次下蹲36次。 注意事项:动作轻柔,下蹲要慢,防止摔倒。 7后:即腰部后伸锻炼。有统计资料表明,每人腰椎每天前屈高达3000到5000次,但后伸的动作很少,同时,现代人在工作中常常处于前屈坐位,这个体位使腰椎长期处于屈曲位,长此以往,会造成腰椎间盘应力的不平衡,腰椎后韧带过度牵伸,从而引起腰痛。 双臂置于腰部,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在腰部向上直抻的同时腰背向后抻36次,每日做两次。另外仰卧法亦可做腰后伸练习,双臂将上半身尽量撑起,下半身贴床,使腰部尽量后伸,反复做这一动作36次。 注意事项:动作轻柔,防止摔倒。 8摩:先按摩肾俞穴(腰眼),用两手分别按揉肾俞穴100次以上,后用双手交替敲打此穴各100次,最后,稍猫腰用双手握拳同时敲打臀部100下,接着用双拳分别敲打胯部100次。以上每日做两次。穴位:第二腰椎棘突下缘旁1.5寸处,即从脐向后对到脊椎旁1.5寸,再往下1寸之所在。 按摩法:脊椎两侧有多处穴位,可沿脊椎两侧由上而下,轻轻扣击背部。 9暖:即腰部保暖。患“腰突症”者或腰痛者,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冷时要比常人提前添加衣服,严寒季节要穿毛、棉背心,夏季要做好腰部防潮湿、防着凉部署,因这些都是腰病发生的诱因。 10保:即对腰部的保护。如不久站、不久坐、不负重、不大弯腰(最好以下蹲代替弯腰)、不抱小孩、不坐低板凳、不劳累、不做有损腰部的动作、不睡弹簧软床、不睡过分硬的床等,不良姿势要纠正。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一些注意事项,简述如下: 1. 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运动。 2. 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深蹲的锻炼。 3. 做好腰部保暖,不要睡地板及竹席。 4. 正确的站立姿势,平时工作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注意姿势的正确,避免抬重物。 5. 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及高尔夫球、瑜伽、跳舞等扭转的运动。

海带吃多了会导致脑中风?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在众多疾病中,有一种令大家越来越畏惧。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患病风险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   它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每6.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16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更可怕的是,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脑卒中,包括儿童。大家印象中往往是由于意外或身体器官的老化而引起的,但近日有报道称,“吃海带会使血液变得粘稠,损伤血管,进而增加脑卒中风险”。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吃海带真的会增加脑卒中风险?以后海带还能不能吃了?一起来看。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由于血管破裂等导致的颅内血量过多。   而脑缺血(又称脑梗)是由血栓等引起的血管堵塞或大脑血流严重不足而不能为大脑提供足够养分的情况。 虽是两种不同的表现,但并不意味一旦发生了脑梗塞,那么出现脑溢血的风险会降低,这是因为,二者发病原因具有共性——脑血管弹性降低、老化及血管损坏。   一旦患脑卒中,患者将在身体和精神上饱受双重打击。   2   哪些行为会导致脑卒中?   常见于老年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此外,发生过一次中风的人,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也将上升。   “三高”(高血压、血脂、血糖)、肥胖及运动较少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日常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的不健康行为,主要包括:   大量饮酒、吸烟;   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   体重超重,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指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摄入太少,而肉类、甜食和精制谷类及食盐摄入过多。   3   吃海带真会导致脑卒中?   报道称,吃海带会增加脑卒中风险,主要是海带中含有大量甘露醇,进入血液会导致水分丢失,使血液变得粘稠,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增加脑卒中风险。   对于这一说法,并没有明确研究指出海带对于卒中的影响。   此外,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中,发现海带也并没有被列入黑名单。 所以,对于海带该吃还是要吃的,注意吃前多泡一泡,减少盐分摄入。   正常情况下,食物一般不会直接引发卒中,但有一些药物对卒中的发生影响更为直接,比如抗凝药,如果摄入量过大,反而会导致脑溢血的发生,此外,避孕药和激素也会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4   脑卒中患者该注意什么?   目前针对卒中,没有特别的食物禁忌,最主要是提倡低盐、低脂。   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   肉蛋奶类:食用优质蛋白(鸡胸肉、牛里脊、猪里脊等),鱼虾类(鲢鱼、青鱼等),蔬菜(新鲜绿叶为主,如菠菜、油菜等),水果(西瓜、橙子、柚子等)及豆制品(绿豆、黑豆、红小豆、黄豆等),饮用低脂或脱脂奶类,蛋类少吃蛋黄。 坚果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每周摄入约50g,优选开心果、大杏仁、白瓜籽、核桃等。   烟熏类:不宜吃含盐高的菜品或腌制品,如咸肉、咸菜、熏酱食物等,少吃肥肉、动物油。   此外,尽量少吃辛辣及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专家建议,戒烟戒酒,特别是高危患者或发生过卒中的人;平时进行适当地锻炼;注意控制体重;搭配合理的饮食。     5   一旦发生脑卒中如何急救?   如果身体发生以下症状,一定要注意:   身体一侧发生异常;   一侧肢体或面部无力、麻木;   一侧面部口角歪斜;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呕吐、眩晕、剧烈头痛;   意识障碍甚至发生抽搐;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诊治,注意,卒中的预后和抢救时间密切相关,发现异常一定要争分夺秒。   预防脑卒中   关键平时要养成   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

一直依靠GPS导航 我们会不会变成路痴?

我们使用GPS导航时,只需遵照前行与转向的提示确认方向。导航越精准,我们就越不需要关注周围的环境、越不需要建立完整的认知地图。 如果一直依赖 GPS,久而久之,会引起什么样的影响? 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 实验地点是伦敦市中心。实验参与者在熟悉了一系列街区之后,在导航测试的一些回合自己判断该往哪走,在另一些回合选择电脑指定的方向。 当参与者自己判断怎么走时,海马处于激活状态,而依赖电脑做决策时,海马不再活跃。 也就是说,依赖外挂的设备之后,海马原有的导航功能被闲置了。 在自然界,如沼泽山雀这样具有贮食习性的动物,在无法贮藏食物的条件下,它们的海马就会萎缩。 对于人类而言,海马因GPS加持而不再活跃的状态,与一种发展性空间定向障碍(Developmental Topographical Disorientation,DTD)的情况类似。 DTD患者极为路痴,甚至会在自己的家里迷路。原因在于,他们的海马虽然完整,在空间导航时却无法活跃,因而不能建立有关环境的认知地图。 依赖GPS导航会减弱甚至取代海马建立认知地图的功能,同时增强对刺激—反应模式的依赖。我们由此形成的空间知识会更加刻板,进而让我们对环境缺少把握,又反过来强化对GPS的依赖。 自然状态下,随着人的衰老,构建认知地图的能力会随海马的萎缩而衰退,随之加深的是对刺激—反应策略的依赖。人的行为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刻板固执。 研究发现,长期依赖GPS导航的老年人,其海马体积更小,在轻度认知障碍测试中表现更差。海马是阿尔兹海默患者最先衰退的脑区之一,而轻度认知障碍也是这种疾病的预测指标,一些科学家因此担心,长期依赖GPS导航可能会加速老年痴呆的降临。 虽然研究没有说明,究竟是海马体积小的个体更依赖GPS,还是对GPS的依赖加速了海马的萎缩,但结合导航经验和空间训练塑造海马的各种实例,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影响很可能是双向的。 空间认知的功能不仅限于导航。海马与各种感觉皮层有着丰富的联系,负责编码视听触嗅味、喜怒哀惧思的意识体验,形成连贯的个人记忆。这些过程意味着建立经验元素的空间秩序,并影响我们认知和思考事物的方式。 除了GPS导航,现代生活在很多方面鼓励我们依赖外在的便捷工具。值得留心的,是我们与工具之间的双向关系,在工具成为自身外延的同时,我们也成了工具的外延。 如作家尼古拉斯·卡尔所言:「木匠手拿锤子时,他只做锤子能做的事,他的手变成了钉钉子和拔钉子的工具。战士在使用望远镜时,视野变远了,但看到的只有镜头之内的东西。」 (大象公会,原作者: 王槙,图片来源pixabay)

抽筋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由于缺钙引起?

什么是抽筋 抽筋的学名叫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 自古即有之,在中医学中当属“筋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医宗金鉴》曰:“筋痹,筋挛节痛,屈而不伸也。” 抽筋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日常生活中的“抽筋”多以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较为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有僵硬感觉。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疼醒,持续长时间不能止痛,而且影响睡眠。 抽筋的原因 提起抽筋的原因,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缺钙了。诚然,缺钙是抽筋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抽筋都因为缺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抽筋原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抽筋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如冬泳前未做好准备活动等情况下常可抽筋。 低温使肌肉兴奋性突然增高从而发生强直收缩,从而造成抽筋的发生。同时,应注意的是,在空调房内睡觉没有盖好被子,也是夏季夜间抽筋的原因之一。 运动疲劳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疲劳,代谢产物乳酸增多,从而在运动过程中或之后引起肌肉痉挛。 电解质缺失 短时间大量出汗或吐泻之后,体内离子及液体大量丢失,易造成肌肉痉挛。同时孕妇、青少年易出现缺钙的现象,当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过低时,会造成肌肉的神经兴奋性增加,促使肌肉收缩从而导致抽筋。 抽筋的预防 1.注意防寒保暖。寒冷环境中要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可加用护膝、护腿等装备保护薄弱环节。 2.科学锻炼,运动前做充足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后进行拉伸训练。 3.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活动量大,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以避免电解质紊乱。 4.均衡膳食,保证营养。需要注意的是,单纯补钙可能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该多晒太阳从而补充维生素D,辅助钙的摄取。(张启栋 郭万首)

年纪轻轻就脱发?让专家给你一些建议

有很多脂溢性皮炎患者都发现自己过多过少的脱发现象,这让他们很是惊慌。广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刘敏怡提醒,脂溢性皮炎患者在平时要防止脱发除了正确的预防措施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要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维生素比较高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有效降低脱发的现象。 据了解,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颜面淡红或淡黄色斑片,上覆糠秕状鳞屑为临床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其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成人及新生儿多见。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最常见于头面部。 目前研究认为,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炎症,特别是头皮可能与糠秕孢子菌有关。其他因素诸如遗传、精神紧张、饮食结构、化学性刺激、洗头过勤、生活无规律、B族维生素缺乏、嗜酒等均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治疗上重在中西医结合。刘敏怡建议,在限制多糖多脂、调节饮食前提下,消炎、杀菌、止痒同治。原则上轻的可口服去脂抗炎的药物,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红霉素软膏;重的口服维甲酸类药物抑制皮脂分泌。面部炎症重者可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软膏,控制炎症后逐渐减量;头皮脂溢性皮炎也可外用含有激素的药物,但面部最好不要使用含激素的药物,容易反弹,且副作用较大。  最后专家提醒,脂溢性皮炎容易复发,所以需注意以下防护要点:         1、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精神放松。         2、要多食水果蔬菜,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忌饮酒,禁食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搔抓,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头、洗澡。         4、面部脂溢性皮炎不要乱用化妆品,建议用医用护肤品,及时就医治疗。(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高三德)

解决耐药细菌有望 秘密武器是我们的老朋友

近年来,耐药性细菌已成为医生和科学家们的重大关注点。但是,英格兰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可能在对抗这些微生物的过程中找到了秘密武器:绿茶。根据他们的新研究,儿茶素是绿茶中常见的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这些耐药性细菌。 研究人员说,由于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频率高。作为响应,一些细菌实已经适应并变得对抗生素具有抗性,耐药性细菌已经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可以恢复并增强氨曲南的活性,氨曲南是一种通常用于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和血液感染的抗生素。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已对许多主要种类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目前,人们正在使用多种抗生素的组合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但是这种细菌正变得越来越难抵御,表现出了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 萨里大学兽医学院高级研究员乔纳森·贝茨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体外测试来评估儿茶素和氨曲南的相容性,该测试分析了这些物质如何与铜绿假单胞菌相互作用。他们发现,两者的组合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试剂在降低细菌数量上更为有效。 该研究是针对大蜡蛾幼虫和人类皮肤细胞进行的。在用儿茶素和氨曲南组合治疗的标本中,幼虫的存活率要高得多。此外,接受联合治疗后,在皮肤细胞或幼虫中几乎未观察到毒性。 贝茨博士的研究小组假设,儿茶素可通过增加细菌内的通透性来促进氨曲南的吸收。他们还认为绿茶抗氧化剂可能会干扰与抗生素敏感性相关的生化途径。 贝茨博士在大学发表的论文中说道:“耐药性细菌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没有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成功将受到损害。我们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生素来对抗耐药性细菌,儿茶素等天然产品与当前许可的抗生素结合使用,可能是提高抗生素有效性的一种方式。” 萨里大学兽医学院病理学和传染病学系主任罗伯托·拉·拉吉恩教授评论说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抗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列为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我们已经证明,通过使用天然产品以及抗生素,我们可以成功消除此类威胁,这些替代抗生素的方法的进一步开发可能使它们将来可以在临床中使用。”

研究指每人每周吞下5克微塑胶 如何减少?

澳洲纽卡素大学一项研究指出,每人每周透过饮食,吞下大约5克塑料到体内。 根据这份《消费者报告》的撰写人Kevin Loria表示,塑料已经成为人类饮食的一部分;他指出,当使用任何塑料,例如胶水樽、胶袋或包装纸时,都会有细小塑料碎片散落到食物中。 Loria表示,这些塑料碎料最大的直径为5毫米,该些碎片会散落食物或水中,甚至从呼吸空气中亦何进入人体内。 塑料工业协会表示,有关研究尚未显示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重大影响,但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东西。 微塑料中的某些化学物品,与各种潜在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生育力下降、肥胖、器官受损、儿童发育迟缓,甚至出现癌症;Loria表示,这意味微塑料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他表示,摄入微塑料后,可能会增加人类对某些塑料中已有化学物品的接触,而这些化学物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至于如何减少摄入塑料,报告建议多喝自来水,因为瓶装水中的微量塑料含量,可以是自来水的两倍,报告亦建议不要使用塑料加热食物,多吃新鲜食物,因为新鲜食物暴露于较少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图片:CTV) 

削减医疗?全民医疗?华裔选民最关注的问题怎么破……

安省省民向省府发出反对削减医疗的声音 今年5月,安省保守党府宣布大幅削减医疗开支,OHIP有11个原本属于免费医疗的项目被取消。省府还计划在未来10年,对多伦多公共卫生局(Toronto Public Health)的拨款将削减10亿元,连串的行动对安省医疗造成相当的冲击。 本报记者 文琪 距离联邦大选还有2周的时间。民调显示选民对于各党政纲中的医疗政策关注度颇高。不排除选民手中的选票,会因为各个政党的医疗政策倾向而转化为选票。联邦各大政党的领导人正把医疗保健改革放在选举的核心位置。但这些政纲能否最后落实,选民均有自己的看法。 省府削减医疗民众有怨声 居住在安省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的居民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在今年早些时候安省保守党政府宣布OHIP取消对居民的国外旅游医疗补助时就非常失望。 “虽然我平时出游并不多,自行购买旅游保险还算能够接受。但后来安省政府又削减医疗和教育开支,给我这个刚刚拥有投票权四年的'新公民'上了一课。我们亲手选出的省政府的一些做法让我后悔投了这样的选票。现在联邦大选将至,我特别非常认真地关注新闻,去学习每个政党发布的政纲和政策。在我这个年纪,我非常关注医疗政策的变化和改革。对于不久前省府削减的医疗开支和保险项目,我非常有意见。我希望在联邦层面,能够看到政府给予国民更保靠、并且也适合医疗体系发展壮大的政策。 ” 张先生对星岛《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表示,自己于14年前移民加拿大,在4年前成为加拿大公民。 “我自认为已经是一个老移民了。之前一直没有入籍是因为想着回国比较方便。后来选择成功公民,是觉得自己真的融入了加拿大的生活。我也希望能够参与政治,能够投票选举,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能够参与选择领导加拿大的政党。” 张先生的太太50岁有余。张先生表示,太太多年来一直患有心脏病,每年跑去看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时间非常多。 “我看到OHIP改革后,有一项是'不再允许患者因近期同样的问题而让家庭医生重复转介看专科医生'这点,我觉得非常不合理。这些年我的太太会因为心脏病病情的不稳定,去看不同的心脏专科医生。有时候一个专科医生并不能给予完全满意的解决方案,或者不同的医生对病情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OHIP全民医保的功能正在被削弱,作为民众,我非常失望。” 万锦市家庭医生徐丹(Dan Xu)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当专科医生没有为自己的病人解决问题,病人再度前往家庭医生处要求解决问题时,作为家庭医生需要找到第二方案,安排病患去其他专科医生处,取得分诊的意见。 “比如,当我病人的心内科医生说病人没什么事,但病人反复出现问题,并且我也觉得也许还会有什么问题,一定会再转接病人去看一个专科医生。没有必要的时候,谁会这样做呢。我再把他转到另外一个心内科医生,增加他看病的负担和时间成本,增加我的看病率的负担。在加拿大,我们的医生同行都是非常有医德的,不会没有原因地去让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省府的医疗改革中,这些砍掉的11项,有些有道理,有些并不可取。总体来看,影响的并不是大多数人。” 永明金融(Sun Life Financial)保险理财顾问党睿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OHIP对省民的承保项目正在不断减少,省府的医疗改革涉及到的削减项目对每个省民都有很大的影响。 ”“先是海外旅游保险,之前OHIP能够包部分海外医疗,例如普通住院补贴每天200元,加护病房每天400元,今年10月将取消。其次是药物方面的改变,以前凡是25岁以下的安省青少年可同时享受OHIP和私人医疗保险福利,先由OHIP提供相应药物保障,如果有不包含部分再由私人医疗保险支付。而从今年4月起,如果你有了私人保险计划进行药物保险,将不能再受益于OHIP的药物保险。我个人认为药物和海外医疗较为常用,相较于另外针对少数人使用的非必要医疗的削减,这两项的改革对大家的影响会比较大,有越来越多人在改革后会更加主动了解自己在加拿大的医疗保障。 ” 全民药保民众欲迎欲拒 张先生对记者表示,联邦新民主党(NDP)上周提出的对一定收入之下的家庭提供牙医保险的政纲对他很有吸引力。 “加拿大的福利好、教育好,都是移民来到这里很重要的原因。生活了十几年后,我也懂得去问,这样好的政策,这些钱从哪里来?最近每个政党都在派糖,但我希望不要看到只是空谈。我会去研究他们发表的一些政纲,但很多时候,我也会发现很多提出的政策,并没有什么数据或实际计划的支持。未来能否成形都难说。” 万锦市家庭医生徐丹生对此回应称:“我觉得全民药保、牙保等这些都并不是绝对的好政策,这是很耗钱的。我们目前的公费医疗系统其实也存在问题。平时有病人,可能因为很小的问题都来见医生,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家庭医生看一次病人就需要Bill OHIP一次,政府要损失多少钱?滥用,就是公费医疗最大的问题。只要是免费的东西,一定会有滥用的情况。我们的公费医疗是应该留给最需要的病患。政府应该想想怎么可以让人们不会随便因为一点小事就去看医生。同时,如何保证不同的阶层的医疗资源都足够并且丰富,而且也应考虑有能力的人可以有在医疗方面自由选择的权利。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崇尚Universality(普遍性),equality(平等性),和accessibility(可及性)。认认真真的做医生,知道病人的需要是我们的职责。跟着我的病人我会照顾得很。没有必要绝对不会叫你来,有必要一定会让你来见我。” 万锦市家庭医生徐丹 徐医生认为,联邦保守党提出的政纲中,在医疗器械上的15亿改进计划非常可行,这是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必要投资。除此之外,徐医生表示,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层面,各大政党都应当考虑,真正想改变加拿大的医疗现状,应当增加医学院的学生名额,扩大实习医生(residency)的位置,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医生的供给。 “从加拿大医学院毕业一路走出来的医生,都会有这种感觉:这条路走到最后,能成为医生的机会其实很少,竞争非常激烈。我行医后,也常常想:为什么不能增加医学院的名额?看到很多安省的学生最后去到了美国读医,成为医生留在美国,我感觉加拿大被架起来了。我们变得非常被动,资源越来越没有优势。” 徐丹总结道:“联邦政府任何一个政党,对医疗改革的大纲都需配套有具体的措施。没有具体的说明如何去做,现在的这些前提和假设,都是空谈。加拿大的医疗的确是有问题的,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政策是完美的。加拿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公费医疗并相对成功国家。民众有问题,政策也会有问题,资源分配永远很难十全十美能够让所有人满意。” 年轻移民陷医疗黑洞 安省居民张先生对记者续称,他的侄子早前也在安省以留学生的身分读了大学,毕业后拿到工签工作,正在申请移民身分。张先生认为,侄子是年轻一代的代表,对医疗政策、保险涵盖项目等观念并不强烈。侄子在拿到工签6个月后,按规申请了OHIP。但侄子以为OHIP可以涵盖所有的医疗保险项目,直到牙齿出了问题后才发现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因为入职时间不够,尚未生效。而OHIP也并不包牙齿的治疗。张先生认为,年轻一代也应对医疗问题有更多的关注。不止年长的人需要医疗保障,年轻人也应更多关注自己的保险。 理财保险顾问党睿称,张先生侄子的情况,颇为普遍。很多人对政府提供的医保项目有误区,对自己工作的医保项目规定又了解得不够。 “如果在牙病发生后再想要买个人医疗保险,往往会为时已晚,因为这个保险通常有等待期(waiting period)3个月。所以我希望提醒大家,一旦生紧急情况,现去买保险是不够的。同时,个人医疗保险对身分是有要求的,必须是持有OHIP的人才能购买。它其实就是补充OHIP不包含的那部分,和公司里面的团体保险(group Insurance)很相像。” 徐医生对人们市场忽略医保涵盖项目的现象表示认同。 “新移民登陆后应该了解更多医疗上的政策和自己所受的保障。移民或居民,尤其是到了四、五十岁后,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是否购买个人医疗保险。OHIP的确是我们基础的医疗保障。CT、MRI等所有的测试都包含在内。除了开药OHIP不保,得了肝炎、HIV、癌症等吃的那些药不保,不保牙齿的治疗,其他几乎都是保的。说实话加拿大的医疗已经很好了。但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和家庭情况,考虑个人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党睿续称,有些人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对药物的需求比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一份保险不够。 “基本的这些保障,在面对重大疾病时,它的涵盖其实是不够全面的。比如一些治疗癌症的药物、新型药物、罕见疾病的药物等,包括一些得了重大疾病的华人可能爱吃的一些中成药,这些都是普通的OHIP不包的。此时如果拥有重大疾病保险,可以直接给一笔钱(Lump sum),出院后所有的药物治疗康复,都可以用这笔钱支付。” 为自己购买一份医疗保险 党睿表示,人们最大的误区在于,觉得在加拿大有免费医疗,就有了完全的保障,其实不是的。 “首先OHIP的概念只是提供基本以及紧急、必要的医疗保障。病症突发需要立刻去医院,在医院内的治疗费用、手术费用、药费、住院费用都是OHIP涵盖的。但在北美,当你没有了生命危险之后,医院会第一时间要求你出院,很少有让你留院的。出院后的理疗费,后续治疗费用,包括处方药等等,都是OHIP不涵盖的。这些费用是需要大家考量,通过其他途径去做的。这是很大一笔开支,特别是针对比较重大的疾病,以及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比较严重的情况,只有OHIP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有所保障,要么是工作的公司提供的团体保险里面有包含,要么就是自己购买个人医疗保险。或者两种都可以持有。” 很多在安省居住和工作许久的人也觉得只要有工作就有了医疗保险,除了OHIP之外就跟着公司的团体保险走就好了。张先生侄子的案例中,因为刚刚入职不久,公司提供的团体保险并未生效。 党睿称:“现在能拥有一份提供团体保险的工作的确是很多求职者的追求。但是大家要知道,公司有权随时改变这个保险计划,设置承保范围和时间,承保的项目也没有绝对的保障。有了任何的变动,都是个人没法控制的。其次,很多人有不能工作的情况时,也是不受保的。第三,换工作的过渡期间,以及退休之后、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是完全把自己暴露在风险里的。尤其是跳槽的人,短时间没有问题,但比如说一个月以后才去上班,有可能会面临旧公司断保、新公司保险还有等候期的问题。每个公司对入职以后多久才有公司的保险规则和计划都不一样。所以我会建议大家,要有自己的私人医疗保险。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公司的一份不够,单独买一个个人医疗保险去top up(叠加),这也是以防万一的好办法。” 张先生提出,新民主党的全民药保、牙保的政纲对很多自雇的、做小生意的人士都很有吸引力。假如联邦大选新民主党上台,这些政策得以执行,是否就不需要考虑再购买个人医疗保险等这些额外的保障?党睿对此回应称:“个人医疗保险不仅仅有牙齿上的保障。牙齿只是很小一部分,对于年轻人,会比较看重。对于年长的人,会更看重辅助医疗服务(paramedical...

高血压患者,选择运动的诀窍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坚持规律服药仍然是最有效控制血压的方法。除了服药之外,还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的方法,就是运动。 在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限盐(每天3~6克盐),饮食控制,减轻体重等方法,并不是对全部的高血压患者都有降压的效果。因为高血压人群有30%为非钠盐敏感人群,其中也有标准体重的人,不适合减重。唯有运动,对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会产生降压效果。 一、运动为什么可以降压 对运动降压的效果,曾有过专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血压平均下降4~9mmHg,几乎能达到单种降压药的平均效果(使用单种降压药的平均降压效果约为7~10mmHg),而且运动一次,其产生的降压效果可以维持22小时。运动之所以可以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是因为: 1、调节神经作用:运动可以改善人体植物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心肺能力,降低心率,减少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分泌,降低肾素、醛固酮等缩血管物质的水平,使血压下降。 2、抗动脉硬化作用:运动可以降低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又可以升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运动还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轻或是中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3、对循环系统的改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血管口径,促进心、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血管的弹性,有利于血压下降。 二、选择运动的诀窍 1、不适合的运动: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时有诀窍,要选择“不徐不疾、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避免需要屏气用力、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大等运动。比如说,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快跑等运动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就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另外球类运动,有对抗性的运动,能引起争强好胜之心的运动也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对血压产生影响。 2、适合的运动: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可以保持正常的呼吸,其二是保持身体微微出汗。保持呼吸是有氧运动,充足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燃烧脂肪和糖分,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身体微微出汗是要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不要“挥汗如雨”,以身体略有潮湿感为宜。推荐的运动方式有: 快步走:选择环境空气好的场所,昂首挺胸大步行走。双臂摆动,身体重心匀速前移,注意脚掌要均匀受力,配合步行节奏进行呼吸,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骑行:骑自行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神经系统的敏捷性,有预防大脑老化的效果。但骑车之前需要调整好车座、车把的高度,骑车时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姿势错误对关节造成损伤。骑行每次也是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太极拳:年龄偏大或是不便于户外运动者,可以选择太极拳作为运动方式。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运动量的多少与运动强度的大小都可以自由掌握。 三、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运动之前先评估: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之前,尤其是并发有心、脑、肾等疾病的患者,最好经过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运动。血压未经控制,或是控制后血压仍然高于160mmHg的患者,不建议进行运动。 2、运动时注意温度变化:在冬天寒冷时户外运动,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刺激,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骤升,易致脑出血。在锻炼结束之后,不要马上洗澡。人在运动时,外周小动脉会扩张,表现为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洗澡的热水会导致体表和肌肉血管进一步扩张,易引起血压过低,使心脏与大脑缺血,发生危险。 3、别擅自停药:药物仍然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即使进行了运动,使血压降低了,也不要擅自减少药量或是停药。能否停药,需要根据一段时间内的血压变化情况,由医生进行调节,否则小心让高血压杀个“回马枪”。 总结一下,温和、持久的有氧运动有帮助降压的效果。但运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让健康相伴。运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保持规律的服药,仍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式,所以请不要擅自停药。用药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搜狐健康)

如何养肾?日常多做这3个动作,简单且易学 !

说到肾,似乎大家都并不陌生。 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肾虚”、“补肾”的广告,似乎人人都肾虚,不过话说这肾啊,咋就能随随便便就“虚”了呢? 其实肾,还真没那么脆弱,但平时患有高尿酸血症、泌尿系统结石,吃得太多,长得太胖,加上平时喜欢抽烟喝酒,憋尿又或者用药不当,那还真不太好说。 男性一旦肾脏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肾脏疾病。 在平常的生活中注重补肾,可是补肾的方法除了生活中的饮食方面,其实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辅助,接下来就给男性朋友分享一些用于补肾的小动作,只要平常坚持去做,就一定会让身体的肾脏更加健康。 这3个动作,能够更加护肾 第一,经常跑跑步 由于跑步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最简单的一项运动,当然这项运动也是男人补肾运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有研究发现,经常性的跑步能够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尤其是男性的下半身,时间久了以后,就能起到强肾壮阳的效果。 跑步也是一项有氧的运动,它还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所以男性想要改善肾脏部位,就要经常跑跑步。 第二,坚持做做端坐运动 大部分的男性都认为经常性的坐着可能会损伤身体,可是如果说还有一项运动是有利于男性最大动力的那就是端坐运动。 这项运动一定要选择一张比较高的椅子,通常脚不着地为标准。身体坐上去以后,保持直立状态,来回缓慢转动自己的身体,脚步也来回地抖动。 这样的动作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腰部,对于男性来说也可以补充肾脏部位缺少的精气。 不过在端坐的同时,扭转腰部的次数不能少于15次,如果能够经常做这个动作,并保持腰板挺直,就能够起到补肾益肾的功效。 第三,打打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比较传统又古老的一种运动方式,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起到补肾的功能,男性可以在生活中多打打太极拳。 这项运动能够使男性的腰部缓慢的运动,同时还能够增加腰部的血液循环,充养肾气。 不过在打太极拳的时候,男性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运动,千万不可过量,否则也有可能给肾脏带来损伤。 当然了,以上这3个动作只是能够更加保护肾脏,而并非治疗肾不好,更不能依靠这3个动作就能改善“肾虚”、“肾病”。 保护肾脏,不能简单依靠所谓的“养肾偏方” 要想保护肾脏,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诱发肾脏损害的疾病,注意全身疾病对肾脏损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积极控制原发病,早期治疗。 同时在生活中,咱们还需注意饮食规律性和合理性,慎重用药,适量多喝水且不憋尿,定期体检以及避免接触易感人群,从而提高免疫抗病能力。 另外,有些人总喜欢拿一些所谓的“偏方”、“秘方”等来护肾,但事实上这些偏方本身就很玄,在现代医学可知的范围内,从未有研究证明哪个偏方会有益于肾脏健康。 再加上,这些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就不明确”,万一拿到伤害肾脏的成分,你拿什么来赔给自己呢?

这个病,任何年龄皆有风险!感冒后可能就会感染…

蔡德康医生为洪先生检查视力康复情况。 视力是我们接触世界的重要桥梁,当视力出现重影,眼前一个人变两个人,再加​​上无法平衡,活动困难。你会以为自己发生什么事?洪先生有一天起床就发现上述情况,他马上到急症室求诊,医生亦快速断症兼果断用药,但仍需足足三个月才完全恢复视力及平衡力。到底何方恶疾突袭洪先生? 说起病发情况,洪先生心有余悸,“初期我只是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发烧,有服西药,但当感冒发展至中段时,便突然无法控制病情……”洪先生说。 平时较少胃痛的洪先生,去年12月在感冒发展了一星期,到中后段快要康复时,中午开始感到不太有胃口,下午与客人见面后,胃痛至无法站直身子,“助手帮我买牛奶及胃药,我饮完牛奶服用胃药后胃痛稍为纾缓,然后驾车回家……” 洪先生回家后上床休息,睡醒时睁大眼望向天花板发现有重影;当他正想离开睡床时,双脚着地欲站起来时感觉到有点站不稳。 之后洪先生用手遮盖一只眼睛检查视力,发现仍然有重影,“当时我十分担心,以为自己脑部出现问题,于是立即电召的士去就近私家医院求诊,在佣人协助登上车,再由秘书及友人于医院外接应我。”洪先生说。 当时私家医院当值医生为洪先生初步检查后,认为事态不妙,建议他立即入院进行更详细检查。 病人或需进行磁力共振扫描以排除脑炎。 感染后的神经过敏反应 洪先生当刻没有即时入院,决定再到中环咨询相熟的眼科教授,检查后认为不是眼的问题,相信是脑部问题,于是立即写转介信建议他到公立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我到了医院后检查过程很快,包括磁力共振、电脑扫描,亦做了腰椎穿刺、验血等,虽然翌日仍然有很多报告未有结果,但医生根据临床检查,很快便能断症,确认是米勒费雪症候群,即时开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程(IVIG),三天后我转到养和医院继续治疗。” 什么是米勒费雪症候群?养和医院脑神经科中心主任蔡德康医生说,米勒费雪症候群(Miller Fisher Syndrome)是吉巴氏综合症(Gillian-Barre syndrome)的其中一个变种。 “吉巴氏综合症是感染后引起神经免疫系统过强反应而出现的神经线发炎,致手脚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如症状严重,手脚无力情况持续长时间才能复原,亦有些患者需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一段颇长时间。但大部分患者都会痊愈,小部分复原后肢体活动能力打折扣,而病发过程中神经线损伤愈严重,复原的时间愈长。 米勒费雪症候群和吉巴氏综合症同样由感染引起,例如感冒,感染后令免疫系统不正常地过度活跃,产生不正常抗体对抗自己的神经线,通常影响头颅神经线,特别是眼球肌肉的神经线,致患者视物有重影。 此症亦会影响其他头颅神经线,引致面瘫及吞咽困难。 亦有患者手脚受影响,但通常症状较轻微,一般病征是肢体麻痹、协调能力差致步行不稳,临床检查会发觉神经反射减弱。 患者由于有重影,故很多时会见眼科医生检查。 临床病征+检查抗体 “如果病人视物有重影、面瘫,脑干发炎会产生类似症状,所以脑神经科医生最急切是排除脑干发炎,患者很多时要进行磁力共振。”蔡医生说。 然后会安排病人进行神经传导测试,“米勒费雪症候群患者的手脚力量通常仍然很好、很够力,只是协调上出问题,故大部分患者的手脚神经传导是正常或只有轻微的不正常,与典型的吉巴氏综合症患者不同。” 唯一一个针对性的诊断方法,是验血检验抗体GQ1b,蔡医生说,九成半米勒费雪症候群患者有此抗体。虽然验血准确,但需要三至四星期才有结果,故无法帮医生做即时诊断。 腰椎穿刺亦是其中一个检查。蔡医生解释,吉巴氏综合症患者腰椎穿刺检查中,会发现某蛋白质过高;米勒费雪症候群患者腰椎穿刺检查结果通常是正常的。 “米勒费雪症候群的病征比吉巴氏综合症轻微,很少影响呼吸,吉巴氏综合症的病人如呼吸困难而没有呼吸机辅助的话,病人就无法生存,反观米勒费雪症候群很少引致死亡。”蔡医生说。 然而吉巴氏综合症亦有些是轻微的,米勒费雪症候群亦有严重个案,像洪先生的情况,便属中度至严重个案。 一般来说,九成米勒费雪症候群患者能够痊愈,一般需时大约3个月。治疗米勒费雪症候群与吉巴氏综合症相似,都是用洗血疗程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程(IVIG)。 注射球蛋白或洗血 “静脉注射球蛋白可加速病人康复,病情轻微不使用也可以,大部分患者在过强的免疫反应消退后都会自行痊愈,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值得使用。因为当病人病情每况愈下,为免继续恶化就要及早介入,尽快稳定病情,减低病症造成的伤害。”蔡医生说。 吊注免疫球蛋白可以透过提供抗体,帮助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同时清除不正常的抗体。很多由免疫系统引发的疾病,都可以透过免疫球蛋白治疗帮助康复。 而“洗血”即血浆交换法,是将血液引流到体外仪器,然后清除抗体,再将红血球输入病人体内,治疗机理与球蛋白注射相似。 蔡医生说,会视乎病人情况而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如病人视力严重受影响,或吞咽有问题,就要尽快给予治疗,加快其复原时间。 “虽然这病症很少会夺命,但为了免除病人受苦,都值得使用这两种治疗方法。”蔡医生说。 洪先生去年患上米勒费雪症候群,治疗后经历近3个月才完全康复。 流口水发现面瘫 洪先生去年12月发病,虽然及时求医、确诊,并在病发后翌日开始为期五天的球蛋白治疗疗程,但他的病情不断发展,“我在公立医院开始了一半疗程,然后在养和完成余下的一半,病情本来好转中,但转院两三天后,突然感觉到面部有点奇怪的感觉,好像流口水,无法控制面部肌肉,当时不知道这病征会引致面瘫,其后蔡医生告诉我才知,之后蔡医生就为我开始第二个球蛋白疗程。”洪先生说。 由于米勒费雪症候群有机会引致吞咽困难,故医生和护士每天都查询他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如万一出现吞咽问题,就要用鼻胃喉喂食,否则食物落错格有机会引起肺炎。他十分庆幸一直没有出现吞咽问题。 “我的感觉主要是四肢麻痹,及协调上出现问题。我肢体不协调是第一天的病征,第二日已经无法下床。我全身都麻痹,虽然仍然有力,但因为无法控制肌肉,连取一杯水都无法做到。”洪先生说。住院期间,洪先生亦有在物理治疗师协助下,进行步行等训练。 洪先生大约在两个星期后情况转趋稳定,开始能控制眼球活动,肢体协调改善,步行平稳,蔡医生认为他可以出院。而在出院后,他仍须回院接受物理治疗。 任何年龄皆有风险 “其实我出院时,视物重影未完全消失,肢体协调上未一百巴仙复原,要用手杖帮助步行。说到完全康复,大约是两三个月后的事。这段期间,真的很感谢蔡医生团队专业的治疗、家人尤其是妈妈悉心的照顾。”洪先生说。 蔡医生自年初至今已诊治了四个米勒费雪症候群病人,当中两人病情轻微,因而毋须处方免疫球蛋白疗程。 米勒费雪症候群患者从年轻至老年都有。由于病征典型,包括影响眼球肌肉丶面部肌肉,故脑神经专科医生很少会错过。 另外一些疾病例如重症肌无力症,或单一神经线发炎,例如糖尿病都可以导致神经线发炎,引致眼球肌肉受影响而出现重影,脑神经专科医生可从临床病征分辨。撰文、摄影:陈旭英

每天睡足6-9小时 才能降低心梗风险

想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你需要全方位呵护,比如不要吸烟,勤运动。除此之外,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保证充足睡眠也是重要因素。 该研究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马赛诸塞州综合医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们共同完成。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样本库筛选出约46万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年龄在40~69岁之间,都是心脏健康、没有患过心血管疾病的人。研究者综合分析了他们的睡眠与医疗记录,并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睡眠区间在6~9小时(又称“合适睡眠区间”)的部分参试者,心梗发作概率最低;睡眠小于6小时者,心梗风险高20%;大于9小时者,心梗风险比“合适睡眠区间”者高34%。可见,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心脏疾病风险。而且,距离“合适睡眠区间”越远,患病风险越高。例如,睡4小时的风险要比睡5小时的高,睡5小时的人,心梗风险比睡7~8小时的人高52%;反过来也一样,睡11小时的人,发病风险比睡10小时的人高,依此类推。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结果传达了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信息:虽然遗传因素给你的心脏带来了更高风险,但凭借健康充足的睡眠就可能降低它。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生理学助理教授塞琳·维特说:“如同锻炼与健康饮食可以降低心脏病风险一样,合理睡眠也可以。”研究者希望这个结果也可以让医生、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公众们意识到,睡眠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张冕)(人民网,图片来源pixabay)

40岁再去降血压降血脂?晚啦!

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趁着年轻好好拼拼事业,就算查出高血压、高血脂,只要没有什么不适就行,想等事业有成了再慢慢调养身体也来得及,你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了。 美国研究:40岁以后再去降压降脂有点晚 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引起一片哗然。此项研究发现,18岁-39岁之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达到100mg/dl或以上的,无论老了之后(40岁之后)是什么水平,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64%。 同样地,收缩压达到130mmHg或以上,与低于120mmHg的相比,无论老了之后是什么水平,心衰的风险都增加37%;舒张压达到80mmHg或以上,与低于80mmHg的相比,心衰的风险增加21%。 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得了“三高”会积极治疗,而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三高”问题不太重视,他们可能意识不到年轻时血压和血脂不正常与未来患冠心病和心衰有关。通俗地说,如果你年轻时生活不节制,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不积极干预,等你年纪大了即便积极保养,也事倍功半,罹患冠心病、心衰的风险照样高! 陪父母看病,不料自己却是高血压 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是如此。前几天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张焰出诊的日子,一个高血压老病号的儿子来替他的妈妈开药。这个小伙子今年27岁,看上去身材微胖,考虑到他的妈妈有高血压,张焰主任建议他也量个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他的收缩压170mmHg,舒张压120mmHg,已经是如假包换的“高血压”了。小伙子对这个测量结果并不以为然,原来他在单位的体检中,早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了。他说“我又没有什么不舒服,血压高又有什么所谓呢?” 对这些情况,张焰主任指出,年轻人患高血压,可能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并不意味着高血压不对身体的组织、脏器产生损害,这种损害很可能是在悄然无息中进行。在病区里躺着的30多岁心梗的病人,神经科里躺着的三四十岁的中风病人,就不会觉得我小题大做了。” 据统计显示,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属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成为高血压门诊的常客。 高考体检前,小胖墩扎堆来降血压 在高血压门诊,不仅年轻人越来越多,正在学龄期的儿童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高考体检前会有很多小胖墩儿们因高血压来就诊。对于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张焰主任叮嘱:“服用降压药只能暂时过体检关,一定要对孩子的肥胖问题引起重视,减肥要趁早。”有研究显示,65%的肥胖儿童到成年期后会发展成重度肥胖,等他们到了重度肥胖,仅靠饮食、行为干预就很难取得有效的减肥效果了,必要时就不得不借助药物,甚至减肥手术了。肥胖的儿童若不进行干预,到成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的概率也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 减肥运动可降压降脂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儿童和年轻人患上高血压病?张焰主任解释,这与我们人群中肥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息息相关。大多数高血压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2年中国六城市儿童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肥胖儿童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倍。 中国一项24万成年人的调查显示:超重(BMI≥24 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肥胖(BMI≥28 kg/m2)者9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及糖脂代谢紊乱。 对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张焰主任会建议他们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减肥和运动,18到39岁这个年龄段,是控制血压和血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控制得好,就有望预防40岁之后患心血管疾病。(记者陈辉)(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一次死5千万人 高致命全球传染病离我们不远

我们准备好应对下一次全球性大范围流行传染病了吗?也许还没有。 让我们从头说起。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筹备了全球备灾监测委员会(GPMB),这是一个专注于全球突发性卫生事件的独立专家小组。而GPMB在上周三发布了一份报告,评估了全球当前对重大健康危机以及灾害预警的准备状况——情况看起来并不乐观。 从新出现的政治趋势到全球气候变化,在把所有因素纳入考量之后,专家小组得出结论:“面对呼吸道病原体快速传播的特性,高度致死性的大规模流行传染病是非常现实的威胁,可以杀死5000万至8000万人,导致全球经济总量近5%的损失。” 作者继续说道:“大规模的全球流行病将是灾难性的,会造成广泛的破坏,带来不稳定和不安全感。而世界还没有准备好。” 目前,全人类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来应对这场危机,但是GPMB的专家认为,仍有时间走上正确的道路。 他们甚至向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提出了建议,包括可以采取的七项具体行动——以提高我们的防范能力,全面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增加对疫苗研发的投资以及建立强有力的国家防范体系。 该报告的作者写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面对世界级的大流行病时,总是陷入恐慌和大意的循环:当出现严重威胁时,我们就草木皆兵,然后在威胁消退时迅速将其忽略。” “是时候采取更具有前瞻性的行动了。”(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每晚走路40分钟到50分钟算运动吗?到底怎样才算运动? 

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具有控制体重、改善睡眠、提升身体机能、延年益寿等诸多好处。在很多人看来,运动就是跑步、健身、游泳、爬山等等高强度、高体能消耗或高难度动作,散步或快走似乎不够格,甚至不算运动,真的如此吗? 每天晚上走路40分钟到50分钟也是一种运动 每天晚上走路40分钟到50分钟,当然算运动,而且是比较标准的运动。走路锻炼是一种不错的运动方式,需要运用到身体几乎每块骨骼、肌肉和韧带,是锻炼协调度的一种运动方式。 不过要注意的是,晚上走路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餐后一小时再锻炼;运动强度不宜太大;运动量要适度;最好在21点前结束运动等。此外,步幅不要太大,步幅太大会引起小腿和臀部肌肉酸痛,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怎样才算运动? 其实,只要是身体参与了锻炼的方式,都可以算作运动。运动要讲究运动强度和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运动强度?青壮年可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体力消耗较大的竞争性球类运动;中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小孩可多参加游泳、爬山等运动,这些运动可集中人的注意力,加速神经转换,运动后容易入睡。运动强度要把握好,体力好的人,每天可做2小时左右的运动;体力一般者安排45分钟即可。睡前的运动不宜强度过大,以免引起运动者过度兴奋,从而影响睡眠。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运动时间? 首先,目的不同,运动者的身体状况不同,运动的时间选择也应有所区别: 早起空腹运动好减肥;中午运动有利于多吃午饭,不怕胖;想要晚上睡得好,下午就要动起来。有专家认为,早起空腹时,已经把昨晚吃饭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肝脏里还剩有一些糖原,此时运动,身体必须燃烧储存的糖原,消耗脂肪来供能;而进餐过后,身体则可以靠碳水化合物来摄取热量,减肥效果就会有所降低。 此外,早晨运动还可以防治脂肪肝,让白天和晚上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有利于心血管方面的健康。中午运动应该安排在午餐前。因为运动过程中需要将血液输送到肌肉中,而吃完午餐运动,血液会聚集在消化道周围不利于运动效果。若午餐很丰盛,最好90分钟内都不宜运动。对于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不好者,下午可以适度运动。适度运动能够增加肢体疲劳度,让入睡变得容易,睡眠质量也会提高。晚上才有时间运动的人,最好选择散步或瑜伽等较轻柔的运动。不建议睡前进行剧烈的有氧运动,因为会提高体温、加快心率,反而不利于入睡。 总之,每天晚上走路40-50分钟其实是很不错的运动,能够持之以恒做到的人,都会带来健康好运。另外,哪个时段运动最好不是绝对的,这要看各自的主要目标,也与个人身体状态和生物钟有关,能够坚持,这是最关键的。

抗癌秘诀终于找到了!运动排第二 排首位的你却很少做

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七人被确诊癌症,每天被确诊癌症的人数超过万人,癌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 很多人谈癌色变,他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如何才能对抗癌症? 有人试图依靠各种小偏方,保健品,甚至歪门邪道来抗癌,但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很有可能,你花了很多钱,不仅没有抗癌,反而让自己的身体更加虚弱。 医生提醒,抗癌没有捷径可走,抗癌最大的秘诀就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一,管住嘴,远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抗癌中最主要的一环,长期进食腌制,烟熏食物,油炸食物,霉变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糙食物等,这些都属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且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致癌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癌症的可能就很大了,研究发现,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 要想更加长寿,平时一定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日三餐要规律,遗憾的是,这最重要的一环,却很少有人能一直坚持做下去。 第二,运动,运动不仅更控制体重,让你远离肥胖,而且能稳定血脂,血糖和血压,运动还能提高免疫力,好的免疫力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第三,远离烟酒,长期吸烟的人更易罹患肺癌,吸烟不仅伤害的是自己,还有家人,长期酗酒,则容易诱发肝癌,胰腺癌和胃癌,烟和酒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原。 第四,保持乐观的心情,能降低癌症发病的风险,一个总是持续抑郁,焦虑或者脾气暴躁的人,发生癌症的风险更高,相反,保持乐观的心情,能让癌症的发病率更低一点。 这是因为乐观开朗,心情愉悦,能提高免疫力,而焦虑和抑郁,则容易降低你的免疫力。(搜狐健康)

外出旅游带什么零食最合适?这8种食品方便又营养

出远门、逛景区,逃不过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带点什么吃的合适? 西瓜?太沉;方便面?还得找热水;薯片?吃多了口渴……那到底出门游玩时带哪些食品既方便又有营养呢?注册营养师于仁文给出了8种适合出门游玩、外出旅行时携带的食物。 1、面包、蛋糕 首选维生素面包、全麦面包、方面包、品牌的简易面包和蛋糕。 面包和蛋糕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算是最常见的旅途食品,但有些面包添加糖或脂肪过多,不是首选品类。蛋黄派之类的蛋糕也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也不是首选;一些蜂蜜蛋糕、白蛋糕等普通蛋糕还是可以的。 方面包、原味面包、普通的蛋糕都可以选择,但这些不是唯一食物的,还需要增加蔬菜(比如小西红柿、小乳瓜)和水果。 2、少量坚果 首选生的核桃、烘烤的带壳花生、带壳榛子和开心果。盐焗、油炸的坚果不是首选。 坚果是最有口感的零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坚果中最常见的核桃也有50%以上的脂肪,瓜子、腰果、榛子的热量都高的“吓人”。因此,坚果类食物每天推荐食用15克左右即可,过多则会带来高热量。 此外,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膳食纤维的坚果在消化代谢的过程中需要太多的水和辅酶,吃得太多还会上火,出现口舌干燥或口腔溃疡。 3、洗净的蔬菜 如圣女果或小黄瓜,这类食品自己在车上也有机会冲洗。当然,携带与否也要根据情况而为,实在条件不允许可以偶尔不吃蔬菜。 4、水果 首选可以轻易去皮的水果,如香蕉、柑橘、蜜柚、荔枝、龙眼等。 6、饮品 推荐大家自备各种茶饮,如普洱茶、花果茶、乌龙茶、绿茶等,只需要冲泡就好。 至于常见的可乐、雪碧和各种茶饮料,虽然它们可以提供不可小觑的热量,但基本没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对于一些体重超重、糖尿病、高血脂和脂肪肝的人,甜饮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喝。 7、动物性食品 ①盒装牛奶、酸奶,高铁温度不会超过40度,半天时间里,好的酸奶是不会变质的,最多是乳酸菌等细菌繁殖较快,导致酸奶过酸或释出乳清。 ②煮鸡蛋、煮鹌鹑蛋,禽蛋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③真空包装的盐水鸭、酱牛肉、猪手等熟食,可以酌情选择,但需要控制量。 8、植物蛋白食品 五香熏干、素鸡、千层干豆腐都可以适量选择,但颜色鲜艳、口味复杂的豆制品最好不要选。 至于方便面或方便粉嘛,既然名字上有“方便”两个字,那就在不方便的时候再吃吧。当可选食物非常丰富的时候,方便食品尽量“靠边站”。 另外,再和大家强调一点,在旅途中坐车时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多活动,以减少血液循环减弱引起的血液粘稠,中老年人长时间坐姿容易引起下肢血栓、眩晕、甚至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