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14:38:5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移民

加美边境关闭延至9月21日 美国人闯关方式层出不穷

【星岛综合报道】加拿大和美国官员已经同意在未来一个月内继续关闭两国之间的边境,以禁止非必要的旅行。目前,两国仍在努力阻止新冠状病毒的传播,加拿大人和潜在的美国游客之间,紧张关系持续加剧。 目前的跨境协议延期将于8月21日到期,但由于新冠状病毒仍在两国蔓延,对休闲旅行的限制将至少持续到9月21日。禁止自由旅行的禁令于今年3月首次推出,此后每个月都在延长。 联邦公共安全部长布莱尔(Bill Blair)在推特上说:“我们将加拿大和美国边境的对等限制措施再延长30天,直到2020年9月21日。我们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社区安全。” 目前的协议规定,贸易和商业流动以及临时外国工人和重要的保健工作者,如在边界另一侧生活和工作的护士,均不在协议范围内。但游客和跨界访问仍被禁止。这是自宣布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第五次更新边境限制。 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医生说,由于疫情可能迅速转移,有关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休闲旅行,何时是安全的评估正在持续进行,“每个月评估局势时,我们会考虑边境两边的情况。” 从6月9日起,作为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的外国公民,可以根据现行边境限制的有限豁免进入加拿大团聚。这使外国家庭和跨境加美两国的家庭都可以在某些规定下团聚,包括必须在加拿大至少停留15天。而有资格入境的人包括父母、配偶、同居伴侣、受抚养子女及其子女。 “这不是时间来探访” 虽然限制措施已经实施了几个月,但这并没有阻止一些没有豁免权的美国人进入加拿大,导致当地居民和持美国车牌的游客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 一些人合法地登上了从美国飞往加拿大的航班,这是被允许的,但有一些限制,比如入境时要进行隔离,不过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尝试了不太合法的路线,或者试图越境去购物或观光。 这种紧张关系并不是美国游客独有的。甚至一些跨省旅行也惹恼了当地人,无论是在大西洋省份,还是在西部加拿大。以下是一些疫情下跨境旅行出现的紧张局面: “阿拉斯加漏洞” 根据《检疫法》,至少有十几名美国人在利用“阿拉斯加漏洞”后被处以罚款:旅客告诉边检人员,他们经过加拿大是为了去阿拉斯加工作或回国等重要目的,但他们最终却去了亚省和卑诗省度假。 为了防止这个漏洞,现时进入加拿大前往阿拉斯加的外国人,必须在5个经批准的过境关口的其中一个入境,并禁止他们参观任何旅游景点,或在沿途除“drive-thru”外的任何地方停留进食。这些过路游客还将获得一个 “吊挂牌”,挂在车辆的后视镜上,写上离境期,以兹识别。 渡假别墅区的紧张 安省渡假别墅区一般都是很多美国人过夏天的地方,不过这个季节也有报道称,有外地人被盯上了。 这促使Muskoka湖区市长Phil Harding劝导当地居民不要过早妄下结论。Harding谈到了在安省Huntsville附近发生的一宗事件,他说有两名男子接近一名正在加油的男子,并说:“你是美国人,回家吧。”该男子表示自己其实住在加拿大。 湖上追截 美加有许多共同的水道,也曾发生过美国人不顾警告而漂入加拿大的事件,因为限制措施包括禁止任何划船或坐钓鱼船的人跨境入境。 其中一件水上交通事件中,有一艘载有美国乘客的观鲸船进入卑诗省的加拿大水域,船主被罚款1 000元,并被押送回美国。 此外,在卑诗省的Kettle 河还发生了一场“水上追逐”(float chase)事件,起因是一名华盛顿州的越境者在一个封闭的边境过境点非法进入加拿大,他徒步进入,最终在水中待了两个半小时,当时他试图逃避逮捕。最终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他被护送回了岸边。 (资料图片) T11

杜鲁多苏菲合体亮相 祝贺…

8月12日,杜鲁多总理和夫人苏菲录制了一段视频,共同祝贺国际青年日。 Today, we celebrate our youth. We celebrate your voices, your actions, and everything you're doing to build a better future - because from fighting...

太难了! 加拿大主流媒体: 华人初期遏制新冠的努力 完全被污名掩盖!

加拿大主流媒体发布 华人早期遏制新冠努力被掩盖 CTV的早间节目Morning今天报道了一项最新研究,华人社区早期在多伦多为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进行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当时的污名和恐华心理所掩盖。 由加拿大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约克大学研究项目旨在研究COVID-19大流行初期对华人社区的歧视和污名化。 约克大学灾难管理系教授Aaida Mamuji主导了这项研究。她说,他们采访了大多伦多地区(GTA)和肯尼亚内罗毕的华裔散居者,以了解他们在疫情最开始时的经验。   华人社区早期防疫措施功不可没 Mamuji表示,他们了解到,早在一月和二月,随着新冠病毒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传播的消息传到达加拿大,GTA的华人社区就开始采取预防措施,例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措施两个月后才被加拿大政府定为为强制性措施。 她还列举了更多的例子,例如华人群体在年初取消了许多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最早在一月份唐人街的餐馆老板就要求其员工查温度,还有很多从中国回到加拿大后自愿进行隔离。 “我们确实需要关注并承认,因为华人社区实际上早就开始帮助我们应对COVID-19。” “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早采取这些措施,加拿大确诊人数将在多少。” 根据Mamuji的说法,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引起注意,这是由于当时对病毒的恐惧以及把这种病毒归咎于华人社区的原因。 在有大量中国人居住的内罗毕,Mamuji说,研究人员发现,在大流行期间人们对歧视的恐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华人社区发现症状会去寻求中医而不是去公共医疗机构。 Mamuji表示,他们为该项目收集的信息将与政府公共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共享,以便可以用于开展针对特定文化的公共教育和去污名化运动,以应对将来针对某些群体的错误信息和歧视。 她说:“我们确实需要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些污名化问题,尤其是在大流行期间,因为这最终会加剧疾病的传播,” 编辑:言西早 小星  

被疫情隔开的人们:儿子欲入境见病危母亲最后一面

【星岛综合报道】一个由约5,000名互不认识的人组成的团体,因为对疫情下严格的旅行限制同样感到悲伤和沮丧,所以一起呼吁社会作出改变,让他们被阻截在边境的亲人,在遵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批准入境。 但对60岁的多伦多居民Mary House Goldman来说,政策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可能等不及了。 Goldman 一直试图帮助她62岁的哥哥入境加拿大,以便他能与母亲告别,目前母亲正在接受善终治疗。 她告诉多伦多CTV新闻,上周末,85岁的母亲吞咽困难,被送往医院。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后,确定她的左脑有一个“大肿块”。家人被告知母亲时日无多。Goldman说:“现在最迫切的事是让哥哥快点来这里,他很想在妈妈去世前见她一面。” Goldman称哥哥是美国公民,在2月份接受脊髓手术后,几个月来一直过着相对地自我隔离的生活。她一直试图联系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的官员和她当地的国会议员,以为哥哥取得旅行探亲的豁免,“对他来说,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心理上都很艰难,因为他在没有家人在身边的情况下,从这样一场严重手术中恢复过来。现在妈妈又随时去世,他可能赶不及回来见她,甚至不能和我们一起追悼她。” 根据联邦政府6月份推出的旅行豁免规定,公民或永久居民的直系亲属可以进入加拿大。符合豁免条件的人包括配偶、同居伴侣、受抚养子女及其子女、父母以及法定监护人或“导师”(tutors)。 两情相悦但未申请普通法身份的伴侣,以及成年子女和兄弟姐妹,不在豁免范围内。 Goldman是几千名呼吁联政府修改条例的其中一人。她是“加拿大边境家庭团聚倡议”(Advocacy for Family Reunification at the Canadian Border)的成员,这个组织发表了一项政策建议和家庭团聚检疫计划。他们希望能说服当局对现行规定做一些微调,以便家庭成员能够见面。 “我们不是要开放边境” 34岁的潘大卫( 译音,David Edward-Ooi Poon)医生的伴侣在抵达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后不能入境,她被送回居住地爱尔兰都柏林,之后潘医生就成为“加拿大边境家庭团聚倡议”的其中一位创立人。 潘医生在疫情爆发时居住在都柏林,他们联络了无数的领事以确认他们同居伴侣的身份, 以至可以有旅行豁免权。潘医生称那时他被告知一切都应该没有问题。 3月,潘医生回到加拿大,期望他的伴侣,身为护士的Alexandria Aquino也能在4月跟来。但自此之后,潘医生再没有见过她。 Aquino持着包括新冠状病毒的阴性测试结果、两人同居的証明和旅行豁免的特别証件,抵达皮尔逊国际机场,但被边境人员告诉她这不符合同居伴侣关系的准则。她被告知需要即日坐飞机离开。 潘医生在电话中说:“我的心碎了。”他的声音颤抖,他补充说,还有很多人的情况比他糟糕得多。 他提及另一名安省居民Sarah Campbell的处境,她患有甲状腺癌,未婚夫是英国公民,他被拒入境。Campbell可以入境英国,但因为需要治疗而不能离开加拿大。 潘医生强调他们不是要对不必要的旅行开放边境,他们只是要求修改现行的豁免权,在有效的安全措施下,让家庭能安全团聚,“我们的口号是:‘我们不是要开放边境,我们只是要求能团聚。’” 组织的建议书名为《爱 不是旅游》(Love is not Tourism),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 加拿大家庭成员必须签署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宣誓书,证明家庭关系,并对进入加国的外国人的行为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该团体认为,必要时可通过罚款和监禁来执行这一规定。 * 外国公民必须提供跨越边境的健康保险或旅行保险证明,否则加拿大方必须同意承担他们与任何健康相关的费用,例如进行新冠状病毒检测。 * 在可行的情况下,外籍人士将接受新冠状病毒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他们将毫无疑问地自愿撤回入境申请。 *现行规定,外国国民来加拿大至少需要15天,以便有14天的自我隔离时间,应改为允许较短的访问时间,只要访问者在整个旅行期间保持自我隔离。然而,作为预防措施,与该外国国民接触的加拿大家庭成员将继续隔离整整14天。 这个建议安全吗? 该政策建议是与多伦多流行病学家、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助理教授Colin...

最新研究:加拿大若想维持国力 须继续吸收移民

(■■加国移民政策有助保持国力。网上图片)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加拿大想在本世纪中都能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那么就必须继续实行移民开放政策。 据CTV报道,著名的医学期刊《刺络针》杂志周二发表的研究,主要是关注21世纪接下来时间内全球的生育率下降、人口减少的情况。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64年达到顶峰的97.3亿,但到了2100年(不到两代人),数字将减少近10亿,195个国家中,有将近四分三的国家人口,不足以维持劳动力需求。 研究员写道:“一旦全球人口下降开始,恐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去。” 研究人员称,人口减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潜在的好消息”,但仅靠这一点不足以使地球免受严重的环境伤害。 研究预测,加拿大人口将在本世纪末达到顶峰,2078年将达到近4,520万,到2100年略有下降,降至4,410万。 人口减少会造成经济损失,因劳动力同时减低。要抵消这情况,加国必须像几十年来所做的那样,接受大量移民来补足劳动力。 料加国80年内成移民中心 研究员预计,加拿大将在未来80年内成为更重要的移民中心,到2100年,本国的净移民率将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移入减去移出人口的比率),领先于土耳其和瑞典。报告称:“只要这些移民政策继续下去,人口可持续增长,劳动力可扩张……伴随着经济会增长。” 根据预测,移民的力量将使加拿大在2030年前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十大经济体,本世纪内应都可保持其地位。而尼日利亚和澳洲将取代巴西和意大利挤进前十名。 研究员写道,在那些不使用移民来维持劳动力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政府可能会考虑鼓励父母生育更多的孩子,例如婴儿奖金和带薪育儿假,但这也会让政府的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有高风险。

专家详解国际留学生加国工作限制与要求

据最新一期《移民通讯汇编》披露,加拿大移民部高级政策和项目顾问,曾于今年2月就在校学生实习工作的条件(Co-op Students working conditions)作出解释。指目前法规并没有对工作的时限定下严格标准,但必须遵循不超过在校学习时间一半的原则。此外,持学生签证者获学校批准临时休学期间,不能在校内或校外工作。 该位高级政策顾问表示,实习工作到底可以持续多长时间,目前没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时间参量。学生可以一次过工作4个月、6个月或8个月,或是在整个上学期间维持每周10小时的工作时间。只要是实习工作的时间不超过整个学习时间的50%。 另外,每一份实习工作签证的申请都有独特性,有关指引的书写方式,是为了给签证官在处理不同申请个案时留有足够的弹性。根据申请人本人及其所在的学校提供的信息,签证官可作出灵活决定。 休学期间不准工作 比如说,对于一个4年本科学位课程,需要两个实习工作周期,每个周期4个月。这种情况下以天数或是月数来计算实习工作占整个学习时间的比例,较为适宜。但是,对于一个为期8个月的证书课程,若需要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期,就须使用小时数来计算,确保实习工作时间不超过课程总时间的50%。 根据签证要求,学生所在的政府认可学校或教育机构(Designated Learning Institution,简称DLI) ,在学生实习工作签证上被列为雇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权利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设置,选择可以接受的实际提供实习工作机会的雇用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实习工作有些是有报酬的,有些没有,到底属哪种情况,也要由学校和提供工作的雇主联合决定。 另有移民部项目助理,在今年2月澄清学生签证与就业有关规定,强调持有学生签证的人,在被学校批准暂时休学(authorized leave from studies)期间,不允许在校内或校外从事工作。因为若在正常的寒暑假等固定假期之外休学,当事人即使仍持有学生签证,但已不被看作是全职学生,所以不符合移民法R186(f)及(v)条款有关允许学生打工的要求。   此外,需强调的是,学生若在获学校批准休学开始之日起150天内恢复上学,将仍被视为在休学期间积极学习(actively pursuing studies)。 若学生未能在150天内恢复上学,则不能再继续持有学生签证,他们要么必须改变其居留身份,比如改申请加拿大临时居民签证(即访问签证)或工作签证,要么必须离境。 星岛记者报道

港工程师移民驾校车 暖爸为爱女喊值得

■为了女儿移民,一家生活更美满,冯家嵩说「值得」。 受访者提供 ■冯家嵩说,在本地真的能做到工作与生活取得平衡。 受访者提供 ■冯家嵩现在能时刻体验与女儿相处。受访者提供 育有一名14岁女儿的冯家嵩,曾经是香港地铁的工程师,收入丰厚,生活安稳,却在2016年的人生交叉点,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由香港回流加拿大,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为了女儿的教育和成长,二是希望能改写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当年面对香港的教育制度,冯家嵩认为自己的孩子欠缺了独立思想,「香港的学校和老师只会注重学业成绩,加上日常起居饮食都是工人姐姐一手包办,久而久之女儿渐渐拥有『港孩』的特质,所有事情都只会讲不会做,欠缺自理能力,更不用说会帮忙打理家里的事务。」除了不满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的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也是驱使冯家嵩一家移民的主因。「当时为了工作疲于奔命,想抽时间与女儿共处谈何容易。虽说正常办公时间在白天,但其实是24小时候命,因夜间同事遇上甚么问题都会马上联络我,在家基本上也是手机不离手的。」 曾成了「屏幕中人」耿耿于怀 为了工作,冯家嵩曾经历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日子,「女儿约一岁半时,我需要长时间在澳门工作,一至两星期才能抽空回家一次。平时都是靠电脑视像来与太太及女儿沟通,谁不知有天回到家里,女儿竟叫我回到电脑里,因为在她心目中我只是个『屏幕中人』,并没有丝毫亲切的感觉。」看似很好笑的一番对话,但被女儿拒诸门外的一幕,冯家嵩一直耿耿于怀。那次之后,他便尽量不再为工作离开香港。 直到2016年,冯家嵩终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举家移民到多伦多,「在香港根本没可能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了工作实在失去太多与家人共处的时间。小朋友长大速度超乎想像,所以便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放下香港所拥有的一切,从新寻找新的生活模式呢?」 答案显然是:绝对值得。 冯家嵩曾在加国留学,对于适应这边的生活问题不大,但最大的转变却是与太太来个角色大逆转,摇身变成家庭主夫兼全职爸爸,「我本来就不期望会重操故业,因为这行的工作要求肯定是要长时间投放的。」 冯家嵩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概念已经过时,「以前劳动力的社会,是男士主力赚钱,但现今社会讲求男女平等,男人同样可在家做饭带小孩。」但当上了家庭主夫,毕竟会受到不一样的目光。「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双亲还在世,他们或许不会认同我的做法。但面对其他亲友,却会让他们知道我并不是为别人而活,这是我自己选择的家庭生活,而且过得相当美满。」 后来找到了兼职校巴司机的工作,冯家嵩是很欣喜的,「因为工作时间跟女儿上学的时间吻合,学校假期也就是我放假的日子,能时刻都陪伴着她。」纵然自己很享受这份工作,但女儿还未能接受爸爸由本来受人敬重的工程师「降级」成为蓝领人士,「她不敢跟同学说爸爸是个校巴司机,可能她年纪还小,希望她长大后便会明白。」 赚以前收入十分一  但开心十倍 活在当下,并不需要繁华的生活。「以前放假的日子,必会一家人外出旅游。但事实上,旅游只是在待一个梦幻的世界里,并不涉及正常生活的层面。现在可不同,放假时一家都乐于留在家中,在后院享受种植花草的乐趣,或到湖边钓鱼,生活简单但写意。」 牺牲了在香港多年辛苦建立的事业,收入与从前差天共地,但冯家嵩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来到加拿大,能时刻体验与女儿相处。虽然目前收入只是以往的十分一,但是开心的指数却远超十倍。」 至于父女俩共处的时间最喜欢做甚么?答案竟是:做家务,「我会跟她一起建造些家居小工程,每一天一起成长,经历的生活,点滴暖在心头。」这位暖男爸爸表示,这个父亲节将会平淡地过,但愿一家人齐齐整整便足够了。

劳工市场评估 前瞻就业社会

周潘坤玲 移民服务机构中侨互助会行政总裁周潘坤玲表示,中侨一贯对来自各国和各地区的新移民表示欢迎,并在新移民安顿和就业及创业方面提供帮助。即使是回流香港后再返回加拿大的移民,也仍可享受中侨提供的就业服务。她鼓励新移民在抵埠前登录中侨网站,或亲临中侨在海外的办事处,了解加拿大生活及就业情况,及早做出计划。 周潘坤玲指出,中侨从新移民机场落地开始便提供系列安置服务,同时在低陆平原40个办事处为新移民提供房屋、教育、语言、就业等多种服务,帮助新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中侨还在海外一些城市设有办公室,为获得移民资格的新移民提供落地前的咨询和服务。其中广州办公室离香港比较近,具有加拿大移民资格的人士可免费前往咨询。 她说,人们移民或回流加拿大之前,可先到中侨的海外办公室做「劳工市场评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加国的就业情况,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的市场如何。此外,了解自己所获的职业资质是否被加国认可,如何获得职业认证,若需再进修应从何入手,以及税务方面应该如何啣接等。 周潘坤玲指出,对于那些来加拿大享受退休生活或不打算再就业的人而言,中侨亦提供丰富多彩的兴趣班,供有不同爱好的移民参与。中侨还提供很多义工机会,供人们发挥自己所长,继续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外开启新生活 新移民青睐加国

有专家称香港的高房价与生活成本,驱使许多年轻人移民。网上图片 加拿大是港人移民热点国家之一。加通社 编者按 半个世纪以来,美加曾出现过两次香港人的移民热潮。近年香港动荡,美加又成为港人建立新家园的目光所向,申请人数逐年攀升。港人青睐美加,特别是加拿大,相信与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独具特色的港人社区,新移民较易适应等密切相关。本报因此特推出连续报道,欢迎关注。 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有1/3的香港市民表示愿意考虑离开,而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是加拿大和澳洲,分获约18%,其次是台湾(11%)和新加坡(5%)。 作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非当地出生。仅2017年,加拿大吸引新移民总数就超过28万人,近年来每年新增的移民约占总人口的1%。联邦还计划在2019到2021年间,引入超过100万新移民。 在香港打政府工、已经拥有加拿大身身分的郑先生,最近正计划「回流」加拿大。自称为「蓝丝」的他,是因为看不惯有人打着争取民主的口号,四处破坏才想离开香港。已经在温哥华置业的他,计划过两年到退休年龄就正式搬回来常住。 郑先生表示,他曾于1990年代在温哥华读大学并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温哥华工作两年,还开过一间小商铺。后来感觉加拿大发展机会有限,便决定返回香港陪伴母亲。返港后,他亦从事过多项工作,后来曾加入香港纪律部队工作,现在担任管理层工作。他说在香港的收入相当不错,月薪接近十万港元。 由于香港公务员退休后有长俸制度,现在53岁的郑先生希望可以再等两年,满退休年龄后再正式搬回温哥华居住。 不过未雨绸缪的他,已经于去年在列治文市购入一套全新柏文单位,现已交房。他计划将新房先租出去,两年后回来用以自住。 郑先生说,香港现在政治气氛很不好,很多人打着要争取民主的旗号,随意破坏很多东西,令他感到非常痛心和气愤,更不认同这样做是为香港好。 想在当地找心仪工作 曾在加拿大生活过的郑先生,对这里的生活非常熟悉,他相信自己不会有适应方面的问题。尽管退休后有优厚的退休金,他仍计划抵埠后会再找份工作打发时间。他说:「哪怕派报纸也可以,不然呆在家里会很闷」。 在香港医疗部门从事行政工作的张小姐因对政治环境变化感到忧虑和失望,决定放弃高薪工作,计划移民加拿大。她正在了解加拿大就业市场,同时咨询移民顾问,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到温哥华开启新生活。 拥有双硕士学位背景的张小姐,在香港拥有月薪逾十万港元的好工作,此前多次有移民海外的机会,她都没有考虑。但香港最近一两年发生的政治形势变化,却令她感到分外担忧,她认为香港人的核心价值和曾经的自由正在被一点点「蚕食」,令她十分气愤。 她说,现在通过社交媒体发送信息,都会故意打错别字,谨防自己因发出敏感词汇而被大数据搜到。尤其她是服务于政府单位,而偏偏自己又对政府不满,令她感到越发郁闷。 去年张小姐第一次来到温哥华旅游,她对这里的环境非常喜欢,无论空间还是空气都要优于香港。年近50岁的她也正式开始考虑移民。她向朋友打听温哥华的就业市场,同时也向移民公司咨询移民所需要的条件。 张小姐其中一个学位是法律翻译硕士,因此希望在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相关工作。 张小姐在香港也拥有两个柏文单位,一个自住,一个出租。因为香港房价较高,她相信将两套房子卖掉后,可在温市入手一个不错的房子,然后自己找份工作,月薪3500加元便已够用。 张小姐说,由于政治气候复杂,感觉在香港「没甚么前途」,希望能尽快到温哥华,展开全新的生活。

为了子女教育 计划提早回加

加拿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吸引不少海外学生前来就读。图为卑诗大学。资料图片 加拿大卑诗省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卑诗大学)2013/09/23头条日报 港闻P44 一些持有加拿大身分的香港人,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近期香港的政治形势变化,计划提早回流加拿大。 目前在香港一间美资企业担任财务总监的陈先生,早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便移民到加拿大,还曾在魁省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取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后任职于大型保险公司。但陈先生始终感觉在法语社会不太习惯,于是他在1990年代中期返回香港,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回港后,陈先生成家立业,还有了一个女儿。期间他偶尔返回加拿大度假,也一直考虑何时将女儿送回加拿大读书。现在女儿已经在香港一间名校就读中五,因同学朋友都在香港,一直没有认真考虑来加拿大读书。 陈先生虽有在加拿大投资置业的想法,但因他目前是非税居民身分,考虑到税务方面的复杂性,他还一直没有行动。 陈先生原本为女儿报了卑诗大学(UBC)今年暑期的夏令营,为女儿就读大学做准备,但由于新冠疫情夏令营被迫取消。但他会考虑未来让女儿来温哥华就读UBC或西门菲沙大学(SFU),又或者到满地可就读他的母校麦基尔大学。此外,还可等女儿满19岁后以女儿名义购买物业,这样可以解决一些税务方面的担忧。 陈先生说,港区国安法的推出改变了他的想法,他原本的计划只是让女儿来读书,但现在已经在慎重考虑,希望能与女儿一起回到加拿大。他说,香港环境一直在变,与他原来所熟悉的香港已经不同,本来还留恋香港的工作、收入以及生活环境,而现在则可能是时候考虑早点返回加拿大了。

留学生想留下来 叹机会少生活枯燥

希望留在加国的求职留学生们(右侧)与一家雇主单位代表沟通、交流。中新社 每年前往加拿大留学深造的海外学生为数众多。新华社资料图片 一些来自香港的国际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加拿大并申请永久居民身份,一方面仍可保留香港身份,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自己多一个选择,特别是在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进可退」 不过,加拿大缓慢的节奏也令年轻人普遍感到缺乏发展机会,「赚钱不易」、「生活枯燥」是年青一代对加拿大生活感到不足的地方。 列治文市周小姐于2011年底由香港来加拿大读书,原本计划读完书后就返回香港,但读书期间她发现加国政府提供机会,令国际学生可留下来办移民,而自己在温哥华生活许多年,朋友圈子都在这边,也逐渐习惯了本地生活,于是也打算试一下。 2018年大学毕业的周小姐申请了工签,并在温哥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她已经工作满两年,基本符合申请资格,于是不久前她刚刚递上了永久居民的申请,目前正等待加拿大移民局的审批。 周小姐说,虽然近一两年香港局势颇不稳定,但她最初做移民决定时香港尚未发生这些事情,因此她想移民并不是因为香港的政治形势所致。不过过去一年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看来她做出移民的决定也还不错,至少可以令她有多一个选择,可进可退。如果申请移民成功,她也希望能将还留在香港的父母接过来与她同住。 不过周小姐表示,与香港相比,加拿大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机会也不如香港那么多,赚钱非常难,凭普通工作很难赚到甚么钱。 此外,加拿大娱乐业也不如香港那么丰富多彩,甚至可以用「闷」来形容。她本人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现在亦经常怀念香港的热闹气氛,非常希望有时间能够回去。 至于留学生移民之路,周小姐表示,她读书的这几年间,加拿大移民政策一直在不停变换,比如不是所有大学的毕业生都可以申请移民,一些学院或非综合类大学的学生或许不能拿到工作签证分数,而毕业后的工作也需要C类以上类别等。加拿大移民采取计分制,想通过留学途径留下来的学生需要研究移民政策变化,以符合最终移民分数的要求。

疫情造成灾难,也带来新商机

广东有句老话:“一鸡死,一鸡鸣”,变动来临时,有人遇到打击,也有人得到机遇。疫情期间,在很多传统零售行业、实体店面临重大打击的同时,也一些行业反而因为大批人宅家,得到了发展的新机遇。 老白:疫情带旺了阳光房市场 疫情为老白(白振华,大家都称他为老白)的门窗厂公司带来了新商机。一是因为有些大公司疫情期间收缩业务,给他们这类中小公司带来了更多机会。二是因为很多人在家办公了,或者是没有事情做了,在家里的时间增多,就可以把平时没时间做的,家里的露台上盖、阳光房、换门窗的事情提到日程上了。第三因为疫情需要间隔开空间,就出现了一些新业务。比如一家牙医诊所,就找老白的公司用玻璃把不同的区域间隔开。 这两个月,他的生意特别繁忙,一个星期要工作六天,周末还要到客户那儿去谈生意、量尺寸、报价,所以一个星期往往只能休息半天。 疫情期间,他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大家都宅家的情况下,有的员工担心出去干活会增加感染风险,就不干了。所以人手有点儿紧,想招人也不那么容易,现有员工就经常需要加班了。他们现在出门干活还需要带着口罩手套,材料运输也没平时那么方便,有的时候就需要等,等待的周期更长了。 老白在国内是做电脑工程师、电器高级工程师的,来加拿大后跨界做了印表机复印机耗材生意,还有售后服务和维修。过去那些年生意一直很好,但是现在受到网路的冲击,零售业的生意不好做了,他就想找一个行业。不受网路购物的影响,他发现阳光房、露台上盖这类生意,都需要人来做,网路不能代替,这个行业属于建筑业的从属行业,会长期存在,网路冲击不到。他对行业的前途有信心,确认这不是夕阳产业。但他也了解,这个行业很辛苦,在加拿大做老板经常要去工地,不少事情要亲力亲为。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一年多之前,他接手了这家有十几年历史的,BBB级别的博文门窗厂。接手后做了一些改革,第一是将工作效率提高了差不多一倍,因为引入了员工股东,干活儿更有积极性, 过去做一个阳光房的时间,他们现在可以做大约两个;第二,过去公司只做华人市场,现在西人市场占了30~40%;第三,因为引进了人才,就增加了新业务,比如玻璃隔断,浴室门等,业务范围扩大了。 加拿大做生意跟国内是不一样的,在加拿大做生意,因为人口有限,主要是靠却客户介绍客户,信誉、质量很重要,他们主要靠回头客,有的时候一个客户介绍三四个客户来。另外,加拿大的行规比较严格,做事情都要符合行业标准,比如窗子的密封,是有标准规定的。 在很多行业都大受影响的现在,幸运的是他选择的行业还有不少机会。当然,伴随机会的是辛苦的付出。 Vanessa:生意扩展再上新台阶 疫情打垮了一些行业,也成就了一些行业。 疫情期间餐厅关门,给食品配送行业带来了新机会。 Vanessa的业务迎来了大跃进式发展,要货量增加几倍,供不应求。她最近设了办公室,仓库也由与人合租变为有自己独立的仓库了,公司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记者采访的那天,她正准备第二天的配送,晚上打包,干到11点。 她2014年开始做微商,做美食配送业务。生意越来越好,疫情开始后,生意非常火爆,特别是3月份。不过,最近好像又开始放缓了,因为大家过了恐慌期了。 3月份,大家不敢去超市,餐厅也关门。对于一些不太会煮饭,或者讲求方便的人,买半成品的美食的需求就大大增长了。 3月份旺到什么程度? Vanessa告诉记者:“是平时的好几倍。” 按平时的业务量,她已经很辛苦了,她笑道:“3月份几乎忙到几乎崩溃。”平时一周只配送两天,在3月要配送6天,量也比平时大。她特别体会到,危机中也存在机会。 疫情期间市场需求大增 业务量忽然暴涨,她根本就顾不上看那些新闻,也没时间看朋友圈,只是在打包的时候这个人讲一句,这个人讲一句,就知道疫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订单很快就截止预定了,因为供不应求,不敢再接单了。那种半成品的冷冻点心特别畅销,很多人他们在家里做饭不方便,就买半成品生煎包、锅贴,自己在家做了。煎一煎就可以吃了,特别方便。这个时候冷冻点心这一块很畅销,但供货商根本就来不及供货。他们有很多困难,有些员工不敢上班了,有的想申请EI,有的辞职不干了。供货商就力不从心了,有时候本来承诺的数量,就做不出来了。 有些货品订好了,一发到群里面,一两个小时就被抢光了,供不应求。那时的问题除了货品缺,还有成本上涨了。有些员工走了,其他员工就得加班,需要付加班费。猪肉涨价了,每个星期都在涨。辣椒面等调料、面粉都涨价了。生产食品的供货商就需要计算这一包食品的成本涨了多少,价格也就相应调高了。那个时候好在是油价跌了,运送成本降低了,而且开车在马路上很通畅,不堵车。平时如果旺季的时候去送货,一天下来可以送30户人家,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就能做到一天送50户人家。因为马路上没什么车,不堵车。平时你很多时间就浪费在交通上面,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又堵了,耽误时间。那段时间配送这一块好做多了。 无接触配送也节约了时间。平时送货要跟客户见面,有些客户你按了门铃,他要等好久才开门,然后收付款找钱用好长时间,无接触配送就不用等,我把货放到门口,发个简讯或者按下门铃通知你货到了,你转账给我就好了,不收现金全部是转账。这个也是节省了配送时间,一个是交通,一个是不用跟客户见面。这2点真的大大提高了效率。 因为市场旺了,人手也增加了。平时一般是2到3个人配送,疫情期间就变成了4个人。 有了自己独立的仓库 客户多了,订单多了,以前就跟别人合租一个仓库,现在就不够用了。 Vanessa刚刚订下了自己独立的仓库。 “成本肯定增加很多,但你想发展,肯定得付出。”她说。 等到疫情被控制住,市场恢复正常,餐厅都正常营业了,客户是否会保持现在的订货量?这是未知数。现在很多团购群、美食配送群出现了,客户也会被分流。 她并不担心竞争,因为她觉得业务量已经够了,精力有限,已经是在满负荷工作了。 “做美食配送的6年,我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我感觉就没停过,只是这段时间忽然忙疯了。” 她丈夫今年1月疫情爆发前回国探亲,2月份开始忙到时候他在国内,飞机停飞换航班到2月底才回到温哥华,又去朋友的空房子里隔离了两个星期。那段时间,Vanessa带两个孩子,接送他们上下学,还有去各种业余课程班,又要忙着处理订单,忙得昏天黑地。 春假是3月中旬开始放的,3月中旬之前孩子在上课,各种业余课还得接送,基本上人到了一种崩溃的地步,而3月初开始订单就多了很多,送不过来,就暂停了一些比较远的区域。 在压力中发展成长 谈到发展,Vanessa感慨,6年来,公司的发展就像蜗牛爬一样,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因为她是白手起家,资金不足,从欠债开始做起。不像一些配送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一下子就开了很多群。 她从刚开始的一两个产品,发展到现在12个群,差不多将近200个品种,除了半成品食品,农产品、水果,还有保健品、洗手液等。 做食品配送,要承受各种压力。时间紧是无形的那种压力;另外,需要考虑到事情特别多,需要考虑的特别多。比如说需要比较哪家供货商报价报的比较合理,找到独特商品的货源,货品尽量不要跟别人重复,但有些时候是也避免不了,因为自己的客户也需要同样的东西,但是尽量重复的少,这样才能做出特色,这个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产品,品尝之后要跟师傅探讨味道再怎么样调,才更受市场欢迎。要需要做好包装,让它更适合配送。要应付的变化也很多,比如供货商不按订单交货,比如预定了60包,供货商只给了40包,就要跟客户去取消订单,如果客户已经把钱付了,还得帮他重新再算账。 在这些压力和繁琐的事务中,Vanessa在不断成长,管理能力提高了,客户也在不断积累。开车走遍了大温,很多地方她了如指掌,心中有了活地图。   文:本报记者 董清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往日繁华今安在 大温餐厅重启之路,有多漫长?

本报记者 董清霞 经过漫长的宅家隔离期,卑诗省终于走上了重启之路! 3月20日卑诗省禁止餐厅堂食以来,很多餐厅关门歇业,也有一些餐厅还在坚持开业,只是转为送餐和外卖。目前正处于重启的第二阶段,部分餐厅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开门迎客了!有望在6月1日进入重启第三阶段,所有餐厅全面开张。 餐厅恢复营业,对于大温的美食家们来说,是个好消息。重开之后,美食家们会蜂拥回到久违的餐厅吗? 业内人士说,重开后要聘用6成员工,但客人只恢复到疫情前的两成,政府对卫生的要求,也增加了很多程序和成本,目前的情况是,收入无法负担成本,入不敷出。 也有餐厅面对机会和挑战,从可以重开的第一天就开放堂食了。准备咬牙熬过去! 请看大温餐厅老板们怎么说—— Leo:餐厅重开,机会和挑战并存 温哥华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堪称世界美食之都。但疫情之下,餐饮行业不可避免地成了重灾区。 餐厅可以重开堂食的第一天,Leo在温哥华开的日餐厅就开门迎客了。重开堂食生意怎么样,他怎样看待重启? 记者来到温哥华耶鲁镇Yale town,采访了海寿司(Sushi Maro)的老板Leo Bu。 信心恢复尚需时日 记者来到耶鲁镇的美食一条街,Mainland街,看到往常一派繁荣景象的餐厅汇集地,萧条了很多,但比起禁止堂食期间的空无一人,还是恢复了一点人气儿。 重开第一天,记者问Leo,生意怎么样?他说,不是很理想。人气、信心的恢复,都尚需时日。 记者在现场看到,餐厅的生意,还是以外卖和送餐为主,户外露台有一些客人,来室内用餐的人比较少。 Leo说,客人目前出外用餐还比较谨慎,另外,餐厅恢复元气,与经济大环境有关。 “我们就像在同一条河流中,在同一艘大船上。”他说,大环境好了,餐饮业才可以恢复元气,回到从前。 没歇业做外卖,使重启顺利 谈到重启后餐厅的变化,Leo说,要保证顾客之间有两米距离,会限制在餐厅内顾客的人数,餐具都经过高温消毒,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筷子、酱料包。服务员戴口罩、手套。收银台的间隔玻璃,他们早就提前做好了。 因为一直没关门歇业,他们的重启很顺利。 谈到为重启所做的准备,他说,从关闭堂食那一刻起,就在准备,因为我坚信:“关闭只是暂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留下主要人员,一直在经营小规模外卖和送餐服务的原因!” 博士开餐厅,靠坚韧努力 Flora Liu 和丈夫 Leo Bu 是在日本留学后移民加拿大的, Leo 读的是化学博士, Flora 读的是经济法硕士。 Leo来温哥华后曾找到专业工作,但因为收入太低就放弃了。他从开搬家公司做起,起早贪黑,亲历亲为。然后改行与Flora一起在列治文开了一家小的日餐厅,那时候餐厅规模虽然不大,但因为他们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日餐做得很地道。他做寿司坚持的是“醋香不要盖过米香!” 生意越做越大。几年后,他们转行在温哥华Yale town开有邮局的便利店,后来又在北温买下一家连锁餐厅的生意。中间还曾与大公司打过一场官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居然赢了! 机缘巧合,Yale Town有一家知名日餐厅Sushi Maro出售生意。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们抓住这个机会买下了这个餐厅,在原来生意基础上锦上添花,越做越红火。 Leo和Flora说,买下这家餐厅,应该是他们做的最对的一件事! 每天都是顾客盈门。他们也相信,努力做事,真诚待人,生意就会越做越好!但天有不测风云,疫情来临,不管你做得再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美食街变得空荡荡,扛着!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海寿司所在的 Mainland街,是温哥华雅痞最爱的耶鲁镇美食一条街街。在禁止堂食期间,这条街上,只有Leo夫妇开的海寿司和很少几家餐厅还在营业。 在温哥华人都不出门,在家隔离的情况下,餐厅关门歇业是很正常的事,但Leo和Flora决定,要扛着,坚持下去! 他们将一些员工减员,回家待命,留下的在职员工,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满,部分是part time, 根据业务需求随时调整! Leo开的日餐厅中等规模,地头好,出品讲究,生意很旺。 Leo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改为来店自取和送餐后,生意断崖式下跌! 像很多隔离期间没有歇业的餐厅一样,他们面临入不敷出的巨大压力。老板娘Flora告诉记者,他们用其他生意的收入,来填补餐厅的支出。 疫情期间,他们不仅是维持,而且还在积极进取。...

因从事新冠研究 华裔科学家获入籍便利

联邦政府加快了缅尼吐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一名教授的加拿大公民身份申请程序,称因为“迫切需要”而为他计划中的新冠状病毒研究提供便利。 据CP24报道,上周三,专门研究供应链物流的吴教授(Adolf Ng)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网上仪式中,成为加拿大公民。 吴本来被安排在三月应考公民入籍试,但因为疫情而被延期。 但他是数十位因研究新冠状病毒影响而获得联邦政府拨款的学者之一,他工作的一部份需要到中国去。 于是他写信向政府申请加速审理过程,他们的回应是为他安排了一个以视频会议举行的入籍仪式。 吴说用这种与别不同的方法获得公民资格,令他更有义务为国家做出贡献。 (图:CBC) T11

廿四孝华裔妈妈“停课不停学” 不是每位疫境母亲都可以

面对“复课无期”,本地家长晚既要面对生活压力,又要在家照顾子女及兼顾他们的学习,大大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节奏。 为免子女学习进度“落后”,有华裔家长趁机为子女“狂操功课”,亦有家长暂时放下课本,与子女一起体验生活。 任太:家长日间充当老师  晚上辛勤备课    育有一名八岁女儿的全职妈妈任太,认为安省政府推出的网上资源不足够,唯有自己加紧力度去为孩子搜锣网上学习资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去为孩子“备课”,实行在这非常时期充当“临时老师”的角色,为孩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计划。 “安省政府提供的学习资源大部份来自公营电视台TVO,内容又不像香港的“教育电视”那么具教育意义,感觉不能只依赖政府或教育局,还是需要自己落手落脚寻找其他学习途径。” 学校停课,子女学习的责任变相落在家长身上,对于要在网上寻找资源,又要长时间陪伴、协助或监督子女浏览网站,任太坦然觉得十分吃力。 “由于白天的时间要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因此我会于前一天利用晚上的时间安排好第二天的日程,更要预先上网搜锣学习材料,筛选有用、合适的网站,然后自己先熟习一下内容。这样我才可以充满自信的姿态去教导女儿。要不然施教时很易被问到口哑哑,感觉有点丢脸。”本来于晚间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现在要去用来“备课”,任太谓虽然辛苦,但也希望女儿继续受到正规的学习课程,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为了学习更有效,任太会安排不同科目的学习时段。“早上学习语言和数学;下午便学习较轻松的科学、社会题材等。但我不会只着重硬知识,亦要跟她讲解多点新闻时事及实用性的社会资讯。” 任太提供了一些好用的网站作为在家教学的资料,该个名为“停课不停学”的资料夹由“香港妈妈在多伦多 @hkmomsintoronto” 整理。 谢太:难得的生活体验  一起熨衣衫煮饭以至开瓶 另外,一名育有一子一女住多伦多华裔家长谢太,认为学校老师应该主动规画在家的线上学习课程。“目前学校老师还未有主动联络或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如果再度延长停课时间,真不能单靠家长的能力。我和丈夫都是全职工作人士,即使在家工作,总不能经常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协助子女学习。” 谢太不期望要学校提供一整天的网上课程,但一天安排最少45分钟的互动式网上教学时间,还是可以让孩子有点约束力,而且也可跟自己的同学互相交流。“本地学校可以参考香港或亚洲其他地区实行的实时教学方式,利用软件如ZOOM 或 GOOGLE CLASSROOM来让孩子有得到更全面的学习。又或者每天定时发放课程或功课,都会让家长们较容易掌握。” 除了课本上的知道,谢太认为跟子女相处时间多,可以多与他们一起体验生活,例如做日常家务如洗熨衣物、做饭等,甚至是开瓶这些较冷门的作业。” 周太:疫境中 穿睡衣的一天 教育局延长对中小学、幼稚园的停课安排,目前可谓“复课无期”。疫情未减,很多家长都不敢带子女外出,可是又担心孩子在家百无聊赖,只好绞尽脑汁为子女安排益智活动。 一位育有四名子女的华裔家长周太,拍片记录了孩子一整天在家的活动,取名为“穿睡衣的一天”。当中不乏益智游戏、做运动强身心、写字练习等,希望一家人在家抗疫的日子,都可以获得健康的身心发展。 周太拍下四个孩子在疫情严峻下“多姿多彩”的隔离生活,称之为“穿睡衣的一天”。   (本报图片) C02

密西沙加落寞的百年老宅有故事

▲Cawthra-Elliot宅邸以对称平衡为设计理念,正面两边各两根立柱,门边两盏铸铁壁灯 撰稿:叡 密西沙加有一条叫做Cawthra Road的主路,是以当地知名的Cawthra家族姓氏命名的。说到这个Cawthra家族,在密西沙加当地还留下了一座尽人皆知的宅邸。 1803年,当Joseph Cawthra从英格兰约克群迁居加拿大。当时的约克城,就是今天多伦多前身,只有10岁。1808年,Joseph Cawthra分得安大略湖以北一片400英亩的农用土地。生了9个孩子组成大家庭之后的Joseph Cawthra,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务农的材料。最终,他转行在King和Bay街附近开了一家日用杂货药店。 百年之后的20世纪初,Cawthra家族已经斗转星移换了几代人。1926年,Grace Cawthra和Harry Elliot将军夫妇在Port Credit克雷迪特港附近建了一栋新屋。Harry Elliot将军作了一个当时颇为离经叛道的决定,就是在婚后将妻子的姓氏加入了自己的姓氏,组成了Cawthra-Elliot。正是这个决定,使得这栋宅邸留在了Cawthra的名下。这栋宅邸在Cawthra家族在英格兰老家的宅子为原型的基础上,加入与时俱进的设计元素,从而更加适应Grace和Harry Cawthra-Elliot的家庭生活。 ▲Grace Cawthra和Harry Elliot将军夫妇 20年转瞬即逝。1947年,一场大火几乎摧毁了整个宅邸东翼。在重建之后没多久的1949年,Harry Elliot将军因为突如其来的肺炎并发症离世。男主人走后,Cawthra宅邸逐年荒废。而美丽优雅的女主人Grace Cawthra-Elliot也年事渐长,和曾经辉煌的家宅一天天黯淡下去。因为将军夫妇没有继承人,于是密西沙加市政府在1974年Grace Cawthra-Elliot去世之后将Cawthra-Elliot家族资产充公。 今天的Cawthra宅邸早已没有百年前的光彩,但仍保持着岁月的风骨和隐约可见的点滴神采。宅邸正门前的草坪依然环绕。不同的是,距离门口三级台阶不远处,已经树木丛生。 前院南边的花园深处曾经有个泳池,今天我们看到的泳池只能说是近百年前的一部分。今天裸露在外的两级台阶,可想而知,在上世纪那些明媚的夏日里一定是没在水下的。据说,这个泳池是1930年代密西沙加屈指可数的泳池之一。 ▲当年密西沙加少见的游泳池之一 今天看起来更像是浅水滩 而北侧的花园则以玫瑰著称。想必,Grace Cawthra一定对玫瑰格外倾心。今天从Cawthra路过的人们,抬眼望去,就能看到玫瑰花丛周遭种植的两列松树。 ▲曾经分隔花园和Cawtha主路的一行松树 ▲曾经的花园矮墙 只是另一边,少了休憩赏花的女主人。宅邸外的石柱上写着“Lotten”的字样。看似不得其解,其实仅仅代表着“Lot Ten”10单元。因为这栋宅邸所在地是密西沙加城市规划史料中记载的第10个单位土地。 ▲宅邸门前镌刻着“LOTTEN”的石柱 ▲Cawthra-Elliot旧照(1926年)

中国艺术家申请 加拿大自雇移民 遭遇逃税质疑

一名试图以艺术家身份申请加拿大自雇移民的中国人,获准司法复核。网上图片 一名试图以艺术家身份申请加拿大自雇移民的中国人,在被签证官员怀疑他逃税为由拒签后,申请司法复核被允准。联邦法院判定移民官员违反了程序正义。 由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主编的最新一期《移民资讯汇编》(Lexbase)引用了一名中国艺术家翁云鹏(Yun Peng Weng,译音)在联邦法院申请司法复核的案例,以说明尽管签证官员有权质疑移民申请人的缴税方式,但不应就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文件造假。 据联邦法院今年1月28日的判决书显示,在签证官与申请人面谈的过程中,要求对方提供艺术品销售的证据以及所支付的税款。 法官承认,签证官有权寻求此类证据,旨在确定申请人作为艺术家具有自雇的能力。其申请之前5年的资金来源和缴纳的税款,都是合法的查询范围。 但在面谈过程中,申请人建议提供代理商在美国和新加坡的销售证明,但签证官员没有接受这一做法,在没有查看其中任何文件的情况下,就认定申请人逃税。 触及申请签证核心问题 法官表示,尽管接受签证官员根据对申请人的原司法管辖区的经验作出评估,但在审查相关文件前就得出做假的结论,并不公允。 法官指出,在审查所提交的文件后,判定文件没有分量或缺乏可信性是一回事;在没有查看的情况下,就认定文件不可信是另一回事,因为那些文件可能会减轻签证官对申请人逃税的怀疑。   签证官员这违反程序正义的行为,触及与申请签证有关的核心问题,即申请人艺术品的获利能力、申请人业务运作的合法性、申请人在加拿大以自雇人士的身份经营业务的能力,以及申请人的一般信誉。 因此法官判定签证官的行为违反公正原则,允准申请人获得司法复核。

多伦多华裔爆料:Home Depot 买热水炉后遭遇烦心事

原标题:天寒地冻 断暖断气 买热水炉买气受 星岛日报记者 文琪 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没有热水使用,那一定是最糟糕的事情。但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张女士一家人身上。近日张女士向记者爆料在Home Depot 购买热水炉后遇到的烦心事。 2019年12月20日张女士在北约克(North York)的一家Home Depot购买了一个美国品牌RHEEM PV50款的热水炉。想到新年会有新的热水炉使用,张女士原本心里还非常高兴。谁知道后面发生的事让张女士形容为“是一场噩梦”。整个跨年夜,家中都因坏掉的热水炉而没有热水使用。 Home Depot拒退货 据张女士称,当时购买热水炉时, 她就担心过热水炉的售后和维修问题,并特意对此咨询过Home Depot的销售人员。“当时店里的服务人员对我说,如果热水炉出了问题,他们不提供配件。购买三个月之内有问题,可以整机退或者换。三个月以后再出问题,就要打电话给厂家,厂家来负责。” 出于对Home Depot的信任,张女士购买了这款热水炉,并自己花钱聘请了持牌的师傅上门安装。让张女士没想到的是,就在2019年的12月31号,这台新的热水炉就突然不工作了。张女士叫了安装师傅上门检查,师傅看过后告知张女士是热水炉上边的马达不动,有可能是马达坏了。一家老小在跨年夜过节没有热水用,张女士急坏了。 ▲张女士购买的使用了10天就不工作的热水炉(张女士提供) 张女士称她看了自己的购物小票,上面写著“90天可以免费退货”。因为家中生活起居不可能没有热水,而次日又是节假日,到处都不开门。张女士很着急,当时是下班的时间也无法联系上Home Depot沟通维修。通过网络搜索,张女士发现,目前这台坏掉的热水炉,就算从美国订零件,也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期间没有热水用,实在苦不堪言。面对一台刚使用了10天就坏掉的热水炉,张女士决定退掉的同时,又尝试在网上搜寻信息,看看是否可以有其它办法可以立刻解决家中急需用热水的情况。 张女士通过黄页找到了Reliance Home comfort热水炉的代理商,打了电话过去,得知租赁(lease)安装一个大公司的热水炉,不但任何时候有问题都可以免费维修,修不好还可以免费更换新的,并且免费安装。同时张女士被告知,如果是新客人,还有第一年免费,并且没有合同,条款非常好。张女士对这样的模式感到放心,觉得哪怕发生意外也会有所保障,随即决定每月花30元租赁热水炉,把原来的那台退掉。 2020年1月1号张女士家就安装了Reliance的热水炉,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了新年。当新年假期结束,1月3号张女士带著有问题的热水炉到Home Depot要求退货时,Home Depot却拒不退货。张女士表示:“他们的态度很强硬,因为热水炉上面写著‘不退不换’。我仔细一看,才发现热水炉的底部有很小的字,买的时候没有发现,因为当时有包装。上门写著有问题要找厂家,厂家要到家里去检查,确定无法维修才能退货。我问了甚么时候可以上门检查,他们说不清楚,并给了我一个美国电话。打了半天接通了,又给了一个加拿大的RHEEM的电话,打了半天也没人听。我到现在还没有联系到厂家的人,不知道厂家甚么时候可以过来检查。如果确定是零件的问题,就要从美国寄零件到我家,收到零件再打电话给厂家安排维修。我算起来至少要7至10天才能修好,这么多天没有热水用,在寒冷的冬天这样很不合理。遇到Home Depot和厂家互相扯皮的情况,作为消费者很受伤。” 记者通过电邮和电话联系了位于美国的热水炉厂家RHEEM。但对方并未针对此事有任何形式的回应。针对张女士反映的状况,本报记者又把相关问题以及张女士的购物小票、热水炉的照片等都反馈给了Home Depot的公关传讯部门。该部门的经理Alyssa Haw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表示:非常感谢媒体反映的情况,并提示Home Depot会关注相关事件。“我们确实想帮助张女士,但是,我们想知道是否可以通过您请张女士直接与我们联系。遗憾的是,根据您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我目前没有看到她与我们的售后团队联系的相关记录(we do not...

中餐生意、吹哨者与网络谣言

新闻报道,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亚洲出现以来,加拿大唐人街的餐饮业受到巨大冲击,餐饮行业近日呼吁公众支持,并希望三级政府伸出援手,给予经济上的扶持。 中餐行业的叫苦是真实的。大温哥华和多伦多地区的华人餐饮业生意遭受巨大打击,这是现实情况。温哥华市长肯尼迪描述说:“有些餐馆已经丧失50%、60%、甚至70%的营业额,非常令人担忧,而消费者不外出消费,多半是基于错误信息造成的恐惧。”而在东边的多伦多,经过最近一段时期华人社区和政界的积极宣传和带头示范,华人餐馆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华裔联邦部长伍凤仪表示:“就我所知,许多华人商店和饭店的营业额近来都渐渐有了起色“。 社会上的误传和不实信息,对社区产生的影响巨大,加拿大华人首当其冲成为新冠病毒错误信息和谣言受害者,此言不虚。从1月中至今,华人社区中各种言论来来去去,有的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而信息的真伪则经过时间才显现出来。 故事一:1月23日,有人在一个温哥华的华人论坛上发帖说:“最新小道消息,列治文医院发现一起武汉肺炎”。他还叫大家“没事都老实在家里呆着,别乱跑”,事后证明这是谣言。随着新冠病毒在中国湖北出现疫情,防疫专家早就估计有的案例出现在加拿大只是早晚的事。但此类没有经过证实的言论造成的负面影响甚大。 故事二,这个消息更是流传甚广:一位本拿比居民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前往卑诗省三家医院和诊所求诊无结果,返回武汉在上海转机时“当即确诊”感染并隔离。这段故事给人们心理的震撼影响力在于,同样一个病人,三家加拿大的医院都诊断不出来,在上海“一下飞机就被验证了”。时间是如此神速:(加西时间)1月24日(确切说应该是25日凌晨)还在温哥华医院里,(不知道何处时间)25日该居民和家人已经“回到上海,当即被上海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加西时间)26日这个故事就已经在温哥华的自媒体上沸沸扬扬……。 此消息对加国社区造成的心理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巨大:加拿大医疗系统的能力何在?但问题在于,这件被称为“实锤”的故事虽然被当地市议员亲自确认“真实可靠”,后来议员自己也声称“我也是谣言的受害者”。 多伦多市长到中餐馆为华裔打气 故事三:有评论者为此议员辩护,大谈“人性善恶和道德标准”。称“他作为市议员,提醒大家重视这个病毒可能传染的严重性,也是起到了‘吹哨者’的作用,应该受到表扬,而不应该是受到围攻……”。随后该作者进一步引申,批评总理特鲁多,赞扬邻省的省长康尼。 我认为,“吹哨者”和谣言看似仅差一步,实则天壤之别。姑且不论该信息来源者是否受到上级或官方的言论自由压制,两者在此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信息是否真实。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以讹传讹。 不仅如此,评论人在文中宣称:“在海外病毒传染刚开始的时候,加拿大尚没有案例。……讲老实话,加拿大在那个时候,很难有能力确诊这个病毒的感染,因为手头没有具体的检测标准”。 防控疫情的问题,本来应该尊重公共卫生方面的官员和专家,尊重科学和事实。而在此非常时期,网络上有的言论也许是为了捧卑诗邻省省长、贬总理,试图“带节奏”,总想把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不惜散布加拿大的医疗体制“很难有能力”的不实推论。这会对公共舆论造成不好的影响。 德胜

武汉侨民吃好住好 隔离如休养 有个小镇叫特伦顿

基地内的住宿 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加拿大首架前往中国武汉撤侨专机共有213名撤回的侨民,于2月7日抵达安省特伦顿军事基地(CFB Trenton);第二架撤侨专机随后于2月11日抵达。目前这些被隔离的人员均情况稳定,无人有相关症状。第一批被隔离人员已在2月21日结束隔离。第二批也于2月25日解除隔离。他们在隔离期的生活也成为了很多民众想要了解的轶事。 都市报记者:文琪 新冠病毒疫情持续扩大。“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感染600余名各国游客,陆续有多国政府在酝酿派包机接回船上侨民。但配套措施引发争议,疫情防控继续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难免有人感到恐慌。目前正在特伦顿接受隔离的撤侨华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写了感谢信给帮助他们逃离疫区的加国政府以及悉心照顾他们的志愿者团队,同时也发起了捐款,为加拿大红十字会捐增近3.5万元加币。 “我们已经非常幸运” 目前正在特伦顿军事基地接受隔离的来自武汉的邹女士,在接受星岛《加拿大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是带着孩子一起回加拿大的。“我和孩子都是加拿大公民,我先生是拿枫叶卡的。我们一家本是可以一起乘机回加拿大的,但是因为我父母还在家里,老人都80多岁了,所以我先生就留下照顾父母了。” 回来加拿大以后,来到特伦顿隔离期间,邹女士表示红十字会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每天有两次护士会在每个房间查体温,向我们询问身体的健康状况。下午还有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进房间消毒、打扫卫生。我们每天的饮食都很好,特别丰盛。一日三餐可以说是换着花样地给我们送。有水果、牛奶,小孩的酸奶都有。” 图为走廊和穿着防护服负责消毒的工作人员 邹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在国内就读的是幼小衔接班。“之前在国内就是学习拼音之类的,现在开始能在网上上网课了,有些作业老师在群里发。所以回来加拿大后,孩子需要一些A4的白纸做作业,这里的工作人员下午就给我们送来了,服务得很到位,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邹女士表示虽然在基地的隔离生活很安静、安全,但因为带着小孩,还是有一些顾虑,并没有带孩子出去活动。“在这里每天上午、下午都有时间给我们可以在规定的活动区域里走走路,放放风。我怕小孩出去会有疑似病人导致交叉感染,所以就没有出去。第一批、第二批到达这里的撤侨人员我们都建群了,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在群里交流。恰逢情人节时我们也收到了礼物,是Trenton附近小朋友们做的贺卡,很暖心。大家都挺感动的,因为能逃离疫区,我们已经非常幸运了。” 提及是否很担心在国内的先生和父母,邹女士回应道:“担心肯定是会有的,因为我走的时候也匆匆忙忙的,很多事来不及顾及。在武汉的时候,我都是在网上买菜,小区保安会送到我们房门前,过几个小时再拿进房间里来。从封城的那天1月23号开始,我们全家就都没有再出去了,楼都没有下。一共买了两次菜,都是物业送过来,所以我们隔离得挺好的,一直没有任何症状。” 基地的义工为隔离人员准备的生活用品 因为目前疫情的状况并不稳定,在中国陆续有案例,患者是在感染24天后才出现症状,因此不断有声音说隔离时间应当加长。邹女士对此表示,目前在基地的隔离时间还是14天。“但是的确大家都说,出去了以后还要自我隔离最少7至14天。我们基地里有很多人在本地有工作,他们公司的老板就说第一周先不要来上班,在家里休息。我们也打算回去就呆在家里,不会出去,再自我隔离一段时间,比较保险。” 提及孩子是留在加拿大还是回到中国继续上学,邹女士表示:“我还是想疫情结束了以后,如果国内一切都正常了就带小孩回去,因为想让他学一些中文,到了二年级、三年级再带他回来加拿大。原本是这样打算的。但是如果这次的疫情控制得不好,影响了我们回去的节奏,我也会考虑让孩子就在这边上学了。” 基地同胞忧心租房难 记者透过本地一个租房群群友的爆料,联系到目前正在特伦顿军事基地里隔离的一位华人母亲。这位母亲带着孩子从武汉疫区来到加拿大。眼看就要隔离结束,但是他们正面临租房难的困境。她表示,自己在多伦多附近是有房子的。但是那个房子整租给别人了,没法突然让租客搬出去,才导致临时的突然需要租房子。“回来以后,为了租房子的事情,碰壁很多,简直觉得受到了侮辱。目前租房子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我们被带到这里隔离并不是我们不健康,也不是有感染症状。我们是接受政府的要求隔离,并且在没有问题、被允许出去的时候,能拿到政府颁发的隔离证书的。但是我们现在到处租房,一听说我们是国内回来的、湖北来的、是隔离区出来的,就都不愿意租给我们。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呼吁一下社区里的广大房东们。我们这些人离开了基地以后,健康是有保证的。反而我觉得我们比那些自己自觉在家里隔离的,或者没有隔离的,要好很多。在租房子这件事上,我深深地感到了受歧视。” 户外的孩童玩乐设施 在记者随后的访问中,这位母亲表示,在基地的生活的确被照顾得很好。工作人员很负责地进行一天两次的健康检查,提供良好的食宿,反而没有被异样地看待。“从我开始找房子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天了,的确是处处碰壁。我有试过告诉他们我们是会拿着隔离结束的健康证明来的,还是不行。中国房东还会委婉地告诉我要跟夫人商量一下,然后就默默地把我们删掉了 。其他族裔的房东直接说不能接受。如果隔离的时间加长了,我反而放松了。因为这样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租房子。” 如果有任何读者愿意租房给从基地结束隔离、获得了健康证明的同胞,可以拨打电话416-861-8168 分机1564 联系本报。 华社相助亲情在 目前还在武汉、无法返回多伦多的辛力加学院(Seneca College)中国留学生Bonny对记者表示,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现在就算能回到加拿大,除了要自行隔离,还要提交体检报告。她选择和家人一起留在武汉。“我和家人现在在武汉都很好,已经很久没有出家门了,在封城之前就没有怎么出过门。之前我在多伦多找房子也遇到了不少介意我是武汉人的房东或者室友,一说这个事人家就不愿意租了。本来原订1月31号回多伦多的,我后来再三考虑就退票了。可能要三月底才能回来。” Bonny对记者表示,尽管咨询租房碰壁的次数很多,但也遇到了让人暖心的房东Cherry。记者通过Bonny在微信上联系到了房东Cherry。Cherry给予了Bonny很多支持,表示等疫情结束如果Bonny回来多伦多,自己家中还有房间,也欢迎Bonny再来看房。 Bonny在1月底向Cherry咨询租房的过程中,坦言了自己碰壁多次的失望。根据二位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Cherry鼓励Bonny称:“你要是能过了加拿大的检疫,再自我防范隔离一段时间,就没什么问题。有问题,海关、卫生部门也会带你去隔离。我相信加拿大的政府和办事机构,这是其一。第二,现在过度的恐慌也不好,大家毕竟还要过日子!难道武汉要被抛弃了吗?老百姓也是无辜的。第三,我十几年前也是留学生,知道留学生租房不容易,生活学习都挑战很多。走过这条路的,都理解同类多一些。 总之,我不觉得这个时候要歧视武汉人。多点鼓励和支持比较重要。”Bonny对记者续称,最后因为她暂时不能回多伦多了,所以她在感谢了Cherry后,让Cherry把房子租给了其他有需要的求租者。 Cherry在稍后的采访中则对记者分享道,虽然移民加拿大多年,但中国各地目前经历的疫情困境让她非常心痛。“我想帮助武汉的留学生并不是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我相信现在从国内回来的人,都会很自觉地自我隔离。谁都不想做超级病毒传播者。如果人人都对他们避之不及,我想他们会非常难过。目前加拿大虽然疫情并没有中国那麽严重,确诊病例不多,但是的确我们人人都要做好防护工作。大家还得照常生活和工作。防护防的是病毒,不是人与人的善意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