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釉彩大瓶」 爆紅 乾隆審美觀狂掀熱議

加拿大都市网

■ 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館的展品幾乎涵蓋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種。圖為清乾隆時期的 「各種釉彩大瓶」。中新社資料圖片

本報訊

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國家寶藏》節目最近熱播,中央電視台出品、文博探索類節目、博物館館長、明星國寶守護人,怎麼看都應該是個正經嚴肅的鑒寶節目,卻 「一不小心」 成了網友的二次元狂歡。 「清乾隆各
種釉彩大瓶」 成為「文物網紅」,這個外號「瓷母」 的瓷瓶,捧紅了乾隆這個「網紅」 ,還讓網友辯論起乾隆的 「農家樂」 審美。

《國家寶藏》首播即引發強烈關注。故宮博物院推選的 「《千里江山圖》卷」、「各種釉彩大瓶」、「石鼓」 三件國寶,既有故事趣味又有審美爭議,着實讓觀眾感受到了妙趣橫生。《北京青年報》報道,《國家寶藏》講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這件目前擺在故宮瓷器館正廳入口處的大瓷瓶因為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種之多,被稱為「瓷母」,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巔峰之作。而 「瓷母」 也很快成為文物 「網紅」,很多網友都在辯論這款 「大雜燴」 式的瓷器好不好看。

■ 民眾在觀看國家一級文物越王勾踐劍。新華社資料圖片

由王凱扮演的乾隆吸引了年輕受眾,不少觀眾表示最開始是衝著王凱才來關注的。不過,最終王凱還是敗給了網紅版乾隆。讓年輕網友特別感興趣的是,被戲稱為「穿越千年吐槽你」 的「小劇場」板塊,王凱飾演的 「乾隆皇帝」 遭遇 「黃公望」 「雍正」 「王羲之」穿越來對他吐槽。

王羲之直指乾隆不僅愛蓋章還愛題字,把他的字帖糟蹋得看不清原來的字樣。黃公望更是痛心疾首地補刀,指摘乾隆在他的畫上題字55處。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 「乾隆」 對這些吐槽毫不介意,他自信地表示:「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 更讓人捧腹的是,乾隆喜愛的各種釉彩大瓶,因為色彩艷麗,各種描花描金手法匯聚一起,被指是「農家樂審美」。最後,連乾隆老爹 「雍正」 都氣不打一處來地教訓兒子:「荒唐!」 這一段合理虛構的小劇場出爐後,迅速以 「迷之魅力」 橫掃網絡。

《揚子晚報》報道,有網友貼出眾多乾隆時期的皇家瓷器,笑稱,「其實除了少女粉的大蝴蝶小碎花,乾隆審美有時也走『暴發戶審美+亂在文物字畫上題詞』的品味。」 還有95後觀眾笑稱,「感覺乾隆是個絮叨、腦子裡都是彈幕的話嘮,還是蓋章狂魔+密集依賴症患者!」

有網友認為 「各種釉彩大瓶」 的審美 「又土又俗,瓷器應以素雅為佳,這樣的瓷器完全是大雜燴,也可看出乾隆的審美是『農家樂』水準」。另一批網友認為,審美沒有統一標準,這個瓷瓶有審美價值,「難能可貴的還有這個瓷瓶的燒造工藝,每種釉、彩都需要各自的燒造工藝,能存在這樣的瓷瓶本身就是歷史的一種美」。

 

27件入圍國寶名單

故宮博物院: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各種釉彩大瓶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商鞅方升、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坤輿萬國全圖

湖南省博物館:皿方罍、辛追墓T形帛畫、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河南博物院:賈湖骨笛、婦好鴞尊、雲紋銅禁

陝西歷史博物館: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浙江省博物館:玉琮、落霞式「彩鳳鳴岐」 七弦琴、寧波「萬工轎」

遼寧省博物館:銅鎏金木芯馬鐙、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雲夢睡虎地秦簡

 

挑寶物 先看有沒有故事

如今,博物館文化已經成了年輕文化的一部分。最讓觀眾感興趣的莫過於文物的選擇,在《國家寶藏》中,每一個文物能被挑選出來,都因為它有着蕩氣迴腸的故事。

多個博物館館長介紹,30歲以下的參觀人群比重達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館文化的青春化、時尚化成為大勢所趨。作為文博界的超級大IP,近年來展覽、文創、紀錄片、電影、話劇動作不斷的故宮,就已然成為年輕文化的一大 「潮牌」。

■ 記者在拍攝《千里江山圖》。新華社資料圖片

《國家寶藏》的節目中,除了故宮博物院是一開始就定下的,其餘8家博物館則沒有太多概念。節目總導演於蕾在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聊過後才得知,有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這八家博物館確實也代表了我國博物館行業發展第一梯隊的水準。未來還會拓展更寬的領域。」

■ 河南博物院展出鎮院之寶雲紋銅禁。新華社資料圖片

而最讓觀眾感興趣的莫過於文物的選擇,這同樣花費了劇組大量氣力。 《新京報》報道,挑選出這些文物並不簡單,首先由各大博物館提供給節目組一個備選名單,然後節目組再研究。在於蕾看來,並不一定要選一級文物,不一定是用材珍貴、工藝考究的文物,「我們想要挑選的是那些背後充滿了人文精神和情懷的東西。每一個文物能夠被挑選出來,都是因為它有着蕩氣迴腸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能夠讓所有觀眾覺得它一直到今天還對我們的民族發生着影響。」

■ 賈湖骨笛的出土,改寫了中國古代音樂史。中新社資料圖片

在最終拍攝的文物里,既有《千里江山圖》這樣的明星級國寶,也有此前不為人熟知的石鼓。「我們組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鼓,但故宮專家第一反應就跟我們說,(拍攝)石鼓應該沒有問題,我們當時都很驚詫。」 

石鼓是什麼?背後有什麼故事?為什麼叫中華第一古物?為什麼歷史上從宋徽宗到蘇軾,再到乾隆,這麼多名人都跟它發生着各種各樣傳奇的關係?於蕾說,節目想做的是一個文化普及的事情,所以在挑選文物時會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但也會找一些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實際它背後所代表的情懷和價值觀都應該傳達給觀眾的東西。

 

講述前世今生 「國寶活起來」

27件 「國之重器」 文物,27位明星 「國寶守護人」,有網友質疑 「為什麼要用明星來參與到這種節目里?他們好多都不懂,還讓他們在舞台上尬演。」 在節目總導演於蕾看來,對於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說,明星擔當國寶守護人是一開始觸發他們前來觀看節目的理由。 「但我相信最終吸引並傳達給觀眾的,一定是我們國寶背後的故事。 」 

《國家寶藏》開播就盡獲好評。儘管才播兩期,豆瓣上打出9.4的高分。 《新京報》報道,這檔節目以國家九大博物館27件 「鎮館之寶」 為主體,介紹國家瑰寶的前世今生。不同於以往文博節目的沉悶,節目邀請張國立當 「001號講解員」,張國立介紹:「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除了張國立,每期節目會介紹同一個博物館的三件國寶,每件國寶都會找到一個藝人當「國寶守護人」。

於蕾堅信,博物館和國寶一點都不沉悶,「是我們沒有選擇好一個角度去講好它們。每一件國寶有誕生和流傳過程中的前世傳奇,也有一直到今天還在影響着不同的人。這是一件一直到現在都有生命力的東西,是活在我們身邊的,到今天為止都還在發生着影響的東西。」 每個明星演繹國寶前世的片段,讓節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雖然 「前世傳奇」 有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和演繹出來的,但都是基於史料的合理猜想。於蕾認為,任何一個好節目,其實都是講故事的。

《北京日報》刊登評論文章指出,《國家寶藏》難能可貴的一點,是打出「讓國寶活起來」的口號。其實,這檔節目也非十全十美,比如存在對文物的介紹不夠深入等問題。但一檔節目播出的持續時間有限,而通過節目激發大眾體味文化、感知傳統,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