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虹鱒不是三文魚 生食極易感染寄生蟲

加拿大都市网

■ 不少民眾喜歡吃三文魚,之前有商家把淡水生長的虹鱒當作三文魚出售。

星島日報訊

不少民眾喜歡吃三文魚,之前有商家把淡水生長的虹鱒當作三文魚出售,但紅鱒易受寄生蟲感染,加上淡水魚不宜生吃,故紅鱒屬不屬於三文魚,在行業與食客之間有很大爭議和分歧。近日,中國水產業者發佈自訂的《生食鮭魚》團體標準,將虹鱒歸類三文魚,此舉激起輿論不滿。

易感染寄生蟲 賣家自製標準 「不能作參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發佈10日在網站的「青海要聞」 欄轉貼《青海日報》的報道內容,指「《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佈」,表示三文魚的銷量在中國持續增加,但因目前標準上缺失,引起了不必要的分歧及安全隱患的擔憂。

據《青海日報》報道,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同業內13家單位成立標準起草組,聲稱 「經過充分調研和徵求意見,嚴格把握關鍵控制點,結合專家科學支撐與企業實踐狀況,順利通過標準審定」,就是把三文魚的定義寫成「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
鮭、秋鮭、粉鮭等」,並要求產品的標籤,要標註原料魚產地名品種的名稱。

據了解,虹鱒是淡水魚,容易有寄生蟲,而養殖的虹鱒十分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如民眾生吃,將有被受寄生蟲感染的風險,理論上是不可以當作刺身食用。虹鱒屬不屬於三文魚類早就有爭論,大部分專家學者都傾向虹鱒不是三文魚的說法,惟紅鱒肉質和顏色與三文魚非常相近,但價格較真正的三文魚便宜,因此有些平價壽司店可能會魚目混珠,以虹鱒當作三文魚出售。

「虹鱒歸類三文魚」 的報道刊出後,網民反應激烈,稱不明白為何行業標準是由生產商訂立,又指由賣家制定標準,根本不能作參考。有網民稱以後都不敢吃三文魚了,「以後凡是叫『三文魚』的東西最好都別吃了,不想活了除外」、「國內的三文魚再見! 」 。有網民為這種顛覆常識的標準作伸延想像,表示「小龍蝦可以歸類龍蝦了,老婆餅屬於老婆了」、「蝸牛也歸入牛了」。

而有網民更認為,有關標準只是商家自己規定,沒有被任何機關通過,只是一方的說詞。中央電視台曾報道,中國的三文魚產量有三分之一都是來自於青海,但後來被踢爆,原來養殖場內的三文魚是淡水虹鱒,並非真正的三文魚。

生吃虹鱒比三文魚風險大

《團體標準》提出,對於不具備寄生蟲源頭風險控制措施的原料應當經過以下任何一種方式的冷凍以殺滅寄生蟲:一是-20°C以下連續冷凍 24 小時;二是 -35°C以下連續冷凍 15 小時。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蝦通常不適合生吃,它們體內可能攜帶多種對人類產生安全隱患的寄生蟲,例如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華支睾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表示,上述方法是消滅海水三文魚體內寄生蟲的方法,「但對淡水虹鱒的處理,我覺得依據不充分。」 陳舜勝說,上述方法對肝吸蟲、肺吸蟲的消滅不一定有效。

對於三文魚能否生吃,陳舜勝說,「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蟲的可能,生吃三文魚時也要防止寄生蟲,但海水魚的寄生蟲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 」 他認為,生吃虹鱒的風險 「比海水三文魚大得多」。

標準起草單位屬非營利性組織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不是來自政府部門,而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13家企業共同編製並發佈,其中,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是非營利性社團組織。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成立於1994年,根據協會官網介紹,該協會是由從事水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貿易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從事水產科研、教學等其他為水產加工與流通業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自願聯合組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下設水產品市場分會、羅非魚分會、貝類分會、對蝦分會等。同樣在8月10日,三文魚分會成立。

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一起起草制定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 的,還有13家企業。包括: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大連瑞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愛樂水產(青島)有限公司;上海費澳德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北歐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盒成食品有限公司;甘肅文祥生態漁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凱特威德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十堰格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溪艾格莫林實業有限公司;重慶市城口縣任河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引發三文魚爭議的,正是 「龍羊峽三文魚」,而上述這13家企業中,有兩家是青海企業,其中就包括一家來自龍羊峽的公司: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