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14:05:07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月球

史上第二!加宇航員將於2023年繞月球飛行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一名宇航员将参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提米丝计划(Artemis program),于2023年升空绕月球飞行。 联邦创新部长贝恩斯(Navdeep Bains)周三宣布,加拿大和美国政府已经签署一项航天合作协议,一名加拿大宇航员将参加NASA的阿提米丝计划,为加拿大锁定一个2023年绕月飞行的席位。 这将使加拿大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有宇航员进入外太空并绕月飞行的国家,并且还将锁定加拿大宇航员前往尚待建造的月球门户空间站的第二次飞行。 贝恩斯说,他并未排除让加拿大人参加未来任务的可能性,包括潜在的阿提米丝三号(Artemis III)登月航行。 加拿大政府已为月球登陆计划(Lunar Gateway)投资19亿元,贝恩斯说,其中包括加国宇航员在2023年发射的阿提米丝二号(Artemis II)的席位,以及月球门户空间站本身的费用。 月球门户空间站是NASA阿提米丝太空探索计划的一部分。参与该计划的除了加拿大航天局外,还有欧洲太空总署(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贝恩斯表示,加拿大参与太空探索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科技研究都具重大意义。 加拿大航天局有四名现役宇航员目前正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工作。 V05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嫦娥五號降落月球 採集岩石傳回影像

■落月后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加拿大都市网】(星岛日报报道)由“长征五号”火箭自海南文昌发射升空的“嫦娥五号”登月探测器,前日深夜在月球表面成功降落,并传回降落影像图,昨天凌晨四时五十三分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依照计划,“嫦娥五号”的最主要任务是采集月球表面岩石,任务结束后预定本月十七日降落在内蒙古,带回自一九七六年以来的首批月球样本。这项任务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表面岩石的国家。 “嫦娥五号”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四时三十分,由“长征五号”火箭自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前日深夜十一时十一分,“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面对地球一侧)风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北部吕姆克山(Mons Rumker)附近预定区域成功降落。 降落后的“嫦娥五号”除传回着陆影像图,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还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之后,着陆器需要在一个月球日内,即相当于地球上的十四天,在月球表面完成钻探和取样,任务结束后,预定本月十七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带降落。 “嫦娥五号”着陆区域的地质年代相对年轻,仅约三十七亿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表示,这使得“嫦娥五号”可望取得最年轻的月球表面岩石样品,在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 对地球上的科学家而言,这些相对年轻的样本可能会极具价值,可以用于更好地调校用于评估太阳系内行星、卫星、陨石地理表面年龄的技术。这些样本还将帮助科学家验证有关嫦娥五号着陆区域火山喷发原因的假说。 本次的“嫦娥五号”航天器成功完成了中国自二〇一三年以来的第三次无人月球着陆,第一次的“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是中国首次在月球上软着陆。二〇一九年,“嫦娥四号”在月球远端着陆,是来自地球的航天器首次做到这一点。未来十年,嫦娥月球着陆器按计划还会有至少三次任务,而后中国的设想是在二〇三〇年代建造一座供宇航员使用的月球基地。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长征五号”火箭从发射到向月球轨道飞行的全过程,都由中国国家电视台进行了直播,包括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这样的直播表明,北京对本国太空计划的信心在增强。

月球正在逐漸縮水 表面出現褶皺像葡萄乾

根据美国太空总署(NASA)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月球随着内部逐渐冷却,体积正缩水,且在过去几亿年间收缩约50米,表面出现皱褶,外壳随着收缩而破裂,并产生月震(moonquakes)。 据报,科学家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注意到月球缩小的状况,但在研究“月球轨道探测器”(LRO)所捕捉的1万2000多张影像后发现,月球北极附近的盆地冷海(Mare Frigoris)正持续发生位移且不断裂开。就地质学角度而言,冷海是长期被视为死寂的众多巨大盆地之一。 事实上,月球并没有所谓的构造板块,它的构造活动早在45亿年前形成的时候,热量就已开始慢慢流失。而月球缩水的过程会让月球表面出现皱褶,就好像是新鲜葡萄萎缩成葡萄干一样。此外,月球外壳硬脆易碎,在这段收缩的过程中,表层会破裂进而形成“逆断层”,也就是一部份地壳被推至相邻部位的上方。结果发现在过去几亿年中,月球直径缩水了大约50米。 美国阿波罗任务(Apollo)太空人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首度开始测量月震活动,发现绝大多数发生在月球内部深处,发生在表面的数量较少。 这项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的研究,也检视了阿波罗任务记录到的浅层月震,认为它们与月球上非常年轻的表面特征有关。 研究共同执笔人、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Maryland)地质学助理教授史梅尔(Nicholas Schmerr)说:“这些断层如今可能还相当活跃。” “我们不常看到活跃构造出现在地球以外之处,因此这些断层仍可能产生月震,令人非常兴奋。” NASA引述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旗下国家航太博物馆行星研究中心的高阶科学家华特斯(Thomas Watters)的说法指出,研究分析内容证明这些断层仍处于活跃状态,且在月球逐渐冷却收缩的同时引发月震,“有的地震可能相当强烈,约达芮氏规模5以上。” 星岛综合

NASA:2024年重返月球 2033年送人上火星!

美国太空总署证实,计划在2033年送人类上火星。为了实现送人上火星的目标,先让太空人于2024年重返月球的计画将加快进行。 太空总署署长布里登斯泰恩(Jim Bridenstine)说:「加快登月计画,就能加快登陆火星。月球是个实验场。」共和党籍的布里登斯泰恩曾是国会议员,后来获总统特朗普任命出任太空总署署长,上任后加紧脚步,以跟上特朗普的各项计画。 特朗普日前派副总统彭斯出马,宣布太空人重返月球的时间点,将提前4年,从2028年改为2024年。新宣布的日期有浓浓政治味,因为特朗普若赢得连任,2024年会是他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 有鉴于距离遥远,任何火星太空任务都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光是单程飞行就要花6个月,相比之下,到月球仅需3天时间。往返火星只有在火星与地球在太阳同一侧时才可行,这个现象约每26个月一次,所以适合飞行的年份为2031年、2033年等,以此类推。 来源:巴士的报

法中籤訂太空合作協議:我們和中國人一起上月球

此次中法领导人会晤,硕果累累! 根据多家外媒报道,中法两国领导人在法国巴黎会面之际,法国从企业到科研机构的各行各业也收获了很多丰厚的大红包。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双方在能源、运输、金融等多个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大单。 不过,其中最抓人眼球的,当属法国的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与中方签订的一项宏伟的太空合作协议——法国人将在2023-2024年间搭乘中国的嫦娥6号月球探测器,与中国人一起探索月球! 不仅如此,在运输领域,法国知名的民航客机制造商“空中客车”也收获了中国一份价值高达350亿美元的的丰厚订单,其中包括290架空客A320系列单通道客机和10架A350宽体客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中国因为安全顾虑而宣布暂时停飞波音公司的波音737 MAX 8机型后,一些西方媒体却曾炒作“阴谋论”称中国此举是为了给国产的C919客机铺路,好用中国的国产客机将外国飞机挤出中国市场。 所以,这笔与法国空客的350亿美元的订单,也等于是澄清了这个“无稽之谈”,并再次证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承诺。 来源:国际观察

棉花種子月球發芽!網友:真的「太空棉」來了

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 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美國華裔宇航員:我們已處在被人超越的邊緣

焦立中 上周,中国的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了人类探测器此前从未成功着陆过的月球背面。这不仅创造了人类登月的历史,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而世界科技实力第一的美国自然也在关注此事。美国的航天专家更是对中国的成功流露出了一种颇为微妙和复杂的情感。 其中,一位名叫焦立中(Leroy Chiao)的美国华裔宇航员,就在美国主流媒体CNN的网站上写下了他的感想。     耿直哥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焦立中吧。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他的父母来自中国山东,但在二战后去了台湾,后来移居美国。他本人则出生于1960年,学生时代的他曾是一名学霸,与航天事业结缘则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之后,在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于1989年加入了美国宇航局NASA,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15年的宇航员生涯,其中更在1996年就成为了首位在太空中行走过的华裔宇航员,并在2004年成为了国际空间站历史上首位华裔站长。 从这段履历中,相信大家都不难发现焦立中是成长并成才于美国航天事业最高歌猛进的时代,当他于1994年首次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前往宇宙时,我们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是直到9年后的2003年才乘坐神舟五号实现了这一目标。而当他于1996年在太空行走时,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则在12年后的2008年在乘坐神舟七号飞船时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但在2019年的今天,当中国的嫦娥4号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的历史后,实现了其他国家都没有实现的这一记录时,焦立中也明显受到了触动。   在称赞中国取得的这一“前无古人”且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时,焦立中也坦诚地表示他的感觉其实有些“复杂”。 “我出生在美国,我的父母却来自中国”,他说,“一方面我为自己的身世和中国迄今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另一方面出身于美国家庭的我们也以美国取得的成就为傲”。 “同时,由于激励我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是美国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所以我更强烈地认为美国有能力也应该继续在太空探索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焦立中说。   接下来,焦立中开始在他的文章中重点讲述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并呼吁美国必须迎接这种挑战,维持自己的引领地位。 比如,他写到当中国正在积极筹备空间站的建设时,美国却反而准备在2024-2025年时停止对国际空间站的拨款,因为美国政府认为空间站的管理可以直接交给商业机构去完成,可这种想法根本就是脱离实际的。   他又写到当中国准备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从而对美国完成跳跃式追赶时,美国政府对NASA的财政拨款比例却从1965年阿波罗登月项目时最高的5.3%削减到了如今的0.4%,而且比起真正的宇宙探索项目,美国现政府似乎对创造一个什么“太空军队”更感兴趣…… ▲图片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   他还认为,虽然美国的航天事业仍然在创造伟大——比如NASA的新视野号(New Horizons)航天器就创纪录地拍摄到了冥王星以及距离地球更遥远的行星,还有NASA对于太阳的探测和火星的研究项目,经费削减还是大大地影响到了NASA的雄心。   焦立中甚至还警告说,中国和美国在航天科技上的关系就像是“龟兔赛跑”,美国就是因为过去太成功了,在世界的榜首位置待了太久,以至于变得自满了起来。   “可我们可能已经处在被人超越的边缘了”,他说。   在他文章的最后,焦立中再次呼吁必须迎接中国崛起的现实,认识到中国也能在航天领域拿第一了,否则自满的美国就会在航天乃至其他更多领域失去竞争力。       当然,可能在不少国人看来,我们会觉得焦立中在他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焦虑感”有些“夸张”。毕竟,中国还得要10年才能实现美国1969年的登月创举呢,而且美国本身也还在不断发展,所以现在就谈中国超越美国总觉得是在刻意拔高我们。 但耿直哥倒是很能理解他的心态。要知道,发展航天科技是需要政府大量砸钱的,当中国在这个将决定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领域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时候,美国给NASA的经费却持续缩小到了财政预算的0.4%,您说这美国的航天人能不着急么。 其实,就在咱们嫦娥4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当天,在NASA局长祝贺我们成功的帖子下面,耿直哥就已经看到一位同样来自NASA的老员工在郁闷地吐槽说:我们美国早在半个世纪前本就可以实现中国今天的这一幕了,怎奈我们的钱都被国防部的军费占去了…   有美国媒体还曾分析说如果NASA能有美国国防部6000多亿美元的经费(2016年的数据),那么在2030年-2040年的时候我们人类都能登上火星了。     所以,耿直哥觉得今天美国航天人的不满,倒也是我们需要留意和避免的“前车之鉴”。我们国家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用钱,因此我们更应该把钱用到刀刃上,用到航天这种对国家长远的竞争力乃至全人类的进步都有实际推动意义的项目上去。 而像美国那般每年把六七千亿美元的巨款用在军费上,只为了能在地球上当个大王,可以说完全是在拖人类文明发展的后腿了。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