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醫生丁旭領軍研究 確保早產兒用對抗生素

加拿大都市网

丁旭醫生在卑詩省兒童醫院接受本報專訪。
 
星島日報訊
 

卑詩省兒童醫院華裔醫生丁旭(Joseph Ting),目前正領導一項為期5年在全加拿大範圍內進行的新研究項目,旨在普查和改善對早產嬰兒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他指出,抗生素雖是治病和防病毒有效方法,但使用不當卻會導致耐藥性從而產生「超級細菌」,危及早產幼童的性命和健康。

此外,有華裔早產母親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其他母親和准媽媽,並稱,無論面對什麼情況,都要多詢問及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早產兒抵抗力弱更易感染

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丁旭,10年前來到溫哥華,後來成為卑詩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的一名主治醫師,他同時也是卑詩大學(UBC)兒科系副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工作及醫學研究中,丁旭發現,醫生對超過三分二的早產嬰兒採用抗生素治療,以預防及治療敗血症,但若是不當使用抗生素,將會增加新生嬰兒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嚴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丁旭醫生在接受《星島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胎齡少於37周的新生兒都屬於早產,由於整個免疫系統發育不良,早產嬰兒的抵抗力相對較差,更容易被細菌感染。而體重低於1.5公斤的早產嬰兒,約五分一會出現敗血症,他們住院時間更長,還會有其他後遺症,死亡機率也大大增加。在新生兒出生的最先72小時,細菌感染多數與母親和生產過程有關;出生72小時後,因為新生兒與外界接觸,以及接受醫院注射及侵入性機械治療,亦增加感染細菌的機會,通常稱為「院感」。

為了預防或治療新生早產兒患上敗血症,醫生多會對嬰兒採用抗生素治療,丁旭指出,由於新生嬰兒有不舒服也無法說出來,醫生僅能憑其癥狀做出診斷,而有些問題引發的癥狀與敗血症臨床表現一樣,醫院通常會採取經驗性抗生素治療,需經2至3天後才能確定是否細菌感染。不過,按照傳統,即使發現不是細菌感染,醫生仍會堅持使用抗生素來完成一個療程。

「超級細菌」是世界難題

丁旭表示,儘管抗生素治療對確定感染的新生嬰兒意義重大,但過度使用抗生素會造成對相關藥物產生耐藥性,而一旦產生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將為新生嬰兒治療帶來新難題。他指出,「超級細菌」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界的一個難題,幸運的是,目前卑詩省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病房暫時沒有「超級細菌」,而如何預防或延遲「超級細菌」的出現,就是現在面臨的重要使命。丁旭曾於2016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Pediatrics)發表論文,指出在沒有足夠敗血病臨床證據的嬰兒中,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會導致不良的併發症,包括眼睛問題甚至死亡。他又於今年3月在《兒科醫學雜誌》(Pediatrics)發表論文,稱可以更慎重地使用抗生素。

由於丁旭在這一領域堅持不懈的研究和貢獻,今年7月,丁旭獲得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IHR)近50萬元的撥款,領導全國20多個新生嬰兒醫療單位,進行一個為期5年的研究項目。他們將對加拿大醫院新生嬰兒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進行全面普查,了解新生兒在加護病房抗藥性細菌發生的情況,以及研究抗生素使用與抗藥性細菌之間的關聯,從而制定出一整套方案,減少抗藥性細菌產生,預防或延遲「超級細菌」進入新生兒病房,確保在合理安全的範圍內減少使用抗生素。而他們所收集的數據,將收入加拿大新生兒網絡數據庫。他們還將使用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的方法,將其發現傳播給一線醫護人員。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三星便携式固态硬盘2TB 原价344.99打折219.97

无须网络实时翻译!带摄相头多语言翻译机闪购134.99

安省北部一户居民快被一位不速之客逼疯了!

通过饮食调整、压力管理和定期体检降低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