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習慣更有效 無病戴口罩未必有用

加拿大都市网

在新冠肺炎陰霾下,家庭醫生劉秉純(圖)指出,無病人士即使戴口罩,也未必是最佳防疫方法。
劉秉純醫生表示過往朋友見面,總會握手、擁抱或貼面,但現在於疫情下身體接觸可免則免,朋友見面以揮手代替;對於疫症會否改變市民生活習慣,變得更注重個人衛生,他相信這是正面的,改善了個人衛生觀念。

他舉例稱,過往華人聚餐時,不乏習慣用自己使用過的筷子夾公家食物,又或者在群體進食火鍋時,用自家筷子插在鍋內夾食物,缺乏使用公筷意識;但在17年前「沙士」(SARS)之後,華人逐漸習慣使用公筷,他相信今次疫情會令更多族裔明白到飲食習慣上維持個人衛生是非常重要,他相信改變始於習慣,當國民在疫症期間,習慣了多些洗手與時刻注重個人衛生,重視個人衛生意識會持續下去,長遠緩解公共醫療系統負擔有好處。

患病應留在家中休息

無病人士應否為保護自己而在外出時戴上口罩,在疫情期間成為社區爭議焦點,劉秉純形容醫學界看待疫情嚴重與否,是依照所得數據,如感染病毒人士與整體市民數字百分比,染病死亡率等作出判斷,現時政府衛生部門所獲得數據,並沒有顯示本國出現社區爆發情況。

他相信是次疫情至今,是其對社區人士所造成的心理恐慌多於病毒實際傳播能力及死亡率;劉醫生表示明白到華裔人士,認為無病人士戴口罩是防護自己,保護家人的做法,但在主流社會觀念,如果沒有患病是無必要戴上口罩,生病則應該留在家中休息。

他提到很多人以為戴上口罩便可防止疫症蔓延,但當他們不適當戴上口罩,其防疫能力等如零,不但防禦不到,還浪費資源。他認為市民應將重點放在如何透過加強個人衛生方面,以及透過多飲水與多做運動,增強個人免疫能力,對抗病毒,才更為有效。

劉醫生說要維持市民個人衛生意識,政府可趁疫症加強宣傳及教育,令市民在疫症之後亦不忘個人衛生,此外現時不少公眾場所,已在門口安裝酒精洗手液機,這對加強衛生意識有正面幫助。本報記者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游泳可用!骨传导耳机自带16GB播放器特价仅售55

雨季也可徒步!Sporting Life精选防雨夹克低至6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报警驱逐反战学生 理事会谴责校长破坏学术自由

召回!知名品牌多款包装食品可能受污染!包括华人最爱的鸭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