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建房超高30厘米 邻居投诉遮阳重建被拒 结果…

加拿大都市网

Leaside社区一幢新屋因涉市政附例被拒重兴,华裔华主上诉得直。图为Leaside社区街景。google street view

Leaside社区一幢新屋因涉市政附例被拒重兴,华裔华主上诉得直。图为Leaside社区街景。google street view

本报记者

居住在多伦多东约克区一名华裔业主,拆卸旧屋重建一幢两层独立屋的计划,被多伦多市政府以违反了市政附例拒绝。业主于是向安省市政事务委员会(Ontario Municipal Board,OMB)提出上诉得直,终能圆新屋梦。

由于物业位于Leaside社区,OMB也批准一名邻居和社区业主委员会(The Leaside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的代表参与聆讯。

市府调整委员会(Committee of Adjustment)拒绝批准新屋兴建,是由于新屋高达8.8米,超过8.5米的上限;新屋的楼面面积占地皮65%,也超出市府规定的45%;新屋也缺乏附例规定的一楼主墙4米内,应要有10平方米楼面;新屋违反东约克区的市政附例,车房不能位于已修整斜坡之下的规定。

OMB指出,对于任何轻微改变市政附例的上诉,委员会衡量的4项标准是:修改是否符合市镇政府的正式城市规划原意;修改是否符合市政附例的原意;修改是否适当的发展或切合土地用途;以及修改是否轻微。OMB并且要顾及省府的土地政策和大金马蹄地区发展计划。

OMB认可的专业规划师Andrew Ferancik表示,新屋符合多市政府的土地规划。市府要保留社区特色并非一成不变。新屋将尊重并强化社区特色,并符合市府发展标准,高度与区内其他物业差不多,建筑密度也与区内其他房屋相若。车道的斜坡令车房从外观上不会觉得是位于斜坡之下。他又出示一些在附近和同一条街道相同房屋造型的照片。

OMB裁业主上诉得直

他说,不同密度和屋型混杂是社区特色。新屋毗邻物业的建筑密度介乎45%至60%之间。市府未有考虑附例实施前已经兴建的房屋。新屋的深度与旧屋相同,并且少于附例容许的最大长度。大约是212平方米的新屋在区内也只算是普通大小。虽然新屋超高30厘米,但属区内范围之内,甚至低于一些获批准的房屋高度。

他又说,附例规定车房不能够低于斜坡,是为了美观和安全理由,并且避免出现一个凹陷。新屋设计在技术上符合附例要求。

位于新屋后侧的一名业主表示,新屋高度将增加其房屋后园的阴影,妨碍他享受庭园之乐。当华裔业主的代表律师询问他,高出30厘米有甚么别响时无言以对。律师提醒他,新屋的深度短了2.5米;换言之,新屋与邻居的物业多出2.5米距离。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代表认为,这种细地皮只适合兴建一辆车停泊屋前的两层房屋。新屋在外观上看似是一幢3层建筑;房屋建在车房上,没有明显的主层;突出的风格破坏社区特色。新屋的屋顶、两端的山形墙、大门位置和主层高度,都有违社区特色维护指引(Leaside Character Preservation Guidelines)。

OMB指虽然业主会被强烈要求保留社区传统特色,但该社区和多伦多全市正在以不同形式重新发展,房屋的大小和设计,也与原来的建筑有很大差异。新屋与附近物业相类似,并且在阔度和长度上作出让步。新屋高度也符合现代房屋的楼底高度,由原来的9呎升高至9.5呎。新屋的车房和外观由于在南北两面都没有窗户,也不构成问题,因此同意上诉得直,批准业主变更市政附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