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填滿家裡儲物架 一邊抱怨別人囤太多的你

加拿大都市网

「囤積」這個詞可能會讓人想像到一些奇葩親戚和鄰居在自己家堆了一堆永遠用不到但是也不會扔掉的東西的畫面。有一小部分這麼做的人其實是患了「囤積失調症」,他們無理性的囤積行為不僅讓人十分抓狂,也會對他們自己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在物資不均時,囤積是一種為了適應環境再正常不過的做法。每個人都會囤積東西,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中,即使環境穩定,人們也喜歡在廚房囤糧,在銀行存錢,在家裡藏好不會被孩子找到的巧克力。

在不遠的過去,人們還需要拚命工作,以便囤滿過冬需要的糧食。相似的,松鼠會在秋天囤滿一年份的堅果;生活在沙漠的跳囊鼠會在珍惜的雨季藏好供以後食用的種子;北美星鴉一個秋天能囤積超過10000片松子。

人類跟動物的囤積不僅是行為上的相似,更是大腦原始驅力的結果。無論是囤積失調症患者還是人們在疫情期間囤貨還是動物在秋天囤種子,這些看似毫無邏輯的行為,源自內心深處對安全感的需求。

壓力可能是引發囤積行為的元兇之一。比如,定時被投喂的跳囊鼠生活作風十分懶散,但是一旦它的體重下降,大腦就會釋放壓力激素,慫恿它開始瘋狂的在籠子所有角落藏食物。

當有同伴偷自己的屯糧時,跳囊鼠的囤積行為也會變得更加嚴重。本文作者有次發現實驗室里的跳囊鼠在經歷同伴的小偷小摸後,氣急敗壞地把剩下的所有糧食都藏到了這個世界上唯一安全的地方——自己的腮幫子/頰囊里。

人類也是一樣。人類在焦慮中也想儘可能地多獲得物資。

人類狂買衛生紙、瓶裝水和燕麥棒時,動物在籠子藏滿食物時,被激活的大腦區域是相同的:眼眶額葉皮質和伏隔核,這兩個區域通常負責目標規劃,激勵個體滿足自身需求和慾望。

當這個區域系統被損壞時,可能會引發十分嚴重的囤積症。曾經有一個罹患前額葉損壞的男子無法停止囤積子彈。還有一個相似的患者無法停止自己去偷別人的車。這套古老的神經系統在不同物種間都發揮着同樣的作用:確保自身可以獲得需要/想要的物資。

所以,當新聞大肆報道商店被一掃而空時,居民不得不在家隔離好幾周時,大腦里原始的囤積程序就被啟動了。坐擁一大堆物資能讓你覺得更安全,壓力感更小,並且在真正危機的時候保護自己。

過度各取所需

人們一邊忙着填滿家裡的儲物架,一面抱怨其他人囤的太多了。這也是「共有資源危機」 的一個體現:本來市場上有足夠的資源供大家使用,但是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比平時多拿一些,最終就導致了物資短缺,需要的人得不到。

在社交媒體上狂噴囤積過度的人,也是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合作方式之一。用負面批評來確保社群中的他人都往更好的方向表現,最終確保群體利益的最大化(活下去)。

這種方式是有用的,比如一位推特用戶在炫耀自己的囤了17700瓶消毒洗手液以後,在網友的群攻下將物資全部捐獻了出去。與之同理,要是身後有一堆人盯着你看,你也不好意思把貨架上的最後幾包衛生紙都拿走。

人們還會繼續往自己家囤東西,也會繼續毫不留情地噴其他搶購物資的人。這都是正常的行為,是人類進化出來自保的策略。

但在現在物資加劇不平衡的狀況下,這種不理性卻又難以抑制的自保對社會弊大於利。比如,醫護人員在照顧病人時得不到該有的防護措施。而在面對生死存亡和家人的健康時,小群體的求生慾望壓過了大群體的總體利益。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新聞只會播報最極端最吸引人眼球的案例,大多數人並沒有遇到一個口罩賣400美元的案例。絕大多數人只是想在這個特殊時刻保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幫助其他人。人類這個種群演化至此,能渡過種種危機而倖存,靠的還是互相幫助,團結一致。(煎蛋,圖片來源pixabay)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14街夹万锦路入屋盗窃 两持枪贼劫走大量现金!

气候反常!加国五大行拒绝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融资

北约克男子多次尾随性侵女性 警方称有更多受害者

如何判断你的手机是否被黑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