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呼籲與各國科學家研究月球樣本 但美國不行

加拿大都市网

 

【星島都市網】中國航天官員周四表示,他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申請研究嫦娥六號探測器在一次歷史性任務中帶回地球的月球岩石樣本,但同時指出,這種合作是有限制的,特別是與美國的合作。

在北京舉行的介紹此次任務成果的電視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官員表示,與美國的任何合作都將取決於取消美國一項禁止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直接雙邊合作的法律。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說:「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礙根源仍然在於《沃爾夫修正案》。如果美方真的希望希望開始正常的航天合作,我認為他們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消除障礙」。

《沃爾夫修正案》頒佈於2011年,它阻止了中美雙邊的直接合作,除非聯邦調查局能夠證明在工作過程中與中方共享信息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儘管如此,中國仍可與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合作。在嫦娥六號任務中,中國與歐洲航天局、法國、意大利和巴基斯坦進行了合作。

中國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辦公室主任劉雲峰說:「中國歡迎各國科學家按照流程提出申請,共享利益」。

與此同時,關於周二實現的全球首次合作的信息公布得很少。中國官員拒絕透露他們實際收集了多少樣本,也沒有透露任何初步發現。

嫦娥六號總設計師胡浩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這件事恐怕要到明天才能揭曉,希望大家再耐心等待一天」。

周一,中國科學家表示,他們預計返回的樣本將包括250萬年前的火山岩和其他材料,科學家希望這些材料能夠解答月球兩側地理差異的問題。這次任務的目標是收集兩公斤(超過四磅)的物質。

從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的近側,遠側面向外太空。眾所周知,遠月面也有山脈和撞擊坑,而且更難到達。

探測器的月球遠側之旅具有歷史意義,因為這是探測器首次直接從月球遠側成功起飛並帶回樣本。此前被認為來自月球遠端的樣本都是在地球上發現的隕石。

探測器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這是一個 40 多億年前形成的撞擊坑。科學家們期待的樣本將可能來自盆地的不同層,這些樣本將在漫長的年代中留下不同地質事件的痕迹,比如月球年輕時,內部活躍,可以產生火山岩。

官方確實宣布了一些未來計劃,計劃用嫦娥七號探測器探索月球南極的資源。此外,他們還計劃在 2030 年左右發射「天文三號」探測器,執行火星取樣返回任務,以及「天文四號」木星探測任務。(加通社,都市網Rick編譯,圖片來源pixabay)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夏季自制冷饮奶茶!Stash美味茶包一律8.5折!

旅游巴士马来西亚翻覆致2死,车上载有18名中国公民

Best Buy推“夏季黑色星期五”大促销

12星座一周运势(6月29日-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