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五号月轨对接 采集样本安全转移

加拿大都市网

(■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载着月球土壤样本的中国探测器嫦娥五号上升器,昨早成功在环月轨道与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在轨样本容器转移。这次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令中国成为首个在月球轨道上,实现无人交会对接的国家。目前嫦娥五号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嫦娥五号预定本月十七日降落在内蒙古,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取得月球样本的国家。

  嫦娥五号上周二(一日)着陆月球表面,于周三晚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工作,周四晚携带约两公斤的月球土壤,从月面起飞。昨早五时四十二分,嫦娥五号成功与环月轨道上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进行无人交会对接。约三十分钟后,将月球土壤样本容器安全转移到返回器。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收官之战,同时也是中国目前技术难度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中国航天器以往几次都是在距离地球几百公里的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而这次嫦娥五号,是在距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外的环月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器面临的引力环境有很大不同,增加了对接的难度。

  据研制单位介绍,执行本次对接任务的微波雷达由主机和应答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上。当轨道器、上升器相距约一百公里时,微波雷达开始工作,不断为导航控制分系统提供两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并进行双向空空通信,两航天器根据雷达提供信号调整飞行姿态,直至轨道器上的对接机构捕获、锁定上升器。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总工程师孙武表示,“与近地轨道相比,月球轨道没有卫星导航等服务资源,微波通信是中远距离的唯一手段。月轨环境更复杂,要克服月球引力影响,所以自动交会对接对微波雷达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为此,研制单位攻克了相位干涉仪测角、大宽角度测量等关键技术。”

  因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交会对接,是体量相差巨大的“大追小”复杂受力过程,采用了抱爪式的弱撞击对接机构,需要微波雷达的测角精度更高。

  此外,装有对接用应答机的上升器在落月时难免形成扬尘,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干扰将会严重降低测角精度,设计人员在应答机上安装了特殊材料的防尘罩。

  孙武指,“我们为这次交会对接打造的,不仅是‘千里眼’,还是‘顺风耳’。”微波雷达在保证交会对接测量“本职工作”的同时,升级了航天器之间双向空空通信的“第二职业”,从雷达与应答机之间“一问一答”的传输方式,升级至轨道器与上升器之间的“沟通对话”,实现了遥控指令和遥测参数的双向传输。

■航天科技人员在北京严密监测。

太空抱爪 38万公里外显神技

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我们在嫦娥五号上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了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些设计理念都是世界首创。”

  嫦娥五号探测器采用的对接机构,由三套K形抱爪构成,当上升器靠近时,只要对准连接面上的三根连杆,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而轨道器和上升器对接完成后,还进行了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将上升器上装有月壤的样本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

  捕获、收拢、转移,看似简单的过程,要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高速运行的飞行器上实现,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对接机构与样本转移分系统技术负责人刘仲说,“对接全步骤要在二十一秒内完成,一秒捕获、十秒校正、十秒锁紧。为此我们做了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从启动开始到交会对接,全部采用自动控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研制的红外及可见光双谱段监视相机,定格了发生在三十八万公里之外高速运行的两器相拥过程中的瞬间。嫦娥五号搭载的这款专业拍照“神器”,主要是记录轨道器与上升器的交会对接过程,以及轨道器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与支撑舱分离的过程。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消炎抗氧化关节止痛!姜黄素补充剂特价

加拿大这几个城市最适合步行

高利率拖累联邦财政 赤字高达509亿按年飙升23%

政府推出首次购房储蓄账户 对哪些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