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之父”高锟去世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已患阿兹海默症

加拿大都市网

香港中文大学在官网挂出《敬悼中大前校长及光纤之父高锟教授》的文章,称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及荣誉博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大紫荆勋贤于2018年9月23日离世,享年84岁。港中大校方称,将于沙田港中大本部大学展览厅设置吊唁区一个月(2018年9月24日至2018年10月24日),供各界人士悼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9月23日表示,高锟教授是香港人的骄傲,对他的辞世深感哀痛,谨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林郑月娥表示,高锟教授对香港的科研发展亦高瞻远瞩,力促成立香港科学园,为香港今日的创科发展奠下稳固基础。

港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高教授是出类拔萃的学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远瞩的领袖……于科研方面亦力求创新,矢志追求卓越,其于光纤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联网发展,为人类通讯史写下全新一页。高教授的离世对中大、香港及全球学术界均是重大损失。”

迟来诺奖

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在上海金山的书香门第,家住法租界,父亲用宝剑的名字为其取名。祖父高吹万,乃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其父高君湘是律师,家境优渥,家教甚严。高锟幼时便受到国学启蒙,扎实的国学基础,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15岁时,高锟举家迁香港。次年,高锟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后远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1957年,高锟从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1965年,高锟在伦敦大学下属的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1957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师。

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职期间,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次年,他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维通讯就会成功。

1966年,他在标准电话实验室与何克汉共同提出光纤可以用作通信媒介。他于当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长距离及高讯息量的讯息传送。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

高锟的理论一开始未获认同,更被嘲笑为“痴人说梦”。但在争论中,他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

1971年,世界上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问世,第一个光纤通讯系统也在1981年启用。高锟“光纤之父”美名传遍世界。

2009年,在高锟首次提出光纤通讯后四十多年,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赞扬他“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高6.jpg

2010年,高锟先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以及英女王寿辰“爵士勋衔”及香港“大紫荆勋章”。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评价高锟:你的研究完全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本人为你而感到骄傲,世界欠你一个极大人情。

高锟在科学上的贡献已远远超越时代局限。而谈起“光纤之父”和诺贝儿奖等迟来的荣誉,高锟并不在意。一个原因也在于,他2003年初已被证实患上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据说通知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当天,他正从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顺从地听着太太黄美芸的“指挥”,换鞋、喝牛奶、吃蛋糕、穿马甲。

“电视里在播诺贝尔奖,那是给你的。”在美国的家里,黄美芸告诉高锟。

“给我的?哦……挺好的。”这位华裔科学家面无表情地说。

“糟老头”

高锟夫妇在2010年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高锟)在香港就读高中、也曾在中大执教鞭、当校长,并在这里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载,是个名副其实的香港人。”

1970年,高锟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

高锟出任港中大校长九年间,独具远见,积极筹建工程学院,凝聚五个学系的力量,集中在信息科技和电子工程的教育和研究,为学院多年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他还力主成立了教育学院及多间研究所,开设多个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课程,成功带领中大扩充成为一所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本科生人数由1987年的7000多名增至1996年近13000人。他亦于任内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

高4.jpg

高锟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期间,有时会受到学生的恶作剧捉弄。学生梁文道在《我的老校长高锟》一文中回忆,当年在港中大念书时,学生们都认为高锟只是个糟老头,并没有多么厉害。梁文道的一个同学是学生报的编辑,赶在高锟退休之前,在报上发了一篇文章,总结他的政绩,标题里有一句“八年校长一事无成”,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学生对高锟做的恶作剧,高锟也只是笑笑,并不惩罚。

毕业后,梁文道才从当年干过学生会和学生报的老同学那里得知,原来高锟每年都会亲笔写信给他们,感谢他们的工作。而且每年都会自掏腰包,私下捐给这两个组织各两万港币的补助金,请他们自行分配给家境较困难的同学。

来源:南方都市报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年仅45岁!再有波音吹哨人离奇死亡!感染罕见病菌,手脚全黑!

加拿大邮政亏损7.48亿 商业模式不可持续前景堪虞

吓人!约克区警察追捕盗车嫌犯被撞飞!车辆直冲不停!

自行车骑行季节!Sporting Life大品牌自行车低至7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