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偉凱專欄:我看加拿大種族歧視

加拿大都市网

雖然加拿大明文規定不容許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包括口頭言語上和文字上的,但是對一個以移民為人口增長主要來源的國家而言,「種族歧視」是難以避免和無可奈何的問題。恕我直言,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部份是欠缺包容的個人主觀因素造成,還有一部份是與生俱來的。

舉例來說,我們華人移民平日見到膚色較深的印度人,相信一定有一些人稱他們為「阿差」,即使嘴巴上不講,內心可能已經這麽認為;見到非洲來的移民,華人常稱他們為「黑鬼」,這雖然不是嚴重的語言侮辱,但已違反了種族歧視,因為對方多數不懂這些歧視語言,所以很少發生肢體衝突;又如有些白種人自以為有種族優越感,與華人相處稍有不適意,即叫囂「Go back to China」。我認為這兩種情形很可能是個人主觀因素或與生俱來的,因為兩個種族之間並不是有什麽「深仇大恨」。

去年10月上旬,我在報上看到一則有關種族歧視的新聞,內容是指在美國曼哈頓街頭,有一名白人女子對着一位華裔男子大聲呵斥「Go back to China」(滾回中國),這位受辱的華人是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Michael Lou,中文名字叫做羅明瀚。當時下着雨,他與家人正打算離開教堂找一間餐廳吃飯,還推着一輛嬰兒車,這時有一位中年白人女子感到自己的路被堵住了,隨即對着羅明瀚和他的家人用英文大叫「Go back to China」,羅明瀚不甘平白受辱,憤怒地回了對方一句:「我就出生在這個國家!」事後羅明瀚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並在「推特」twitter上也講述了這個故事,並用Thisis2016作為關鍵詞,呼籲亞裔發起反歧視運動,收到「雪崩式」的反應,就連紐約市長都作了回應。有不少人認為,這段「推特」挑動了亞裔美國人的神經,許多人感同身受。

美國黑白之間的種族衝突,經歷了兩百多年仍無法完全消弭。去年聖誕節前,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全美最大商場Mall of America首次僱用由黑人扮演的聖誕老人,就有網民呼籲杯葛該商場,白人網民認為聖誕老人是白人。但是有家長與教師認為這是推廣多元文化的大好機會,認為聖誕老人是虛構人物,可以是任何種族與任何性別。1960年代曾有民權組織批評商場拒絕僱用黑人扮演聖誕老人,是種族主義的象徵。前年美國霍士電視台一位女主播更聲言「聖誕老人就是白人」。傳媒工作者都如此偏激,難怪美國歷經兩百多年都無法消除種族主義。

先別說不同種族之間的歧視早已存在,難以消除,即使是同一種族之間也有歧視,例如早幾年來的華人移民,就看不慣新移民的一些漏習;新移民也對一些年老移民的習性也看不順眼。

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城市都有不少的華人,第一代移民華人也喜歡聚居在大城市,找工作和生活都比較方便,但引起的種族衝突也較多。通常成長後才移居國外第一代移民都比較缺乏歸屬感,在移居國出生或自小在國外長大者,除非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刻意區分「非我族類」,否則不同族裔之間的孩子們都應該沒有什麽隔閡。我認為要消除種族歧視要從自身做起,尤其是為人父母者。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航选座费新政策收到大量投诉 被迫暂停实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报警驱逐反战学生 理事会谴责校长破坏学术自由

加拿大护照更新将采用自动化技术 今后会更快更简便

英国揭“阴谋论”学校 教学生“恐龙从不存在、比尔盖茨会让大家吃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