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化身流星雨 墜落南太平洋中部

加拿大都市网

天宫一号北京时间2日早上坠落地球。资料图片
天宮一號北京時間2日早上墜落地球。資料圖片

■2011年 美國太空局重達約1.2萬磅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返回地球,估計有26塊碎片墜入地表,未傳出傷亡事件。

■2003年 美國哥倫比亞號(Columbia)太空船重返大氣層時發生解體,7名太空員均不幸遇難,但地面上沒有人受傷。

■1997年 一枚被認為是來自「三角洲2號」(Delta 2)火箭的六英寸金屬片擦過奧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一名女子的肩膀。她沒有受傷,這是目前已知的曾被太空碎片擊中的人。

■東方紅一號 中國第一顆衛星,由於其軌道軌跡為大橢圓且高度較高,已在太空中飛行了48年。

■「先鋒1號」 來自美國的衛星「先鋒1號」(Vanguard-1),在太空已飛行了60年,是繞地軌道上現存時間最長的航天器。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從去年開始,天宮一號將墜落何方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日透露,經監測分析,北京時間2日早上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落入區域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道。這是天宮一號最後一次「燃燒自己」。
 
器件燒蝕尚無人員傷亡
 
作為中國首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天宮一號的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員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首個空間站奠定基礎。
 
天宮一號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設計壽命兩年。在預定壽命完成後,為進一步檢驗飛船長期在軌運行與測控能力,天宮一號繼續超期服役。
 
從成功發射,到現在6年多的時間裏,天宮一號先後進行了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任務,中國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在軌工作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由於已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失效。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正式終止資料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從去年開始,天宮一號墜落問題就引發外界關注。據了解,天宮一號重歸地球是一個漸進過程,它會在穿越大氣層時逐漸加速,到距離地球100公里處高空時,開始升溫、燃燒。
 
歐洲太空局(ESA)預計,天宮一號殘骸落地的範圍在北緯42.8度和南緯42.8度之間,相當於西班牙北部和澳洲南部之間的區域。
 
澳洲航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阿博塔尼奧斯表示,天宮一號燃燒時,地球上處於夜晚的地區人們可以看到像隕石或流星一樣的發光物體在夜空划過。
 
奔向地球中銷毀
 
儘管至少在一年之前,專家們就已經預見天宮一號將墜落地球,但是對於隕落的精確時間卻一直難以把握。新浪科技報道,根據牛頓定律,衛星是以圓形或橢圓形軌道圍繞地球運行的。但在較低的軌道高度上(1,000公里以下),情況要複雜得多。這是因為在這一高度以下,太空船或衛星會受到極為稀薄的大氣阻滯作用。這種作用會減低飛船運行速度,從而使其軌道高度進一步下降。
 
理論上,專家們可以非常精確地計算出飛船下墜的軌道。但不少參數的測定卻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要想非常精確的估算天宮一號的墜落時間和地點非常困難。
 
雖然早前曾有不少報道指,即將墜毀的天宮一號將威脅地球。但事實上,從1960年代至今,約有15,000噸以上的人造航天器殘骸落回地球,但從未傷害到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
 
在距離地球表面300至1,000千米的近地軌道上,運行着空間站和各類衛星等航天器。這些航天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報廢失效後,都將離開運行軌道並最終再入大氣層。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介紹,根據粗略估算,在流星雨爆發的時段,每小時約有1,000至20,000顆隕石落向地球,而普通人被200g以上的隕石砸中的概率是7億分之一;作為對比,普通人一生中被雷劈的可能性是1.2萬分之一,不需要為航天器再入大氣層而憂心忡忡。天宮一號等航天器再入時,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多伦多百年历史戏院最早本周日停业 曾被定为文化遗产!

孩子好礼物!迷你投影仪特别折扣码后对折34.79

波希米亚风格大号被套3件套 原价54.99打折37.99

审计报告:多伦多居民等待救护车的时间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