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看門人」單霽翔:花5個月走遍所有建築房間

加拿大都市网

   圖片均來自環球人物

    2017年初最火的電視節目,是《朗讀者》。單霽翔是第四期的嘉賓,他講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過故宮9000多個房間的故事,講紫禁城裡雋永動人的四季變換,一下子就把自己講紅了。

  2017年底最火的電視節目,是《國家寶藏》,單霽翔是重要參與者。他亮出故宮博物院里的國寶《千里江山圖》卷、各種釉彩大瓶和秦代石鼓,亮暈了觀眾的眼睛。

  《國家寶藏》播出第一集就好評如潮。無論是老專家,還是小清新,人人「點贊」。故宮博物院也因此又火了一把。

  從2012年擔任第六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至今,單霽翔一次又一次地給輿論製造驚喜:清點藏品,限流參觀,要讓文物和參觀者都有尊嚴;「驅趕」人員,還地於宮,連外國領導人來都得下車進午門;推廣文創,紅遍網絡,從此故宮出品有了「太好易丟」的美名……

年過花甲的單霽翔,讓故宮和它所代表的傳統文化,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留下了厚重深遠的歷史印記。

  這背後,是改變現狀的決心、鍥而不捨的恆心、承受爭議的耐心,以及擁抱互聯網和新時代的包容之心。而當《環球人物》記者與單霽翔聊起這些,他的口中剩下的,只有精確到不能再精確的數據和詳盡到不能再詳盡的規劃。

  這個院長是「走」出來的

  《國家寶藏》最後一期的錄製是在2018年1月6日下午,單霽翔姍姍來遲。與電視屏幕上的形象不同,休息室里的他神色疲憊,眼圈很深,聲音很啞,偶爾咳嗽幾聲。

  他當天的行程是這樣的:早上,參加故宮博物院志願者年終總結會,他發言說,「我也是講解員之一,到故宮6年,僅用多媒體形式向來賓講解就有1185次」;中午,到協和醫院打點滴,治感冒,以備戰3天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故宮行;下午,趕到河北廊坊的錄製現場,一直待到半夜……

  關於單霽翔的「拚命」,江湖上早有傳聞:2002年起他擔任國家文物局局長,10年間幾乎沒給自己放過假,每年半數以上時間都在出差,節假日也在全國各地考察文化遺產,人稱「不是在考古挖掘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國家寶藏》總製片人呂逸濤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去年我跟單院長約時間談節目,就定在了國慶節期間。其他時間,他幾乎每個假期都在上班,天天在宮裡待着。」

《國家寶藏》節目中明星演繹故宮館藏國寶《千里江山圖》的故事。《國家寶藏》節目中明星演繹故宮館藏國寶《千里江山圖》的故事。

  在宮裡幹什麼?《朗讀者》節目組幫單霽翔總結得到位: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過去的一年,他忙着給故宮「騰地方」,準備帶領一半員工搬出紫禁城;忙着把私家車全部趕出故宮,把「不合群」的臨時建築拆掉;他還得考慮着院內人員的接班情況,退休的人怎麼安排,新來的人怎麼留住,戶口、編製,都是難題。當然,還有諸多外賓的接待,其中就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法國總統馬克龍。

  這種忙從他到故宮的第一天就開始了。2012年,單霽翔剛剛履新故宮博物院院長,就帶着秘書走遍宮裡的1200座建築、9371間房,花了整整5個月。

  「每間房子打開,有時驚喜有時驚奇。」單霽翔說,「世界上博物館的藏品結構多是金字塔形,塔尖為鎮館之寶,珍貴文物;塔身是量大面廣的一般文物;底下是待定級的資料。但故宮博物院是個例外,國家定級的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可以說,這裡件件都是珍品。」而這些珍貴寶物,許多都缺乏「呵護」。那5個月里,單霽翔常覺得能聽見文物的聲音:在呼吸,在嘆氣,在呼救。

  如今說起這些文物,單霽翔總提到兩個字——尊嚴。他在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庫房裡見過被疊到11層的紫檀、黃花梨傢具;在紫禁城南城牆下,見到了沾滿灰塵的1500年前的菩薩像,「還有很多室外文物,很沒有尊嚴,許多庫房常年沒有人進去清理」。

  走遍了各個房間,單霽翔又開始「調查」各個部門。「故宮是一個扁平的管理結構,有32個部處,展覽部、宮廷部、科研處、人事處等。」他與每個部處都進行了兩輪討論,還走訪了故宮博物院以外的90多位專家,聆聽他們對故宮博物院將來發展的建議。

  2013年3月,單霽翔根據自己「走」出來的體驗,組織撰寫了《「平安故宮」工程總體方案》提交國務院。這份方案,不僅理清了故宮到底有多少間房,多少件文物,還涉及如何開展文物保護工程,以及如何保障每年約1500萬中外參觀者安全的問題。一個月後,方案獲國務院批准。

  單霽翔笑言,自己這院長是「走」出來的。每天進宮後,他就和秘書從神武門西邊的院長辦公室出發,向西沿着紫禁城紅牆繞一圈,4公里巡查風雨無阻。「每天差不多有兩萬步,這樣的行走就是不斷發現問題的過程。」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修復工地,「看他們的防火措施落實沒有」。單霽翔說:「當故宮博物院的院長,風險很大,一定要把每件事都預想好、安排好。你做9999件事,一件事沒有把文物保護好,就對不起社會、對不起國家,就有可能下台。」

  履新之初有人跟他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回答:「故宮的古建築都是木結構的,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都沒有。好在我名字里還有『雨』。」

  禁煙、禁火又禁車

  說是不放火,其實也放了。第一項就是禁煙令。為了保護古建築,單霽翔嚴令禁止在故宮裡吸煙。但院里職工中就有400多煙民,他在東華門外、西華門外和神武門外設置了3個抽煙區,結果那幾個地方滿地煙頭。他又設置了一種專門滅煙頭的垃圾箱。於是,西華門外常出現這樣的「奇景」:故宮裡的師傅騎着小車來到垃圾箱旁,一邊抽煙一邊罵院長。後來,「師傅騎車抽煙」的畫面被拍進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里。紀錄片大熱,這群真性情的匠人反而被單院長捧紅了。

  雖然改革過程有些曲折,但單霽翔最大的本事就是說一不二,且「屢屢得逞」。他上任後,故宮禁煙、禁火還禁車——為保護觀眾安全及古建築,2013年起故宮禁止機動車穿行開放區域,對國賓甚至外國首腦也不破例。單霽翔說:「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日本皇宮,不管是誰進去,都不準開車。」

  2013年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參觀故宮。單霽翔提前到了午門,發現安保人員已經到位,很明顯就是準備為車隊開門開道的架勢。單霽翔一着急,讓人把午門關了起來。安保人員也跟他急了,單霽翔說:「這是世界文化遺產,不能破壞!」安保人員立馬向上報告,等了3分鐘,等來了撤走的指示。又過了10分鐘,奧朗德的車隊來了。單霽翔站在午門前迎接,奧朗德總統就此下車,一路步行參觀了故宮。

  同年10月,李克強總理陪同81歲的印度前總理辛格參觀故宮,有關部門向單霽翔提出能不能破例讓腿腳不好的辛格坐汽車遊覽。單霽翔說:「奧朗德總統率先不坐車進入,這樣我們的制度還是應該堅持。」於是,折中之下,從釣魚台國賓館借了電瓶車,讓辛格總理一路乘坐參觀。

  2013年10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陪同印度前總理辛格參觀故宮博物院,單霽翔為辛格講解。

  自此以後,所有國賓再無例外。

  還有一些改革觸犯了其他人的「利益」。比如,單霽翔提出必須實名制購買故宮門票,惹怒了一群「黃牛黨」。過去,故宮內以「一日游」為名招攬、坑騙遊客的現象屢見不鮮,有200多個「黃牛」每天在宮裡「上班」拉客。他們人多勢眾,甚至敢圍攻保安,單霽翔就曾親自上前制止,「差點跟人打起來」。對方還揚言:「一旦你單霽翔走出故宮,我們就讓你好看!」現在,隨着實名制實施和管理水平提高,故宮博物院里各種山寨展覽、黃牛售票已然沒了生存空間。

  經常有各級領導來故宮博物院視察指導工作,單霽翔開玩笑說自己總結出經驗:「領導來,就要讓他看最不好的地方,看荒草萋萋的地方,看霉味撲鼻的地方,這樣領導的責任心油然而生,就會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屢屢得逞」背後,是單霽翔身為故宮人的驕傲。他說:「空間嚴重地限制了故宮博物院的發展,我們希望在北京海澱山後的西北旺建一個故宮博物院北院區。」他提出申請後,有關部門建議:「你們能不能建在天橋附近,因為那裡準備建一個文化區,正好能帶動文化區。」單霽翔頗有些「傲嬌」地拒絕了:「歷史上紫禁城發展都是往西北方向,像三山五園:萬壽山的清漪園,香山的靜宜園等。」

  於是,這一計劃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北京西北方向選址建設,包括2萬平方米的文物修復中心和5.5萬平方米的文物展廳等。他又一次「得逞」了。

  「將故宮文化數字化可千萬不能落伍!」

  身為《國家寶藏》的總製片人,呂逸濤對單霽翔最深的印象有兩個:一是專業,「數字、細節、歷史脫口而出,對故宮的一點一滴都了如指掌」;二是幽默,「願意麵對媒體,和媒體打成一片,有着開放的心態和包容的性格」。

  單霽翔的幽默有兩種,一冷一熱。冷的,比如有一次他到台北故宮作報告,笑說文物只有在原地展覽才最有尊嚴,如果流失海外就像孤魂野鬼,「下面的聽眾一直瞪我」。熱的就多了,2015年他接受採訪,強烈建議關於故宮博物院的節目上春晚,「主要描述暑期、黃金周參觀故宮有多受罪」,呼籲大家淡季參觀故宮博物院。

  近三年,「石渠寶笈特展」火了《清明上河圖》,「青綠山水特展」火了《千里江山圖》,《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故宮文物醫院和一批修復專家,《國家寶藏》又火了乾隆「瓷母」、秦代石鼓。再加上年銷售額破10億的文創產品,如今的故宮博物院,是絕對的「網紅」。特別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觀看人群中,有70%是「90後」,這批次世代的互聯網土著,愛上了千百年前的古代文物,大有一種時空碰撞的意味。

故宮官方微博上展示的清代皇帝趣圖。故宮官方微博上展示的清代皇帝趣圖。

  故宮走紅的背後,是單霽翔對現代技術的擁抱、對以人為本的思考。他在中軸線的幾座大殿里安置LED燈,開放時開啟,讓六大殿內部細節分明、金碧輝煌,「因為觀眾反映看不清殿內陳設,而這樣做能在不傷害文物的前提下,點亮了紫禁城」;開出32個售票窗口,又開啟全部網絡購票,保證每位觀眾3分鐘內買到門票;花數百萬元定製了1400張實木椅,就是為了讓觀眾累時可以坐下歇息……

  單霽翔說:「我不懂時尚,也不懂新鮮詞彙,但將故宮文化數字化可千萬不能落伍!」在他的支持下,故宮的微博成了網紅,「雍正賣萌圖」被瘋狂轉載;書籤、T恤、鑰匙扣等近萬種文創產品誕生,「光是手機殼就有百種」;《胤禛美人圖》《韓熙載夜宴圖》《每日故宮》等9款APP,下載量累計突破450萬……

  2014年,故宮文創團隊研發了一款APP,名叫《皇帝的一天》,拿來給單霽翔看,起初他不以為意:「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再讓他們當一天小皇帝,豈不是更不得了?」

  可他試了一把後發現:「皇帝也是蠻拼的,早晨不到5點就得起床,不給吃飯。背《四書五經》一個半小時,還是不給吃飯。換身衣服,去給皇太后請安,之後還要去冰冷的乾清宮上早朝。折騰倆鐘頭以後,回來才能吃飯。所以做什麼都得努力啊!」 

  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館長陳國楨對《環球人物》記者說:「許多人說單院長聰明,其實他更多的是有情懷。」20多年前,陳國楨、馬未都等人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民間博物館館長,給他們批資質的就是單霽翔。陳國楨說,他做博物館遇到了資金、土地等棘手問題,就會給單霽翔寫信,單霽翔都會幫忙。

  2015年,陳國楨將30多件珍稀越窯藏品捐給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則為他舉辦了90周年院慶中唯一的民間藏家展。他說:「單院長是真的把文物當作畢生的事業在守護,不論是在故宮外或故宮裡,不論是民間收藏還是國家寶藏,他都很珍視。」

2017年12月,故宮文物醫院的工作人員在悉心工作。2017年12月,故宮文物醫院的工作人員在悉心工作。

  然而,越珍視,越辛苦。採訪中,單霽翔並不掩飾他的疲憊,他對記者說:「進入故宮以來,我自認還是盡責的,但故宮博物院是一個大百科全書,做這份工作就需要永無止境地學習。我也想退休,想過穩定的生活,但只要工作一天,就一定要精神飽滿地把工作做好。故宮是多少代人傳承下來的,我要守好它。」

  他忘不了一個畫面:少年時,他與小夥伴登山望遠,成片四合院的灰色屋頂烘托着故宮的紅牆黃瓦,極為壯觀,那是他心中真正的古都形象;這些年,他站在自家陽台上放眼望去,高層建築群的縫隙中,隱約可以看到太廟、國子監的金色屋頂,再遠彷彿可以看到天壇祈年殿的輪廓線。

  「想到可能不久後,鋼筋水泥築就的城市景象將徹底擋住前方視線,我心裏就掠過莫名的擔憂和惆悵。」

  或許對他來說,在水泥森林裏守着一方古城,在瞬息萬變里留住點滴歷史,讓塵封的國寶始終不被人們遺忘,就是他所有付出和辛勞的最大意義吧!

  作者:環球人物 新浪新聞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开设首家“免费杂货店” 货品任选费用全免!

1种午睡习惯加速大脑衰退?患脑退化症率高40%!研究揭最佳午睡方法

4合1多功能便携式空调 原价389.99打折仅售299.25

风扇手电充电宝3合1!可爱小熊迷你风扇仅售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