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再吃印度葯?患者指出《葯神》不準確之處

加拿大都市网

電影《我不是葯神》引發全民大討論。劇照

7月4日,患者張書全發了一條長長的朋友圈。「看完總體還不錯,紙巾是要準備的」,「不過對慢粒群體來說,有些地方是不準確容易誤導的」。

——他評論的電影是《我不是葯神》。

張書全的朋友圈.jpeg

屏幕快照2018-07-07下午6.47.01.png

他確實有發言權,他本人就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現在仍然在服用印度版「格列衛」。

「慢粒是很獨特的一種類型,有靶向藥物,已經變成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控的慢性病。」這是張書全的原話。「格列衛」就是這種特效藥,它由瑞士諾華公司研發,在全球銷售。

劇照.jpeg

張書全的命運跟這種藥物捆綁在一起已經是第九個年頭。2010年,他確診為慢粒患者,需要靠格列衛控制病情。每天一粒,每月一瓶,一瓶瑞士原產葯的售價在23000元人民幣左右,用藥一年的費用接近30萬。當時,諾華公司和中華慈善總會有合作項目,家庭貧困的患者在交驗材料之後可以申請「買三送九」,即使這樣患者仍需負擔每年7萬元的藥費。所以,買仿製「印度葯」是慢粒患者群里大家都知道的「秘密」,價格只有原產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張書全也作了這樣的選擇。

屏幕快照2018-07-07下午6.47.24.png

「不是不擔心的,說白了買這個葯就是走私,沒有人能保證買來的這個葯是真是假。」

格列衛的專利到期後,中國藥廠開始生產同類藥物,但是張書全沒有換藥,他仍然在吃印度葯。「各中原因一句話說不清,性價比問題和換藥風險。」換藥風險是吃印度葯的患者們最大的顧慮,「格列衛」服用後會有一些不良反應,個體差異很大,所以吃慣了一種葯就不肯輕易換。他們並非不知道買「印度仿製葯」沒有質量保障,只是作為患者群體來說,其實一直在一種風險和另一種風險之間漂移,非此即彼。

張書全拍攝的劇照.jpeg

電影到底哪裡不準確呢?「慢粒群體沒有對諾華採取極端行為,而是心存感念。諾華是付出高昂代價研發出救命葯的救命者。埋怨主要來自定價太高和成倍賺回研發費後仍不降價……除了急變移植化療,慢粒患者很少有人戴口罩。」

(張書全為化名)

來源:看看新聞News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大多伦多仇恨罪案升47%创十年新高!

视频:万锦民宅外发生枪击事件 嫌犯连开多枪!警方寻证人

高尔夫的季节来啦!Lacoste等品牌精选服饰低至5折!

美国严查!从加国搭火车或徒步偷渡跨境者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