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信民間偏方吞3個魚膽「解毒」, 搶救13天才撿回小命

加拿大都市网

男子搶救了13天才脫離生命危險 醫院供圖

民間有偏方魚膽被譽為是清熱解毒的良藥,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痴迷此道。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30歲左右的年輕男性,因聽媽媽說魚膽能「清熱」,生吞了3個魚膽,1個小時後就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瀉,3天後才因為病情嚴重就醫,醫生髮現他已經出現了急性肝腎衰竭,搶救了13天,才終於脫離危險。

男子眼睛發紅被認為是上火

生吞3個魚膽中毒,搶救13天才撿回來一條命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30歲左右的成都男子,因生吞了3個魚膽,導致急性肝腎衰竭,病情危急。

經過問診,原來,這名男子因覺得眼睛有些發紅、異物感,男子的媽媽認為是上火了,而魚膽是清熱降火的。隨後,這名男子就購買了幾條四五斤重的魚,生吞了3個魚膽,每個魚膽都有鴿子蛋那麼大。一個小時後,男子就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當時吃了一些葯後感覺沒事了,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不料,3天後,男子的病情加重,出現了腰痛、少尿,黃疸,檢查肝腎功能,醫生判斷為魚膽中毒,導致急性肝腎功能衰竭。「(診斷)進行性的肝功能衰竭,慢慢加重,腎臟也出現衰竭,很嚴重。」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主任杜宇介紹說,立即對患者進行搶救,包括人工肝臟、血漿置換等救治方法,整整搶救了13天,才讓男子脫離危險,「肝功能壞得一塌糊塗,差點命就保不住了。」

杜宇告訴記者,每年急診科都會接診好幾例因為吞食魚膽導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歲的老年人居多,因為聽信偏方,認為魚膽能夠清熱解毒,當成了良藥。

魚膽為什麼不能吃?

無論是生吞還是煮熟,都有毒性

魚膽為什麼會導致中毒呢?杜宇介紹說,膽是消化器官,分泌膽汁促進肉類、脂肪類食物的消化。新鮮魚膽含有一種具有極強毒性的蛋白質分解產物,即膽汁毒素,不易被酒精和加熱破壞,也就是說,不論是生吞還是煮熟的魚膽,都具有毒性。導致魚膽中毒大多是淡水養殖的魚類,常見的例如草魚、鯽魚、青魚、鰱魚、鯉魚等。

杜宇說,和植物性的有毒物質成分單一不同,魚膽中的生物毒素是復方的,成分比較複雜,有的會引起過敏,有的引起臟器細胞的壞死、代謝器官的衰竭,人體是沒有辦法清除的。例如,魚膽汁中的膽酸、牛磺膽酸、鵝去氧膽酸、牛磺去氧膽酸,可與體內鉀離子結合成膽鹽,破壞臟器細胞膜,引起功能障礙;魚膽汁中還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鈉、氫氰酸類物質,可以抑制40多種酶的反應,其中對細胞色素氧化酶最為敏感,從而阻斷生物氧化過程,細胞能量代謝受阻,細胞壞死。

膽汁中組織胺成分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的出血、水腫、炎性改變;魚膽汁中有類似原漿毒素成分,尤其損傷腎小管線粒體;魚膽毒素還能引起機體氧自由基增多,併產生類似於全身炎症反應。

杜宇說,這些膽汁毒素,會直接作用於肝、腎、胃腸等多個臟器,最終會導致臟器損壞、衰竭。通常食用魚膽到一定量後,短則2-6小時,最長14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表現,由於毒素引起上消化道粘膜病變,一般嘔吐較重,多的每日可達30次以上,吐出食物甚至膽汁,有時可帶血,腹痛多為陣發,位在上腹部。

而3日後左右,患者會出現肝臟腫大、肝臟部位痛、皮膚黃、浮腫、少尿、血尿、頭暈、嗜睡、出血、溶血等表現,「這時到醫院檢查,一般都發生肝腎功能損害或衰竭了。」杜宇說,一旦魚膽中毒,沒有特殊的解毒藥,必須及早治療。? ?

吃多少魚膽會中毒?

2.5公斤重的魚吃2個魚膽就會喪命

多大的劑量會導致中毒呢?杜宇說,魚越大,魚膽越大,所含的毒素也越多,一般吞食魚重0.5kg的魚膽四五個,或是魚重2kg的魚膽1個,即可引起中毒;吞食魚重2.5kg的魚膽2個或魚重5kg的魚膽1個即可導致死亡。

不僅魚膽,在民間偏方中,蛇膽、鴨膽都被冠上了清熱、解毒等功效作用,特別是蛇膽還作為中藥入葯,杜宇解釋說,用藥的膽汁都是提煉、去除有毒成分後的。值得提醒的是,動物類的膽都不建議在沒有祛毒的情況下食用,除了含有有毒成分以外,細菌、微生物都是不安全的,也不建議食用。

來源:紅星新聞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万锦男疑犯凌晨朝民宅连开数枪后开车逃离!

国庆长周末前:Bell传媒宣布再裁员近50人

2死14住院!多伦多卫生官:脑膜炎爆发 青壮年快打疫苗!

下周一开始拖车司机必须持有效驾照并列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