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埠該不該建監獄?「獄中讀書」創始人這麼說

加拿大都市网

■羅維琪(中)與「獄中讀書」項目志願者和前在押人員合影。

星島日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對華裔作家羅維琪來說,為在押犯提供人性化環境非常重要,但在華埠建監獄則毫無必要,因為這種做法並不能幫助市政府達到其預期的目標,「這樣做無法解決監獄系統的根本問題」她說。在這個問題上,劉維琪有充分的發言權,她曾經有過很多鋃鐺入獄的朋友,還因此創立了紐約的「獄中讀書」項目,由志願者向在押人員郵寄捐贈的圖書,幫他們在獄中獲得讀書的機會。如今這個項目每周都能夠收到二百多封獄中寄來的索書信函,在獄中掀起了一股讀書熱。

劉維琪的父母來自香港,她自己則是美國出生的二代華人。她說,90年代她在皇后區一所非常差的高中讀書,「那個學校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監獄輸送帶』的那種學校,學生大多是低收入少數族裔,老師只關心為數不多的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對其他學生不聞不問,那時候華埠幫派流行,那些幫派也常常到我們學校來招募新血,我有好多同學,還沒畢業就進了幫派,然後輟學,惹事,北部,住進監獄。」羅維琪說。

因為很多好友最後都鋃鐺入獄,劉維琪經常要去羅克島看望朋友,「那時候去羅克島要先坐地鐵到皇后廣場,然後再坐專線巴士去羅克島,路上要花很長時間,我總會帶一本書路上看。到了監獄,看到朋友們在獄中百無聊賴,我就把書留給他們。」羅維琪說。那時候的羅克島監獄根本沒有圖書館,在押人員能夠得到的閱讀材料非常有限,即使是訪客帶來的書,也不能直接交到在押者手中,「我必須到一個特別的窗口,把書放在那裡供獄警仔細檢查,確認沒問題了才能由他們交給朋友。」她說。

1996年,一次參加維權活動時,劉維琪聽其中一位維權者提到費城有一個給在押人員寄書的志願者項目,她一下子意識到這也正是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於是她和朋友一起在紐約行動,推出了紐約「獄中讀書」項目,全部由志願者服務,志願者捐書。項目在她的推動下不斷壯大,目前她已經從項目中抽身專心寫作。

■志願者處理獄中求書來信。
 

現在的項目負責人希弗在皇后區洛克威一家課後班項目工作,已經在這個項目擔任志願者16年的希弗介紹說,目前項目每周都能收到250封求書的獄中郵件,共有15名常規志願者和三四十名不定期志願者,志願者的主要任務是處理在押者信件和為他們寄書,他們借用布碌侖Freebird書店的地下室辦公,書也是別人捐贈的,只有郵寄費需要花錢,項目會通過籌款解決這部分費用。

希弗說,很多監獄根本沒有圖書館,有圖書館的監獄也不能保證在押人員都能看到那些書,「獄中讀書」項目把書直接寄給在押人員而不是送給監獄圖書館,使在押人員可以更直接受益。他說,很多在押人員有語言障礙,求書信是托獄友代寫的,他們索求最多的書是英語字典或學英語相關的書,而漫畫書和動作小說也很受歡迎。他說項目目前沒有中文書部份,如果有懂中文的志願者願意加入發展中文書部份將很受歡迎。

在上周於亞美作家工作坊舉行的座談會上,一些曾經的在押人員也到場分享了他們與書之間的故事。60年代因吸毒多次入獄的圖爾(Jay Toole)說,當時她被關在位於曼哈頓下城的紐約女子監獄,別說書連報紙都看不見一張,整天無所事事簡直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出獄後她成了書痴,「如果在押人員能夠讀到書,他們就會通過文字走向外面的世界,獲得自由的感覺,更可以凈化心靈,對自我改造也會很有幫助。」她說。

羅維琪從高中時通過好友與監獄系統結緣後就一直關注監獄系統改革,她目前正在寫的新書正是關於如何以另類方法取代監獄來改造犯人。提到市府在華埠籌建的監獄,羅維琪說,目前羅克島監獄的最大問題是,那裡在押的很多人還沒有被判罪,而是在那裡等待上庭,但這個上庭等待時間動輒數月,有時甚至一兩年,對在押人員及不公平。關閉羅克島新建區內監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也不能解決打架鬥毆關禁閉等其它羅克島監獄為人詬病的問題,「那只是將在押人員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再說,華埠已經有個拘留所,哪裡需要再建一所新監獄?那些錢用來開發其它華埠需要的服務項目該多好?」她說。

了解「獄中讀書」項目或加入志願者請查閱網站:booksthroughbarsnyc.org。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大统华等华人西人超市最新FLYER!鸡翅大米白虾优惠

优衣库进驻士嘉堡中心 前300名顾客享有这些优惠!

多种花色可选!女式夏季连衣裙打折特价31.19

小S女儿同时获两美国名牌大学录取!老公全家学霸 教女秘诀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