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對抗瘟疫的,就是正直」

加拿大都市网

■《省報》頭版以「中國病毒」形容新冠肺炎,引發爭議。 資料圖片
 

平心而論,在武漢爆發病毒初期稱之為「新冠肺炎」,大概沒存心歧視之意。因為回顧歷史,有不少病症的稱呼,都是與地域名稱有關的。

例如「德國麻疹」是因由德國的醫生區辨出此類出疹的特殊性而得名;「日本腦炎」是因最早於日本分離出病原體;「伊波拉病毒」的命名,與「武肺」的情況相似,因最早發生於西非剛果的伊波拉河流域;細菌性傳染病「萊姆病」,因於1975年在美國萊姆鎮被發現而命名;「非洲豬瘟」則是因為1921年首次在非洲的肯雅被報告。

比較無辜的,是「西班牙流感」。由於該流感是於1918年爆發,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避免打擊士氣,參戰國都封鎖疫情消息。不巧的是,西班牙國王得病,而西班牙當時是中立國,於是各國就順勢把疫症命名為「西班牙流感」。

不過,雖有把病毒命名扯上爆發地區的不成文慣例,但此做法確易引起對個別地區「污名化」,也曾掀起過爭議。

例如,2012年出現的MERS,因大多數個案患者皆曾在中東逗留,遂被世衛稱之為「中東呼吸綜合症」,引起部分阿拉伯國家抗議。在2013年,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把一種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命名為「新德里1型」,也令印度醫學專家大為不滿。

為免造成「污名化」,世衛及相關組織在2015年制定新疾病命名原則,包括以病毒的類型命名。不過,在實際運作上,當有疫情爆發時,各國需要馬上通報並呼籲公眾關注,在未能確認病毒類型前,冠以病毒的發源地稱呼,似乎難以避免。而當確認病毒類型後,則盡量以正式學名稱之。

了解這些背景,《省報》(The Province)日前在頭版,以「中國病毒」(China Virus)來形容新冠病毒,並不適當。將之定性為「帶有種族主義歧視性」,也許有點過激;但根據避免造成污名化的原則,該標題也明顯不及格,且在社區造成分化。

別讓恐懼轉化為對立

特別在目前的敏感時刻,隨着疫情迅速蔓延,民眾人人自危的情況下,社區上已屢傳疑似「武肺歧視」的案例。這些事件中,有些確有較明顯的歧視成份;有的則似是由於恐慌而引致的非理性反應。但無論原因為何,一個多元文化社會都必須有所警覺,各方都有責任去避免進一步引發不必要的分化和爭拗,防止恐懼轉化為更深層的成見和對立,甚至真的形成了歧視。

正如卡繆在小說《瘟疫》中的名句,「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瘟疫;沒有一個人,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免除得了的」,而「能對抗瘟疫的,就是正直」。

文:廖長仁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杜鲁多乱撒钱?投资面食工厂$170万仅换来10个就业机会!

施瓦辛格在多伦多骑自行车:加拿大人非常友好!

8个喷嘴!太阳能喷泉水泵 原价45.99打折32.99

郭富城与方媛逛街提前庆祝520 一个甜蜜举动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