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避讓市場 或退出東南亞

加拿大都市网

■Uber在多個國家遭到的士司機抗議。圖為希臘雅典司機在抗議。法新社資料圖片

繼退出中國和俄羅斯後,Uber計劃從東南亞市場撤退。知情人士稱,Uber接近與東南亞打車軟件Grab簽署協定,兩家公司將依據該協定在該地區聯合起來,優步以讓出市場為代價,換得Grab 25%左右的股權。

在東南亞市場,Uber面臨來自本土競爭者Grab和Go-Jek的巨大挑戰。當地網約車玩家選擇中國市場的高額補貼策略與Uber纏鬥,僅在新加坡一地,Grab每天就花費逾百萬新加坡元(約合70萬美元)進行車費補貼。Uber在這場競爭中消耗慘重,每年在東南亞地區花費約2億美元用於補貼。

競爭者規模持續擴張,融資不斷,讓Uber很難在東南亞市場迅速實現盈利。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印尼打車軟件Go-Jek正計劃首次公開募股,此前其獲得了來自谷歌、騰訊、淡馬錫等投資機構的融資,估計達到40億美元。東南亞最大出行公司Grab的估值則超60億美元,Uber選擇與Grab聯合使其從東南亞市場抽身,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金融時報》報道,退出東南亞市場,Uber的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2016年,Uber將中國業務與滴滴合併,並獲得後者20%的股權;2017年,其與俄羅斯網約車軟件Yandex.Taxi達成協定,通過合併雙方的業務獲得了後者大約37%的股權。

在創始人卡蘭尼克離職後,Uber新任CEO Dara Khosrowshah面臨2019年公司上市的巨大壓力。2017年全年,Uber獲得73.6億美元的收入,但凈虧蝕則進一步擴大至44.6億美元。為此,Uber砍掉Uber的International Growth組,旗下包括負責拉美(latin)、印度(Indian)、亞太(apec)、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用戶增長的小組。同時成立了一個名為Earning的小組,專註於提升Uber的利潤。

Uber在全球市場的大撤退中,受益最大的是Uber大股東軟銀集團。《華爾街日報》報道,軟銀集團全面押注網約車行業,對滴滴、Uber、Ola、Grab的投資數額達到200億美元。

今年1月,軟銀斥資77億美元收購了Uber 1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在東南亞市場,軟銀押寶Grab,先後參與了2016年由其領投的7.5億美元融資,以及2017年4月聯合滴滴投資的20億美元融資;在印度市場,軟銀擁有本土打車軟件Ola 30%的股權和一個董事會席位。

此外,軟銀還是滴滴出行的大股東。軟銀正在構建一個龐大的網約車網絡。其公布的運營資料顯示,Uber平台日訂單量達到1500萬,滴滴平台日訂單量為2500萬,而Grab和Ola訂單量分別為350萬和150萬。

界面新聞報道,雖然Uber和滴滴、Grab都達成了停火協議,但在印度市場,其仍與軟銀投資的本土競爭對手Ola展開鏖戰。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下周一开始拖车司机必须持有效驾照并列出费用!

大统华等华人西人超市最新FLYER!木瓜龙虾午餐肉特卖

让你快速入眠!Badger助眠膏一律7.5折!

底特律计划在全市空地上利用太阳能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