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為什麼感人?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加拿大都市网

勞工用石磙子壓飛機跑道 成都檔案館供圖

  文/賀劭清

  電影《無問西東》中,那個時代的一幅幅畫面、青年們一顆顆赤誠的心,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事實上,這不是導演對電影場景藝術性的加工,而是一段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成都市檔案館內的文獻資料,記錄下了那段時光。看後才發現,原來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段前人用血汗寫下的記憶,等待每個中國人去撫摸,去銘記。。。。。。

  二戰時,中國人創造的一場「奇蹟」

  1943年,那個被戰爭撕扯粉碎的時代,無數人用犧牲和血汗尋求和平的方向。

  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曾致電中國國民政府,希望中方能在半年時間內在成都附近完成數個轟炸機機場的建設,以便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本土進行打擊。

  在此之前,日本已對中國重慶、成都等地進行了多次毫無人性的轟炸。手無寸鐵的百姓、校園裡讀書的孩童、醫院中等待救治的病人、教堂里祈禱的修女都成為了轟炸目標

新津婦女用手錘擊碎石塊,用以鋪設B-29跑道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新津婦女用手錘擊碎石塊,用以鋪設B-29跑道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那時的中國千瘡百孔,青壯年都在前線參軍,不多的糧食也要優先供應前方。然而這些困難,都沒有成為中國人民修建機場的阻礙。

  青年不在,老人、婦女、孩子一起上;缺乏交通工具,大家靠雙腿步行到修建工地;沒有工具,務農的鋤頭,鐵鍬就是他們的「武器」;政府沒能力提供足夠的食物,大家就自帶口糧。。。。。。

童工參加了修建新津機場的行列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童工參加了修建新津機場的行列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為了供轟炸機起飛,跑道厚度須達到1米,用來壓路的「石磙子」最重達16噸。這些巨型「石磙子」全靠人力拉動,這也有了電影中的那一幕。

當年用於修建機場的「石滾子」。張浪 攝當年用於修建機場的「石滾子」。張浪 攝

  就這樣,幾公里的跑道上,人就像一大群螞蟻,日夜不停地建設。不少學生膝蓋跪破、發炎流膿,還曬脫了一層皮。但面對足以亡國的危難,他們沒有一句怨言。

如今的新津機場。張浪 攝如今的新津機場。張浪 攝

  不分晝夜,毫無停歇,僅僅5月,新津機場建成了

  這座二戰時期亞洲最大的轟炸機場直到現在,都被稱為一個奇蹟,一個二戰的奇蹟,也是屬於中國的奇蹟

  成都檔案館至今還保存着政府承諾給勞工們伙食費的「欠條」,可他們直到抗戰勝利,也沒有領到。

  1941年修建新津機場民工黃裕厚自帶伙食款法幣7元6角的墊支收據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新津機場修建後,日本飛機再也不敢輕易進入重慶、成都進行轟炸,而從新津機場起飛的美國轟炸機則成功進入日本本土反擊,讓侵略者為此次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

新津機場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新津機場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沒有中國普通百姓用「血肉」創造的奇蹟,就沒有美國空軍反攻的勝利。為了紀念這段歷史,美國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的醒目處長期懸掛着新津機場的修建照片。

  一個月前,日本法院承認了重慶大轟炸的歷史事實,但是駁回了受害者要求日本政府謝罪賠償的正義請求。無論賠償與否,這段歷史我們不會忘卻。

  後方無戰事,亦有英雄魂

  無論是電影,還是新津機場,都只是歲月之書被掀起的一角。當無數英勇戰士身懷理想與擔當奔赴前線的同時,「大後方」的人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歷史印證戰爭的殘酷和中華人民的不屈

新津機場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新津機場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為了喚醒更多同胞,無論是社會名流、商界大亨,還是學生老師、廚師車夫,都毅然加入到抗戰宣講的行列。

  成都一所中學裏,有四位女教師聽到七七事變發生,毅然剪去長發,請求赴戰場殺敵。

  不少小學生寫下數封《勸民眾當兵》文章,走上街頭宣讀,呼籲「同胞們快覺醒,不要在後方苟且偷生!

小學生作文《勸民眾當兵》 成都檔案館供圖小學生作文《勸民眾當兵》 成都檔案館供圖

  當時生活物資限量供應,可幾千萬掙扎在饑寒線上四川普通百姓,都緊衣縮食,願意拿一切支援抗戰。甚至有370名服刑人員自願絕食一天,省下320元支援前線戰士

監獄300餘服刑人員絕食一日省錢奉獻政府慰勞抗戰軍人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監獄300餘服刑人員絕食一日省錢奉獻政府慰勞抗戰軍人 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四川各界還發佈了多項例行節約條例、倡議書。

  「請於十二萬分必要的時候才坐車」、「留一滴汽油可以多殺幾個日本強盜」、「前方將士無一飽,後方豈能一食萬錢」。。。。。。

  十四年抗戰期間,四川為全國貢獻300餘萬兵員、300餘萬勞工、三分之一的糧賦,成為了支撐全國人民抗戰的「大後方」。

呼籲從軍 成都檔案館供圖呼籲從軍 成都檔案館供圖

  無問西東,無問我名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艱苦卓絕的年代,充滿理想的中國少年們發出這樣的怒吼。

  和電影男主角一樣,這些熱血天真的赤子,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棄筆從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抗戰壯歌。

  1944年肩扛中正式步槍的中國士兵在守衛新津十四航空聯隊機場。成都市檔案館供圖

  「奔赴一場劫難,卻像奔赴一場盛宴」。

  無問西東,無問我名,無畏亦無懼。

  七十年前,金陵大學西遷自成都時,包括楊恩榮在內的36名熱血男兒投筆從戎,被稱為「金陵36勇士」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七十年後,楊恩榮再次回到他與同學參軍地成都華西壩,當年的36名熱血男兒只剩下他一人在世

四川普通抗戰老兵。張浪 攝四川普通抗戰老兵。張浪 攝

  提及和他一同參軍的同學,這位九旬老人扶着木桌緩緩起身,努力挺直腰背,顫巍巍地向遠方敬禮致意。

  「不少和我一同遠征印度的同學最終埋骨他鄉,我想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事迹。」

  因為攔截日本轟炸機轟炸成都的經歷,劉邦榮成為了四川抗戰老兵中的「名人」。在這裡,每月一次的抗戰老兵聚會已堅持了十餘年。

  談及擊落三架日機的往事,劉邦榮搖手笑道,說他不覺得這段經歷很驕傲,自己只是做了一個中國男兒該做的事。

四川普通抗戰老兵。張浪 攝四川普通抗戰老兵。張浪 攝

  如今,仍能參加聚會的老兵只剩下二三十人,在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前,老兵劉邦榮也因病去世。

  每一次聚會上,老兵們總會含淚高唱《大刀進行曲》,緬懷抗戰中犧牲的戰友。

  歌聲中,這群老人們昂首挺胸,神情專註,昔日風采依稀可見。

  無論是今已年邁,還是埋骨他鄉

  我們怎能忘了他們?

  我們永遠不會忘

來源:中新網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Presto公交卡终于可以添加到Apple钱包了!

多伦多Home Depot等大型商店最新优惠传单

网上购物时遇到隐性收费?竞争局希望收到您的报告

多伦多维多利亚日长周末哪里开门哪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