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洋垃圾」500多天後 美加日韓澳撐不住了

加拿大都市网

發達國家的垃圾過往一直依賴發展中國家來消化掉。但現在格局徹底改變了。中國去年就開始禁止「洋垃圾」。前一段菲律賓總統也公開要求加拿大把垃圾運回去。洋垃圾被禁止之後這些國家面什麼樣的局面?今天瞭望智庫發表文章,對中國禁「洋垃圾」500多天後的情況進行了報道。特別提到加拿大撐不住了。

中國禁「洋垃圾」500多天後 美加日韓澳撐不住了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作者:文 | 謝芳 王臻儒(實習生)

近十年來,我國平均每年進口固體廢物規模超過5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之一。其中,就塑料垃圾而言,自1992年有記錄以來,我國在長達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進口了全球72%的塑料垃圾。

  正是基於如此龐大的比例和數量,中國在剛剛提出「洋垃圾」禁令時,招致許多國家的反對。

  2017年,中國向WTO表示將停止接收塑料等「洋垃圾」後,以英美為首的「洋垃圾」主要出口國就曾在多個場合、通過多種方式勸告中國不要「破壞全球『廢料供應鏈』」。

  美國曾表示,中國此舉是「過度的貿易限制」,有違其WTO義務。畢竟,僅在2017年,中國就「消化」了其一半的出口垃圾。而歐盟則稱此舉將把全球垃圾處理的壓力轉向尚不具備成熟垃圾處理系統的第三國。

  當然,不管歐美國家如何反對,2018年1月,中國的「洋垃圾」禁令仍在出台半年後按時生效。

  1

  誰受傷了

  禁令之下,首當其衝的就是垃圾回收、處理公司。

  我們先來看下美國。

  2018年8月,《華爾街日報》就曾刊文稱,美國回收公司因中國「洋垃圾」禁令面臨劇變。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ISRI)也曾表示,中國的禁令會直接衝擊美國的垃圾回收行業。

(圖為華爾街日報刊文截圖)

  具體來看,在禁令之前,美國大部分垃圾處理公司都懂得「變廢為寶」。他們不僅通過回收紙板、塑料、電纜等廢料,賺取處理費用,還可以將這些幾乎未經加工處理的垃圾打包,賣給中國企業,可謂做一份工作,掙兩份錢。

  然而,禁令後,這些靠垃圾發家的公司瞬間陷入舉步維艱的狀態。

  除了不再接受4大類共24種「洋垃圾」,中國還提高了固體廢物的進口門檻,將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佔比降低至0.5%,這對於美國的回收公司來說,是即便升級設備、僱傭更多工人「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舉例來說,一般情況下披薩盒的紙板是可以回收的,但沾了油脂的披薩盒紙板就變得不可回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垃圾分類確實有難度,可以想見,過去一直在做二次回收、分揀的中國所承擔的困難與風險。

(圖為垃圾分類線上的美國工人們 圖源:央視網)

  美國第二大固體廢物處理公司——共和廢品處理公司(Republic Services)副總裁庫普蘭(Richard Coupland)表示,他們公司已經在馬來西亞、印度等地找到了新的買家,但美國直達那裡的船隻較少,這就增加了運輸成本,再加上中國的相關政策導致廢料市場供過於求,二手材料的全球價格大幅下跌,因此公司在海外的大部分銷售都是虧錢的。

  垃圾處理公司不好過,美國普通居民也跟着受罪。

  首先受影響的是就業。據美國廢棄金屬回收工業協會統計,美國有15.5萬個工作崗位都依賴於對中國的垃圾出口,這些工人平均年薪高達7.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約51萬元),貢獻的稅收總計達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約202億元)。公司效益降低,甚至賠錢,勢必造成員工福利降低,乃至失業。

  此外,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休斯敦廢物處理公司WCA的負責人稱,在美國,回收垃圾將成為一種特別服務,回收成本只能由享受這項服務的居民來承擔。目前,與禁令之前相比,美國家庭的垃圾回收成本已經翻了一番,達到7美元(摺合人民幣約47元)一月的水平。一些公司還向客戶收取額外的「污染」費,用於篩選、回收混在垃圾中的其他材料。

  由於美國垃圾回收行業仍處於緩慢恢復轉型中,未來的服務成本仍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2

  焚燒了事

  除了垃圾處理公司和民眾,美國各地政府也忙得焦頭爛額。

  拿賓夕法尼亞的費城來說,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當地可回收物價格還是每噸67.35美元(摺合人民幣約453元)。而到2018年夏天,原來的合作方共和廢品處理公司卻開價到每噸17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144元)。

  這讓當地政府不堪重負,於是只得尋求其他公司的短期合作。

  最終,美國最大的固體廢物處理公司——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同意以每噸78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25元)的價格接受可回收物品。但該公司沒有能力承擔所有回收物的再加工,再加上費城可回收物的污染率達15%-20%,遠高於中國規定的0.5%,所以受污染的可回收物只得通過其他方式來處理,比如焚燒。

(圖為英國衛報報道,清算時刻:中國禁止進口後,美國城市焚燒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現在,費城每天約有200噸回收物,被送往附近切斯特市的卡萬塔焚燒爐。卡萬塔焚燒爐是美國最大的焚燒爐之一,每天都會焚燒大約3510噸垃圾。而這些垃圾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切斯特市當地及周邊,其餘大部分都通過卡車和火車從紐約市和北卡羅來納州運來。

  然而,焚燒垃圾並沒有真的帶走污染,相反還強化了污染。

  因為焚燒垃圾會釋放大量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質,這些微小碎片一旦被人吸入體內,就會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而塑料等垃圾燃燒後產生的二噁英更是一級致癌物。全球焚燒爐替代聯盟的競選夥伴克萊爾·阿金(Claire Arkin)就表示,「你可能認為燃燒塑料意味着『噗,它已經消失了『,但它卻給那些已在遭受哮喘和癌症高發病率的社區帶來非常嚴重的污染」。

  賓夕法尼亞大學公共衛生專家瑪麗蓮·霍華斯(Marilyn Howarth)博士則表示,「切斯特的心臟病,中風和哮喘發病率高於正常水平,這些都是不良空氣造成的」,根據州衛生統計數據,近十分之四的兒童患有哮喘,而卵巢癌的發病率比賓夕法尼亞州其他地區高64%,肺癌發病率高出24%。

  目前,切斯特市的一些人已經逃離故鄉,但在這個居民70%是黑人、經濟凋敝的城市,更多的是無法離開的人們。

  3

  非法棄置

  除了美國,韓國也在焚燒垃圾,不過他們是被動的。

  要知道,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之一。據歐洲塑料與橡膠機械製造商協會數據,2015年韓國人均塑料消費量接近132公斤,超過了美國的93公斤和中國的58公斤。

  面對這些垃圾,韓國通常有三種解決方案:回收再利用、加工為燃料,直接焚燒,以及出口到國外。

  但在中國封殺「洋垃圾」的背景下,韓國的垃圾出口量銳減,其主要污染源之一——塑料垃圾的對華出口驟降90%。

  出口受限,回收成本高,那焚燒處理呢?也被限制了,由於霧霾等原因,韓國焚化設施的數量從2011年的611個減少到了2018年的395個。

(圖為韓國霧霾 圖源:環球時報)

  所以,韓國想到了第四個方案——堆積。

  韓國一些垃圾處理公司無力處理過量垃圾,開始拒收,造成多地垃圾泛濫。這間接催生了黑市:一些被稱為「經紀人」的人,會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回收垃圾,然後違規堆放在垃圾處理廠,或乾脆堆到人口稀少的地方。

  據悉,「經紀人」們每噸垃圾收費130-17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81-1152元)不等,而非法傾倒垃圾這一行為只需交300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0220元)的罰款。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口較少、以傳統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小城——義城郡遭了殃。

  在義城郡,堆積着一座韓國最大的垃圾山,高達15米,重達17萬噸。

(圖為義城郡的巨大垃圾山,注意與左下角的房屋作對比 圖源:CNN)

  起初,垃圾山所處的地方,是個擁有處理2000噸垃圾許可證的回收公司。2017年,這塊土地易主,原本的回收公司負責人金石東被繼續聘用,但到2018年年底,這個地方的垃圾量超過了許可證規定的80多倍,達到17萬噸。根據上述「經紀人」的謀利方式,金石東大概從中賺取了22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9億元),並在相關部門調查之前不知所蹤。

  當地環境主管權賢秀表示,「垃圾大多來自我們地區以外,太多了,我們無法在地方層面解決這個問題」。

  隨着這個巨型垃圾山的分解,氣體在地下積聚,於2018年12月起火燃燒了起來,一燒就是三個多月。

(圖為當地居民拍攝的垃圾山燃燒畫面 圖源:CNN)

  當地一位種茄子的農民表示,大火把她的溫室大棚都燒成了灰燼,也擋住了植物的光線,毀了她的農產品。此外,騰空而起的煙霧和垃圾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都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政府陸續發放了防塵口罩。

  據韓國環境部和其他相關部委2月21日公布的數據,韓國現有123萬噸非法棄置的垃圾,重量不等地分散在全國181個非法傾倒場中。 

  比如,有9個碼頭的垃圾重量都超過萬噸,也有諸如京畿道揚州市南側的垃圾山這種中小型的——在4月份時大約有5260噸,由廢塑料和各種廢纖維堆積而成。一家公司本來打算在此建設一個儲存肥料的倉庫,但負責人表示,「當垃圾腐爛時,有很多黃色的滲濾液流了下來,我發現需要花費1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58萬元)來清理這些垃圾,就放棄了」。

  可以看到,無法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韓國只能選擇任其堆積了。

  4

  限塑方案

  與自暴自棄的韓國相比,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努力做出改變。

  日本每年的生活垃圾處理總量超過1億噸,工業廢棄物達2億噸,這其中包含約900萬噸可回收的廢塑料。中國禁令之前,廢塑料的出口量在150萬-160萬噸之間,中國禁令後,日本的出口量減少到100萬噸。2018年,無法出口的50萬噸廢塑料滯留在國內,成為垃圾排放企業的成本負擔。

  一家業務範圍遍布東京圈的工業廢棄物處理企業的董事表示,他們主要從企業手中收取委託費,然後接收廢塑料,經過清洗、粉碎等處理環節後運往焚燒站和再生工廠。在中國禁令出台前,每噸垃圾的委託費為25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527元)左右,如今部分漲到了40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443元)左右,還有的要價50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3054元),「一年時間漲價2至3次,這種情況從沒遇到過」。

  不過,即便價格在提高,廢棄物處理公司的效益還是在持續下降,上述那位董事就認為,2019年他們企業會轉為虧損。

  大型焚燒設施企業東京臨海再生電廠的社長影山嘉宏也表示,「垃圾受理申請增加到了往年的3倍左右」,他們已經沒有設備餘力,正在限制接收。

  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環保部出手了,目前他們正在制定減少塑料廢物的戰略,到2030年將一次性塑料廢物的數量減少25%,同時增加使用由植物製成的環保型生物塑料。

  日本垃圾處理公司Shitara Kosan則引進了芬蘭ZenRobotics的機械人垃圾分揀系統。這套系統中的機械人可以識別金屬、木材、石膏、石塊、混凝土、硬塑料、紙板等20餘種可回收垃圾,兩套系統24小時不停機,一天就可以處理2000噸垃圾,相當於48個人的工作量。

(圖為機械人垃圾分揀系統 圖源:微信號「像素科技」)

  歐盟跟日本一樣,提出了新的限塑方案,稱至2030年將對全部塑料包裝實行回收,不再使用咖啡杯等一次性塑料,以此抗擊污染問題。該方案最終以壓倒性優勢通過。

  2018年底,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公開表示,到2042年,英國要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浪費,「我們可以減少對一次性塑料的依賴,通過讓製造污染的企業付費來解決包裝類垃圾的問題」。

  而文章開頭提到的澳大利亞,其維多利亞州表示將推出規模為3700萬澳元(摺合人民幣約1.75億元)的回收系統計劃,包括投入大量資金,以提升對10萬噸可回收材料進行分類加工的質量。南澳大利亞州政府也宣布,將出資300萬澳元(摺合人民幣約1423萬元)重新啟動塑料回收業務。

(圖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某個垃圾處理廠 圖源:梨視頻)

  此外,這些垃圾出口國對於公眾愛護環境、減少使用塑料製品的呼籲也一直在進行。畢竟,發達國家人口僅佔全球17%,但垃圾生產量卻達到34%,這也是許多社會學家將生產垃圾的數量視為衡量社會繁榮程度重要指標之一的原因。

(圖為英國一音樂節後觀眾遺留的垃圾)

  5

  多國遭殃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加大垃圾處理產業的資金扶持,還是寄希望於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018年6月20日,《科學》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針對中國的垃圾禁令,刊文預測稱,從現在到2030年,包括吸管、袋子和水瓶在內的1.11億噸垃圾將無處可去。

  這些過渡期間產生的、本「應該」流向中國的垃圾要怎麼處理?

  答案是流向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

  以英國為例,BBC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馬來西亞進口了英國10.5萬噸垃圾,比上一個年度增長了68%,成為英國的主要「垃圾處理廠」。土耳其則以8萬噸排在第二位,第三為波蘭,第四為印度尼西亞。

  美國則逐漸增加了向越南和印度等國出口垃圾的比重。

(圖為越南的一座塑料垃圾回收廠 圖源:參考消息網)

  據《金融時報》的貿易數據分析,2018年前6個月,印度尼西亞的塑料廢品進口量增長了56%,越南翻了一倍,泰國則驚人的增長了1370%。

  垃圾進來,卻無法被消化,對於經濟發展的幫助也是有限的,有報告顯示,富裕國家向低收入國家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能被真正的回收加工。

(圖源:界面新聞)

  以一夜之間變身全世界最大塑料垃圾進口國的馬來西亞為例。路透社報道稱,馬來西亞已經新開設了數十家塑料回收工廠來處理這些新進口的垃圾,但其中很多沒有營業執照,且使用的是低端廢物處理技術。

  美國一個非營利性組織——伯克利生態中心的成員布爾克稱,馬來西亞工廠的工作條件較差,它們在處理完塑料以後,直接將被污染的水排放到當地小溪之中,塑料焚燒以後產生的廢氣,也被直接排放到了空氣之中。

  印度的情況也不樂觀。印度每天生產出的2.6萬噸塑料垃圾中有44%無法得到回收,而進口垃圾的大幅增加使情形變得更加糟糕。2018財年,印度的塑料進口量從上一財年的1.2萬噸猛增到4.8萬噸。

  不論被焚燒處理的垃圾,還是堆積在各國土地上的垃圾,對當地居民的傷害都是顯而易見的。

  據《赫芬頓郵報》2018年10月的報道,在馬來西亞的伊波赫,有一個近5米高的塑料垃圾山被太陽炙烤着,在高溫下扭曲、軟化,散發出淡淡的化學氣味;在吉隆坡以南約65公里的工業小鎮詹羅姆的垃圾場里,一堆來自歐美等地的塑料垃圾起火,濃密的白煙堵塞了周圍的社區,一位當地居民表示,他注意到附近的蝴蝶和昆蟲減少了,「天總是朦朧的」,「我一直都覺得昏昏欲睡」。

  還有一些地區將過載的垃圾丟棄到大海中,給海洋生物帶來致命威脅。

  6

  主動出擊

  面對這些現狀,馬來西亞率先表態。其能源、技術、科學、氣候變化及環境部長楊美盈宣稱「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不應該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場」。她和另外兩位部長一同關閉了30家非法進口塑料廢品的工廠,並表示政府將採取措施永久禁止不可回收塑料,並且只允許進口高價值的回收塑料。

  從2018年10月起,馬來西亞政府已經暫時禁止進口大部分塑料垃圾。

 

  印度隨後跟進,在今年3月1日修訂了《危險廢物(管理和跨界運輸)規則》,全面禁止固體塑料垃圾進口。其實,早在2015年印度就曾計劃全面禁止塑料廢物的進口,但在2016年重新允許經濟特區和出口型企業進口,沒想到「洋垃圾」一下子來勢洶洶。所以,印度此次規則的修訂特別註明上述兩種情形也不再予以豁免,新規具體執行日期為今年的9月1日。

  菲律賓則表現得更「強硬」,雖然要解決的是歷史遺留問題,但從中也可窺見其對待「洋垃圾」的態度。

  據《馬尼拉公報》報道,4月28日晚杜特爾特在達沃市發表講話,斥責加拿大把垃圾走私到菲律賓,「光是2014年,加拿大就運來了200個集裝箱的垃圾,他們把菲律賓變成了一個垃圾場,但菲律賓人不是撿破爛的!」

  杜特爾特還警告加拿大,如果不回收走私到菲律賓的數噸垃圾,他會把垃圾丟到加拿大駐馬卡蒂大使館附近。他還為加拿大設定了一個5月15日的日期紅線,要求該國在此日期前運回垃圾。

(圖源:界面新聞)

  根據環球網的最新消息,5月7日,加拿大終於表示會運走一直堆積在菲律賓港口的69個垃圾集裝箱,還將自掏腰包承擔清理、運輸等費用。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帕內洛對此表示,「總統確信,我們不是垃圾收集者,因此他命令菲律賓不再接受來自任何國家的任何廢物」。

  中國方面,雖然禁令已出,但仍有想鋌而走險的人。

  對此,2018年海關總署將打擊「洋垃圾」走私列為「國門利劍2018」聯合專項行動的「一號工程」,開展「藍天2018」專項行動。全年共實施了5輪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打擊行動,立案偵辦走私洋垃圾犯罪案件481起,查證各類走私廢物155萬噸。

  具體來看,2018年10月,威海海關在對3批進口摩洛哥鉛礦砂現場查驗過程中,發現貨物夾帶大量金屬碎料、塑料碎料等疑似固體廢物。經取樣鑒定,確認為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隨後,在威海海關持續跟蹤監控下,該批共計58個集裝箱、1436噸的固體廢物全部退運出境。

  今年打擊行動仍在繼續,3月底,海關總署網站發佈消息表示,其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9」專項第一輪集中行動結束,12個直屬海關單位集中收網,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團伙2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15名,查證廢塑料、廢礦渣等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涉案貨物33.81萬噸。

  這些國家的行動,為那些仍局限於進口垃圾帶來的蠅頭小利的國家提了個醒,也進一步加深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於垃圾處理的焦慮。

  7

  未來如何

  事實上,中國不該成為世界的垃圾場,東南亞不該成為世界的垃圾場,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該成為其他國家的垃圾場。

  「任何國家皆享有禁止來自外國的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其領土或在其領土內處置的主權權利。」這句話出自簽訂於1989年3月22日的《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序言。

  《巴塞爾公約》目前有186個締約方,中國於1990年3月22日在該公約上簽字,目前美國和海地沒有加入。不過,即便未加入,也需要尊重他國追求可持續發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願。

  庫叔認為,這也是對於開頭提到的歐美國家質疑我國「洋垃圾」禁令的最好回應。

  2019年3月28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在發佈會上強調,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力爭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絕不會放鬆、放寬要求,更不會走回頭路。中國不會放鬆對固體廢物進口管制,而會繼續堅定不移,一以貫之。」

  當然,除了堅定抵制「洋垃圾」外,我們也要以歐美為戒,從自身做起,節約資源,減少包括塑料垃圾在內的固體廢物的產生。

  正如馬來西亞的楊美盈部長所說,「中國的禁令告訴世界,我們必須重新全局思考塑料的使用,而且我們這一代必須解決這一難題。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你能想像到那時候塑料會累積到哪種程度嗎?」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的利率可能会下降 但最终会降到哪里?

加拿大糖尿病药物短缺 药厂预计情况持续至4月中

向加航要求一个冰袋,加拿大女子竟收到$450账单

大统华等华人西人超市最新FLYER!母亲节特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