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你就沒有「恐飛症」 客服飛行恐懼有辦法

加拿大都市网

網上圖片

為什麼有人不敢坐飛機?這個問題可能你也有!

飛機成為人們現在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然而對於飛行恐懼症患者來說,需要承受很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讓整個旅途苦不堪言。

那麼,讓這些人坐立不安的「恐飛症」到底是什麼?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呢?又該用什麼方法克服?

微信圖片_20180425100711

網上圖片

什麼是「恐飛症」?

飛行恐懼症,簡稱「恐飛症」,是指患者乘坐直升飛機、民航客機以及其他飛行器時產生的一種恐懼心理。最常見的典型癥狀有顫抖、出汗、胃腸道不適、心悸、皮膚潮紅、眩暈、易怒等,約25%乘坐飛機出行的人經歷過這種不適。

「恐飛症」可發生在乘坐機的各個階段:許多患者在登機時出現癥狀,一些患者在到達機場久感覺不適,還有一些人在行程預定之後就對飛行產生了恐懼。

引發恐飛症的因素有哪些?

與其他恐懼症相伴

「恐飛症」通常會單獨發生,也可能與其他的恐懼症一起出現。患有幽閉恐懼症的人群會因為被限制在一個狹小機艙內,缺乏個人空間而懼怕飛行。具有社交恐懼症人群因為被強迫長時間與陌生人相處而害怕乘機。而恐高症患者一般也很可能同時患有「恐飛症」。

–身體狀況欠佳

也可能與「恐飛症」相關:患有感冒、慢性鼻竇炎、鼻竇和中耳阻塞、眩暈症、耳部疾病等人群在乘機途中可能會引發頭痛和眩暈,患有心血管或其他誘發血栓形成的疾病的人群在飛行期間要警惕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因此,在乘坐飛機前最好請醫生評價一下身體狀況,並針對性給出有效措施以預防風險的發生。

–引起「恐飛症」的其他因素

許多看似無關的因素可能與「恐飛症」相關。例如,人們聽到看到新聞中的飛行事故和空難,可能造成心理創傷;父母或朋友乘坐飛機的恐懼對孩子或成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活中其他創傷性事件或衝突與「乘坐飛機」這一行為相聯繫,在「恐飛症」中將這些情緒表現了出來。

如何克服「恐飛症」?

–脫敏治療

以團體或個體形式採用認知-行為治療「恐飛症」具有顯著效果,藉助虛擬現實技術使患者面對焦慮,調整行為,提高對飛行恐懼的閾值,逐漸適應飛行。

–暴露療法

一些專家認為最有效的克服恐懼的方式是暴露於引發焦慮和恐怖的情景下,這種做法快速直接,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必須考慮患者的實際耐受程度。

–改變認知

學習飛機的工作原理,為什麼飛機飛行過程中會震蕩,各種聲音和顛簸意味着什麼,增加飛行中對環境的理解和適應性,減少不必要的聯想。

–學習處理焦慮的技術

焦慮時練習深呼吸,有意識地覺察你此刻處於恐懼中,找出不合理的想法並及時糾正它們。也可以尋找緩解焦慮的其他方法,嘗試聽音樂、閱讀雜誌與同伴聊天等。

–專業抗焦慮藥物支持

必要時還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當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評價恐懼程度後,可在起飛前給予抗焦慮藥物緩解癥狀。

總之,飛行恐懼症的治療以心理調適為主,只有正確面對,尋求合理幫助,就能「不怕不怕不怕啦」。

來源:科普中國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擅长冰咖啡!Keurig单杯咖啡机 原价119.99打对折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