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為何要化緣?早期僧人也吃肉

加拿大都市网

古代和尚經常要手持飯器「缽盂」,遊走四方,化緣求食。就連通侶小說《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缽盂,騰雲駕霧前去為唐僧化緣。和尚化緣,並非因為寺院缺少食物,事實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產,還有一定產業,並不缺乏錢物。化緣的行為,主要是基於佛教理念。

佛教謂佛、菩薩因有教化眾生的因緣而來到人世,因緣盡了即離去。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如來化緣斯畢,垂將涅槃。」唐詩人白居易《唐撫州景雲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也載:「隨順化緣,故坐甘露壇而誓眾生盟者二十年。」,故和尚、尼姑或道士,會向人求取饋贈。僧道向人求布施,因能布施的人,可與佛、仙結善緣。記載宋元明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載:「奚真人化緣,造成三個石塔。」此外,化緣也泛指向人募捐。

《大唐西域記·卷九》局部 (網上圖片)

 

化緣本來是指佛、菩薩、高僧等在世間示現的教化因緣。他們因有教化眾生的因緣而來到人世,因緣盡了即會離去。比如釋迦牟尼與世界的眾生「有緣」,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緣」。後來俗語亦稱僧侶乞食為化緣。

其實,佛門僧侶的梵文音譯為「比丘」,意譯即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為生的人。按照佛教戒律,僧侶為了維持生命而乞食,便是「淨命自居」,可「省事修道,破一切驕慢」。僧侶募化乞食,廣結佛緣,故稱化緣。推而廣之,為了佛事而舉辦的募化活動,也可以稱為化緣。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化緣僧侶 (網上圖片)

 

化緣既是僧侶修行的必要課程,也是供大眾建立功德的一種行為。僧侶借化緣虔誠修行,教化大眾,結交因緣,還可減少寺院的經濟壓力。而大眾接受化緣捐獻錢物,是因為他們相信這種行為預示着人的功德不斷增長,有助於得到長壽福慶。

不食魚肉葷辛的飲食方式,是中國漢族佛教文化特有的戒律之一。南傳佛教依循小乘佛教戒律,出家人是可以食肉的。另外,藏傳佛教也不忌葷辛。而從中國傳入的日本佛教,早期僧人也只吃素食,近世以來由於形勢的演變,也已經可以食肉了。其實,佛教傳播的早期,僧侶是吃肉的,他們可以吃「三淨肉」,即非親眼所見、非親耳聽到、非親自宰殺的動物都可食用。傳入中國後,僧人也可以吃肉,直到南北朝梁武帝蕭衍以帝王身份倡行戒殺與素食,才對後世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明代宋旭《羅漢圖冊》局部 (網上圖片)

 

隋唐以後,僧人均以大悲心為懷,視食肉與殺生同遭果報,有違菩薩行,故內地僧侶嚴禁一切肉食。因此,素食乃成為唐宋以來漢族佛教出家人的主要特徵之一。此後,中國寺院便杜絕魚、肉、蛋、乳酪製品、酒等物,僧人每天吃的主要是飯、粥、豆腐、蕪菁及大鍋菜。素菜中的「羅漢齋」,還頗有盛譽,名聲在外。元書法家鮮於樞《寶林寺》詩曰:「童烹羅漢菜,客禮國師衣。」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亚裔男因诽谤被重罚$35万 常年油管发视频攻击特定对象

多伦多维多利亚日长周末哪里开门哪里关?

多伦多知名中餐馆宣布停业,华人老板经营近20年后退休!

悲痛!加拿大61岁女子轻微脑震荡被快速安乐死,女儿设法阻止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