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重識加拿大,一個具有吸收難民傳統的國家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5月8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國會發表聲明,正式向聖路易士號客輪事件道歉。

79年前,1939年5月13日,聖路易士客輪從德國出發,船上載有907名德國猶太難民,他們因為遭遇迫害而絕望地尋求安全及庇護。他們在古巴、美國和加拿大都遭到了拒絕。這批人被迫被遣送回歐洲,很多人最後被德軍抓住,大部分被關進了納粹的集中營,254人在迫害猶太人的種族暴行中喪生。這一事件成為加拿大永久的反思和沉痛的一頁。

加拿大是個移民的國家,接受移民和難民是加拿大長期的傳統。從早期通過秘密通道接收來自美國的黑奴,50年代接受大批巴勒斯坦人,50年代接收37000名匈牙利難民,70至80年代前後接受11萬來自越南的難民(大部分是華裔),讓躲避戰亂和迫害的人們有一個棲身之地,這顯示出加拿大以人為本的人道精神。

需要提及的是,加拿大也從來不是毫無限制接收難民的國家,一直根據自己的國情確定一個接受難民的總數,並且都要經過一套制定好的程序,對難民進行甄別審批。不論是哪屆政府執政,不論是保守黨自由黨,都是如此。當年接收越南船民,有自由黨執政期間,也有保守黨執政的時候。

但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加國,種族主義盛行的程度也許比現在高很多。當時的反猶主義盛行,很多國家都制定了強硬的限制猶太人政策。各國拒絕猶太人難民的政策,也是給當時的納粹政權助紂為虐,讓納粹推行種族仇視和種族滅絕更為猖狂。當時主掌加國移民政策的,是自由黨Mackenzie King政府下的移民主任Frederick Blair。他制定了一整套以種族為基準的嚴格吸納移民的政策,最為著名的就是大力限制猶太人移民。那時曾有一名移民官員被問:到底二戰之後接收多少猶太人移民才算合適?官員的回答是:「None is too many」。

但是,以種族為基準的移民政策也發生在更早期的年代。 1885年,保守黨的John A MacDonald當政時,通過第一部專門針對一個種族的法律,針對華裔移民徵收人頭稅。 19世紀至20世紀初,很多政治人物都熱衷於保存「白色加拿大」的想法,不論哪一個政黨,只允許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加拿大,限制什至禁止其他族裔的移民。

直到1960年代開始,自由黨老杜魯多政府才引入多元文化政策,徹底改變了加國以種族為基準的吸收移民政策,向亞洲移民打開了大門。

近80年過去,聖路易士客輪的事件已經成為歷史。加國在哈利法克斯當年輪船靠岸的Pier-21設立紀念碑,讓加國永遠記住這次教訓。當年針對猶太裔難民的「None is too many」移民政策,就是源於一種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當年針對華裔的人頭稅和排華法案,同樣也是一種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在當今社會,這樣形形色色的歧視已經被社會絕大多數所拋棄和拒絕。不論是難民和是技術移民、其他種類的移民,都是因為加拿大具有包容、接受移民和難民的傳統而得以來到這裡。而很多以難民身份來到加拿大的猶太人、匈牙利人、越南船民等,現在都回饋社會,成為加國多元文化社會中作出貢獻的一員。

然而,也許會令華裔祖先驚異的是,當初反對吸收少數族裔、堅持白人至上和「白色加拿大」的人士,今天也會和一些新的少數族裔移民聯手,對其他少數族裔展現排斥和歧視。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大统华等华人西人超市最新FLYER!母亲节特卖

司机小心!GTA地区每次交通截停都需要强制性呼气采样

12星座一周运势(5月4日-5月10日)

好消息!大多伦多将再开一间Costco!带加油站和地下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