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10秒交換8千萬菌群 「夫妻相」是這樣養成?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澎湃新闻

設計圖片: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我們識別菌落的身份。

近日,社交平台上的一段視頻引爆網絡,在視頻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燁的一個觀點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他在視頻中說:如果我們接吻十秒就交換了8000萬個菌群。明白夫妻相怎麼產生的?菌群開始趨於一致了。

網友紛紛驚呼漲姿勢了!要找好看的人接吻男票太丑要分手等調侃,然而事實真的如此么?

華大基因CEO尹燁。

菌落讓戀人越長越像?下結論為時過早

所謂夫妻相,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這種現象,由於研究者的針對角度不同,所以夫妻相的形成原因也複雜多樣。有來自心理學的分析、也有視覺上的討論,而大家普遍認為以微生物的角度來解釋最為合理。

夫妻長時間共同生活在一起,飲食結構相同、作息時間相近,加上親密的夫妻行為,造成了兩個人原本不同的體內細菌微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相似。在二人體內菌落趨同的同時,夫妻二人的性格、行為習慣、甚至生理狀態等都受到影響,越來越相似,因而產生了人們常說的夫妻相。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中心主任朱寶利認為,目前這種觀點還只是推測,夫妻相和人體內的微生物有關係,但是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

也有觀點認為歐洲人和亞洲人之所以長相不同,除了基因、環境等原因之外,也可能和體內的菌群有關係,但是都只停留在推測,還沒有實質性的證據,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鄧超與孫儷的換臉照。

菌落趨同導致身體狀態相近

夫妻相的說法目前還處於推測階段,所以還不能肯定得出是菌群一致的影響,但是菌群趨同對於身體的影響是已經經過證實的。對此朱寶利為我們舉了一個實例。

2015年年底,《科學》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關於腸道微生物免疫製劑治療腫瘤的療效實驗。其中使用了兩組來自不同地方的小白鼠,一組小白鼠來自Jackson Lab,另外一組小白鼠來自Taconic Farm,這兩組小白鼠的腸道菌群是不同的。在兩組小白鼠皮膚下層真皮部分植入相同的皮膚癌細胞,觀察兩組小白鼠體內皮膚癌生長情況。

一段時間後發現,來自Jackson Lab的小白鼠體內的皮膚癌細胞生長緩慢,受到一定抑制;相對的來自Taconic Farm的小白鼠體內癌細胞生長非常快。經過多次實驗分析證明,Jackson Lab的小白鼠體內有雙歧桿菌,Taconic Farm的小白鼠體內雙歧桿菌十分少。而雙歧桿菌能夠促進免疫製劑治療腫瘤的效果。

隨後,研究人員將兩組小白鼠進行混養,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後發現:兩組小白鼠體內的腫瘤生長狀態趨於一致。來自Taconic Farm的小白鼠體內癌細胞生長變慢了,而Jackson Lab體內的癌細胞比原來生長變快。

由此得出結論:兩組小白鼠混合飼養後,體內的菌群會趨於相同,而菌落趨同會對兩組實驗鼠的身體產生影響。

朱寶利研究員介紹說:這是實驗的結果,如果是人的話,兩個人長時間住在一起,體內的菌群有相似的趨勢,那麼兩個人生理上也會有一定的相似,如身體狀態、得疾病的幾率等。但是人群中影響並不是很明顯,這是因為實驗鼠會互相吃糞便,所以菌群傳播數量較多,但是人之間傳播的菌群是由一同吃飯、親密行為以及少量空氣傳播的,菌落的傳播量會比較少。

雙歧桿菌在各年齡段人體中的水平。

免疫系統為菌落趨同提供保障

既然人體之間會相互傳播彼此的菌落,而且菌落的趨同也確實會對人體的生理狀態產生影響,那麼人們的擔心也就隨之而來了:男朋友太丑,要分手,不然會傳染也有人擔心如果菌落在對方身體里很安全,但是進入自己身體後,自己就不適應了怎麼辦?

菌群交換的過程是否真的可能為對方帶來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菌落呢?對此,朱寶利從病原菌和共生菌的角度進行了解答:一般而言我們所說的菌群趨同,都是從共生菌的角度來考慮的,能夠給對方帶來病的菌落是病原菌或者致病菌。對於病原菌來說,本身體內就會有抗原把它抑制住或者把它殺掉,如果在菌群交換的過程中,把病原菌傳染給對方,對方一樣可以把病原菌殺掉。

除了滅殺病原菌和致病菌之外,人的身體對於菌落是有白名單的。

其實人和微生物是共同進化的,人離不開細菌,細菌也離不開人。這裡的細菌指的是人體內的細菌和人體釋放到環境里的細菌。共同進化的結果是:有一部分細菌即使不在人體內,但是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為允許進入體內的細菌,原則(有根據的科學假說)上不會產生抗體。這些菌被免疫系統識別,可以和人體進行安全的共生,來達到一定的平衡。朱寶利介紹說。

新生兒要獲得足夠的有益菌落

菌落除了能夠影響夫妻二人的身體狀態之外,對於下一代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傳統的觀念認為:孩子剛出生很脆弱,要遠離細菌,好好保護起來,其實這種觀念反而會害了孩子。

根據朱寶利的介紹,菌群的作用不僅在成年後有可能影響夫妻相,影響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對於新生兒來說,獲得多少細菌以及獲得什麼細菌對孩子的健康十分重要。

孩子出生後細菌的來源主要是:出生過程中、母乳餵養、家庭環境的細菌、食物中的細菌。在成長過程中獲得的細菌對於嬰兒而言十分重要。如果獲得的是人體內應該有的共生菌,孩子能夠讓自身免疫系統激活,日後成長的健康狀態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如果新生兒獲得的菌群是諸如條件致病菌這類的細菌,在成長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比如過敏性自身免疫症、哮喘等。

對於新生兒來說,獲得多少細菌以及獲得什麼細菌對孩子的健康十分重要。

朱寶利說:根據現有的科學假說,一個人在出生後腸道內獲得的共生菌能達到350種或者400種以上,其免疫系統的健康狀態應該是正常的。如果新生兒在出生後沒有獲得足夠數量的菌群,其健康狀態就不好確定。尤其是孩子出生後的半年時間裏,身體免疫系統對於菌群種類的識別非常關鍵。假設在新生兒出生半年期間,獲得了對身體有害的菌群並且佔領了腸道,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一種矛盾。雖然目前這種說法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學術界普遍認可這種機制。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恐怖!华人女子带两娃家门口遇袭摔下楼梯 大型犬直往身上扑!

反季大清仓!圣诞风格大号床用被子套装 原价79.99现仅售25.64

为什么年轻人总是将手机设置为“请勿打扰”?

加通社今日新闻总汇:统计局将于今日发布GDP报告 安省农业法被认定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