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易被誤診 90%被當成痔瘡!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A stock photo of a patient consulting doctor.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同,癥狀表現很像,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會被誤診為痔瘡。   網上圖片

直腸癌病人就診時,以病變的不同時期、不同的病理變化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可以誤診為多種疾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痔瘡、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慢性結腸炎等。

1.痔瘡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會被誤診為痔瘡。臨床證實,因痔瘡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1%至3%最終被診斷為直腸癌。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直腸癌和肛管癌二者有些癥狀交叉或不典型時,二者臨床診斷常相混,錯誤的診斷並非少見,把肛門直腸癥狀的疾患診斷為痔瘡,延誤直腸癌的治療。診斷另一錯誤是某些肛門出血癥狀的直腸癌病,誤診為痔瘡。

尤其二者伴存時,檢查發現有痔瘡後,即滿足痔瘡的診斷和治療,而長時間不能得出全面的正確診斷。如果對初步印象為痔的患者,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檢查,就可以防止許多診斷上的錯誤。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痔瘡和直腸癌並不難鑒別,之所有會誤診,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輕視病情,未認真檢查所致。

內痔瘡一般多為無痛性便血,血色鮮紅不與大便相混合,據出血量的多少而出現大便表面帶血、滴血、線狀流血、或噴射狀出血。而直腸癌的便血常伴有黏液而出現黏液血便和直腸刺激癥狀。臨床上所見的一些早期直腸癌病人僅有便血而無其他伴隨癥狀,因此,對便血病人行直腸指診就十分必要。

若為擴張的靜脈團,直腸指診不易檢出,肛門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可於齒狀線附近見暗紫色痔瘡核。待痔瘡核逐漸增大,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開始常可自行回納,如果病程較長可因反覆脫垂道致肛周組織及肛門括約肌鬆弛,使痔瘡核脫出。即使增加腹壓動作,不能自行回納,需要用手推方可回納,因反覆脫出和回納而使黏膜經常摩擦增厚分泌物增多,肛門常因濕潤不潔而發生瘙癢和疼痛,根據這些病史和直腸指診,患者不難鑒別。

2.肛瘺

肛瘺常由肛竇炎而形成肛旁膿腫因治療不徹底所致;高位肛瘺的外口距肛門多在5cm以上,低位肛瘺距肛門較近,這些病人常有肛旁膿腫的病史,局部紅腫疼痛,與直腸肛管癌的癥狀相差甚大,鑒別比較容易,但當肛瘺久治不癒合,特別當肛瘺範圍擴大且外翻呈蝶狀潰瘍時,需要注意具有惡變之可能,活檢可行鑒別。

3.阿米巴腸炎

阿米巴腸炎以腹痛、腹瀉,每日7至8次甚至10多次為主訴,若病變累及直腸時常伴里急後重。糞便帶暗紅色或紫紅色血液及黏液,量多,典型者呈「果醬色」便,伴有腥臭味。

急性感染期的阿米巴腸炎,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有典型的口小底大「燒瓶樣」,潰瘍較為淺表,基底有棕黃色壞死組織,診斷並不困難。但是病變日久潰瘍變成慢性期,潰瘍可深入肌層,甚至穿透漿膜層,與鄰近組織粘連,並有腸黏膜上皮增生,潰瘍基底肉芽組織增生及其周圍纖維組織增生,使腸壁增厚,腸腔狹窄,若結締組織增生明顯而呈瘤樣增生者易誤診為癌腫,詳細了解病情有助於鑒別。

4.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腸道病變好發於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蟲卵沉積於腸黏膜使局部充血水腫、壞死,若壞死黏膜脫落後即形成淺表潰瘍,產生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急性炎症改變消退以後,繼而出現結締組織增生,使腸壁增厚甚至腸腔狹窄,反覆重度感染而黏膜增殖明顯者形成血吸蟲性肉芽腫易與癌腫混淆,病理可診斷也可鑒別。上海醫科大學病理教研組對腸癌伴有血吸蟲病的切片進行分析,發現部分病人的腺瘤中有較多的血吸蟲卵沉着,並見別處蟲卵沉着區內有腺上皮增生,甚至癌變。為此,病理診斷為血吸蟲性肉芽腫者要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定期複查。

5.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是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上大都發生在直腸與乙狀結腸,其主要癥狀是便血,血為鮮血,不與糞便混淆。有些病人還可有膿血樣便,X線檢查均表現為充盈缺損。如不作纖維結腸鏡活檢病理檢查,則可將息肉樣直腸癌誤診為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是肛直腸常見疾病之一。當息肉併發潰瘍及感染,或息肉同時有直腸炎性病變時,便後不但出血,且常有膿血及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单价直降!Lablow旗下折扣超市取消多买优惠 推出更多新举措!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7月5日-7月11日)

Walmart 最新一期店内优惠(7月4日至7月10日)

天团前成员多伦多开演唱会被迫弃车步行:交通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