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費已經失控 漫談全球小費文化

加拿大都市网

 

【星島都市網】給不給小費?禮儀指南和服務員一致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您應該給小費。因為誰不喜歡錢呢?

不過,雖然「小費通脹」在加拿大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在收款機上增加提示,而且許多提示的金額高達30%,但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在官方看來,小費在世界許多地方仍然是小錢。

我們的南邊鄰居是一個很大的例外。美國一直以來都有給小費的文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服務人員低工資的文化。

《福布斯》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許多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工資低於最低工資標準,而小費本應彌補這一差距。但文章也引用了一項研究,其中 30% 的美國人認為小費 “失控”,41% 的人認為企業應該多付員工工資,而不是依賴小費。

這一數字在加拿大更高,安格斯-里德(Angus Reid)今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59%的受訪者贊成將服務費包括在內並提高員工基本工資的制度,高於2016年類似調查中的40%。

但在世界其他地方,被要求支付高額小費的情況要少得多。TripAdvisor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英國,10% 到 15% 的小費是餐館的常規做法,而在希臘,5% 的小費就可以了,在法國,小費通常包含在賬單中,在意大利,根本不需要給小費。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另一項調查發現,日本人不喜歡給小費,他們更喜歡讚美(最好用日語)或鞠躬。在埃及,小費或慈善施捨(稱為 “baksheesh”)的概念模糊不清,但只要不把小費等同於乞討,就會受到歡迎。

報告指出,斯堪的納維亞人經常把賬單四捨五入到下一個整數歐元。而中國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歷史上,給小費被視為不禮貌,但隨着中國的不斷現代化,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不過,不要太相信英國廣播公司告訴你的一切。2018 年的一份類似綜述稱,由於 2004 年的一項勞動法,在阿根廷給小費是違法的。

但在互聯網上快速搜索後發現,幾乎沒有人提到過這一所謂的罪行。「布宜諾斯艾利斯精品旅遊服務提供商」網站 LandingPadBA有一整頁關於小費和禮金的內容,但從未提到過這是被禁止的,並建議將 10% 作為餐廳的標準。

除了向讀者灌輸 10%的小費(或根本不給小費)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標準這一概念外,旅遊網站還經常建議,各地的服務員通常都希望美國人(或加拿大人)給小費,因為他們在家鄉也是這麼做的。因此,在國外就餐時,更應該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和聽起來像個當地人。

在西班牙,今年爆發了一場爭議,因為餐廳(尤其是大城市的餐廳)的顧客開始注意到賬單上有「美國式」的小費建議。不可否認,小費數額一般為 5%、8% 或 10%,與加拿大的建議相去甚遠,加拿大的建議通常是10%起步,然後依次遞增。但這種做法對西班牙來說很新鮮,因為在西班牙,自願支付小額小費很常見,但索要小費則被認為是不體面的行為。

順便說一下,小費在西班牙是 “propina”,來自希臘動詞 “pino”,意思是喝酒。在德語中,小費是 “das trinkgeld”,字面意思是 “酒錢”,而在俄語中,小費是 “chayeviye”,意思是 “茶錢”,前蘇聯解體後,這個詞變得更加常見。

至於英語單詞,它在17世紀以「gratuity」的意思進入語言,可能起源於犯罪圈,用來描述非法禮物。

不過,儘管其他語言中有那麼多與酒有關的詞彙,但它並不是 “tippling “的縮寫。它也絕對不是 “To Ensure Prompt Service”(確保及時服務To Ensure Prompt Service)之類的首字母縮寫,這種傳言似乎是在世紀之交出現的。此外,只有在餐前而不是餐後給小費才有意義。這就是你今天的小費。

儘管其他語言中有很多與酒有關的術語,但它並不是「tippling」的縮寫。它肯定不是「確保及時服務」或類似的縮寫,這似乎是一個在世紀之交出現的謠言。要確保及時服務,也只有在餐前而不是餐後給小費才有意義吧。(都市網Rick編譯,圖片來源pixabay)

(ref:https://nationalpost.com/news/canada-tipping-world)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人减少到餐厅转为外卖 以此对抗严重通胀

加拿大糖尿病药物短缺 药厂预计情况持续至4月中

加拿大的利率可能会下降 但最终会降到哪里?

加拿大央行行长暗示 可能先于其他国家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