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08:57:09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教育

家长焦虑图鉴:这些“过度”行为可能会毁了孩子

焦虑的家长。网上图片 爱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中国家长却以爱之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仅孩子感觉压抑,家长也变得格外焦虑。在这种焦虑的情绪下,逐渐衍生出控制、监视孩子等一系列“古怪”行为,亲子关系也变得异常紧张。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究其根本,是家长缺乏科学理性的教育态度,过度担心孩子,被害怕“控制”,宁可过度也不肯放手。这让父母不再可爱,孩子成长之路也越走越窄。 一起来看看,哪四种典型的“过度”行为可能会毁了孩子?         图文来源:网易亲子  

英语趣谈:Selfie与self-image的错觉

文︰子慧 这个年代人人都有部手机,拍照不一定要人帮忙,可以拍selfie。 Selfie是自拍,把日常生活,到过的有趣地方拍下来,还可以立即与人分享,十分方便,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自拍的照片里,自己的样子总像是有点怪怪的。 “扭曲”观感 专家指出,问题是鼻子。拍selfie通常是自己伸长手来拍,手的长度有限,所以通常镜头是距离面部约十二吋。整容手术专业期刊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最近有文章指出: Taking selfies at a distance of about 12 inches from the face increases perceived nose size by nearly 30%. Perceive解interpret or...

中国年轻人买奢侈品不手软 钱从哪里来的?

参考消息网: 英媒称,6月7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2018年中国将巩固其作为奢侈品公司最爱的地位,尤其是中国的年轻购物者,料将大力助推该行业的成长。   据路透社6月7日报道,咨询公司贝恩的报告显示,继2017年增长6%之后,今年按恒定汇率计算,鞋包服饰等个人奢侈品的全球销售应该会增长6-8%。   报道称,这样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760亿至2810亿欧元(1欧元约合7.55元人民币)。   报道还称,其中多数增长要归功于那些看重品牌产品、并且越来越注重设计师的中国消费者。他们在全球奢侈品支出的比重已经逼近三分之一。   贝恩称,中国奢侈品销售今年有望增长20-22%,远超过欧洲等其他市场。预计欧洲市场增长率可能不超过4%,强势欧元打压了游客在高端商店消费的热情。   “中国消费者在中国买得较多,但他们没有停止采购,”贝恩合伙人兼这篇报告的作者之一费德丽卡·莱瓦托称,对于全球展望,她表示,“我们对2018年整体成长非常看好,对未来几年也是。”   报道称,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及年轻一代消费群扩大,是推动奢侈品市场成长的因素。   报道还称,中国的奢侈品线上销售亦特别强劲。线上销售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比例仍低,估计2017年占比约8%,但成长迅速。   报道指出,20-35岁的千禧世代消费者或许不是最有钱的奢侈品目标族群,但许多中国年轻人往往对于花钱买高价品毫不手软,有时候是由父母或祖父母资助。   “新的一代正在到来,中国年轻人非常乐意把钱花在时尚及奢侈品上,”莱瓦托称。       贝恩称,其他区域的环境也有所改善。美国方面,美元贬值导致外国人在当地采购的吸引力上升,纽约及迈阿密等地游客支出增加。   贝恩指出,美国本地消费者也对景气回升做出贡献,不过他们通常选择网购,意味着百货业者仍难以从中受惠。   贝恩的Levato指出,尽管全球奢侈品业成长稳健,主要是受到销量而非涨价的带动,但部分业者获益程度要高于其他业者。   “并非所有品牌都是赢家,”她称。   报道称,流行品牌纷纷投入像是运动鞋等街头装扮领域,藉以掳获年轻族群,一些品牌则是更换设计师,或者是扩大在社群媒体的宣传,藉以吸引买家注意。   法国LVMH集团旗下路易威登及意大利开云集团旗下古驰等品牌的知名精品业者,最近几季的销售都跳增。   美国珠宝业者蒂芙尼等品牌在瞄准年轻买家推出更为经济实惠的产品后正开始受惠,其他如意大利菲拉格慕等品牌还在扭转颓势当中,尚未能振衰起敝。

英语角:教你如何讲故事写作文

(网上图片) Alan Chan 故事写作(Story Writing)的基本结构是由——起(Opening)、承(Development)、转(Climax)、合(Resolution)——四大元素组成。写作要求上,情节的铺排最重要,其次是做到生动的叙述。写作时则可参考以下一些写作提示(Writing Tips): 1.Story Writing多为记叙文章(Narrative Writing)或虚构文章(Imaginative Writing)。 Narrative Writing的常见主题如下: 年轻人生活: 约会(dating)、活动(camping, go toconcert, picnicking, partying, etc.)、校园生活(school life)、家庭生活(how to celebrate an important anniversary of your parents)等。 最难忘经验: 最顽皮的(most naughty)、最有趣的(most amusing)...

国内生换个外籍马甲参考?高考专家: 坚决打击!

中国大陆高考盛况。网上图片 高考是人生大事,好的心理状态,考生能考出应有的成绩,甚至考出更高的分数。对于高考之日考生的心理状态及对考试的影响,南都记者专访到了著名心理学家、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作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自1995年开始研究考生高考时的心理,他在高考当日前往考点观察的习惯已保持了20年,自1999年高考之日起,每年高考日的早晨7点10分,他都会赶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观察。 在王极盛看来,考生好的心理状态,能极大促进考生的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王极盛向南都记者表示,家长陪考会给考生带来大的心理压力,会影响考生正常发挥,他不赞成家长陪考。同时,他对高考改革中砍掉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非常赞同。对一些国内学生通过迂回方式,以外籍学生身份进入国内名校,他认为有违教育公平,该坚决打击。 王极盛。图片来源于网络 把人大附中考点作为样本观察了20年 南都:作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家,你为什么关注高考? 王极盛:健康心理学应用范围很广,高考学生心理问题太多,考生家长关于高考的心理问题也很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所以,我自1995年就开始研究高考学生的心理问题。 南都:高考当天到考点观察,你坚持了多少年? 王极盛:从1999年开始,整整20年了。1999年国家提出新一轮高考改革,由考核知识,改为侧重考核素质和能力。于是,我就到第一线去看,从学生的心态中看学生的素质。 20年来,我坚持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放在第一位。其他考点我也抽空去看,了解大致情况,比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考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考点等。但抓住不放的一个是人大附中考点,这样好做对比。 南都: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王极盛:一个是学生的心态。我进行了大量数据研究和个案研究,通过对400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心态就是分数,心态好坏在考场上也能变成分数。调整好心态,高考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是研究家长心态,我的研究也证明,中国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家庭,超过90%的考生怕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这是最大的心理压力。中国的家长多数情况是干着急,瞎帮忙,帮倒忙,所以家长的问题比学生还多。 二十年来我一直反对家长陪考,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送孩子上考场,送孩子上考场,就是为孩子增加压力,这非常明显。有一年我看到九个家长护送一个考生,进入校门之前一人一句话,这个说“宝贝你一定要考好,这关系你个人命运、前途大事”,另外一个家长说,“不仅关系你个人命运前途,而且还关系全家人的命运前途”,一个考生带着九个家长重托进入考场,他能不紧张吗,他能没压力吗。所以说,高考时家长带孩子去考场,不是给孩子高考加分,而是给孩子高考减分,这是瞎帮忙、帮倒忙一个很具体的例子。 第三是观察社会支持系统状况,具体是指学校老师和助考团的学生。今年就有很多高二学生来帮高三学生助考喊口号,像打仗冲锋一样,这种群体气氛下,口号的作用非常大。老师排成队,看到考生来就鼓掌、拍肩膀、拥抱,这就是给考生力量,给考生信心。老师、学生都是考生的同伴,是同一个战壕的人,比家长作用更大。 第四是研究社会管理系统,包括交警、民警、城管。这些年交警、民警、城管把单纯的管理角色,转化为管理和帮助相结合角色,为群众服务。比如天气很热,他们会主动端着纸杯送水给你喝。 我今天打车到了人大附中门口,一个一米九高的交警认为我是家长,搀扶我下车到安全地带,另外的交警提示出租车马上开走,即停即走,非常流畅。如果车堵得走不动,考生心态就慌乱了。外部交通管理系统是社会支持系统,这也很重要。 在高考考场外的王极盛(来源:北京晚报) 砍掉名目繁多加分项目让学生、家长更顺心 南都:这次高考考点观察,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王极盛:我用八个字概况,“盛况空前,和谐有序”。 和往年一样,我早晨7点10分到考点,发现考点外面只有20人左右,而且都是媒体的人。到了7点半,陆续来了些考生,7点40分考生稍微来的多些。到了8点时,一分钟进去差不多25人,8点40基本全部入场。和往年比,进入考点高峰延后了10分钟到15分钟。考生选择最佳时间进入考场,我觉得非常好。 前些年家长、学生慌慌乱乱的一起往前涌,家长会向孩子唠叨“不能马虎”。现在,有的家长拍一下孩子肩膀就让进去了,家长心态好多了,家长送完基本上就都走了。 过去北京高考,5月12日到5月17日填报志愿,不知道分数很不好填,心里紧张、害怕。现在是知道分数后填写,可以有目的的精确填报志愿。 还有,过去加分项目太多,很多家长操心。现在家长不用担心了,大家靠能力、靠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是对的。这是家长心态变好非常重要的原因。 南都:通过长达20年的观察,你有怎样的收获和成果? 王极盛:首先,高考试卷逐渐向侧重考核素质转变,强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是指挥棒,要靠高考题目来指挥,通过命题,来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综合素质,这是对的。 第二方面,砍掉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靠本事考大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心态都比较顺了。 第三方面,高校自主招生做出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毛病要改。高校自主招生强调多才多艺,多方面发展,这个方向上是对的,但是操作上还不完善。 南都:现在有些考生采用迂回方式,通过办理外国国籍,以外籍学生身份进入北大清华,进入国内名校,对此你怎么看? 王极盛:通过办外国国籍,迂回减分进入国内名校,我对这种做法是全部否定的,我们政策有问题。就像过去异地高考一样,是一个道理,现在异地高考处理得很好,取得了很大成功。你祖祖辈辈是中国人,通过花钱办外国国籍,就成了外国人,回来之后就优惠了,这种现象该坚决打击。 南都:在你看来,高考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规范? 王极盛:高考需要规范、改革。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教育是根本问题,这关系到千家万户,要让老百姓都参与,讲出各种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政策,吸取各种意见的有益成分。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权威版本来了!2018中国高考作文题大全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今年高考作文都考了啥?有哪些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综评来了! 全国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Ⅱ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II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北  京 试题内容: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上   海 试题内容: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   苏 试题内容: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天   津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浙   江 试题内容: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今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 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 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 全国III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40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引导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浙江卷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 ● 北京卷作文“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主题。 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 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 ● 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考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 ● 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 ● 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 ● 江苏卷作文“语言”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 ● 全国I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瞄准今年考生的特点,选取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直接向考生发声,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与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 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青年”也努力体现了这一追求。 ● 上海卷作文题“被需要”取材于生活实际,能引导考生结合生活体验或社会现象提炼事例,使考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 江苏卷作文“语言”关注日常生活,引导考生感悟生活哲理,激发考生写作兴趣。 总体而言,2018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贴近考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也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 来源:微言教育(ID:jybxwb)

英语学习:留意歧义句 免堕语言陷阱

一篇精炼的文章,内容必须清晰明确, 绝不含有“ 歧义”( a m b i g u i t y ) 。所谓“ 歧义 句”,就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多种可能的句子,意思模棱两可。今期将简单谈谈因句子停顿位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若想清晰明确传递句子意思,就必先剖析句子结构,从而理解歧义句的成因。试看以下例子:      例一:Smart teachers and students.      解说:若在smart teachers后停顿,它的意思是“聪明的老师”与“学生”。即是:...

英语学习:Nonpareil job security对你重要吗?

文︰子慧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老话已完全不合时宜。当年社会职业上不给女性机会,女性角色局限于家庭,女性没有独立经济能力,自然要靠丈夫供养。今时今日,男女平等,结婚产子并非女性唯一选择,自然没有什么“嫁错郎”的问题。不过选择行业和配偶,仍须慎重,男女都一样。 虽然今日入大学的机会愈来愈多,可以选择的科目多元化,但传统对行业观念仍未改变,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仍受追捧,因此同是大学科目的热门之选。与财经有关的学科也很受欢迎,起码在金融海啸投行倒闭、银行投资部收缩之前如是。 When you are selecting a career there's a lot riding on your decision. You want to pick an occupation in which you can be...

四岁就懂核反应堆?是“牛娃”太神还是家长的名校焦虑?

图片:2015年5月9日,在上海市一民办小学门口,小朋友和家长参加完招生面谈,走出学校。(新华社/刘颖 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为了让子女在竞争名校时占得先机,中国家长煞费苦心。 5月30日,该报以《从爱因斯坦级牛娃说起》为题,报道上海有一批“牛娃”,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来看看他们的简历: 生物博士妈妈和工程师爸爸,认识超过2000个汉字,会画心肺循环、神经传递; 复旦硕士老妈和清华博士老爸,18个月熟背《弟子规》,三岁会潜水; 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 报道称,每年春季是上海一年一度的小一报名时间,这时候网上总少不了关于“幼升小”(幼儿园升小学)的各种话题,今年抢眼球的是一批据称投给一所上海名校的“牛娃”简历。 这些简历由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网络文章爆料出来。文章也称,这所学校的入学考试得经历网选、机考、面试三轮,8000多名孩子中最终挑出60人,难度比“百里挑一”还要高。 从文章贴出来的“牛娃”简历来看,这些“牛娃”的自我介绍由父母以孩子的口吻代写。为了让子女在竞争名校时占得先机,家长煞费苦心。简历中频频秀出父母的高学历,还抛出一堆专用的学术名词,让网民“大开眼界”,许多人更是直呼“爱因斯坦在世都会自叹不如”。 报道称,说实话,看到这些简历,第一反应是“这哪里是幼儿园孩子,分明就是科幻片中外太空来的生物!”再想想,更是有些哭笑不得,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毕业的家长,难道真的认为学校招生的老师会相信四五岁的孩子有这些“特异功能”? 报道称,“牛娃”简历的真实性有待证实,但年轻一代家长,特别是中产阶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以及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焦虑却是赤裸裸的存在。 经济发达的上海与很多中国城市相比,已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即便如此,好的学校依然是稀缺品。为了让孩子冲一冲名校,很多上海家长不惜工本。 每年5月是很多上海民办小学招生的最后面试阶段,据上海媒体报道,有家长为了这最后一搏,花8000元人民币为孩子报名“面试冲刺班”,突击补习面试能力。一些家长也在弥漫着焦虑气氛的“幼升小”季节,纷纷出手购买学区房,提前为还未到适学年龄的孩子做准备。 报道称,中产阶级是最焦虑的一个群体。他们最怕跌出中产阶层,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在社会阶层的梯台上站稳脚跟,甚至取得社会经济地位的进一步跃迁。中国经济这些年迅猛发展,这个群体的队伍在快速壮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来源:参考消息网  

加国教育:望子成龙 拔苗助长 孩子该不该上天才班?

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生活的华裔移民,很多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华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向来很高,对于“精英教育”的追捧也更为热烈。家有孩儿初长成,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在孩子的学习中,充当怎样的角色? 记者 文琪 在本地上学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级后就会面临筛选“资优生(gifted)”,获得通过的就有资格就读华人俗称的“天才班”(gifted class或self-contained classes,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提到天才班,不免让人想到孩子压力大、竞争激烈。有人说它是“围城班”,里面的孩子想出来,外面的孩子想进去。有些考入天才班的学生家长还会面临犹豫: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天才班,在那里学习快不快乐?和普通班级都有什么区别?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好处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即便孩子天资不够,也会用各种后天的努力争取让孩子入读天才班。天才班到底为什么样的孩子设置,有什么利弊?安省的教育资源为天才班的孩子提供了哪些优势? 天才班班因人而异 学生家长Jenny告诉《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几年前她还没有开始教儿子读书认字。而当她听到只有3岁的Jimmy在位于密西沙加的家中,拿着一页外卖宣传单并发出上面几个单词的声音时,她很惊讶。 “只有当他开始上学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地不同。正如他的同学们还在学习简单的单词,而我儿子5岁半时已经可以独自看哈利波特小说。” 尽管Jimmy的阅读能力很强,但他的整体表现很差。 Jenny称,“在他1年级结束时,他的老师建议他可能会进入天才班,但Jimmy的书写和社交技巧差。很多教育行业的专家已经表示,极端的智力经常会付出其他方面较弱代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从资优生到多动症、自闭症学生,应当分开来教学。老师们正试图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也建议我们让孩子参加天才班的考试去试试看。” 安省教育厅媒体关系发言人Ingrid Anderson表示,天才班项目,是由教育局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这一决定的结果,例如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班级的规模和组成;已经分配的支持范围;教育局的计划和服务、交付模式;以及其他可能成为学校员工与学生家长、监护人之间讨论的内容。 Jenny的儿子目前刚刚参加了教育局统一举办的天才班入学考试,通过了笔试和心理测试。 Jenny希望儿子能到天才班和一样智商水平的的资优生一起学习,但也顾虑不知对于内向、不善交友的儿子,这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谁是“资优生”? 安省教育厅(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将“资优生”定义为“异常高于普通智力的程度,需要超出正规课程,提供有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化学习经验,以满足此类学生展示出的教育潜力”。这通常是指那些具有智力天赋、能力卓越、表现出色的学生。他们可以快速地记住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从小就阅读能力强并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由于这种好奇心、独立性和积极性,他们可能不能满足于正规学校课程中的学习。 由于安省的每个市政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局(district school board),每个教育局可以根据省教育厅对需要特殊教育学生的基本指导来制定自己区域的天才班运作模式。 Anderson称,“虽然教育厅负责拨款给各个教育局(school boards),但每个教育局是最了解当地需求的,并且要为有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当的特殊教育计划和服务,这其中就包括了资优生。教育法(The Education Act)提供了五种类别的特殊情况:行为、交流、智力、身体和多种,供教育局在识别分配审查委员会(IPRC)的流程中使用,以确定特殊学生的分班情况。” 约克区教育局(YRDSB)首席心理学家Sue Ball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约克区,天才班的入选不使用推荐(nominate)模式。 “所有的学生在3年级时都有参与统一测试(universal screening)的机会。约克区教育局的天才班课程从4年级开始,一直持续到10年级的结束。” 大部分区域的教育局,如多伦多、约克区、杜林(Durham)、荷顿(Halton)区教育局,都采用相同的统一考试模式。荷顿区教育局可以通过推荐模式从1年级开始参与天才班。在约克区,通常统一筛选的笔试通过后,合格的学生由学校推荐,再由心理医生做心理评估。全部通过后,在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学生便可从4年级开始进入天才班学习。教育机构人员被要求在各个年级寻找合适的资优生,因此在3年级之后的年级中,也会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经过考试加入天才班。 加拿大的教育体制从发掘有天赋的孩子开始,给他们独立学习的机会,拓展他们能够解决需要复杂思维的问题:如分析识别关系、综合形成新的关系;能够识别原因、建立类别等。由于这种高规格的筛选,资优学生通常只占学校学生数的2%左右。 Jenny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矛盾:普通的学习对于儿子的智商水平过于简单,但儿子依然留恋现在学校的同学和朋友。 “对于不善社交的儿子,重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担忧孩子是否能适应。而我也深知Jimmy能成为这2%的不易。” 天才班不是为了育天才 ▲约克区教育局教育委员陈焕玲(Carol...

中国父母最大的教育问题是什么? 这四个字戳心了

网上图片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愿等待。 作为一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我接触过很多孩子和家长,不少答案里面提到的种种问题我也深有同感。但是,我想说一个好几代中国家长都有的通病——不给孩子留时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极度缺乏延迟满足能力。例如:不停追问不开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各种培训和才艺都赶快赶早考证考级,要孩子立刻修正错误但不给时间,催着逼着孩子穿秋裤,跟孩子发生冲突了立刻就要分出个胜负而不接受求同存异,孩子的恋爱对象令人不满意就要求他们立刻分手,孩子不谈恋爱心里着急要求他们马上就得成家…… 网上图片   很多家长,一个个慌得不行,养育孩子根本就没有缓急节奏,甚至无视一些人跟人相处时的基本原则,毫无“静待花开”的态度,只有“多快好省”的跃进思想,期待每一个跟孩子有关的事儿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 我知道,孩子的事儿家长着急,这是上心的表现。有的不等待真的是关爱:怕摔了、怕病了、怕不舒服了,着急没毛病。但是孩子身上的很多别的事儿,说实话,你急有什么用呢?有那着急的心劲儿,你不如多点耐心按部就班来解决本质问题。我最怕家长跑过来问我问题却不愿意深入讨论:孩子玻璃心、孩子开口晚、孩子在幼儿园打人——没错,这都是问题,但哪个问题不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 树上结个果子,从酸变甜还要几个月呢,何况是个孩子?玻璃心可能是孩子习惯了以负面情绪寻求家长的关注,开口晚可能是日常的语言接触量就不大,孩子有暴力行为可能是对于解决冲突的认识有偏差…… 这些情况映射出每个家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深入探讨、详细沟通、稳步推进,那怎么解决?但很多家长就是不愿意等,他们需要立竿见影地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期待发展,他们说:“老师你说的我知道,可你看家里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以后一定注意,你现在给我点干货,支支招,让他赶快自信起来,多说话别打人!” 说实话,治标不治本,治了也白治。就算你这个急性的问题解决了,那慢性的问题还存活着,没几天就要换个方式爆发。 也许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养育风险,但在我看来,中国最普遍的养育风险,其实就是这个能给每个家庭的养育误区持续推波助澜的共性问题——家长们的等不急。 网上图片 而这种不愿等待,在我看来最常规的有三种表现形式: 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的时间 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见了心仪的玩具,站着看看伸手摸摸再正常不过,很多家长就已经要如临大敌的开始拽孩子走。 如果孩子表达了想要的意愿,一些家长又会用种种手段来表达拒绝,倘若谈不拢——就像你肯定在商场见过的一样——就有可能发生震天哭喊、满地打滚、愤怒斥责和强制带离。 很多时候,家长不给孩子预留“想一想”、“考虑考虑”的时间来转变态度,而要求孩子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思路,抛弃执念,立刻坚定不移地跟他们走。 更多时候,家长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负面的情绪,我很少听到有家长能说出“如果你难受的话,那你可以在这儿哭一会儿。”这样非常高水平的话。 大量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在悲伤、愤怒、嫉妒、消沉的时候立刻终止,三秒内转变成积极阳光的小太阳——但你想想也知道,这怎么可能呢?大人丢了一百块还心情低落半天呢,孩子碰见了糟心事儿,凭什么就不能在负面情绪里沉浸一会儿? 家长的这些做法,对于孩子的情商其实是有相当的负面影响的,他会让孩子失去与自身情绪好好相处的机会,对于情绪体验的压抑与被动的快速转化也会降低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同时,也有可能让孩子掌握这种错误的人际交流方式——比如很多人谈恋爱后,动不动就追问与逼迫自己的恋人,不给对方预留足够的心理空间,进而会让恋人降低了对于自己和这段亲密关系的评价。 网上图片 限制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通路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总是追求即时与强烈的获得感。花钱报了各种班,那各种才艺各种演出甚至各种比赛,都是用来展现能力的好平台。 恰恰因为这种想立刻看到直观成果的心态,让孩子们开始特别偏重学习高转化率的才能,比如背古诗、学钢琴、学舞蹈、学奥数...... 这些技能都有比较强的获得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如表演、认证与赛事能用来展现成就。但是,很多软实力因为没法评级打分和 PK,自然就难得青睐。 审美的能力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博物学储备很重要,环保意识很重要,体育精神很重要——但因为这些软实力难以构成直接反馈的硬通货,它们在孩子成长中的比重其实并不高,也并不够刻意。 好在这个情况如今大有好转,而且趋势愈发健康,孩子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年那一代被揠苗助长的人也成长为新一代的家长,对于这些事儿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所以我想,这一点将成为我今天提到的问题里最先得到解决的。 网上图片 不让孩子掌握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因为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对不少孩子来说,什么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社交、锻炼、娱乐、休息……其实一直在被安排,甚至被迫进入时间安排上的对抗(孩子想玩手游,家长不预留相关事件,那只能在其他时间偷偷玩)。而这也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 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哭,但是人都是慢慢会走会跑会说话的,随着能力边界的延展,家庭应该给孩子出让更多的掌控力。很多孩子接受被动管理习惯了,待上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做些对自身主动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个特别扯淡的话,它预设了两点:人活着就是跟别人死磕;人生是一条赛道谁跑得快谁赢。问题是,这两点都是错的。 若活着就为了磕死别人,那生命也太过可悲;而人生若是一条标准的赛道,那生命也太过枯燥。无论孩子和父母,人生都不接受赛道假设,急什么急? 网上图片 摘一段《世说新语·忿狷》: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这段话的意思是:王蓝田(王述,袭封蓝田侯,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性子特着急。他曾经有一次吃鸡蛋,拿筷子扎着吃没扎着,结果急眼了,抓起鸡蛋就给扔地上了;鸡蛋在地上打起转来不停下,他就从席上下来用木屐鞋底下的齿来踩,结果又没踩着,这下更生气了;于是把鸡蛋捡起来塞嘴里,咬破了又吐掉了。 王右军(就是王羲之)听说这件事之后表示:“就算王述他老爸王承有这种性格,也都没一点可取之处,何况他个王述呢?”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不可操之过急。 来源:新浪教育

请远离“得不到就毁灭你”的人 留学生圈这样的人真不少

(图片来源:The Two Angles) 2005年8月30日,美国拉斐特市警方在一停车场内,发现了一具被肢解成碎块的残尸。当时的尸体已经严重腐烂,几乎只剩下了白骨。 在经过警方缜密的调查之后,尸体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确认——他就是来自上海的28岁留学生何磊,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 这一惨剧震惊了整个中国留学圈,在师友们的印象中,何磊阳光而又活泼,根本不会有什么仇家,他和同为普渡大学研究生的妻子陈丹蕾在学校附近居住,过着平静而恬淡的生活。 何磊、陈丹蕾夫妇。网上图片 可随着调查进一步深入,一个可怕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陈丹蕾,正是杀害何磊的凶手!美国警方几乎可以肯定,是陈丹蕾开枪打死了丈夫并将其肢解,随后抛尸至停车场中。 其实,陈丹蕾和何磊本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又在本科毕业后双双赴美深造,是大家眼中的“才子佳人”,是人人羡艳的佳偶。是什么原因,让陈丹蕾竟然对朝夕相处的丈夫痛下杀手?而央视一档涉及此案的访谈节目,又是如何触动了众怒,引发争议纷纷?在这令人痛心的悲剧背后,又能给予我们怎样的警示呢? 陈丹蕾被抓捕归案。网上图片 清华毕业的女留学生 开枪打死了丈夫 1977年,陈丹蕾出生在四川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某高校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女工。 说实话,陈丹蕾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文化差异较大,三观很难调和,陈丹蕾的童年一直在父母的争吵打闹中度过。 央视一档节目对陈丹蕾的童年心境进行再现(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父母感情的破碎,给幼年时的陈丹蕾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同时她也固执地认为,如果自己的成绩一直很好,分数一直很高,也许就可以引起父母关注,让他们为自己这个女儿骄傲。 然而,陈丹蕾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父母的“重修旧好”。她的父亲离开了这个家,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不断的哭泣和对父亲的咒骂中,陈丹蕾个性中阴郁孤僻的因素不断加剧。 1995年,陈丹蕾以全省第五名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就在同一年,上海郊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何磊也考进了清华。自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不断地纠缠与靠近。 何磊、陈丹蕾同为清华毕业的校友。网上图片 根据何磊大学室友的回忆,两人的初识似乎带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不对等关系”,但也不能否认,恋爱中的他们也有过美好与温馨。 陈丹蕾认识何磊,大概是98年3月,当时他们共同选修了模电科。我第一次见陈丹蕾是某一个中午,我和何磊刚从食堂吃过饭出来,在食堂门口遇见了一个女生。当时给我的印象是长得挺矮,也不好看,而且脑袋形状有点怪。何磊和她聊了一会,然后我们一起回宿舍的路上,我问何磊那个女生是不是陈丹蕾。问了两次,何磊才勉强答应了一下,可能是觉得很没面子吧。 1998年11月,我和他们俩还有另外两个清华的同学去看流星雨。那个晚上非常冷。我记得何磊和陈丹蕾小声聊天时还经常提起何磊的前女友。我觉得当时何磊是把陈丹蕾当作一个安慰他失恋的对象了。当时他们俩还不是明确的关系。从那次看流星雨之后,他们好像逐渐明确了关系。 但是他们的关系挺特别的。晚上清华的女生宿舍楼前总是有许多男生,或者等或者送女友。清华女生总是受到男友的特别照顾。可陈丹蕾一个人来到我们宿舍,走的时候一个人回去,我从来没见过何磊送她。当时我感觉陈丹蕾太可怜了。 当然他们也有开心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就在宿舍做饭。炉子是我们宿舍买的电炉,锅用的是十四食堂拿来的不锈钢盘子。他们做的回锅肉挺好吃的,我一次可以就着肉吃三大碗米饭。2000年我请宿舍同学去我新租的房子里玩,他们两个抱在一起嘻嘻哈哈,经常能逗大家开心。 陈丹蕾的日常生活照。网上图片 2001年初,陈丹蕾在被保送到本校读研的半年之后,顺利拿到了美国工科牛校普渡大学的offer,从而选择了赴美求学深造。只是根据陈丹蕾的同学透露,她留学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与国内的导师关系闹僵了,不得已而为之”。 同年5月,陈丹蕾返回国内与何磊领取了结婚证,随后,何磊便以陪读的身份申请到了美国签证。何磊抵达美国后,很快也在普渡大学找到了一位愿意带自己的导师,将陪读签证转为了留学签证,开启了与妻子共同求学的生活。 夫妇俩在美国的生活照。网上图片 可在异国他乡的留学之旅中,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却逐渐显示了出来。何磊的个性活泼风趣,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很吃得开;而陈丹蕾却内向羞涩,和丈夫一起出去social相比,她还是更喜欢在家里享受二人世界,安安静静待着。 和丈夫相比,陈丹蕾更内向文静。网上图片 两人的处事风格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特点,平日里的相处也没少磕磕绊绊。在后来央视推出的一档心理节目中,便还原了可能出现的争吵场景。 (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以上场景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夫妻俩共同好友的回忆,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已根深蒂固,时不时就会爆发一次。可每当他们磕磕绊绊的时候,何磊采取的却是“不闻不问”的处理方式: 何磊在钓鱼,陈丹蕾开始坐着看, 后来帮着上饵,也要求甩杆试试。何磊没有给她,还是自己坚持,争抢嘻嘻之间,女的跌到,因为岸边都是大石头,不幸滑倒,纽了脚,破了皮,流了血。我和我室友忙收杆了来帮她护理,边上一个美国人也拿来创可贴,但是唯有何磊没有动作,专注于钓。陈丹蕾见他不过来,就哭了。他还是没动,估计生气了,觉陈丹蕾多事,给他丢脸。 何磊、陈丹蕾夫妇的结婚照。网上图片 何磊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冷漠与消极让陈丹蕾暗暗在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由于她曾目睹母亲婚姻的悲剧,再加上自身性格阴暗孤僻,陈丹蕾在处理两性关系方面极易走向极端。 2004年圣诞节晚上,在一场争吵过后,陈丹蕾第一次拿刀刺伤了何磊,她也因此受到起诉。可就在亲友们为此议论纷纷、担忧不已的时候,何磊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拿出5000美金保释了陈丹蕾,还主动向法庭申请,取消两人之间“禁止接触”的禁令。 也许是因为对妻子尚有感情,也许是深知陈丹蕾的才华,不忍让她判刑入狱、前程尽毁,天性善良的何磊还是选择了原谅。只是他的宽容没有换来事情的好转,只等来了可怕的结局。 网上图片 2005年8月19日,二人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次日清晨,陈丹蕾从床头取出手枪,对准熟睡中的何磊后脑勺开了一枪,夺去了他的生命。 根据陈丹蕾在狱中的自述,她想到杀人是因为争吵中丈夫提到了“离婚”。她想着,如果离婚了,何磊那么受欢迎,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女人,可自己作为离异女性,“这辈子就完了”。 陈丹蕾(化名为田羽)讲述杀人时心理活动(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在枪杀丈夫后,陈丹蕾和尸体在同一个房间里待了七天七夜。在这期间她还是正常饮食、正常睡觉,不觉得和尸体共处一室有何不妥。 直到尸体散发出的臭味实在难以忍受,陈丹蕾才开始想办法毁尸灭迹。她自称从网上找了一个叫Jack的枪手,帮她切割了尸体并抛尸。 然而美国警方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他们没有在她的电话或电脑中,发现联系他人分尸的记录,因此警方有理由怀疑,是陈丹蕾自己把丈夫一刀一刀切成了碎块,然后遗弃在停车场中。 网上图片 由于陈丹蕾之前有过刺伤丈夫的记录,她的护照已被美国法院扣留。于是杀人后的陈丹蕾乔装打扮成何磊的样子,试图用他的护照回国。 在从上海浦东入境的时候,护照上的修改痕迹引起了边检人员的注意,在百般盘问下,她终于吐露了杀害丈夫的实情,被中国警方扣留。 让人感到寒心的是,当陈丹蕾刚刚被海关人员扣留的时候,何磊的父母曾赶去见她,疑惑地问何磊怎么没有一起回来。她还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的儿子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当残忍的真相被揭穿后,这个细节对于失去儿子的何磊父母来说,无疑是噩梦般锥心刺骨的伤痛。 在法庭上的陈丹蕾。网上图片 中美双方的合力调查后,基本可以认定留美女学生陈丹蕾杀害丈夫何磊的犯罪事实。2006年9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陈丹蕾杀夫案作出宣判:判处死缓,缓刑两年执行。 何磊的亲属明确表示,他们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结局。于是在判决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表明会继续上诉。当然,对于痛失爱子的老人来说,这种愤怒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这起案件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尘埃落定的时候,央视一档心理访谈节目,却再次将案件的主人公陈丹蕾拉回了大众的视野。同时我们还从中意外地得知:在陈丹蕾父亲的周旋下,她的“死缓”被改为了有期徒刑,出狱在望!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档心理访谈节目似乎完全忘了陈丹蕾是个背负杀人血案的凶手,而是站在改造坐牢者、帮助她拥抱新生活的角度,向观众们强行灌输了一波“正能量”。 在整个节目中,何磊,一个被残忍夺去生命的活生生的人,被简化成了一个被消灭的符号。当警官和专家热烈讨论着化解陈丹蕾的心理障碍、将她改造成一个心中有爱的全新生命之时,没有人想到,那个年仅28岁的年轻人,已经永远失去了呼吸、尽孝和为人父母的权利。 可以说,在央视的谈笑风生中,何磊,这个已经被残杀了的年轻人,又被当众“杀害”了一遍。 何磊在美国的生活照。网上图片 你离开我,我就毁灭你 请远离这种偏执型人格 如果跳出陈丹蕾杀夫案的案情本身,放下央视访谈节目引发的种种争议,回到陈丹蕾自身展现出来的孤僻个性,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极端人格,是那么地似曾相识。 而仅仅在中国留学圈里,类似人物就有很多。 网上图片 2012年1月,就读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博士朱海洋因求爱不成,持刀杀害了女生杨欣。 朱海洋。网上图片 2013年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攻拓扑学和三维几何的中国籍博士次永飞,残忍地用尖刀刺死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前女友。 次永飞。网上图片 2014年9月,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就读本科的中国女留学生邵童突然失踪。数日后,邵童的尸体在一轿车后备箱被发现,死于窒息,而凶手正是她的男友李向南。 李向南与邵童的合影。网上图片 如果你仔细研究以上这些走上绝路的中国留学生,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拥有非常偏执的极端个性,对另一半的占有和控制往往超乎常人,一旦求爱失败或感情破裂,为了将爱人“永远留在身边”,都会选择痛下杀手。 而那些惨遭毒手的男孩女孩,撇开他们自身的问题或错处不谈,也都曾对凶手过于轻信。 网上图片 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学的时候, 总是会倾向于“抱团”,同一个留学生圈子里,往往私交甚密。再加上有能力出国读书的学生,不是家境较为殷实,就是成绩异常优秀,自然而然会以为大家都是素质较高的人群,彼此之间又知根知底。 可谁能想到,在海外共同“抱团取暖”的中国学子,会因为一时的情感纠葛,将刀刃或枪口对准自己?何磊当年被陈丹蕾第一次刺伤的时候,不也给予了对方最大的宽容和谅解,这大概也是出于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意。 网上图片 然而,人格是否完好、心理是否健康本就与家境学业毫无关系,内心偏执成魔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就不伤害你,轻易的信任,纯粹的怜悯,也需要谨慎地给予。 看到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在海外求学的我们也该时刻提高警惕。对于那些为人处世过于极端的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应是他人人格缺陷的试验品! 来源:精英说-微信公众号

英语学习:B-X-M 你弄得懂这几代人啥意思吗?

网上图片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常会提起各种不同时代的人,并冠以专门的称为,这几代人有什么区别,你都知道吗? BABY BOOMERS“婴儿潮一代” (1946-1964) 网上图片 Calling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born a “baby boom” dates to the 19th century. In 1941, an issue...

还把人文学科当择业“雷区”?顶尖科技公司却在抢这些人才

网上图片 近些年,大家出国留学选得最多的是理工科专业和商科,人文专业似乎并不受青睐。然而,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AASCU)曾发布过一份全美雇主调查,大学毕业生想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93%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比本学科的专业更重要。”而这正是人文类专业的核心技能。事实上,文科毕业生在职场上,甚至在科技公司里的优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理念,以及毕业起薪、签证政策都让STEM学科大受欢迎。而且,很多人认为,学习哲学、文学、社会学,这些有实际意义吗?上过的课、写过的论文,在短期的未来能有什么用呢?这就是人文学科所谓的“劣势”,学习成果在短期内好像无法很快体现。 但是,人文学科真的没用吗?还是这只是大家的一种传统偏见? 你真的了解人文教育吗? Business Insider曾根据2016届毕业生数据,整理了常春藤高校中最受欢迎的3个专业。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包括了历史学和政治学,达特茅斯学院的政府学和历史学也登上了Top3。可见,文科专业并非如人们想象中那样冷门。 其实,美国学生喜欢什么专业,从他们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目中也许可以看出端倪。美国开放式教学大纲平台(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统计了美国各个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情况。 网上图片 可以看到前十名的图书基本都是人文社科类,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等经典名著赫然在列。可见,人文经典在许多大学生眼中依旧魅力无穷。 事实上,美国的文科教育属于“Liberal Arts”,也被译为“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可以说是西方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理念,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教育被视为一个自由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学养储备,是其积极参与公民生活的前提。 这种教育的本意并不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具备职业技能,其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使得学生的素养与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重在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立的判断力和深邃的思想见解。 人文专业的毕业生真的很难就业吗? 《赫芬顿邮报》刊出的文章《当今全球市场上人文教育的价值》(The Value of a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oday’s Global Marketplace)中称,财富500强的CEO中,有三分之一拥有文科学位。例如,CBS的CEO拥有布克耐尔大学的西班牙语学位,星巴克的CEO在北密歇大学主修传播学。 而在去年10月份《福布斯》公布的美国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还调查了入选者们的专业。数据显示,290位富豪中,有18位本科毕业于历史系,是总人数排名第三的专业。 《纽约时报》在一篇名为《人文专业的学生别恐慌,科技世界需要你》(Don’t Panic, Liberal Arts Majors. The Tech World Wants...

英语学习:家长面对的screen time矛盾

文︰子慧 这一代家长最头痛的问题,是孩子的screen time。 Screen是荧光幕,screen time泛指使用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有荧幕产品的时间。很多家长之前希望尽量延迟和减低孩子使用这些产品的时间,但现在很多校内的学习活动,做功课,以至同学、师生间的联系,都是靠电脑和手机,没可能不让孩子接触screen devices 。 电脑时间愈少愈快乐 但这不等于问题已经解决。在IT世代出生的孩子渐渐长大,IT对他们的影响就愈来愈明显。最近就有研究探讨用电脑时间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心情。结果发现:"Teens who spend less time in front of the screen are happier - up to a point."用电脑的时间愈少,快乐程度就愈高。但up to a...

当孩子有了这三个坏习惯 家长再不纠正就晚了

网上图片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习惯动作是潜意识,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不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 在中小学时期,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比如,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对于孩子的恶习,家长一定不要纵容。 孩子如果有以下三个坏习惯,家长千万不能纵容,一定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 -1-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家长 这是一位妈妈发来的求助:我家孩子快读小学了,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找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 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 给家长的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激发他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网上图片 -2-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发脾气、闹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前段时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 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妈的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 如果希望全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得头破血流! 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给家长的建议: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网上图片 -3-做事三心二意 有始无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儿子豪豪去他家玩。 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豪豪一起拼,当豪豪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 豪豪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打开电视,对豪豪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 豪豪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这让小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 是的,豪豪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 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玩玩具,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给家长的建议: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 网上图片 最后送给家长朋友们一句话:孩子无错,父母有责。以上恶习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顺从,会导致孩子自私蛮横;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软弱无能。 所以,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来源:腾讯教育  

继游泳必修后清华再发大招 这门课获网友力挺

邱勇与课程负责人刘勇(格非)教授、彭刚教授合影 来源:清华新闻网 近日,清华校长表示,清华将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计划到2020年,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继“会游泳才能毕业”后,清华又发一大招! 在5月17日举办的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 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网页截图 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课程共同负责人彭刚说:“‘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据了解,该课程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 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大学生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 据光明日报报道,此前,“大学生写作能力弱”的报道频现。 由于缺少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有很多老师也不得不降低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只求格式严谨规范,内容方面却不甚严格。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此前,一篇词不达意、随便堆砌的博士论文,让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直接在网上“开炮”:“论文里有这样一个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这是我迄今见到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奇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 网上图片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我都多大了,还要上语文课?”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其所在高校并没有类似课程开设,自己在大学阶段也没有接受过类似训练。 据清华新闻网,总体看,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是清华人才培养中有待加强之处,很多校友和师生都提出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彭刚表示,“我们希望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开好这门课,让它在今后所有清华学生成长过程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网友呼吁:希望全国推广!期待网课和教程! 清华将启动“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的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微博图片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 已工作的网友用自己的经历表示,写作与沟通非常重要! 网友呼吁:希望全国推广!期待网课和教程! 网友评论截图 来源:腾讯教育  

9个子女皆成大才 梁启超家书这十句话告诉你教育的智慧

梁启超。网上图片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今天,精选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合影。网上图片 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927年2月6日 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二、【不要填鸭式的教育】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梁启超。网上图片 三、【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网上图片 四、【家长有趣味,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五、【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们》 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六、【做学问的要诀】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们 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四子梁思达与夫人。网上图片 七、【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 致梁思顺 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再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长女梁思顺。网上图片 八、【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 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次女梁思庄。网上图片 九、【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三女梁思懿。网上图片 十、【保持乐观】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来源:爱与智慧分享

大型IPO公益演讲会-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Bill Ye亲自主讲

圆每一个中小企业上市梦 圆每一位朋友创业梦、财富梦 帮助投资人找项目,帮助融资人找钱 5月19日周六1pm,传递知识~碰撞思想~点燃激情,让我们不见不散🎈💪 目前许多创业公司都在烧钱,对于规模就是一切的公司来说,许多必要与不必要的投入都是做生意需要付出的常规代价。又很难估计,这些业务何时可以盈利,对华尔街那些缺乏耐心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乐观…… 近几年全球IPO市场表现强劲,北美、中国、香港、 新加坡上市审核与发行加速,通过近十年的全球量化宽松, 资本市场一直在寻找优质企业。 预计2018年仍将延续该势头,网络安全、 自动化行业将是新焦点行业。人工智能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相关投资全球都很热,吸引了诸多私人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 目前全球仍然没有主导者。 在北美,美国是许多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上市首选地, 加拿大的中小企业IPO市场是有史以来最活跃的市场, 除了资源类公司,MMJ、区块链、 虚拟货币等相关行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通常来说,一家企业即将IPO都是天大的好事, 无数人在一夜间将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投资人会志得意满, 公司也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雇员也赚取了可观的收入。 一次成功的上市和市场基调的某些改善将对整个IPO市场的走向产 生很大的正面影响。在美国, 大部分透过首次公开募股集资的股票都会在纳斯达克市场内交易。 很多亚洲国家的公司都会透过类似的方法来筹措资金, 以发展公司业务。 维多利亚特聘加拿大九洲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北美多伦多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和CEO Bill Ye,推出了“IPO高级研修班”课程, 和企业家一道解决在IPO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企业顺利上市, 从而使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走得更长远、更健康。时间: 5月19日(六)1pm,地址:250 Consumers Rd, Suite...

“今年听过的最好演讲”刷爆朋友圈:别再说你已被同龄人抛弃

“人在什么阶段、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这句劝导。 而近来,诸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标题也是层出不穷。 眼看又到了毕业季,就在毕业生们满怀惆怅与迷茫之时,有这样一篇被称为“今年听过的最好的演讲”刷爆朋友圈。 这篇扎心的演讲告诉我们: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人生的节奏。 视频开头,一位校长正慷慨激昂地给中学生们讲“人生须知”,认真地为大家做着规划。 再过两年,你们就会完成A Level的学业; 再过三年,你们就会去自己想去的国家,上自己想上的大学; 再过五年,你们会步入职业生涯, 在座的很多同学,会进入全球顶尖公司工作; 然后你们会结婚,买房; 十年之后,你的人生就会安定下来。 十五年后,你就30岁了,你的人生轨迹也会就此定型。 校长就这样有条不紊地用一分钟总结了人的一生。 这时,沉默的听众中举起了一只手。 一名小哥走到台前,自信满满地说: “I’m sorry Mr. Headmaster, let me tell you why that approach may fail you.” “不好意思,校长,我想告诉你为什么你的这些话是错的。” 接下来,他讲的每一句都似乎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I know people who graduated at 21 and didn't get...

全球留学城市排名榜 蒙特利尔冠军宝座不再

位于满地可的麦基尔大学校园。CBC 资料来源: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RCI) 根据国际教育资讯机构QS刚刚公布的排名,2018年的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是英国伦敦。去年排在第一名的满地可今年排在第4。 在满地可之前四连冠的法国巴黎紧随其后,排在第5位。 另外两个进入前20名的加拿大城市,是多伦多和温哥华,分别名列第13和第17。首都渥太华排名第46。魁北克城排在第88。 进入前20名的亚洲城市有东京(2),首尔(10 ),香港(12),新加坡(15),京都-大阪-神户(19),台北(20)。北京和上海分别排在第26和第29。 QS评估全球最佳留学城市的标准,包括学习生活费用,留学体验,就业可能性,大学排名等。

英语学习:与狗相关的词组

作者︰Kenneth Lau 最近,新闻报道虐畜事件,不仅令爱狗之人痛心疾首,亦令广大市民感到震惊。毕竟狗被形 容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实在没有必要承受不必要的苦痛。在现实生活中爱狗者众,其实英文亦有 不少与狗有关的词组。 A dog's life有人认为狗狗生活比人类好,有主人照顾,又不用担心生活(流浪狗除外);但又有人认为狗狗一生陪伴主人,其实很孤独。究竟狗的生活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似乎人类难以估计,但a dog's life就一定是负面,意思是“艰苦的生活”。 ‧I've led a dog's life since the moment I walked down the aisle! ‧You think she...

学霸的碾压!中国一高中高三107人考上世界名校

网上图片 最近,中国一所高中火了,因为这里的学生们实在太牛了,他们以超高的录取率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高三年级107名毕业生无一例外,全被世界名校录取了。 这项纪录的创造者,正是济南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高三毕业生们。随着最后一名学生被悉尼大学录取,这107名学生全部拿到了世界名校offer。 曾经以为,高中毕业考上牛津、剑桥已经够牛了。然而现在学霸已经组团去世界名校了,可以说又一次被学霸刷新了想象力...... 这场“offer雨”,从去年12月份一直下到了今年4月份,全年级107个学生收到了至少450份录取通知书,奖学金累计超过100万美金。 用学校主任岳凤敏的话说,去年底开始,这些录取通知书就从全球各地的著名大学“飞来”,给全校师生们带了一个个惊喜,更难得的是,高三年级的毕业生无一例外,全被世界名校录取了。 先来感受一下这所高中的录取情况—— 去英国的44个学生全是排名前10的大学,去美国的48个学生收到了美国排名前50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去澳大利亚的19名学生全是澳洲八大名校,31名学生收到了加拿大的录取通知,都是加拿大医博类前五的大学,还有11名学生收到了国内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然而,毕业生们的成绩和学校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学习氛围很浓,青春气息更浓。 开放的自习室,丰富的课外书籍,舒适的图书馆。 好看的校服,丰富的课外活动,全部都洋溢着青春的旋律,这简直就是偶像剧里的青春气息啊! 据学校主任说,高三年级的107名学生每个人都至少收到了4-5份offer,有的学生甚至收到了十几份offer: 济南外国语学校国际部高三学生贾源熙,现在总共收到了5所大学的offer,最终的选择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录取的学生。 高三毕业生尹若依,总共收到了10所学校的offer,其中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她最终去了自己理想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物理专业。 学霸本身就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了,然而他们整个年级都是学霸..... 网友们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但还有的网友说,国际学校最终全班一起收到offer的其实也并不少见:“国内好的国际高中数不胜数,然而,从这些offer中,我却闻到了money的味道。。。” 在很多人眼中,国际学校的学费贵的要死,那可不是名校的味道,分明是金钱的味道,只要有钱,就可以随便挑名校。 事实上是,不管多有钱,成绩不合格也考不上名校。况且,也不能因为学费贵就忽视别人的努力。 在济外2018届毕业生中,有两名学生考上了国外顶尖艺术院校,她们诠释了什么叫“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也证明了什么没点真刀真枪是上不了名校的。 比如说,毕傲璋和郭曼琨这两名女生,是为数不多申请艺术院校的学生。根据学校主任介绍,毕傲璋收到了全球六大顶尖服装设计学院之一的帕森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offer,郭曼琨也是被全美第一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录取。 图片来自齐鲁晚报 图片来自齐鲁晚报 不仅颜值高,艺术功底也是相当强,除此之外,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也很好,能上名校的人都是有坚实的成绩做基础的。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郭曼琨说:“从小到大,画画是我坚持最久的事情,从第一次学会握笔到现在,我的画大概摞在一起有几米了,每年暑假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去古镇写生,为了出一个作品常常要通宵赶画,为了提高语言成绩所有的假期都用来泡图书馆学习上课,每一个需要突破的地方对于我来讲都是挑战,但也正因为这些挑战从而让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她们之所以有现在这份幸运,或许正是源于过去自己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努力吧。努力的方式千千万万,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最终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最重要。 国内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确实很辛苦,国内的考生们都记得当年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支配的恐惧,通宵刷题,题海战术,每晚开着灯陪伴自己的都是一张张试卷,一页页考题。。。。。 网上图片   而备战出国留学的学生同样也不轻松,一边兼顾国内的教育,一边为了出国而奋斗。泡过的图书馆,背过的单词,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只有每一个努力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来源:腾讯教育  

“新闻民工”也难当 海外传媒学子就业出路在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导致全球传统媒体受到冲击,裁员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留学生就业国际传统大媒体似乎困难重重。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签证-——阻挠有志者就业的壁垒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根据《2017-2018年度留学白皮书》,包括媒体学生在内,5万多名留学国外的文科生占总人数的8.63%。"传统媒体是'将死产业'的说法在4年前我本科开始读媒体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曾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媒体与交流专业的席天乐对BBC中文说。 西方传统媒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间可能可以追溯到2008年,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就已经申请破产保护。2016年,英国《独立报》停止发行纸质版报纸。尽管如此,西方传统媒体大环境的变化似乎并没有直接导致媒体毕业生就业难。根据英国独立调查机构High Fliers Research年度发行的《毕业生市场》调查来看,2014年招聘媒体毕业生的职位为380个,而2017年媒体对毕业生开放的职位达到454个。 但是对于华人留学生来说,即使能力可以与本地学生相比,他们在媒体行业就业的机会可能并没有因此增大。曾经在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学习新闻专业并为CNN工作的中国记者沈璐在《中参馆》发文称,尽管自己有8年的媒体工作经验,但是想在美国本土找一份工作依然不容易。"大多数美国媒体公司几乎不聘请外国人…… H-1B工作签证很贵而且签发完全随机。” “我2016年回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清楚签证的问题,但是我没有预料到川普当选总统……2017年川普'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政策只会让这一签证更难得。" 网上图片 中国记者沈璐表示因为不愿浪费自己的语言能力,依然希望为西方媒体工作。 沈璐对BBC中文说,她从初中高中起就关注媒体人的博客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因此立志做记者。尽管西方政策封锁签证难拿,但她依然没有太多回中国找工作的意愿。“因为我不想浪费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我观察到中国媒体报道空间日渐紧缩,记者想要做报道但无力前行,我觉得我哪怕进入体制内也做不了什么新闻。” 美国工作签证难拿,英国的情况也不理想。根据英国内政部2018年的工作签证要求,非欧盟公民的年薪要达到4万1千500镑(约36万人民币)才可以获得长期工作签证,而毕业生的培训签证的基本工资要求为2万3千镑(约20万人民币)。但是,根据调查机构Payscale发布的数据来看英国入门级别记者的平均工资为2万镑(约17万人民币)。脱欧以后,缩减移民的政策更是让中国媒体类毕业生获得签证基本是困难重重。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席天乐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经历了"极其痛苦"的找工作经历。虽然,很多媒体机构都有意招聘会中文的候选人,但是席天乐说:"每次面试到最后一谈到我的签证,面试官的脸就整个垮下来,我朋友去英国的Sky News面试最后也是因为签证问题被淘汰。" 媒体雇主:"新闻民工"资格不够 华人留学生在海外没有签证优势,那么回到大中华地区会不会更好就业呢? 中国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说,用人单位恐怕对毕业生的能力感动担忧。"在用人单位看来,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远比学历重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也曾公开表示,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是不合格的毕业生。" BBC中文总编辑张皓宇认为,可以胜任BBC中文记者职位的人至少应该要有2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不管是什么职位,除了学历以外,我还要看到应聘者的发表过的、高质量的作品。在面试的时候,要能快速的回答上来如何应对不同的场合。" "比如说,你应聘VJ(视频记者),现在让你去艾未未的展览,你要用什么设备,怎么拍,采不采访人,怎么剪辑,配音、配乐还是字幕,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你都要回答。这对成熟的记者都不一定容易,更不要说对毕业生了。"   留学生在应聘中优势并不明显。张皓宇表示在所有候选者的能力资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留学背景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点加分。"但这也不是一定的,有些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人的英语能力水平可能比留学生更好。" 但是有些时候,困住优秀留学生的不是能力、签证而是招聘体制。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的英国莱斯特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生Rebecca Xu对BBC中文说,自己2016年毕业以后曾经在中国某大报社实习,但是"没有实习工资,工作也很辛苦,转正(成为正式员工)更是遥遥无期"。 无奈体制下新媒体成新出路 据悉,Rebecca实习的报社只把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给参与该报社校园招聘的学生。而校园招聘一般在11月份招聘在校的大三、大四学生。这对9月份才交完毕业论文的英国留学生不利。Rebecca 说她回中国时已经完全错过了校园招聘,虽然她对新闻感兴趣,但因为没有机会成为正式记者也就离开了报社。离开报社的Rebecca成功入职出版社,目前她已是出版业产品经理。 当然,传统媒体无法满足毕业生的工资要求也是毕业生离职的原因之一。根据《人民网》2016年的报道,中国平面媒体记者月入过万的可谓凤毛麟角。记者想有体面工资收入的前提是发表高质量新闻稿件,但就一家报社来说,首席记者、首席编辑们毕竟少之又少,获得高收入对新闻毕业生来说几乎不现实。 陈安庆在《南方传媒书院》中写到,"从新闻学界名声显赫的人民大学到复旦大学,从武汉大学到中山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媒体编辑记者职业的就业率微乎其微,一个班级三十四五人,真正从事新闻业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甚至不足七分之一"。 然而同一时期,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留学毕业生带来了新机会。正在找工作的留学生席天乐认为:"虽然上大学的时候知道传统媒体发展前景不好,但是自媒体和新媒体已经出现,我觉得不会那么糟糕。" 网上图片 根据《新浪财金》2018年的报道,中国传统电视媒体普遍下滑,而新媒体业务广告收入由2016年的4.1亿增长到12.58亿人民币,增长了206.82%。虽然没有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离开传统媒体人数,但是从事蒸蒸日上的新媒体工作未尝不是实现媒体梦想的一个方式。 Rebecca说:"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带着新闻理想,也因为不太懂互联网所以拒绝了互联网的职位,但是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我的同学进入互联网媒体行业的工资已经是我的两倍了。如果现在有互联网产业找我跳槽,我不会拒绝。" 来源:BBC中文网 (记者 宋婉源)

英语学习:Rule of law也有荒谬之处

网上图片 自由社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rule of law。Oxford Dictionary对rule of law的解释是:The restriction of the arbitrary exercise of power by subordinating it to well-defined and established laws.(以清晰和确立的法律,约束肆意的行使权力,这就是法治。) Rule of law是香港法制的重要原则,亦受《基本法》保障。Rule of...

70%加国IT人才都南下去硅谷了!人才流失敲警钟

■■一项研究发现,加国最优秀的电脑工程毕业生,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向美国硅谷, ■■具有良好声誉的科技巨头,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也很有吸引力。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多伦多大学(UT)一项研究发现,加拿大最优秀和顶尖的电脑工程毕业生,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向美国硅谷,这比20年前加拿大医生大规模出走造成的人才流失更为严重。该报告希望为政策制订者敲响警钟。 据《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报道,这项由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创新政策实验室高级助理Zachary Spicer领导的研究发现,来自加拿大3所顶尖大学滑铁卢、卑诗大学(UBC)和多大新毕业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科系的学生,有四分一都到国外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出国工作人数多达70%、电脑工程和电脑科学专业的毕业生(30%),以及工程专业(27%),他们主要在美国。在国外工作的人中,将近44%任软件工程师。微软、谷歌、脸书和亚马逊被列为最佳雇主。 该项研究由多伦多科技公司Delvinia Interactive牵头并部分资助,根据受访者的LinkedIn个人资料和对部分人后续访谈,对2015和2016年的3,162名,22个不同科技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所谓加拿大科技正在崛起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 担心本土公司无法获得人才 Spicer认为,这项研究是第一次描绘加拿大技术人才流失的学术研究,政策制订者应该视为一个警钟。他说:“当我们看到某些领域的毕业生65%以上的人都前往美国时,我认为应该担心的是,我们的本土公司无法获得这些人才。如果上世纪60年代,发现60%的汽车工人正在流向其他国家......我们可能会召开皇家公听会。” 另一项由滑铁卢大学系统设计工程专业毕业班的学生进行的2017年调查发现,有60%毕业生去了美国工作。其中在加州和纽约工作的最多。 人才流失的代价很大:政府花费数十亿元资助大学教育,而为外国公司工作的学生帮助推动别国的经济增长。缺乏“规模化”科技公司,被认为是加拿大研究开发支出和生产率,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毕业生成群结队离开的主要原因包括,旧金山/硅谷和西雅图等科技热点地区的薪水较高。根据Hired最近一项调查,从事科技工作者平均年薪,接近多伦多同业的73,000美元的两倍。即使调整了生活费用,三藩市和西雅图等城市的平均工资也高出多伦多13%至44%。另外,具有良好声誉的科技巨头,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也很有吸引力。 该研究报告建议,加拿大科技公司提高新员工薪酬水平,并提高公司在大学校园的知名度。该研究还呼吁政府帮助学生偿还贷款,并资助较小的加拿大公司的实习薪金,大学在安排实习时应优先考虑加拿大公司。

华裔女生纽约大学宿舍自缢身亡 读博压力过大?

华裔女学生安德里亚·刘。网上图片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1日上午,警方证实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华裔女生在学校宿舍内自缢身亡,现场留有遗书。令人惋惜的是,女生原本将于本月博士毕业。 据《纽约邮报》报道,这名学生名叫安德里亚·刘(音译),26岁,是放射学专业第四年的学生。据同班同学叶静(音译)表示,在上个月的学校一个免费诊所的募捐会上,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当时刘没有表现出任何压力过大的迹象。 刘的社交媒体资料显示,她来自新泽西科尔茨内克,本科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数学系,于2014年进入纽约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原本预计本月晚些时候毕业。 在社交媒体主页上,她曾引用了另一位医学生的话:“医学生就是搬砖搬到不能搬为止,但总要从搬砖做起。”凸显医学生压力之大。 事件发生后,纽约大学医学院当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一直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今天我们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们感到悲痛,并且对学生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表示深切的慰问。” 事发宿舍。网上图片 1日下午,纽约大学医学院在学校附属的朗格尼医学中心为安德里亚·刘举办了追思会。在场师生心情悲痛,还有学生在现场咨询有关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在场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项目负责人士表示,安德里亚·刘本该在这个月参加毕业典礼,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如此优秀的学生离开人世,实在令人感到惋惜,“虽然我们仍不知道安德里亚为何自杀,但在这种时刻,我们医学院的学生应该坚强, 我们也会为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据媒体报道称,1990年以来,该校共有16名学生被证实自杀。而从2016年底到2017年初,同样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在短短五个月内,也先后发生五名学生自杀案件。 来源:封面新闻

8年级数学平均分提高 仅安省持平魁省大攀升

星岛日报记者 加拿大教育厅长理事会(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Education, Canada)最新发布报告显示,除安省外,全国所有省份的8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在2010至2016年间都有所提高。 据加通社消息,加拿大教育厅长理事会昨天发布泛加拿大评估计划报告,该报告审视了这一计划所管理的学生测试结果。报告发现,在6年期间,安省学生的数学成绩保持不变,一直是中等水平。 阅读和科学 各省均提高 这与魁北克省形成鲜明对比,报告发现该省学生的平均得分是全国最高的,且在这6年中呈现大幅攀升。全国范围整体而言,8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略有上升。 该报告还考察了学生在阅读和科学方面的成绩,这两项的各省平均分在全国都有所提高。 泛加评估计划于2016年对全国10个省近1,500所学校约27,000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并将结果与前两次分别于2010和2013年所做的报告的结果进行比较。

忍无可忍!约克大学罢工超过9周,学费暴涨,留学生都回国了!

加拿大都市网微信公众号原创 作者:小星 来加拿大上大学真心不容易! 从申请开始就要准备成堆的文件 学费和课业压力巨大 就算是学霸,还有一件事也躲不过 万万没想到 阻挡你顺利毕业的,不是学费,不是挂科 而是罢工! 今年三月初,约克大学大约3,700个合约教员、助教和研究生助教投票否决了校方提出的最终合约(Final Offer)。 3月5日周一开始,所有教学助理、研究生助理和合同制教职员工开始大罢工。 大罢工到现在已经九周,学生已经半学期没有课上了!也没有实验可以做,没有TA辅导! 约克大学今天表示,允许学生在2019年底之前重修受影响的课程或者选择新的课程,无需额外收费。同时,如果生活受罢工影响,可以向学校申请最高$1500的退款,包括机票、搬家所需要的费用等。 但是, $1500真的可以补偿学生的损失吗? 小编采访了几名约克大学的留学生,也对本地生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事情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学费生活费暴涨,经济困难 约克大学留学生小N来自印度,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他表示,罢工会给每周造成大约800加币的学费损失,而且学期延迟,租房花费的钱更多。虽然他有一份LCBO的兼职工作,但每周20小时的工资也是杯水车薪。 中国留学生小H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说,学校都希望学生支持校方,他也担心如果学校给教职工更多的薪资和福利,那么学生学费压力相应就会增加。目前学费已经涨了,每门课三个学分涨$200, 六个学分涨$400,九个学分涨$600! 推特上有用户表示约克大学现在还在发邮件提醒学生交剩余的学费,这引发了众多不满。 而且,在暑期课程还能不能顺利开始都指向不明的时候,约克大学已经开始催促学生交暑假的学费? ------我是可以扫的广告------ ------我是可以扫的广告------ 暑期课程或将取消 留学生纷纷回国 留学生小H告诉小编,这两天收到校方的邮件,信中表示如果4月30号(也就是今天)罢工不停止的话,暑假的第二个学期将取消,第一学期提供的课程也会减少。 如果罢工持续到5月14日,暑期将只提供六周的课程。如果罢工到6月11日还没有结束,那么暑期课程全部取消! 小H今年是大一的新生,所以已经联系了国内一些大学做暑期交流,可以抵这边的学分,以充分利用时间。小H还说,他的很多中国留学生朋友都已经回国了,但大部分是因为在这边无处可去。大三大四的学生因为专业课以外的课程(outside major)全部修完了,而专业课是不能用其它学校的学分相抵的。 签证过期,移民状况堪忧 对于留学生来说,签证过期的问题也让他们心忧。据媒体报道,加拿大移民部正寻找相关途径,减轻国际生对签证和学签的担忧。 学签的条件包括学生必须在完成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但是,在安大略省某些指定学习机构的劳动争议影响下,不会强迫学业受到影响的国际留学生完成这一条件。因为这是他们无法控制的情况。 留学生小T的学签将于12月结束,他表示如果再不恢复学业,就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申请工作签证了。 学生忍无可忍:这学还怎么上! Facebook有学生要求校方提供信息更新,还有希望进行集体诉讼的。 还有学生表示,这件事让人非常焦虑,甚至有抑郁的感觉。 “学生的压力很大” 还有学生希望政府能出面找出一些解决办法。 约克大学罢工不是第一次了,三年前劳资双方因谈判破裂就曾罢工。2009年更是罢工长达三个月。自1986年,学校共发生过8次罢工! 总之希望这次能尽快解决,学生真的等不了了!他们值得更公平的对待!

中国女留学生澳洲宿舍内被性侵 国际生易成下手目标

▲中国留学生在宿舍内遭性侵。(《悉尼先驱晨报》图片) 据澳洲新快网援引《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澳大利亚一直被誉为“安全、阳光”的留学目的地,但如今这一美誉正遭受挑战。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拍摄的一部新纪录片显示,国际学生易沦为性侵及性骚扰罪犯的下手目标。 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Human Rights Commission)2017年针对全澳超过30,000名大学生进行的性暴力调查发现,1/5的国际学生在2016年遭到性骚扰;5%受访留学生称在2015或2016年遭受性侵。 在人权委员会完这项成里程碑式的调查后,半岛电视台也于近日拍摄了名为《半岛电视台澳洲调查:校园性侵》的纪录片,跟踪调查了全澳留学生遭遇性侵或性骚扰的经历。在影片中,来自中国的19岁女留学生接受了半岛电视台采访。她就读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期间,曾在学生宿舍内遭到一名澳大利亚男子性侵。 她告诉记者,该男子尾随她进入她的房间后,将其按在床上实施性侵。当她试图呼救时,男子捂住她的嘴叫嚣道:“我要得到我想要的!” 事发后,同学担心她会被视为“麻烦制造者”遭到遣返,劝她不要报警。她最终还是报了案,但在一名女警员告诉她“这绝对不是你的错,但下次一定要小心”之后,女生选择不提起诉讼。 据了解,有超过540,000名国际学生在澳留学,把这里当成“家”。其中,逾300,000人就读高等课程。澳大利亚高校尽了力去保障他们的安全,半岛电视台对此展开调查。 多名女留学生对半岛电视台表示,澳大利亚男性对她们“过度迷恋”。此外,澳大利亚的饮酒文化和性开放程度令人震惊。 网上图片 终结校园性侵(End Rape on Campus)组织创始人布雷姆纳(Sharna Bremner)称,我们需要做出等多努力,不仅是防性侵,还需对遭遇性侵的学生予以支持。 布雷姆纳表示,受到性侵犯的学生非常害怕将这些事情告诉他人,因为他们很担心这将对其签证及未来教育带来很大影响。他们也不愿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为了他们到澳大利亚花费了大笔钱,他们不想(被遣返)回国。 澳洲高校(Universities Australia)组织主席加德纳(Margaret Gardner)也向半岛电视台称,各高校方面正努力确保校园是安全的。“我认为性侵是亟待全社会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们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较深的了解,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