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18:58:06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全身血都是甜的!16岁男生把自己送进了ICU,这个习惯害了他!

“血糖124!逆天了,恐怖的数字!”不少见多识广的医生睁大眼睛,不由自主发出惊叹声。 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市售血糖仪的测量上限是33.3毫摩尔/升,因此血糖超过33.3常俗称爆表,而垂危少年的血糖值竟是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20倍! 从医37年的浙江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华燕吟表示,血糖飚过百确属罕见,能救过来真的不容易! “爆糖”少年的血液几乎成甜饮 “120多(以为是血压)?还好么,什么?是血糖,那不得了了!”回想起一脸严肃带紧张的医生告诉检验报告结果时,小应(化名)母亲如临晴天霹雳,吓得身子发软,心“咚咚”一阵加速。 “平时身体一向好的,怎么会这样啊!”看到儿子躺在病床,睡着般对声声呼唤无回应,父母流着泪,十分惊恐与伤心。 进一步沟通后,我们得知了小应生病的原因。 小应是家中宝贝,平日里他最喜欢各种饮料、烧烤、外卖,像奶茶、冰红茶等饮品,他怎么喝都不过瘾,常常是一箱饮料一转眼就没了。同时,不管是正餐再加夜宵,也总觉没吃饱,年纪不大体重却飚至近200斤。 病态渐显。近段时间,小应胡吃海喝体重反而减轻,这让曾为其减肥大伤脑筋父母,误以为不懈催促终有收获;危险悄悄逼近,小应觉得格外地渴,尤其是病情爆发的前些天,他几乎到了嗜水如命般“牛饮”,一天的进水量竟有三四个热水瓶之多还觉不够。一反常态的还有以前胃口超好的小应,胃口越来越差,同时体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整天显得无精打采。再后来,他开始恶心、呕吐,终于,20多天前的一个上午,小应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家人把小应送到附近医院急诊室。报告出来,医生惊呆了,从没见过这么高的血糖!124毫摩尔/升!同时据此推测,患者应该患病有段时间了。病情危急,抢救处理之后小应很快被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小应的血糖用专业的大型仪器都要先经过稀释才测得出来。血糖124毫摩尔/升什么概念?124毫摩尔/升的含糖量换算过来相当于2.2克/分升(百毫升),超市里卖的运动饮料,含糖量也就4.8克/分升(百毫升),也就是说,小应硬生生把自己的血变成了饮料!”一位内分泌医生解释说。 专家合力 罕见高糖病人转危为安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血糖如此高的危重病人。”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表示,到我院时该患者病情严重到可以说九死一生的程度,稍一耽误,年轻生命将转瞬即逝。 小应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室的时,已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并且肺部合并感染,氧饱和度急转直下,他的肾脏也出现了急性衰竭,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血肌酐直线上升,血液中全是毒素,血压也开始往下掉。小应心率持续160次/分,四肢冰凉,体温却高达39摄氏度,命悬一线……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盛斌等采取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以维持生命等措施,然后将小应转进重症监护室。 专家们的努力终于使小应抗过最危险的时刻,各项指标慢慢地降了下来,小应转入内分泌科后,医生们再接再厉,直至小应步履轻松,微笑着离开医院。 暑期 青少年要管住嘴,迈开腿 医生介绍,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重,而2型糖尿病往往起病比较隐匿,很多患者有时候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而正因为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很多人感觉不到身体的异常,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年轻体壮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平时有不适觉得熬熬就过去了,不会及时去医院检查,结果等到实在撑不住了,往往体内的代谢紊乱已经非常严重了。 眼下已是暑期,青少年尤其糖尿病人要管住嘴,适度运动。否则,狂吃少动,两个月下来,不仅仅是胖几斤的问题,小“糖人”或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 来源:钱江晚报 新华社 综合报道 图片来源:pixabay

女子举报医生前夫投毒谋杀 前夫目前正常上班

近期,一篇名为《实名举报费县医生长期盗取医院大量药品,多次下毒谋杀妻子》的微信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   文中,作者自称是山东临沂市费县的一名医生,名叫刘畅。她在文中写道,自己的前夫高瑞森是费县梁邱卫生院儿科的一名医生,在两人婚姻存续期间,她怀疑前夫往她日常饮用的水和牛奶里注射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并导致她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事情发生近2年的时间里,刘畅称自己一直在四处奔走申诉,但始终因证据不足未能得到满意答复。 刘畅前夫高瑞森   今年6月18号,经当地刑侦队审讯,高瑞森承认对前妻刘畅用了一部分药品,打了10多天。   7月16日,网上出现疑似高瑞森本人的回应。回应称这些药是用于治疗刘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整个用药过程对方一直知晓。刘畅则向红星新闻否认了这一说法。   在文中,刘畅写道:“直至今日,意图谋杀我的高瑞森依旧逍遥法外,仍然在原单位稳稳当当地做医生。”   费县梁邱卫生院一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确认,该院确实有一名名叫高瑞森的医生在职,“今天(7月15日)高医生请假了。”   7月16日,费县钟罗山派出所民警告诉红星新闻,目前警方正在受案调查阶段,将在进一步调查之后决定是否立案。   费县卫健局一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确认,目前高瑞森本人仍在正常上班,并确认去年卫健局确实对高瑞森违规拿取药物的行为作出了停职7天和罚款500元的处罚。   对于网上出现的疑似高瑞森本人的回应,红星新闻联系上最早发布此文的微博账号,对方称是一名自称高瑞森朋友的人向该账号投稿,截至发稿,仍未能与这篇文章的投稿者取得联系。   医生妻子突发“怪病”   曾发现“水和牛奶有味道”   红星新闻与此文作者取得联系,对方称她正是此文中的当事人刘畅,目前她仍是一名医生,还在正常上班,并向红星新闻确认了文章是她所写。   在《实名举报费县医生长期盗取医院大量药品,多次下毒谋杀妻子》一文中,刘畅称前夫高瑞森今年30岁,是费县梁邱卫生院儿科一名医生,两人于2015年领证,2016年4月17补办婚礼,2017年12月起诉离婚。   刘畅说,她与高瑞森的感情,最初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我们是偷偷领证的,后来我父母不得不同意。”2016年6月,结婚两个月后,她总觉得自己饮用的水和牛奶有味道。“当时以为是牛奶过期了,还问过丈夫是不是牛奶过期了,但是没有往下毒方面想。”刘畅告诉红星新闻。   2016年10月末,刘畅感到身体不适,“全身疼痛不说,手脚还不时抽搐,脸甚至都有些变大、变形。”刘畅表示,症状继而又演变成“视物模糊、腿部抽筋等症状,多饮多尿、体重剧增,短短20天时间,我的体重竟增加10多斤,腿部腹部皮肤出现大量裂纹。” 这些症状无法查出病因,医生怀疑,刘畅在短期内服用过大量激素类药物,“医生怀疑我得了库欣病,一种死亡率极高的耗竭性疾病。”   刘畅说,在经过山东当地多家医院诊断后,她当时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服药,出院后,我以为我得了糖尿病,开始了长期服药,而我的丈夫就这样看着我服药。”   但出院半年后,刘畅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恢复正常,“就好像从未发生过这场怪病。”   医生丈夫提出离婚   家中发现大量激素类药品   刘畅称,2017年9月,丈夫高瑞森在一次争吵后提出离婚,两人分居。当月底的一天,刘畅的母亲在家中整理时发现了大量药品,其中包括7支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 红星新闻在网上查询资料发现,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副作用为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病加重等症状。   “牛奶中的异味、丈夫毫无预料提出离婚、家里药品的发现这一系列的蛛丝马迹,不得不让我怀疑之前我离奇的‘怪病’与家里出现的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有关。一个可怕的念头让我如坠冰窖,我觉得高瑞森想要谋杀我。”刘畅在文中写道。   “当时所有的大夫都问我有没有吃过激素,我对象(老公)全程陪在身边,包括我的哥哥,他只字没有提,他是故意隐瞒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他有什么目的,隐瞒的目的是什么?”刘畅告诉红星新闻,她与高瑞森结婚时间并不长,两人之间确实存在家庭矛盾,但她认为这些矛盾并不至于让丈夫对自己起杀心,“我也不知道他的动机是什么。”   刘畅曾经怀疑,是否是因为此前两人的感情遭到自己父母反对,使得高瑞森怀恨在心。“我和高瑞森恋爱3年结婚,他是我师哥,但我在相处过程中发现他很变态。”刘畅告诉红星新闻,恋爱期间,她曾发现高瑞森杀了房东家的狗,“他说他砍了一夜狗。那时候,我就觉得他不正常,但我对他有感情,加上他一直逼婚,我就嫁给他了。”  2018年10月30日,刘畅再次去医院复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诊疗记录显示,刘畅的糖耐量已基本恢复正常,作为医生的刘畅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的症状并非Ⅱ型糖尿病,而是激素类糖尿病。“只有激素类糖尿病,才有可能恢复正常,联想到家中出现大量激素类药物,以及高瑞森曾在费县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工作过,肾脏内科很多肾病患者需要用到激素药物,所以我前夫对激素类药物的性能非常了解,而且对激素能导致的一切后果是有认知的。”   刘畅说,作为一名医生,自己对地塞米松这种药物也有一定了解,“这种药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如果突然停药,是可以致人死亡的。在我出院过后,曾经有一天全身大汗、直接昏倒过,还好我年轻身体素质较好,没有一命呜呼。”   此后,刘畅走上了漫漫维权路。   县卫健局处理结果:   7天停职反省、罚款500元   刘畅自述,事后她曾向当地警方、卫健局等单位举报。“费县公安局接警并做了登记,但我始终没有收到立案通知书。” “后来,警方把高瑞森带去做了笔录,高瑞森说给我用药是为了治疗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使用地塞米松是属于不小心误用了药物。”   对于这个说法,刘畅不能接受。“如果用错了药物,那我发病之后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多次问我有没有使用激素,他也全程陪同我,那时他为什么不说呢?” 疑似丈夫本人回应:   用药一事前妻知情 曾多次到我单位闹事   7月16日,网上出现疑似高瑞森本人的回应。回应称这些药是用于治疗刘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整个用药过程对方一直知晓。   该回应文章称,自己从未在前妻(刘畅)饮用的牛奶和水里下毒,一家人饮用的是同样的水源。在发现身体异常后,每次去医院检查,高瑞森都陪同她,并且向医生反映了曾使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的情况。而刘畅母亲所发现的大量激素类药物,实际上是存放于前妻父母家中,因为两人婚后一直居住于前妻父母家中。   至于两人离婚的原因,该文章,是因为无法忍受刘畅暴躁的脾气,称刘畅多次因为家庭琐事到自己单位来闹事或“监视”,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   这篇疑似本人回应的文章写道:“2016年10月,刘畅因腰腿疼痛到费县人民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解释,此后高瑞森与刘畅商量后决定,在家用药治疗。   对此刘畅向红星新闻否认:“我是2016年11月1日去医院检查才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此前从未确诊该疾病,且11月1日这次去医院检查,是因为我的身体已经出现了激素反应,感到疼痛,才决定去医院的,也就是说高瑞森给我用药,早在此之前了。”   刘畅称,她已经看到了网传的这份疑似高瑞森本人的回应,认为里面说的内容大量失实。“他说在就诊期间,他告知了医生我在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但我当时的就诊记录上没有出现‘地塞米松’4个字,证明他在说谎。”   刘畅唯一对该回应中提到的“刘畅多次因为家庭琐事到我单位来闹事”承认。她告诉红星新闻,自己只去闹过1次,原因是高瑞森“失踪”,她不得不去其单位找人。   对于网上出现的疑似高瑞森本人的回应,红星新闻联系上最早发布此文的微博账号,对方称此文系1名自称高瑞森朋友的人向该账号投稿,截至发稿时,红星新闻仍未能与这篇文章的投稿人取得联系。红星新闻多次联系高瑞森本人,截至发稿前也未获回复。   (文中刘畅系化名)   记者 沈杏怡 实习生 李禹盈   来源:红星新闻

每天1万步健身还是伤身?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万步目标!”看到这样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满了成就感?如今,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万步走的锻炼方式。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操场上、楼间小道上正在步行锻炼的不同年龄的人,他们拿着手机,戴着手环、手表等,将每天1万步作为自己的锻炼目标。锻炼的同时,还可以和好友PK步数排名娱乐一下,甚至有些商家还提供步数折扣。“步数超万,免费吃小龙虾”“吃饭打折,1万步以内9折,超4万步5.5折”,一些大学的食堂推出了花样促销活动。于是,你的步数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万步的锻炼方法是否科学呢?让我们来听听运动医学专家的意见。 日行万步的健康隐患 早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一家公司发明了“万步计”计步器。他们在赞助东京奥运会的同时,打出“每天一万步”的广告词,推荐日本国民每日步行1万步,来增加运动量,改善国民体质。随着这项商业产品的推广,日行万步成为一个流行的锻炼口号。 “其实这种锻炼方式并没有经过科学实验的验证,并不适合大众用来指导日常健身。”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朱敬先医生介绍说,“日行万步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众的运动总量以及活跃程度,但是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或者存在潜在损害的风险。”朱敬先出门诊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们平时的运动强度比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习惯。然而当他们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病之后,就会被要求增加运动量。因为走路简便易行,对场地没有特别要求,被不少老年人优先选择。但是,当他们以每天1万步作为目标后,随之而来的是很多运动损伤。其中,下肢关节的损伤较多,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为什么日行万步对老年人来说不健康而且不科学呢?朱敬先说:“缺少运动的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薄弱,下肢运动力线不正确,甚至关节有慢性磨损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走1万步会增加下肢的负担,对关节造成进一步损伤。如果累积到一定程度,比如进行了几个月的步行之后,会增加关节的磨损以及局部软骨组织的磨损,继而产生滑膜炎症、软骨损伤等,加重原有的骨性关节病。更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关节置换。” “除了老年人易患的骨性关节炎外,在其他人群中常见的步行运动损伤还有: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症、跖腱膜炎症等,这些都属于负重部位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如果一个人行走的距离过长,可能会产生疲劳性骨折、骨膜炎等更严重的情况。”朱敬先说。 如何避免步行运动损伤 如何避免这些运动损伤?朱敬先表示:“可以在减少步数的同时调整行走的场所,比如选择地面更柔软的操场,穿上合适的鞋子,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就是要注意行走的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带来的力线异常,引起关节的磨损和局部的受力过大。” 那么,正确的行走姿势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治疗师于媛媛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讲解并展示了3种常见步态以及推荐的走路姿势。 3种常见步态分别是:一、骨盆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关节中心内侧,没有超过身体中线;二、对侧骨盆下沉,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关节中心内侧,膝关节内收趋势明显增加,同样体重情况下,这种步态姿势可能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三、对侧骨盆抬高,地面反作用力合力方向朝向膝关节中心外侧,躯干侧倾向支撑侧,膝关节有外翻趋势,这是膝关节韧带和软骨损伤的常见动作。 不同的步态对身体相关部位有不同影响。经常步态异常的人会让自己该用到的肌肉用不到,比较剧烈的运动也无法做好。 好的运动姿势能让运动更安全,更不容易出现损伤,于媛媛推荐的正确步态是:行走时骨盆左右侧的高度差值一般不超过1.5厘米,大腿长轴方向与第二足趾线方向一致。第二足趾线方向与行进方向夹角在5°~12°。落地动作要轻而有控制,用大关节(臀肌和大腿肌肉)带动下肢前进。 具体到全身来说,正确的行走姿势应该是,眼睛自然直视正前方,上半身挺直,不要前倾或驼背,肩膀自然放松,收小腹,双手轻轻握拳,手臂弯曲、配合步伐前后摆动。摆动手臂除了可以增加运动强度,也能有效地带动整个身体的节奏。 每天3300步中高强度步行健身效果好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单纯1万步的行走无法完成人体所需活动量。近年来,美国运动医学会将每周进行3次中到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作为全新的国民运动目标,而非单纯地以步数来计算。”朱敬先医生说:“中到高强度的运动,可以包含多种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游泳、球类运动、自行车、健身操等。如果选择步行,需要注意区分是锻炼走的步数还是仅仅是日常生活中走的步数。因为慢速的散步是无法达到中等强度运动需求的,就算是走上几个小时,仍然无法满足人体的运动所需。平时上下班、在室内小范围行走所产生的步数是无效的,并不能说明我们提高了身体活跃程度。因此,计步器上显示的1万步数字并不代表人体完成了实际所需的运动量。” 正确的步行锻炼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朱敬先医生提醒我们关注几个关键词:速度、时间、频率。 “所有的运动指南中都建议进行中等至高强度的运动,结合步行来看,人们需要每分钟走110~130步才能达到中等强度的水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齐步走的步速是每分钟116~122次,正步走是每分钟110次到116步,所以基本上要超过正步走的速度才能达成中等强度的步行运动。” 这种步速需要持续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运动量呢?朱敬先给出的建议是: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150分钟以上。“我们既可以选择每天抽出3个10分钟进行中等强度的快走,也可以一次性完成30分钟快步走,两种方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步行,其实只需要3300步以上就能达到锻炼目的。” 最后,朱敬先医生总结说:“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建议大家步行锻炼之前先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已经有骨关节系统的问题,建议先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然后再开始锻炼。如果有慢性病,建议同时评估心肺情况,让医生给出最科学的步行运动处方。最后,我们在步行锻炼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执念于每天1万步的目标,而是要给自己制订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一点一点增加运动量,最终达到能够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运动强度。此外,如果在步行锻炼后身体出现了不可恢复的疼痛,请及时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吓人!这种饮料已致多人猝死?很多人对此毫不知情

下午犯困或是熬夜加班为了保证精力和体力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补充能量?相信不少人会把功能饮料当作“熬夜神器”不仅解渴,还能提神醒脑! 但最近网上有文章称功能饮料在国外已开始禁止且多人因它猝死! 这类报道网上还有很多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近几年来美国发生了好几起 消费者饮用能量饮料“怪物能量”(Monster Energy)后死亡的案例也有很多喝进医院的情况 美国马里兰州14岁女孩福尼尔在家里看电影时突然陷入昏迷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经法医鉴定福尼尔的死因是“咖啡因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据悉每年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病因正是超市里经常见到的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是指哪类饮料? 功能饮料,指那些通过调整饮料中各种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饮料。 目前,广义的功能饮料主要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以及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三大类。 一般功能饮料的主要作用是抗疲劳和补充能量。 根据国际运动营养学会对能量饮料的定义:能量饮料是指成分除了水、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等)、维生素、矿物质等一般营养素以外,还包括其他特殊物质(常见的有咖啡因、牛磺酸、氨基酸、瓜拉那、葡萄糖醛酸内酯、肌糖、烟酸、泛醇、人参、银杏萃取液等)的一种饮料。 为什么喝功能饮料会出现不适? 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 的确,每天适量的咖啡因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 如果摄入太多,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 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 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够。 功能饮料还能不能喝? 目前来看,虽然有一些负面案例,但大多都是过量饮用功能饮料而引起的。 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平时不要经常喝功能饮料,特殊时期每天最多喝一瓶,如有不适应该尽快就医,避免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另外,16周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喝功能饮料,过量补充这些成分,反而会使孩子身体调节紊乱。 同理,孕妇、哺乳期妇女再加上对咖啡因敏感的人也尽量不要饮用。 在一些娱乐场所,有些会拿酒和功能饮料来调配鸡尾酒的喝法,其实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酒精也有兴奋作用,和功能饮料一起喝入身体,共同作用,更容易引起不适症状。 而且,这样的做法往往有更好的口感,会让人喝更多。 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联邦再提以西药方式规管 天然健康食品中草药将被封杀

联邦新民主党(NDP)周一批评,联邦政府正计划以西药的制度来规管传统中医草药和天然健康食品,同样的计划在11年前已经被推翻,但自由党政府却旧事重提。由于新制度会对天然健康食品和中医造成严重打击,面对严峻情况,NDP国会议员关慧贞和戴伟思(Don Davies)与天然健康食品行业和中医界代表商议后召开记者会,向加拿大民众陈情,并且推出全国签名运动向联邦政府表态。NDP称,联邦政府曾经在2008年推出C-51法案,要以西药的管理方式来规管中草药和天然健康食品。由于西药的规管程序要求严格和昂贵,法案将会对传统中医和天然健康食品造成沉重的打击,不单令市面上大多数的产品要下架,更会令余下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不过,由于当时受到消费者、业界和NDP议员的大力反对,联邦政府遂将法案撤销。NDP卫生评论员戴伟思周一表示:“加拿大目前规管天然健康食品的制度行之有效,是在15年前由加拿大卫生部开始推行的。这些年来,天然健康食品和中草药为加拿大人提供健康和可负担的协助,亦没有因为错食而损害身体及丧生的纪录。加拿大规管天然健康食品的制度是获得国际的认可和嘉许,因此没有理由要改用西药的规管方式。”他称,联邦政府再次要用西药的制度来规管天然健康食品并不合适,而且还会封杀市民赖以保健的两个重要行业。(受访者提供)V06

警惕!这7种做菜习惯很容易”致癌”!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很多人对美食是爱吃又爱做,然而,你一定想不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炒菜习惯, 影响的不止是味道口感,它还会损害你的健康,甚至增加患癌风险。七种做菜“陋习”! 1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不刷锅就直接炒下一道菜,这样做也是错误的! 因为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再接着炒菜的时候,你会发现食物残渣很容易烧焦,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建议:每做完一道菜,都应把锅清洗干净,再炒下一道菜。 2 油冒烟时才下锅 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经过了精炼,去除了大量容易“冒烟”的杂质,烟点比较高。 油锅冒烟时,油温很可能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把菜下锅,不仅会破坏食物的营养,还可能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发生异变,产生一些致癌物。 建议: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 3 炒菜不开油烟机或炒完立马关掉 烹调油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油烟,其中含有许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质,吸入对身体危害很大。而本身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会加重病情,诱发哮喘、炎症等。 另外,在长期接触厨房高温油烟的中老年女性中,患肺癌的风险增加约了2~3倍,危害不亚于吸烟。 还有些人炒菜一结束,习惯马上关掉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会有一些废气残留在厨房中。 建议:在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工作3—5分钟,这样可以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同时关门开窗,让厨房油烟向外扩散,减少危害。 4 做菜时放很多调料 为了追求菜肴的美味,很多人做饭时会添加不少调味品,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盐。 据资料显示,在中国,65% 的成年居民食盐摄入超过了6克的每日限定量。 长期的高盐膳食会增加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炒菜只放一点盐或海鲜酱油,鸡精味精也少用。可以用葱姜蒜或花椒等调味。 5 油炸过后的油继续炒菜 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另外,使用过的油已经发生了氧化,若存放不当,更容易变质。 6 蔬菜先切后洗 食物被切开后再用水清洗,增加了食物与水的接触面积,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流失。 建议:先将蔬菜清洗干净,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并且,切好的菜最好马上烹调,以免一些营养素被氧化破坏。 7 生、熟食物同用一块砧板 在切割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等会残留在上面,而且部分生食中还携带较多的寄生虫卵。若此后又用于切割熟食,细菌则会以菜刀和砧板为媒介直接污染熟食。 即使在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消毒”,细菌也并不会被彻底消灭干净。 建议:生熟两用,肉菜分开。普通的家庭厨房,至少需要三块砧板才能满足所有需求。一块切菜,一块切生食,一块切熟食。 四招减低患癌可能 除了要避免以上七种做菜陋习,我们还能使用这四招减低患癌的可能。 1 厨房抹布勤消毒 厨房抹布是最脏的。据《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白皮书》显示:抹布用的越久,细菌就越多,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一周后,细菌数量高达22亿。 厨房抹布要分开用,而且每次用后要洗净晒干;每两天用沸水煮20-30分钟消毒或者用专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也可用微波炉高档加热1分钟消毒。 2 炒菜时加点淀粉或食醋 炒菜时尽量做到急火快炒,烹调时可以加入少量淀粉,以有效保护维生素C; 或者加些食醋,醋也可避免蔬菜中维生素C丢失,而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的形成。 3 厨房用具经常换 有裂痕的陶瓷餐具要更换。因为瓷器的彩釉中含有铅,当出现裂痕时,铅就可能溢出,混入到食物中。 塑料制品一年一换。塑料制品一旦超期使用,极有可能变脆、老化,有害的小分子容易析出,成为诱发癌症的危险原因。 筷子3~6个月定期更换。木筷、竹筷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可能会引发痢疾、肠胃炎等疾病。 另外,金属制品,涂层有损就要换。 4 清洗食材有技巧 不正确的清洗方式会导致农药残留,引起慢性中毒。不同食材清洗方式也不同。 叶菜、瓜类上残留的都为水溶性农药,可先用流水冲洗,再用淡盐水浸泡;黄瓜和苦瓜等沟壑多的蔬菜可用牙刷刷洗; 红肉类可先在淘米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再进行清洗;动物内脏类需先用清水冲洗后加入细盐、米醋轻轻搓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重复几次即可。 海鲜类可放在冷水中并在水中倒入少许醋和胡椒粉,或者用淘米水擦洗几次,以减轻腥味。 贝壳类会含有较多泥沙,可在贝类浸泡的容器中加入适量食盐,吐沙完成后进行冲洗。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北青网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婴儿食品含糖过多 令人担忧!

根据一份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商业婴儿食品通常含有过多糖份,及令人困惑的成份清单。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对奥地利、保加利亚、以色列及匈牙利的500多间商店,近8,000种食品进行测试。 世卫欧洲分会表示,在大约一半食品测试中,超过30%食品的卡路里全部来自糖份,约三分一产品含有添加糖或其他甜味剂。 世卫指出,虽然天然含糖食品,例如水果及蔬菜,可适用于幼儿饮食,但“商业产品中,存在高含糖量则令人感到担忧”。 世卫警告,摄入高糖份,会增加超重及蛀牙的风险;而人体过早暴露于过甜产品,可能会对含糖食品产生潜在有害的终生偏好。 世卫欧洲区域主任Zsuzsanna Jakab表示,婴儿及幼儿期的营养,仍然是确保儿童最佳生长及发育,以及以后改善健康状况的关键。 报告指出,高达60%被检查的食品,被标记为适合6个月以下婴儿食用,这与世卫的建议相反,即婴儿在出世后前6个月,只接受母乳喂饲。 世卫表示,正更新指导方针,以协助成员国透过立法来遏止高糖摄入量;且希望促进母乳代用品的使用,并建议6个月至2岁儿童在家中食用含丰富营养的食品。 世卫呼吁,禁止在婴儿食品中,添加糖及甜味剂,且表示糖果及甜味饮料(包括果汁及炼奶)上的标签,应说明产品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食用。 (图片:CTV) T02

中国人饮食含盐量全球最高 是WHO推荐量两倍

pixabay图 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10克钠,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过去40年,中国成年人的盐消费量位居世界最高。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7月12日报道,对1981年以来公布的数十项研究的回顾体现了这一趋势。回顾还发现,中国成人和儿童钾的消费量不到推荐数量的一半,而钾能抵消钠对血压的影响。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莫妮克·塔恩在一份声明中说:“儿童时期的高血压会延续至成人时期,导致心血管疾病。如果在年幼时摄入太多盐,那么到成年后更有可能摄入更多盐,血压就会更高。对中国人口今后的健康而言,这些难以置信的高盐低钾数字令人担忧。” 报道称,回顾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盐摄入量始终很高,并且存在地区差异。中国北方是盐摄入量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成人每天摄入11.2克,但过去40年摄入量一直在降低。塔恩及其同事说,这可能是由于新鲜蔬菜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降低了对腌制食品的依赖,并且政府实施了计划,以提高人们对钠建议摄入量的认识。 与之相反,中国南方的盐摄入量在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的每天8.8克增加到21世纪头十年的每天10.2克。这或许是由于该地区人口外出就餐增多,摄入了更多的加工类食品。塔恩及其团队称,这些钠和钾的估算可能过低,因为没有根据粪便或汗液中这两种金属元素的流失而调整数字。(参考消息)

中国人死因排名:第一不是癌症 诱因就在身边

近日,《柳叶刀》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竟然不是癌症,而癌症中的肺癌仅排第三。 生活中还有哪些“隐形杀手”? 1990年,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和新生儿疾病。而2017年,人类的主要疾病负担来源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中风”。 此外,前十名疾病还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呼吸道癌(气管、支气管、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伤害、胃癌、阿尔兹海默症、新生儿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如何健康跑步?26岁小伙过量运动得病进医院

跑步是很好的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手段,但怎么跑确实有讲究。 最近医院陆续收治到一些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记者走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肾内科等科室发现,最近一名26岁的年轻小伙子因为拼命练肌肉而“中招”了。因不满意自己的肌肉太松软,于是每日到健身房打卡一个半小时,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小伙子四肢酸痛,小便颜色有异,经确诊为横纹肌综合征。 专家介绍,这种疾病常见于平时不运动突然锻炼身体的群体,夏季较为高发。该病可轻可重,轻度的适当补液即可,严重的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猝死。专家提醒,遇到运动不当导致身体不适、小便色泽异常时,应尽早就诊,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进展到急性肾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案例:小伙盲目练肌肉导致入院 不少运动达人以为,“过量运动”所产生的后果,一般就是次日的“腰酸腿疼”,休息一下就没事了,然而,近年频频见于报道的案例,令人开始认识到“横纹肌溶解”这种疾病。 广州中青年实力医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刘璠娜副主任医师介绍,最近医院新收治了一位26岁的年轻小伙子,平时身体挺好的,但很少运动,看到身边朋友健身后身材变得很好,肌肉结实,小伙子便立志练肌肉。他每日到健身房打卡一个半小时,自己找一些训练肌肉的器械锻炼,中途并没有注意补水分。一段时间后,小伙子觉得有点肌肉感了,但是四肢十分酸痛,开始以为是运动多了的副反应,便没太在意。但是四肢疼痛的症状持续一周没有缓解,同时发现,排出的小便颜色变成酱油色了,才急忙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安排他做了肌酸激酶检查,一查发现小伙子指标异常,高达13000U/L,而正常人的肌酸激酶指标是18.0~198.0U/L,遂立即将他转到肾内科进行治疗。经过及时的补液和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后该名患者的状况好转出院。 提醒:肌肉“溶解”严重可致多器官衰竭 刘璠娜介绍,对该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0多例横纹肌溶解病例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案例多在炎热的夏季高发。除过度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比例最高外,部分患者起因是炎症或免疫系统疾病,以往报道提及的因吃小龙虾等引发的横纹肌溶解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多见。 刘璠娜解释,横纹肌溶解症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的心肌及骨骼肌有横纹,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 为何夏季高发?原来夏季在大运动量发生后,局部高强度训练造成局部缺血,横纹肌细胞缺血缺氧,肌肉组织ATP耗竭,大量乳酸堆积。如果运动时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肌肉容易缺血缺氧,再灌注时,肌细胞钠和钙离子超载等机制导致细胞肿胀,甚至细胞死亡,细胞完整性受到破坏,这时候血液中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溶解破裂的细胞内容物释放至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使短时间内大量增加的肌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至肾小管引起肾小管堵塞,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肌肉‘溶解’问题可大可小。”刘璠娜表示,当肌肉损伤100g时,肌球蛋白水平超过5~15mg/L时,尿色改变(棕色或酱油色尿),提示横纹肌溶解已经发生,并且影响到肾脏功能运行了,如果继续加大运动量,可能会进一步发生肾损伤。此外,如果体检发现参与运动肌肉肿胀、紧张度增高甚至局部有瘀斑、瘀血时也应加强警惕。 一般情况下,运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经过补液、碱化尿液等治疗后是可以痊愈的,但是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发生肾损伤需要透析治疗,治疗的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进展到急性肾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防:避免短期大强度训练 虽然肌肉“溶解”可导致肾损伤甚至要透析治疗的严重后果,但是专家表示,也不必过于紧张,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例如夏天是高发时期,这个季节运动就要多注意补水和补充电解质;运动过量导致的横纹肌综合征,多发生于平时不运动或运动量少的人群,常年运动的人发生的比例较少,那么少动的人群在从事运动时就要学会掌握科学运动的基本知识。 刘璠娜建议,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前安排好休息,身体不适、感冒、发热者尽量避免运动;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练习;训练时补充足够的水分、电解质等。加强适应性训练,避免同一项目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尽量交叉训练。 由于横纹肌溶解前没有什么特别的预兆,但是如果运动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大量出汗, 头痛、恶心、呕吐、高热、四肢肌肉不同程度的痉挛和疼痛等症状时,要引发警惕,并及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须知:更健康地跑步 1.户外跑步要注意天气条件,建议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跑。 2.不能在马路边跑步。有研究显示马路边健身相当于不健身,不能让人更健康,也不能预防疾病。3.不能超过1小时,经常训练超过1小时,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建议跑步在半小时以上、1小时以内。马拉松往往超过1小时,不建议人人参加。 4.空调房中PM2.5会显著下降,因此健身房是很不错的选择。 5.使用跑步机和穿一双保护型的运动鞋,有助于降低膝关节冲击,对保护关节很有作用。 6.适当的力量训练,比如爬楼梯(不是下楼梯)和蹲下起立等,可以增强肌肉,保护关节。很多人跑步之后膝关节疼痛,实际上并不是关节损伤,而是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和肌肉损伤。避免韧带损伤的最佳方法就是拉伸。 不过,跑步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强度和具体方法,必要时要寻求专业人士指导。 来源 新浪健康养生    

83%鼻咽癌患病风险与这个相关!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课题组和新加坡基因研究所刘建军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翟巍巍教授合作的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生与存在于该区域的EB病毒高危亚型相关,BALF2_CCT亚型或是导致鼻咽癌高发的EB病毒高危亚型。 EBV病毒基因组变异在鼻咽癌发展中的重要性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该研究系统收集了华南高发区和中国北方等低发区鼻咽癌和对照样本,改进了EB病毒全基因组捕获测序技术,开展了大样本量的EB病毒基因组测序,完成了首例鼻咽癌和EB病毒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验证工作。 最终,将鼻咽癌EB病毒高危亚型标志性位点锁定于3个BALF2基因非同义变异位点,鉴定了鼻咽癌相关EB病毒高危亚型BALF2_CCT。这些变异的累积效应占中国南方鼻咽癌总体风险的83%。发病风险相比低危亚型BALF2_ATC增加约11倍。 与此同时,BALF2_CCT亚型EB病毒在中国北方人群感染率低于5%,该亚型在欧洲和非洲等地则更为罕见,鼻咽癌高危型EB病毒在各地区分布频率和鼻咽癌发病率吻合。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的EB病毒高危亚型BALF2_CCT解释了鼻咽癌在广东地区高发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基于EB病毒高危亚型及曾益新研究组早前研究确立的7个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芯片已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分子诊断科和体检中心作为院内临床检验项目正式开展。 为了使鼻咽癌成为可预防的疾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在集结遗传学、分子医学、流行病学和疫苗研究团队力量,研发EB病毒疫苗。 来源:医师报

谁说牛奶只能喝?晒伤后它将起关键作用!

当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不足以治愈紫外线带来的伤害时,皮肤就会被晒伤。生活中,皮肤白的人往往更容易中招;皮肤黑的人黑色素多,抵抗防护能力更强,皮肤不易老化受损。 皮肤晒伤有三个阶段,初期为皮肤发红发热;中期皮肤则有灼热和刺痛感,且缺水紧绷的感觉比较明显;后期,部分人群晒伤后立即脱皮,也有经过初期、中期后慢慢脱皮的。皮肤晒伤后应进行紧急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是晒黑、留下晒斑,还会使肌肤变得敏感、出现皱纹、过早衰老等。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有家族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经反复晒伤,容易得皮肤癌。 晒伤后的皮肤能否快速愈合,取决于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皮肤健康程度与天然愈合能力;晒伤的严重程度;晒后护理的方法正确与否。 晒后6~8小时内予以肌肤正确保养,可大大减少变黑、变干或晒伤的机会。推荐用冷牛奶外敷,牛奶的酸性对皮肤具有消炎收敛的作用,而且不易过敏,缓解初期轻微晒伤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将牛奶放入4~10℃左右的冷藏室,放凉后,将干净的小毛巾或纱布浸湿,拧至不滴水,敷在晒伤的皮肤上。晒伤面积大时,可用毛巾隔5分钟浸一次牛奶,敷30~60分钟,一天2~3次,持续3天左右,晒伤的皮肤就会得到修复。 晒后72小时内是黄金期,可针对暴晒程度予以不同护肤方式,重点是补水、美白或修复,迅速恢复晒前状况。这段时间需少量多次补充肌肤水分,如使用喷雾补水剂。这是因为紫外线照射皮肤后,水分流失较大,造成皮肤缺水、屏障功能丧失,导致肌肤光敏感。其次是清除紫外线照射产生的氧自由基,因为它会攻击正常细胞,推荐口服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急救期可以将维生素E丸切开,混着常用的润肤乳液搅拌,让两者完全混合,然后直接涂在晒伤处,能帮助发红、过敏的肌肤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还有滋润、美白效果。 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pixabay

视觉疲劳成常态 专家教你如何缓解超负荷用眼

视觉是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长时间玩手机、看电子屏幕、熬夜、佩戴隐形眼镜等行为,都容易引发眼睛的疲劳感。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普及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的视觉使用已远超负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眼睛干涩、胀痛及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 “眼睛不好”似乎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近视又加深了、眼睛干涩、畏光刺痛、容易辣眼睛,更严重的是眼睛罢工、突然看不见了……然而你想过没?眼睛不好,大多是你“折腾”出来的!在你没察觉的时候,眼睛已经伤痕累累。 长时间超负荷用眼,没办法保证泪液膜保持湿润,眼部肌肉也容易紧张,使眼睛出现疼痛、干涩、发胀等,眼肌的疲劳也会造成暂时性的视力下降。过度熬夜会导致近视、眼血管爆裂、甚至暴盲。 长时间玩手机更伤眼,会导致近视加深;但关灯玩手机更可怕,屏幕的亮光刺激眼睛,会更容易引起眼睛疲劳、近视加深,甚至诱发青光眼。忘摘隐形眼镜过夜,会导致角膜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3%学龄儿童、90%玩手机者、64%电脑使用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专家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视觉使用已远超负荷,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视觉疲劳症状,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 专家指出,视疲劳并非独立的眼病,是由于各种病因使得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等,以致不能正常进行视物的综合征。视疲劳以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症状为主,并可能跟全身因素或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 哪些情况会引起视疲劳? 病因不同,视疲劳的类型也大不相同,主要病因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眼部因素。当持续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很容易引起视疲劳症状。眼部本身的问题,也会导致视疲劳。如,屈光不正未矫正或未给予准确矫正的屈光不正、远视或散光性屈光不正、老视、各类眼科手术后的早期(如: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和斜视手术等);眼部疾病,如斜视、干眼症、睑缘炎、结膜炎或上睑下垂等多种眼功能异常者。这些人在长时间用眼后,更容易出现眼胀、眼痛或眼部不适等一系列视疲劳症状。 第二、环境因素。过多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照明条件不佳,环境太干燥(空调房),也容易导致视疲劳。 第三、精神、心理和全身因素。精神和心理状态及某些全身因素与视疲劳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压力大、神经衰弱或有神经官能症的人更易出现视疲劳。此外,某些特殊时期(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都可能出现视疲劳。 发生视疲劳时该怎么办?简述如下: 专家强调,消除病因是治疗视疲劳的关键,首先是对因治疗,然后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对于屈光不正矫正不良的患者予以准确的验光配镜,及时治疗干眼症等眼部疾病。改善视疲劳,也有一定的方法,可以起到预防和缓解作用。 专家指出,预防视疲劳,首先要加强对眼睛调节功能的锻炼,如每伏案工作一小时,就应该远眺一会远方(五米以外,越远越好),让眼睛放松5分钟—10分钟,有利于缓解视疲劳。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建议青少年要每天户外活动至少两小时。 局部按摩或热敷可以增加眼部的血液供应,缓解疲劳。如眼保健操、热敷、戴按摩眼罩等。如果在空调房里长期盯着电脑,眼球会有一些干涩。建议多眨眨眼,或眼皮完全闭合转一转眼球。可以适当地滴一些不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如人工泪液等,或者在工作环境中放水培植物、加湿器等。 要避免在光线不足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下学习,电脑荧幕不要太暗或太亮。显示幕中的字体不要太小,背景颜色不要太刺眼,看电子屏幕时,也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光线比较充足。 研究证实,饮食与视疲劳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或会改变泪液的成分和分泌,会引发视疲劳。 此外,经常玩手机、经常面对电脑、带隐形眼镜、经常化妆或有干眼症的人,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洗眼杯来清洗下眼中的异物灰尘。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自洁能力降低,洗眼可以减少外界异物对眼睛的伤害。 图片来源:pixabay

癌症最爱的7个字,小心“喂”出癌细胞

来源:北青网 记住癌症最爱的这 7 个字:“烟 酒 咸 油 霉 甜 烫”治愈癌症,是一个大难题。但相比于事后补救,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事前的预防,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 7 个字究竟是如何“喂”出癌细胞的。 1. 烟 30% 的癌症都与吸烟相关 烟草烟雾中含有数千种有害物质,其中已被科学论证可致癌的有 69 种。 重度吸烟者得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 5.7 倍。 不止是肺癌,30% 的癌症都与吸烟相关。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指出:几十年来,美国控烟行动有效地控制了肺癌和多种其他癌症的死亡率,效果非常显著。 此时此刻,就是你开始戒烟的最佳时机。 2. 酒 每 18 个癌症,就有 1 个是因为喝酒 酒精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划分至...

在这5个时间喝水 能有效减肥!

在这5个时间喝水 能有效减肥!

睡好养生午觉的6个窍门!3类人睡午觉危险

午睡是不错的养生方式!正确有效的午睡可以明显缓解日间紧张情绪,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而人体的血压、心率、血糖、消化道功能均与自主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相关,这两种功能可使身体机能更加优化,进而减少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午睡还能提高下午和晚上的工作效率,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 如何睡午觉有讲究 午睡时间最好在1小时内 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1小时以内。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 在深睡眠的过程中,大脑各中枢的抑制过程明显加强,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网会暂时关闭,脑血流量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如果人们在深睡眠阶段中突然醒来,由于大脑皮层中较深的抑制过程不能马上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网也不能立即开放,势必造成大脑出现一过性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人体就会感觉非常难受。 而这种迷迷糊糊的不适感大约要持续30分钟左右,才会逐渐消失。因此会出现午睡时间越长,醒来感觉越疲劳的现象。所以,午睡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应以1小时以内为宜,这样既能有效消除疲劳,又不至于睡得过沉而不易醒来。 睡眠姿势要讲究 每天中午时分,在写字楼、办公室里,经常可见有人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打盹儿,有些人干脆趴在桌子上睡。张斌指出,这些睡法都不科学。 人体在睡眠状态下,肌肉放松,心率变慢,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尤其是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进入胃肠,此时若再坐着睡,时间久了大脑就会缺氧,使人产生头重、乏力、腿软等不适感觉。而趴在桌子上睡,会压迫胸部、妨碍呼吸,增加心肺负担。 一般认为睡觉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好,因为这样可使心脏负担减轻,肝脏血流量加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代谢。不过,由于午睡时间较短,可以不必强求卧睡的偏左、偏右、平卧等姿势,只要能躺着,迅速入睡就行。 不宜饭后立即午睡 午饭后,胃内充满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时立即卧倒睡觉,会使人产生饱胀感。正确的做法是,吃过午饭后,先做些轻微的活动,比如散步、轻揉腹部等,然后再午睡,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能提高午睡质量。 你真的会“午睡”吗? 餐后半小时开始休息 午睡的开始时间也有讲究,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在餐后半小时开始休息。因为此时胃内的食物已经部分排空,入睡可缓解消化道压力,同时也能减少胃内食物反流至食道。部分选择卧位睡眠的人群,如还存在食道反流的情况,可适当增加枕头高度,或尽量减少午餐用量、延长午餐至午睡间的时间间隔。 别再“以手代枕”优选卧位 午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这是大家应该重视的问题。其实,如果条件允许,优选卧位睡眠。卧位睡眠质量较高,可使全身关节、肌肉及消化道放松,并且不会造成局部压迫。短期卧位睡眠的话,侧卧或平卧都无太大区别。 职场人由于工作场地有限,无法保证卧位睡眠,不少人都趴在办公桌上午睡。不料趴着午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压迫眼睛,其短期危害为睡醒后视物模糊及变形,长期危害为视力受损及青光眼等;如挤压肠胃,使肠蠕动变慢或受阻,长期可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肠胀气等。趴着睡还会影响上肢的血液回流,部分上肢神经如尺神经、桡神经等受挤压或血液供应不畅,可导致神经受损。轻者有胳膊麻木、刺痛感,重者出现胳膊抬不起来等神经麻痹情况。 趴着午睡 垫松软颈枕或抱枕 趴着午睡的人群,垫松软颈枕或抱枕,以避免对上肢和面部的直接压迫。选择坐位午睡的人,建议佩戴环形颈椎枕,以固定头位。人在入睡后全身肌肉张力降低,若直接靠在椅背上午睡,头部会不自主地侧屈或前垂,易出现颈部肌肉劳损即“落枕”,部分压迫气道导致呼吸不畅、睡眠中低氧情况。严重时会压迫颈内静脉导致头颈部静脉回流不畅,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颈椎病。 三类人睡午觉很险! 体重超标20%、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弊无利。午睡的关键是因人而异,找对正确休息时间。 对于超重的人而言,午睡易使肥胖加剧,不妨改在午饭前睡20~30分钟。 对于低血压的人而言,午睡时,血流速度缓慢,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诱发中风危险。低血压的患者午睡时间不宜长,最好以半小时为宜。 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因脑血管问题而经常头晕的人群也不宜午睡,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道,皮肤、消化道纷纷与大脑争血,此时便有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所以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后,喝杯白开水再午睡。这种午睡能减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不是人人都需要午睡 一些人知道午睡的好处,却苦恼于自己没有午睡的习惯。这个问题倒也不必太过纠结。因为午睡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午睡。 人体对环境和规律的适应非常智能。对于长期无午睡习惯,也无明显疲乏感的人群,偶尔强迫性的午睡反而会增加午后嗜睡感,甚至影响午后正常工作。对于某些夜间容易失眠的人群,日间睡眠也会影响夜间正常睡眠。所以,像上述这部分身体条件好、夜间睡眠充足或需要保证质量的人群,不午睡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适当减少午睡或不午睡。 还有很多人的午睡习惯具有季节性。比如,有的人在炎热夏季习惯午睡,效果也是不错的。一方面可不必在中午外出活动,减少中暑机会;另一方面夏季日照时间延长,午睡后有更充足的精力应对日间活动。但总体来说,在不同季节的午睡,对人体获益并无差异性,什么季节选择午睡,可根据自身习惯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pixabay

研究发现戒酒可改善心理健康

根据一项研究发现,若果放弃饮酒,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研究在《加拿大医学会杂志》发表,研究员一共向美国及香港逾1万名自愿参与人士进行调查,当中包括1,000多名在过去4年已成功戒酒的人士。研究将受访者的酒精消费水平进行分类,并与健康指数作比较,结果发现,已戒酒的人士,表现出最高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指出,就过去4年心理健康的变化,研究发现4年间心理健康状况录得最大好转的是已戒酒的女性,不论她们之前饮酒的数量多少,或是否刚开始饮酒。研究人员表示,平均而言,女性戒酒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过去4年间,十分接近终生没有饮酒人士的水平;相比之下,刚开始饮酒及持续4年适度饮酒的入士,其精神或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太大分别。研究人员表示,没法解释为何戒酒与心理健康有关联,及不清楚为何女性比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会较佳;但可以证明的是,放弃饮酒,可以改善健康。(网上图片) T02

夏季消暑到底该喝冰饮还是热茶?

炎炎夏日,未来几日的最高气温都徘徊在32度,出街一下子就大汗叠细汗,要多补充水分以免中暑。不过一杯冷饮和一杯热茶,到底哪样更可以消暑?相信不少人都会选择到便利店雪柜,买点冻饮,但实际上爽口的冰凉饮品,反而更易令人易中暑。 为何大热天时饮冰凉饮品或者食冰冻食物反而易中暑呢?大量冻饮进入肠胃后,可能迅速带来4种不良后果,包括过量饮用冻饮,需要体内水分稀释,使人体更易受暑热侵袭。食物过凉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食了过冷的食物会增加心脏负担,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引起恶心、呕吐等。冻饮进入体内,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某些部位无法散发,同样使中暑的机会加倍。 其实真正消暑法宝是一杯热茶。首先饮用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腺的分泌,体内的大量水分通过皮肤上的毛孔渗出并蒸发,同时带走体内的热量,使降温效果更好。热茶起到良好的利尿作用,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热茶中的茶多酚、果胶、氨基酸、糖等物质,可与口中唾液发生反应,滋润口腔,使人产生清凉的感觉。 不过大家都要小心,热茶的温度不应该超过摄氏60度,否则会烫伤食道黏膜。如果放在嘴唇边已经觉得烫嘴的话,要等到稍凉一点再喝。 来源:巴士的报

烫伤后涂牙膏?医生警告会严重发炎或感染

马来西亚一名女子被热油烫伤手背后,用薄荷味牙膏涂上患处,结果引致患处出现水肿,整个手背被水泡覆蓋着;有医生将患者的情况及图片放上网,希望其他人不要这样做,因为患处有可能出现严重发炎及受感染。 虽然不少家庭疗法十分有效,尤其使用天然成份的物品,但每隔一段时间,便有家庭疗法出现错误。 Kamarul Ariffin医生在推特上公布一宗在2016年发生的家庭疗法出错事故;他表示,马来西亚一名女子被热油烫伤后,她认为薄荷味牙膏的清凉特性,可以减轻烫伤的痛楚,故将牙膏涂上患处,但结果引致手背出现一个大水泡。 Ariffin医生表示,烧伤或烫伤,不能使用牙膏、面霜、面粉、酱油或鸡蛋,这些物品会导致伤口出现严重发炎,或受感染风险。 Ariffin医生建议,任何烧伤或烫伤的患者,应该循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从患处除去任何烧焦的衣服或手饰,除非已融入皮肤内;其次,用干净温水冲洗伤口20分钟,不要使用冷水或冰;但他强调,严重烧伤或烫伤,区域若较大,应立即就医。 牙膏生产商高露洁亦发出警告,表示牙膏含有研磨剂及清洁剂,可清洁牙齿,但作为纾缓烧伤或烫伤痛楚方面却不太好。 (图片:Kamarul Ariffin推特) T02

夏季增强体质最好的方式:练瑜伽

进入夏季,气候闷热潮湿,人们易出现四肢沉重、易疲劳、食欲下降等不适。如果多多运动一下就可以祛湿解乏、增强体质。夏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选择瑜伽等“慢”运动方式最好,锻炼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为宜。下面给大家讲讲练瑜伽的功效和相关的瑜伽姿势。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无论是对于人体的平衡能力还是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不需要什么器具,省钱又省事,在家中就可练习,其好处简述如下。 1、增加活力,改善情绪。瑜伽对脑部与腺体有积极的保健作用,使人更有活力,从而更加自信乐观,能持久地拥有良好的情绪。 2、外观更年轻。常做瑜伽能减少面部皱纹,产生天然的“拉皮”效果。这主要归功于瑜伽中的倒立姿势。我们通常的直立体位,促使地心引力将肌肉下拉,面部肌肉出现下塌现象。每日倒立数分钟,能令面部肌肉不松弛,使皱纹减少,外观更年轻。 3、增加疾病抵抗力。常练瑜伽可以使体格健壮,提高人体免疫力。 4、改善视力与听力。年岁增长,颈部正如脊柱等其他部分一样失去弹性,神经与血管经过颈部时就有可能遇到阻滞难行的状况,会影响对眼睛和耳朵的血液供应,造成视力与听力功能退化。瑜伽体位与瑜伽颈部运动能改善颈部状况,进而加强视力与听力。 强健身心的瑜伽姿势很多,本文择要叙述。 一、莲花坐 动作:坐正,曲起右腿,将右腿放在左大腿上,脚心朝上;再曲起左腿,将左脚放在右大腿上方,脚心朝上。挺直脊背,收紧下巴,让鼻尖同肚脐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手掌向下放在双膝上。 作用部位:横膈膜以下部位,包括胃部、膀胱、肝脏和神经系统。 功效:帮助调整头部和胸部区域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使人身心平和,增强专注力,同时还可协调新陈代谢,促进消化系统,排出毒素。 二、单腿伸展式 动作:坐正,右腿向前伸直,左腿从膝盖向里弯曲,正好碰到右膝内侧,双臂上举伸直,身体慢慢前倾,头尽量向下低。越向前伸展则效果越好,保持20秒,然后换右腿完成同一动作。 作用部位:身体底部,即脊椎骨底端,以及肾上腺、双腿、骨骼和大肠。 功效:帮助伸展腿部肌肉、韧带、腰脊肌,放松髋关节,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消化系统,改善腹泻和便秘等。 三、猫伸展式 动作:动作像猫一样,双手、双膝和小腿着地,头朝下,臀部和膝盖成一条直线,肩膀和双手成一条直线。吸气,同时收腹,背部慢慢弓起,坚持6秒钟;呼气,然后慢慢地抬起头,姿势还原,放松,再反复做几遍。 作用部位:腰部骨骼以及生殖器官。 功效:活络脊柱,放松肩部和颈部,收紧腹肌;帮助缓解痛经,改善月经不调和子宫下垂,还可以减轻关节炎和加快血液循环。 四、抱胸式 动作:在莲花坐姿势的基础上加上双臂动作,交叉双臂,两手各搭在左右肩膀上。 作用部位:心脏、胸部。 功效:可促进心脏和血液循环,对哮喘、呼吸不规则及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五、头手倒立后弯 动作:双手分开与肩同宽,肘关节垂直,前臂和头部支撑地面,核心发力将身体向上举起,背部保持收紧;脊柱中立且垂直地面,双腿前后分开,单腿伸直触墙。女性在月经期间不要练习这个姿势。 作用部位:头顶,包括大脑上端、脑下垂体。 功效:有助于治疗失眠症,减缓压力及平复过度兴奋的神经。 六、婴儿放松式 动作:跪坐,臀部坐在脚跟上,双脚合拢,脚板朝天,头、颈、身成一条直线。将上身慢慢向前弯曲,用胸腹部去贴近大腿,头部缓缓垂下,双臂放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上。闭上双眼,脊柱完全放松。保持这姿势约1-2分钟。 作用部位:后背,包括脊椎骨、背部底端、脖颈和手臂。 功效:舒缓精神紧张,身心放松,消除疲劳;松弛背部及消除脊柱压力。

加拿大男子患胃癌扩散 如何击退痛楚?

癌症对患者的伤害,除了影响器官运作什至全身机能外,到后期亦会引发极大痛楚,对于抗癌中的病人,肉体和精神同样受着折磨,照顾者在旁看着也不好受。其实现代医学已经有不少治疗疼痛的药物及方法,只要用得其法,患者绝对能击退痛楚! 撰文:陈旭英 50岁的贺先生,15年前从加拿大赴港工作及定居,去年因为腹痛而求医,经详细检查后,确诊胃癌,而且已经扩散至全个腹腔,腹膜亦受癌细胞侵蚀。 “我消化系统一向不好,加上工作关系进食不定时,所以常有胃胀。我自两三年前起体重逐渐下降,以为自己吃得少。但直至去年底因为长期胃胀痛,听医生建议照胃镜,一照就发现问题,抽了组织化验,之后再做过电脑扫描及正电子扫描,整个腹腔都是癌细胞,做手术也无用。 肿瘤科医生最初建议试化疗加标靶,之后再试免疫疗法,直至现在…… 人已经很消瘦,然而腹腔鼓胀,整个腹腔都痛,肿瘤科医生给我试了很多种类的止痛药,有口服也有注射的,剂量愈来愈高,但都不太有效果,最后我自己找到养和的疼痛治疗中心,痛症科医生给我转了一种有神经痛止痛效果的吗啡药,现在已经毋需再打止痛针了……” 癌病人痛楚类别 养和医院疼痛医学专科医生唐家辉说,癌症病人需要接受控制疼痛治疗比率不低。 “研究显示大约二至三成癌症病人会有严重疼痛;而在临终前,大约九成癌病人都会受到痛楚的困扰。 痛楚对癌症病人是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亦是一个恐惧。为何癌症会引发痛楚?唐医生说,“癌症引发痛楚的成因有很多,包括肿瘤压着神经线而产生痛楚;肿瘤长大引致附近组织发炎引发痛楚;肿瘤影响病人骨骼软组织的疼痛;另外癌症治疗亦会引发痛楚,例如化疗或电疗都可能会伤及神经线,有几种化疗药物可以令手指脚趾非常疼痛;手术本身都会引发疼痛,例如肺癌开胸切除肿瘤,资料显示有五成病人在手术后三个月,伤口仍然疼痛,不是医生手势不佳或手术本身有问题,但这是常见情况;又例如乳癌手术,清除腋下淋巴后,有一部分患者在三至四个月后仍然感痛楚,而当中的一成是严重痛楚,影响睡眠及起居生活。即大约百分之一的手术后病人受着痛症的困扰,这绝对不是小数目。” 除了癌症本身和治疗会带来疼痛外,癌症病人也会有因为年老退化而引起的痛症,例如背脊痛。 “有肺癌病人在数年前切除了肿瘤,之后出现背脊痛,可能是癌细胞转移至骨骼而造成的痛楚,亦可以是退化引致的背痛,即是就算没有癌症复发,病人本身都会有痛症的存在。”唐医生说。 正确使用吗啡药 唐医生亦指出,现时不少药物能有效控制癌细胞,延长病人性命,例如标靶药物,帮助一些原本只得两三个月寿命的病人延长寿命,这类病人会出现疼痛的机会因而增加。 癌症病人治疗期间,以及患病情况稳定后,都会持续复诊,当有痛症发生时,是否由肿瘤科医生治疗病人的疼痛呢?是否用药物治疗呢? 唐医生说,可以由肿瘤科医生处理;至于处方什么药物,则因应情况而定。根据医疗指引,可以用吗啡类药物治疗癌症痛楚。 “大家或许会担心吗啡类止痛药会上瘾,但文献显示以吗啡控制癌痛,上瘾机会较低,除非病人本身有此倾向,例如有酗酒或滥药习惯。 在治疗癌症痛症中有一种称为“Pseudo-addiction”情况,即病人‘追药食’,愈服愈大量,像上瘾一样,事实是病人的痛楚需要更高剂量药物才能控制。 ”唐医生说。 另外唐医生亦指出,当医生处方吗啡类药物时,病人或大众都会以为病情已经到了末期,其实是误解,癌症病人在疼痛初期使用吗啡类药物,疼痛得到控制,病人才能保持生活质素。很多癌症病人服吗啡类药物很长的时间,而病情和疼痛都控制得好好,或可以减少吗啡药量。 吗啡类止痛药有很多种类,有些针对神经痛,有些适合肺功能或肾功能差的病人使用,有些是贴在皮肤上的,有些是喷鼻或含在舌下。 “喷鼻及含在舌下的属最新止痛药物,一般医生未必熟悉其使用方法;而喷鼻止痛剂,建议只处方予曾使用吗啡类药物的癌症病人。”唐医生说。 不同药类治不同痛 唐医生曾遇过一名受癌痛折磨的病人,跟进其病情的政府肿瘤科医生只处方同一种止痛药,当病人反映未能控制疼痛时,医生不断加重剂量,惟最终都无法止痛。唐医生建议癌症病人,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但有感目前的医生未能控制疼痛的话,就要考虑寻求其他医生帮忙,发掘更多选择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处理癌病人的疼痛,需要因应其痛楚种类而处方合适药物。唐医生说,第一类是诱发性疼痛(incident pain),例如癌症转移到骨骼,患者步行时诱发疼痛,或癌症病人要洗伤口,亦会诱发很大痛楚。 第二类是爆发性疼痛(breakthrough pain),即病人突然出现爆发性疼痛,通常持续1至2小时,之后便消失。 另一类是背景疼痛(background pain),即一直存在、持续的疼痛。 治疗爆发性疼痛的,宜用在5至10分钟内见效的喷鼻或舌底的吗啡药,唐医生解释:“口服吗啡药发挥效用需要半至1小时,在身体内产生的效果维持3至4小时,如用来治疗爆发性痛楚,药物发挥效果迟,当发挥效果不久后,疼痛已经自行消退,但病人却要继续承受药物的副作用。另外癌痛病人的背景疼痛必须控制得好,才能使用控制爆发性疼痛的药物,如前者控制得不好,只是增加控制爆发性疼痛的药,结果亦是无补于事。” 长效短效 灵活运用 吗啡药分为长效及短效,短效的大约有3至4小时效果,长效可达12小时至3天。唐医生解释,长效的为吗啡止痛贴,好处是方便一些无法吞服止痛药人士使用,例如头颈癌病人,或肠癌病人无法吸收,亦可用吗啡贴。但不适宜一开始便处方,因为药效较难消退,会使医生难以微调药物份量,故吗啡贴是在医生调校好药量之后病情稳定,才使用的。 唐医生特别指出调校药物的重要性,“12小时药效的,由于药量在血液中的水平提升较慢,有时痛楚超越药物能控制水平,就需要加一些短效(四小时)的止痛药。如仍然不足够,就可以使用喷鼻或舌下的止痛药。故不同情况可使用不同的药物。” 疼痛医学专科医生因应每个病人的痛楚模式,而处方适当的止痛药物。换句话说,每一个病人都要度身订造一个止痛疗程。 唐医生补充说,要检视病人的整体状况、肝功能及肾功能以选择适当的药物。例如有些吗啡药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律不整,故病人需要检查心脏功能及进行心电图,才能确定是否可以用吗啡药物。 另外有研究显示,有3至4成癌症痛楚病人有神经痛(neuropathic pain),例如肿瘤压住神经线导致神经痛,就应该处方神经痛药物,而大部分吗啡药对神经痛不太有效。 贺先生经唐医生处方吗啡类药物,痛楚评分由最严重时的九分(评分由1至10,最痛是10分),下降至1至2分。

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原来是它!

老人跳舞益处多。跳舞是一种协调能力锻炼,可提高身体平衡力,减少跌倒概率。配合音乐来跳舞,可刺激脑细胞,让头脑活跃。老人跳舞还可很好地活动全身各关节,增强肌肉和关节间的柔韧度,长期坚持,还能提高心肺功能,预防心脏病。常跳舞,心情好,腰酸背痛更减少。 老人适合跳啥舞? 第一,交谊舞,常见的如华尔兹,舞步在速度缓慢的三拍子舞曲中流畅运行。因为有明显的升降动作,加上轻柔灵巧的倾斜、摆荡、反身和旋转动作以及各种优美的造型,十分适合中老年人。 第二,广场舞,动作简单,节奏明快,容易掌握。有12步、16步、18步、20步、22步、37步、40步等,在广场、公园、操场可随时加入。跳广场舞可放松心情,舒缓紧张情绪。 第三,秧歌,非常具有民间风格,随着鼓声节奏边舞边走,变换队形,可谓丰富多彩。第四,皮影舞,动作前弓后倚,时而跳跃,时而甩臂,是对皮影戏人物的模仿。其特点是颈、腰部伸屈活动范围大,上下肢关节、肌群进行有节奏的协调运动,能促进老人平衡机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肌肉萎缩。 老人跳舞几点要注意 1.不宜跳过于激烈的舞,否则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血压骤升,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2.不要穿硬底鞋。舞场地面平滑,穿硬底鞋易滑倒。而且硬底鞋弹性差,有损小腿肌腱和关节。 3.饭后或酒后别跳舞。 4.病情不稳切勿跳舞,疝气、胃下垂、脱肛者可能因跳舞加剧症状;患有耳源性眩晕、颈椎综合征的老人跳舞易跌倒。 爱出门才能更长寿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心血管、中枢神经等功能逐渐衰退。经常到户外进行适当运动,一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能量消耗,改善脂肪代谢,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和高血脂;二是步行时下肢支持体重,上下肢骨关节、肌肉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能加强心肌收缩,对改善心肺功能、延缓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有积极作用;三是到户外可以增加紫外线照射时间,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发生。另外,老人常出门可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通过交际行为保持社会功能,缓解抑郁情绪。 所以,建议老年朋友多出门,最好的去处就是城市绿地。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研究发现,老人每天在安静且有绿地的公园散步1小时,就能显著改善肺活量,并且这种益处在多数人中可持续24小时以上;老人患冠心病的几率也可降低19%以上。 此外,老人可以与邻居聊天或者到广场散步,只要走出户外就是好事。但要提醒老人们注意:1.出门前听天气预报。早晚出门注意温差,春秋两季别穿太少;2.出门带点食物。比如饼干、面包、牛奶,便于随时补充能量,还要携带手机;3.选好地点。最好多去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安静的地方;4.别贪多。出门不要走太远或太疲惫,可以让家人帮助设计路线。 每天抻腿30分钟防摔跤 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除了要预防各类疾病,还要特别预防跌倒。因肌肉力量不足引起的摔跤,除导致骨折外,还可能引发其他复杂病症发生。美国一项研究建议,坚持进行腿部抻拉运动,能有效地预防跌倒。 该研究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教授朱迪·穆勒·多尔普发起,研究人员每周5天、每天30分钟在中老年小鼠的腿部绑上夹板,以便让它们的腿部能够伸直。4周后,这些小鼠的腿部灵活性明显强于未绑夹板的小鼠。 研究人员指出,肢体抻拉运动一般被作为锻炼前的热身或锻炼后的整理活动,比走路、慢跑或骑车之类的有氧运动所需的体力低很多。但是,这种轻体力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保持行走能力的绝好办法,因为抻拉运动能改善小腿动脉血管功能,增加受抻拉肌肉部位大血管和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他认为,老年人只需坚持每天半小时的简单抻腿运动,就能有效改善腿部血液循环、增加双腿力量。如果坚持抻拉超过4周,可能会使身体受益更多。 多尔普教授补充说:“四肢末梢血管有问题或因糖尿病导致腿脚受累的人群,做抻拉一类的轻微热身运动也非常有益,因为坚持这些训练很有可能帮助他们恢复行走能力。” 六类疼痛最困扰老人 带状疱疹。当老人免疫功能低下,如受凉、感冒及精神压力过大时,可能出现带状疱疹。20%~40%老年患者疼痛不会随皮肤水疱痊愈而消失,可能迁延数年。急性期疼痛如没得到很好控制,超过1个月就会演变为复杂而顽固的后遗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它被称为“疼痛之王”,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感觉如放电、针刺或刀割。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老年人中常见,女多于男。患者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可能导致剧烈阵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呈周期性发作。 骨质疏松痛。老年人群中很常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站、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患者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针刺、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病情昼轻夜重,周围神经病变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恶性肿瘤疼痛。这类疼痛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部性,可定位;另一种则为弥漫性,部位不清。恶性肿瘤疼痛表现有胀痛、刺痛、酸痛、绞痛、隐痛、坠痛、撕裂痛等,程度差异较大。有时,单纯口服止痛药物很难满足患者的要求,也可进行微创手术选择性神经毁损或放镇痛泵。 骨折或做过其他手术。骨折或手术后,伤口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形成一些疤痕,其组织内的神经纤维对外界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形成疼痛。 老人最忌蹲和跪 跪在地上擦地板、蹲着挑菜或洗衣服、坐矮板凳看电视……这些对阿姨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却一点一滴地磨损着她的膝盖,导致关节出问题。蹲、跪、坐矮板凳是最伤膝盖的3个动作,老人一定要避免。 膝关节位于人体的大腿与小腿之间,是由股骨(大腿骨)、胫骨(小腿骨)以及髌骨(膝盖前方的小型骨)构成,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关节:胫骨─股骨关节;髌骨─股骨关节。这两个关节如果长期承重,就可能因为软骨磨损而演变成退化性关节炎。而人在蹲跪时膝盖所承受的压力,比骑车、走路、上下楼等还要大。以一个60公斤的人为例,蹲跪时胫骨─股骨关节承受了336公斤的重量,而髌骨―股骨关节的承重高达420公斤。 一般来说,50岁的人膝关节退化的比例大约有三成,60岁激增到六成,到了80岁就几乎是百分之百了,女性膝关节退化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除了遗传、老化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膝关节退化还有以下几大原因:关节过度使用与磨损、体重过重、长期熬夜、姿势不良、营养不均衡、曾经骨折开刀或韧带受伤。如果膝关节先天不足,后天又失调,退化得自然就比别人快。蹲、跪、坐矮板凳这3个动作就属于关节过度使用与磨损、姿势不良。 很多老人害怕伤膝盖,不敢做运动,这反而让膝盖更脆弱了。对有膝关节退化问题的人,我建议骑车这项运动,一来它可以强化大腿的肌力,大腿强壮了,膝盖就跟着强壮了;二来它可以加快膝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骑车给膝关节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坏处,临床上很多病人就是靠骑车把退化性关节炎“练”好的。 另外,喜欢跑步、爬山的老人也不要“因噎废食”,只要及早保养关节,避免伤膝盖的危险动作,注重营养与休息,就能护好膝关节。例如每次跑完步,身体就会进行“修复”工作,需要大量的热量与养分,老人要尤其注意营养补充,特别是糖类、蛋白质和水分。 

知道的太晚了!原来养生最好的方式这么简单

当你坚持早起的时候,你知道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吗?当你面对愤怒不满时,你的情绪疏导会让你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今天人民健康网就与你聊聊这个话题。 早起的人会越来越年轻 闹铃响了好几遍才睁开眼睛起床,洗漱化妆,匆忙上班,这种被时间追赶的感觉,不仅让自己很累,还会导致大脑运转不畅,工作效率低下。 何不试着早起,研究发现,早起的人更有活力,更显年轻。 能长期坚持早起的人,一般不会有熬夜的坏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诸多因熬夜引起的疾病,身体更加健康。 长期早睡早起,首先新陈代谢顺畅,皮肤会变得更好,长期坚持黑眼圈也会变淡。比起那些晚睡熬夜,白天不起的人,即使同样每天睡7小时,看看那些晚睡晚起的人,苍老写在了脸上。 体内生物钟调整得好,肠胃活动会更加活跃,有利于形成清晨排便的习惯。所以,只要能早起,就能获得很好的美容效果。 而究竟什么样的清晨活动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那必须是做伸展体操,让身体运动起来获得拉伸。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停止活动,处于“凝固”状态。而早晨做一些轻缓的拉伸动作,能让身体舒展开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让身体暖和起来促进代谢,从而让一整天都充满活力。 除了会越变越美,坚持早起也会让你更加聪明。 因为长期坚持早起的人无论是脑细胞还是神经细胞,寿命和活力都更强,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好的觉醒和应激反射能力,显得更加灵活聪明,在做事效率和成功率上会高出很多。 早起也能缓解焦虑的心理,“白天”的时间被拉长了,感觉比别人多了2个小时,不是时间在追赶你,而是你在指挥时间。同样,按时休息,早早起床的人患上抑郁的风险也更小。 想要早起,不妨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尝试吧。 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早起一个小时,或者半小时,哪怕只有10分钟也会让你变得和从前不同。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写字,插花,跑步,画画,任何事,做你想做的,仿佛这个时间是额外的奖励。 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命运 你是否也一直在“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当下,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在忍受“心苦”。每天都有一些人因为情绪失控,用暴力对待他人,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更多的人则活在纠结、焦虑中。导致中国15~35岁群体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疾病和意外,而是自杀。 医学证明,人的各种疾病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 心理专家指出,情绪是疾病之源,想要拥有真正的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吃补品、看医生,更需要学会与人相处,拥有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幸福力。人生应该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情绪管理,我们除了要学会与负面情绪相处外,还要掌握培养创建积极情绪的能力,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命运,掌控了情绪就把握了幸福。 负面情绪是疾病之源,管理情绪就是管理健康 负面情绪通常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的,而这些矛盾多源于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和现实不符。 想要拥有真正的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吃补品、看医生,更需要学会与人相处,拥有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幸福力。 经常愤怒和有敌意的人,容易患有高血压和冠状动脉血管疾病; 怨恨、悲痛,不能宽恕和原谅他人,自我憎恨,容易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 焦虑,容易引起应激性肠道综合征。 当我们压抑一些负面情绪时,它便会通过身体来表达。 情绪是疾病之源,疾病是负面情绪没有化解的身体呐喊。许多的悲伤、恐惧、愤怒、不满、抱怨都源于没有得到身体需要或想要的东西。 我们的很多疾病在出现症状之前,组织已经发生病变了。就比如,当你感到肝区不适、恶心、厌食之前,肝组织已经病变了;在组织发生病变之前,细胞已经发生了病变;细胞发生病变之前,我们体内的分子已经发生化学变化;而我们体内分子之所以发生化学变化,多数情况与我们的情绪有关。 其实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里就有“恐伤肾,悲伤肺,怒伤肝,忧伤脾”的记载。只是现代医学找到了科学的证据,让人能够看到这个变化的路径,而实际上人能够理解和看到的还很有限。管理情绪就是管理健康,管理生命,管理幸福。 努力培养积极情绪,感恩所有学会欣赏自己 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最大的消耗,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和情绪对抗上面,消耗自己,也消耗别人。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够不带情绪地表达需求和愿望。而当需求和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不抱怨、不攻击、不逃避,积极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生活中,任何时候我们都希望好心情多于负面情绪。所以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除了要学会与负面情绪相处外,更重要还要掌握培养创建自己积极情绪的能力。 当因为求而不得而感到难受时,问问自己,或者去做一个调查:调查一下中国有多少人是听不到、看不到、又不能够说话、四肢有残疾的,又有多少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传染病以及精神疾患的,调查之后再好好体会一下,再盘点一下自己所拥有的…… 人的本能是盯着自己没有的一切,也因此会常常难过、悲伤、失望。而学习关注我们拥有的一切,感恩我们拥有的一切,就会感到富足和喜悦。但这种能力,也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 疏导情绪,步骤有四个 1.停下来。当你有情绪时,找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安静地和自己待在一起。 2.听从身体的指引,感受自己的身体。跟随身体的指引,可能想哭,可能想说,可能想喊,可能想打,也可能想抱抱自己。总之,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身体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直到身体感到舒服一些。要明白,身体在很多时候都比我们的大脑有智慧。 3.问自己究竟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怎样才能满足。特别是如何不依赖他人也能让自己满足。 4.制订行动计划清单,开始行动。

60岁后进入肿瘤高发期,早期预警请注意10个症状

万物生长都有一个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细胞更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从健康细胞到癌症细胞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甚至数十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癌症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原因。20岁接触,可能50岁发病。中老年人易患肿瘤,首先与肿瘤的病因和其生物学特点有关。肿瘤的形成常常是多年的慢性刺激和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结果,一般肿瘤的潜伏期长达10~30年。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肿瘤“易感性”也增加。在癌症的病因中有80%来自外界致癌因素,其中大部分是化学性致癌因素,人们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会接触致癌因子。老年人年龄越大,接触时间越长,患癌的机会越大,接受致癌毒物量越大。所以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步入老年以后,随着全身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会降低,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使得肿瘤有机会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患肿瘤常“无症状” 老年人无症状的潜伏肿瘤较多,年龄越大,潜伏肿瘤越多。“无症状”也不是绝对的,很可能是肿瘤症状被其他老年性疾病所掩盖。如肺癌的咳、痰、喘症状可能被老慢支、肺气肿、慢阻肺等疾病所掩盖。肠癌的便秘症状可能被老年习惯性便秘所掩盖。骨肿瘤可表现为关节疼痛和骨质疏松,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退行性关节炎或风湿病。颅内肿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偏瘫,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中风。 老年人易患多发恶性肿瘤 老年人易患多发性恶性肿瘤,即一个人同时或先后患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原发癌,年龄越大,多发性恶性肿瘤的比例越高。此外,老年肿瘤患者由于身体逐渐衰老,或是由于伴发其他疾病,所以会表现出一些非特异症状。如衰弱、乏力、全身疼痛等,容易被当作一般衰老表现而被忽视。 对肿瘤早期表现应提高警惕 肿瘤常见早期预警症状: 持续性声嘶、干咳、痰中带血; 消瘦、贫血或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 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感; 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鼻咽分泌物带血; 无痛性血尿; 身体表浅部位出现异常肿块; 体表黑痣或疣色泽改变和增大; 皮肤黏膜溃疡不愈; 不明原因的发热; 不规则、不正常阴道出血。 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不要简单地认为是衰老或其他疾病引起,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最好能定期检查身体,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所以,即使确诊患癌,也不要恐惧,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合理治疗。 人总会老去,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争取避免癌症侵袭。预防癌症,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健康的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都对癌症预防有积极作用。 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姜永生

为什么车祸中女性更容易伤亡?看完这个实验你就懂了

我们通常给女司机扣上马路杀手的帽子,却忽视了另一个事实:女性在车祸中的伤亡率也更高! 早在九十年代,汽车制造商就开始用假人来实验车的撞击安全性。但当年的技术仅仅是用同一种体型的男性假人来做撞击测试,因此有很大的性别和体型局限性。目前,假人撞击实验不仅加入了仿真人体器官,还引入了女性假人模型。在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多次的假人车祸撞击实验表明:当相同身材的男女性遭遇车祸,女性车祸中的伤亡率竟比男性高出73%。而不同的脂肪分布和肌肉强度竟然都是导致差别的罪魁元凶。 面对这个问题,沃尔沃(Volvo)在过去四十年一直在研究制造对男女两性都同等安全的汽车,并将他们在实际撞击中得到的数据分享给其它的汽车生产商。但性别差异产生的汽车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热门旅游景点惊现食肉病菌!有人丧命,有人断腿!

​美国佛罗里达的碧海蓝天和沙滩,每年吸引着全球无数游客,对加拿大人来说也是度假热门地。但最近曝出一种罕见食肉病菌,已经致死一名77岁的老人,让12岁的小女孩失去一条腿。 非常恐怖!提高警惕! 沙滩漫步割破皮肤两周后丧命 Lynn Fleming是美国一名77岁的退休银行职员,长期居住在匹兹堡的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退休后搬到佛罗里达,在阳光沙滩的海边享受生活。 丈夫不久前去世后,她搬到了佛罗里达的Ellenton,毗邻最热门的Coquina沙滩。 Lynn 6月14日,Lynn的儿子Wade带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佛罗里达看望母亲,一家人前往Coquina沙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Lynn在海边漫步的时候不小心被绊到,一时没站稳跌倒在水边。Wade说,她母亲跌倒后腿被刮破,左胫骨处有一个大约19毫米的伤口。 救生员把伤口清理干净并用绷带包扎,当晚Lynn没有任何不适或者身体异常的状况,一家人便和朋友出去吃晚饭了。 第二天,Wade就和妻子儿女一起返回了匹兹堡。 Lynn和孙子孙女 但Lynn的伤口却恶化了,伤口虽然不深却一直血流不止,腿部红肿的面积越来越大,朋友把Lynn送往医院看急诊,医生给她开了抗生素的药,还打了一针破伤风。 6月17日,朋友来给Lynn送药的时候发现她晕倒在了房间地板上,意识模糊,左腿胫骨的伤口已经变黑,他们立刻叫了救护车。 到医院后Lynn被确诊患上坏死性筋膜炎,也就是感染了俗称的食肉病菌(flesh-eating bacteria),Lynn接受了手术,但在两次中风,肾衰竭以及全身感染性休克后,她在家人和朋友的守护下离开了人世。 从海滩漫步的一个小伤口到死亡,Lynn只度过了两周。 海滩玩耍 第二天整条腿坏死 相较于77岁的Lynn来说,12岁美国女孩Kylei Brown也许还算是幸运的。 今年6月初,Kylei和家人到佛罗里达旅游,在海滩上嬉闹玩耍了一天后,Kylei在右小腿剧烈的疼痛中醒来。 家人开始以为是肌肉痉挛,没有当回事,结果第二天Kylei的疼痛进一步恶化,她几乎不能走路了。 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将她送往医院看急诊。 和Lynn同样的情况,Kylei也感染了食肉病菌,患上坏死性筋膜炎。 原来,Kylei在前往佛罗里达度假前曾在家中被滑板割伤,右小腿下部有一个伤口,病菌就是顺着这个伤口,从水中进入到Kylei的身体里。 所幸伤口的位置在小腿下部,在三次大手术后,Kylei的命保住了,但她还是基本失去了右腿,现在她的右腿大面积坏死,还是不能走路,医院正尝试复健。 什么是食肉病菌? 食肉病菌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细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每年感染的病例大约有700到1200例。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感染食肉病菌而死。 食肉病菌会阻止血液循环,导致组织死亡和皮肤腐烂。虽然不止一种细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食肉,但公共卫生专家认为,A组链球菌属细菌是这些感染最常见的原因。 它常见于水中,可通过擦伤、伤口、新纹身甚至皮肤上的一块淤青感染。如果有人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或者用海水或微咸水弄湿伤口,弧菌也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污染。 因此,如果身上有任何伤口,请及时处理,并且尽可能的避免进入任何水域(海水或任何淡水水域,游泳池,温泉等)以预防任何细菌性皮肤感染。 夏天到了,在湖边、海边度假的千万要小心! (作者:小星 加国都市生活 dushi-ca) 参考:https://www.ctvnews.ca/health/family-woman-dies-from-flesh-eating-disease-in-florida-1.4489564

加国首次研究证实:这些食品有害健康!

星报资料图 加拿大心脏病及中风基金会委托的研究证实,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的成年人,患痴肥的比率较一般人高31%,有糖尿病高达37%,多60%有高血压。加拿大心脏病及中风基金会建议,选择完整的食材和尽量少加工的食品。   加拿大成年人日常获得的热量几乎有一半来自“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超加工食品更占青少年饮食近6成。医疗服务每年花费260亿元,治疗饮食引起的疾病。加拿大心脏病及中风基金会要求政府,规定超加工食品有更明显的营养标签,以及修订食品指引。 撰写报告的满地可大学副教授Jean-Claude Moubarac指出,这是加拿大首次有证据显示,超加工食品明显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世界各地的研究也发现超加工食品有碍健康。 什么是超加工食品?只含极少甚至没有完整食品 据百度百科,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经加工过的食品基础上再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含有五种以上工业制剂,并且是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 超加工食品主要是指食品含有的盐、糖、油和脂肪外的工业成分,如用来增加感官刺激的添加剂、用来保鲜的防腐剂等。方便面、面包、奶油蛋糕、巧克力、苏打汽水、即食汤等都是超加工食品。除了这些,由糖、脂肪及氢化植物油和变性淀粉等不是在日常厨房使用中的物质所制成的食品,也属于超加工食品。这些食品通常也被称为垃圾食品。 超加工食品是指由加工厂量产,非经厨房煮食,并且有多种添加剂的处理食品。这类食品极少含有完整的食材,有方便、吸引和低成本的特性。 超加工食品只含有极少甚至没有完整食品(Intact Food),通常是高热量、高游离糖、高盐或高饱和脂肪。最常见的超加工食品,有8.6%是快速食品和急冻餐,8.6%是大量生产的面包,曲奇饼、蛋糕、糖果和其他甜食占5.3%,3.4%是加糖的奶类食品,加糖果汁和汽水有3.2%,人造牛油也有3.2%。常被人忽视的添加糖的早餐谷物也属于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容易吃过量 法国和西班牙近期的研究发现,多吃超加工食品增加患痴肥、高血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的研究则发现,超加工食品很容易让人吃过量。 研究显示,在2015年接受调查的13,608名成年人,平均每日吸取1,819卡路里的热量;当中有39.7%来自没有加工或极少加工的食品,6.7%经厨房烹调的食品,6.8%为加工食品,46.8%属于超加工食品。 原住民及教育程度低者较多食用 调查发现,超加工食品只占移民成年人日常饮食的36.9%,低于加国出生成年人的50.6%。原住民、教育程度较低、居住在乡郊和吸烟者食用超加工食品的比率较高,但各年龄、社会阶层和家庭收入则没有显著差别。 Moubarac副教授说,超加工食品不仅没有益,更取代正常的健康食品。超加工食品食得愈多,真正的完整食物便吃得少。 加拿大心脏病及中风基金会行政总裁Yves Savoie表示,需要改变饮食环境,鼓励食得健康和煮食,选择完整的食材和尽量少加工的食品。政府应立例强制规定,要在加工食品的包装正面标明营养成份,并且限制向儿童推销食品和饮品。

加拿大原住民自杀率远超正常人!

图为Pikangikum第一民族的一间被废弃的房屋。加通社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本国原住民的自杀率,是非原住民的3倍。 统计局上周五发表报告指出,2011至2016年间,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美蒂斯(Metis)和因纽族( Inuit)人的自杀死亡率,每10万人中每年24.3宗;相比之下,非原住民的自杀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中每年8宗。 报告还发现,居住在保护区中的第一民族自杀率是生活在保护区外第一民族的两倍;美蒂斯族的自杀率是非原住民人口的两倍,而因纽族则高达9倍,每10万人中每年有72.3宗。 青少年自杀率为最高 此外,在第一民族男性及因纽族男性和女性中,15至24岁青少年和年轻人的自杀率为最高。 但统计局也指出,原住民的自杀率“在社区层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报告称,根据第一民族各部落来统计,有超过60%的部落自杀率为零。 统计局表示,与非原住民相比,原住民自杀的风险较高是由于“社会经济特征”,如家庭收入、劳动力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社区规模和是否生活在保留区内或区外。 报告称,在第一民族中,78%的自杀死亡风险是源于上述因素,而在梅蒂斯人和25岁及以上的因纽族人中,这个比例分别为37%和40%。 综合报道

老年痴呆测试题,五道全错请自觉安排住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说的话,一张口却不知道要说什么;下了楼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刚才锁门没?刚放下的东西,就忘记放在那里了…… 不瞒你说,这很有可能就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啊! 下面有5个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立刻回答,不能花时间慢慢想,来测一测你的痴呆情况。 老年痴呆测试题 你参加赛跑,追过第2名,你是第几名? 你参加赛跑,你追过最后一名,你是第几名? 以1000加上40,再加1000,再加30,再加1000,现在加上20,再加上1000,现在加上10,总数是什么?(只能在脑中计算,不能使用纸与笔或计算器。) 黑人和白人生下的婴儿,牙齿是什么颜色? 一个哑巴想买牙刷,他模仿刷牙动作,成功向店主表达,也完成了购买。现在如果一个瞎子想买一副太阳眼镜,他要如何表达? 往下 ↓ ↓ ↓ ↓ ↓ ↓ ↓ 测 试 结 果 第1题解答:如果你的回答是第1名,你就错了!你如果追过第2名,你只是取代那人的位置,你是第2名。 第2题解答:如果你的答案是倒数第2名,你又错了!告诉你,你怎能追过最后一名?请保持思考冷静! 第3题解答:得到5000是吗?正确的答案是4100,不相信?用计算器查证吧! 第4题解答:婴儿没有牙齿 第5题解答:他只要张开嘴问即可。他是瞎子,不是哑巴。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的答案 对5题:还蛮灵光的。 对4题:正常。 对3题:退化不是重点,粗心才是你的致命伤。 对2题:有点危险了! 对1题:老年痴呆初期症状! 你们都对了几题?我不会告诉你们我只对了一题...... 虽然这几道题带有娱乐效果,但是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在逐年增加的事实却不能否认,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 老年痴呆十大预警 1、记忆力衰退,记不起眼前或短期内发生的事。 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 3、语言表达产生困难。 4、丧失时间观念与方向感,甚至会迷路。 5、判断力与警觉性降低。 6、理解力或安排事务的能力下降。 7、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8、情绪发生剧变,动辄发怒。 9、个性改变。 10、失去活动力,无法照顾自己。 不想患上老年痴呆,学会预防变得无比重要。那么该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呢? 研究表明,手指的各类运动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老化,促进理解、记忆等功能。 大脑健康的生活方式 1、饮食均衡 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少蛋白质、食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都要均衡摄取。 2、增强锻炼 经常锻炼,特别是参加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跳广场舞都行,可以增加大脑的记忆中心,使其保持活力。 3、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以“重置”你的大脑,使其变得更加敏锐。 4、多听听音乐 听音乐会增强认知,并且改善人的精神焦点,舒缓压力。 5、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 积极的社交关系,可以帮助预防记忆丧失,有益身心健康。 6、坚持思维训练 比如去学习一门课程,或者玩玩棋盘游戏,如此思维训练,可以让大脑保持健康。 来源 | 科普中国

注意!午睡千万别再趴着睡!其中的危害很多人不知道…

要说在炎炎夏日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中午睡一个舒服的午觉了。既不辜负一上午的努,也为下午积淀了能量,简直一举多得。但有人觉得午睡只会越睡越累,只要中午一午睡下午一定会浪费,其实是因为你压根就不会睡! 比如说睡姿,有的这样睡 这样睡 或者这样睡 还有到底睡多久比较好,真的是睡到自然醒才最好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午睡” 到底有没有必要午睡?不是有必要,而是很有必要。 午睡能给身体带来诸多好处,可以用“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来形象午睡的作用 午睡可以有效缓解疲劳,使我们一下午都能保持精神活跃。 对脑力劳动者而言,午睡更是一次小规模的休养,其效果不亚于夜间睡眠,因为午睡真的有诸般好处。 午睡有哪些好处? 1、消除困倦 一上午高强度的工作学习,到了中午会困意袭来,此时午睡一下,可以有效给大脑和身体充电,提高之后的工作效率。 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能够将碎片化的记忆形成具有网络结构的记忆,将信息从短期转化成长期记忆。 2、保护眼睛 闭眼入睡可以让眼球睫状肌得到休息,有效防止视力下降,此时泪腺也开始分泌泪水,可以帮助滋润工作了一上午干涩的眼球。 3、降低血压 研究发现,午睡片刻,有助降低血压。 有高血压的人群,或是在上午的工作中遭受压力导致血压升高的人群,午睡一下可以充分恢复血压稳定。 4、调节情绪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午睡之后神清气爽,甚至更加乐观向上。午睡可以降低人体紧张度,帮助改善心情。 午睡是好,但若方式不对可能适得其反,下面这些不正确的午睡方式一定要避免哦! 哪些午睡方式是错误的? 1、午觉睡得晚 有些人会在下午三四点钟才午睡,一觉醒来,月亮都出来了,这样的午睡会打乱人体生物钟,不可取。 2、吃饱就睡 当我们进食后,血液主要聚集在消化系统,供给大脑、肢体的就会相对减少,这样睡醒后很容易头昏脑胀,四肢乏力。 对消化系统来说,吃完就睡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诱发胃炎甚至反流性食管炎。最佳时间应该在饭后活动10-20分钟再午睡。 3、趴着午睡 对上班族来说,由于条件有限,最常见的就是趴着睡了。 趴着睡会压迫到眼球,可能会损伤眼角膜和视网膜,最终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长时间趴着睡会扭曲颈部,导致肩颈部肌肉酸痛。 压迫肺部,导致呼吸不顺,也会压迫颈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醒后会出现头昏、眼花等缺血缺氧症状。 如果把手压在脑袋下面枕着睡觉,还会压迫手臂桡神经,造成手臂神经麻痹。 可能会导致面部神经长期受压迫,引发神经麻痹或脸部变形,也就是说可能会变丑。 什么午睡姿势最好? 午睡的首选姿势,应该是躺着睡最为合适。 在办公室,可以购买简易的折叠床或者一张靠背斜躺的椅子。 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坐着睡了,但切记不要趴着睡,找个有靠背的椅子,备好U形枕,午睡时套在脖子上,让颈椎充分放松,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午睡到底睡多久最合适? 人的睡眠周期大致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一次周期完成大约需要1-1.5小时,然后浅睡眠和深睡眠依次交替完成整个睡眠过程。 一般人在入睡30~60分钟就会进入深度睡眠,在这个阶段被打断叫醒,起来后反而会更加困倦无力,甚至会有轻微头痛的症状。 所以,睡午觉最好控制在25分钟左右,在深度睡眠发生之前醒来,这样可以快速恢复身体能量和大脑活力,也能清醒、高效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此外,午睡在早上起床后6-8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有效缓解上午工作、学习的疲倦,也不会耽误夜间睡眠。 所以中午睡一会儿是很有必要的你都是怎么睡的?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作者: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