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05:53:13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健康

新冠康复者气血虚 中医推荐调理汤

【加拿大都市网】一旦不幸确诊新冠肺炎,康复后可以如何调理身体?今集《有营厨房》主持Ricca会示范煲注册中医吕兆升推介的康复者调理汤。 Ricca示范煲注册中医吕兆升推介的雪梨玉竹养津汤。 注册中医吕兆升为新冠肺炎康复者推介了雪梨玉竹养津汤。   雪梨玉竹养津汤 吕医师表示新冠肺炎在中医的角度上属于“温病”范畴,温病期间,由于热邪炽盛,容易伤津伤气,所以新冠肺炎愈后容易出现阴津亏损或气血亏虚的情况。因此,吕医师推介雪梨玉竹养津汤,有助养阴、生津、润肺,可以为康复者恢复气血,而且材料及做法都很简单。 食材特色 吕医师指雪梨有助清热润燥、生津化痰的功效;玉竹有助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陈皮布助燥湿化痰、健脾理气。把它们煲在一起, 十分养生! 雪梨具有清热润燥、生津化痰的功效。 雪梨玉竹养津汤材料   材料 雪梨 2个 玉竹 30克 无花果 5个 陈皮 半个 南杏 15克 猪展 或 瘦肉 200克   做法 一、雪梨洗净、切块、去芯。 小贴士:切好的雪梨记得放到盐水中,可避免它们氧化变黄。 把切了的雪梨放到盐水中,可避免氧化变黄。   二、玉竹、无花果、陈皮及南杏洗净浸泡。 将玉竹、无花果、陈皮及南杏 洗净浸泡。   三、猪肉切块,汆水备用。 四、煲滚6碗水。 五、加入所有材料。 六、水滚转小火煲1至1.5小时。 小贴士:猪展(猪腱子肉)可更入味,煲完汤后可以吃回猪展,不过比瘦肉肥腻一点。如想吃得更清淡,可选择用瘦肉煲汤。 雪梨玉竹养津汤有助养阴、生津、润肺。   这个汤水十分清润,适合热病初愈阴津亏损的人士饮用,症状包括口干咽干、唇色鲜红、颧红面赤、眠差盗汗、身热烦躁、鼻干目干等等,建议每星期饮2至3次。 不过吕医师提醒大家,脾胃虚弱容易大便溏泄的朋友,就不宜喝这个汤了。 记者:Ricca

新冠病毒正在不断变异 专家警告不戴口罩会增加变种机会

【加拿大都市网】全国各地陆逐取消防疫限制,加拿大人可能会觉得于生活各方面开始恢复正常,不过,有专家警告,结束身体距离和戴口罩等长期存在的做法不仅会增加传播,甚至会增加出现新变种病毒的机会。 传染病专家米勒(Matthew Miller)接受CTV采访时表示,对于受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犹如一张彩票,它能增加产生较以前的变种更好和更恶劣的新变种病毒机会; 如没有被感染,则减少了病毒变异的机会。 米勒说,随着病毒的复制过程,它会产生突变,冀变得更具传染性及增加其传播,从而改善其生存能力。 这就是导致新变种出现的原因; 通过传播给更多人,这为病毒提供了更多变异的机会。 安省延龄草医疗网络(Trillium Health Partners) 传染病专家查克拉巴提医生(Dr. Sumon Chakrabarti)表示,病毒基于选择性压力来复制和修改其基因组成的概念,是病毒生命周期的正常部分。病毒一直在变异,大家是无法控制这一点的,病毒变异将继续作为病毒进化的自然组成部分。 此外,温哥华传染病学中心医学总监康惠医生(Dr. Brian Conway)指出,疫苗在新变种病毒出现所起的作用也很重要,完全接种疫苗的人越少,新变种不仅会出现,甚至传播的可能性亦越大。他说,全球大约43%的人尚未接种至少两剂疫苗,这使大约30亿人极易感染新冠病毒。 康惠医生强调,变种依赖于病毒在现实生活中的复制,如拥有的易感染宿主(susceptible hosts)越多,病毒便会越多。由于它复制了那么多,在随机性的情况下,将可进化出一些能生存的新变体。 另一方面,米勒指出,公共卫生措施在防止感染方面可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在拥挤的环境佩戴合适的口罩,尽可能与他人保持两米距离。他还建议大家保持手部卫生,并与疑似染病的人保持距离。他说,这些措施不仅有助遏制病毒的传播,还可降低新变种出现的速度。 米勒称,任何降低风险的方法都会减慢这种变异出现的速度,大家必须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康惠医生也表示,只要病毒能传播和生存,新变种的出现是不可避免,就病毒未来变体可能是什么样子而言,它们可能会继续在普通人群中变得更温和和高度传播,情况类似在加拿大取代Delta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体。 米勒说,未来变种将继续温及更易传播的想法虽不能保证,但重要的是全球要为一种新变种做好准备,原因是新变种可能较以前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更危险。 V06

免疫咨询委员会建议儿童打辉瑞疫苗 莫德纳备用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The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NACI)周五发布新指引,支持为儿童提供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而不是新获批准的莫德纳(Moderna)疫苗。 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周四批准为6至11岁儿童提供莫德纳的儿科新冠疫苗。 莫德纳儿童剂量疫苗引发心肌炎的风险目前仍不清楚,但与辉瑞-BioNTech的疫苗比较,莫德纳成人剂量在青少年中发生罕见不良并发症的风险略高。 委员会表示,莫德纳疫苗可作为提供给儿童的替代品,但辉瑞的剂量是接种首二剂疫苗的首选,原因与存在心肌炎的潜在风险有关。 据成年人口的间接数据显示,莫德纳疫苗似乎稍微更有效。 基于这个原因,委员会称,对于一些免疫能力低的儿童,可考虑使用三剂莫德纳疫苗。 V06

春湿麻痹关节痛?教你突发自救穴按法

【加拿大都市网】踏入三月尾,天气开始回暖,春湿雨雾时分,再加上常夹杂风、寒、热邪,身体一旦正气不足,便很容易轻则湿重易倦,严重者出现痹证性关节痛。   筋肌骨酸麻痛 湿邪具有黏滞、重浊、趋下(向人体下部走)的特性,湿气重与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着肯定的关系。中医认为湿气有内湿与外湿之分,春季的气候潮湿闷热所造成的居住环境潮湿,正是导致外湿的原因之一。而湿邪偏胜所导致的痹证为着痹,特点是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重着;风邪偏胜者为行痹,特点是关节游走疼痛;寒湿偏胜者为痛痹,特点是疼痛固定、剧烈;风湿热邪则形成热痹,特点是关节灼热红肿、发热。 突发作自救穴按 不管是哪种痹证,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在临牀上已获得良好的疗效,可配合中药外敷,以温经通络、舒筋止痛中药于患处局部外敷,疗效更为显著。当患者痹证突然发作时,除了尽快求医,可按压穴位及服用食疗以缓解疼痛。   下肢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能化湿舒筋,祛风除湿。 阳陵泉:小腿外侧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今作膝下两寸。助清利湿热、舒筋健膝。 犊鼻: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助祛风湿,利膝关节。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处。能调理脾胃,扶正培元。 上肢 肩: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外方凹陷处。可助疏散风湿,通利关节,祛邪解热。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有助疏邪热,利关节,祛风湿,调气血。 合谷:手背第1至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能疏散风邪,开关通窍。 按摩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或拇指的指腹轻轻按揉穴位2至3分钟,每日2次即可。不宜过分用力,以稍有酸胀感为度。当关节疼痛甚,同时伴有发红、肿胀、发热时,请勿揉搓关节。 祛湿补骨汤疗 材料:巴戟天3钱、杜仲3钱、山药5钱、牛大力5钱、千斤拔5钱、薏米5钱、芡实5钱、茯苓3钱、猪腱半斤。 制法:将所有用料和配料洗净,猪腱汆水,同放瓦煲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再用细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祛湿,舒筋活络。 若有明显不适,建议先咨询中医师的意见,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食品及适当配伍其他药材服用。 (网上图片)

忽冷忽热最易生病 如何预防“倒春寒”引发的疾病?

【加拿大都市网】这两天大多伦多地区气温上升,3月17日周四最高气温更是达到了17摄氏度,破了多年以来的纪录。但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寒冷与降雪的天气仍会接踵而来。按中国自古以来的说法,忽冷忽热最容易让人生病。我们要如何预防呢? “倒春寒”容易引发哪些疾病? 每当春季出现持续气温偏低时,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急症以及哮喘等呼吸急症的病人会有所增加。建议有这几类基础病的人群,在春季要尤其注意防寒、防病。 医生还提醒,春季乍暖还寒,还要警惕几类遇冷易发作的疾病。比如,感冒、过敏性鼻炎、咳嗽等。 南方阴冷潮湿的地方,会多发关节疼痛。 此外,还有消化道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本站相关报导:别把冬衣收了!天气反复 降雪与低温仍会出现! 如何预防“倒春寒”引发的疾病? 预防这几类疾病,科学“春捂”很重要。 日常外出,要尤其注意头、脖子、腹部保暖。老年人还要注意膝关节、腰背部保暖,以免着凉。 春季防病,还要注意多开窗通风。如果是晴天,建议在日出后和日落前开窗。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如果持续阴雨天,建议等到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时,再开窗通风。 (都市网Rick综合,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加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 可能不会被世卫批准使用

【加拿大都市网】加国生物科技公司Medicago研发了加拿大首款新冠疫苗,由于该公司与烟草业有联系,其疫苗很可能不获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作紧急使用。 世衞助理秘书长西茂(Mariângela Simão)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该疫苗。她表示,由于Medicago为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拥有,世卫及联合国在与烟草和武器工业的接触有非常严格的政策,因此审批程序要搁置,而它很可能不会被世卫接受列入紧急名单。 世卫于2022年3月2日透过网站发布指导文件,显示提交审查的疫苗评估程序。Medicago 的新冠疫苗在该组织的意向阶段被列为不接受。 总部位于魁省的生物科技公司疫苗,标志着全球首项供人类使用的植物性疫苗。根据临床试验的证据显示,这种名为Covifenz的疫苗由两剂组成,必须相隔21天才可接种一次。 该公司于2021年12月提交了包括3万名志愿者在内的最后阶段数据,供加拿大卫生部进行监管审查。卫生部于2022年2月下旬批准Medicago的疫苗可用于18至64岁的群体。 加拿大有一份购买多达7,600万剂Covifenz的合约,若世卫拒绝其申请,它将阻止加拿大向新冠疫苗全球获取机构COVAX捐赠任何Medicago剂量。 Medicago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至今尚未收到世卫的任何官方讯息。公司理解这决定与Medicago的少数股东有关,而不是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联邦卫生部长杜克洛(Jean-Yves Duclos)周四表示,政府正密切关注局势,并正研究世卫与Medicago之间的交流。 加拿大卫生部的代表未回应世卫的决定。 V06

最新模型:安省疫情触底反弹 5月住院患者会多

【加拿大都市网】根据最新模型显示,安省由现在至5月份,应就染疫后须住院的患者人数回升作出准备,因为所有监测都显示,Omicron变种病毒引起的这一波疫情正触底反弹。 安省疫情科学顾问团表示,随着室内强制戴口罩的要求于下周一(21日)结束,且Omicron亚变种病毒BA.2的到来,预计到5月份,感染新冠的患者需要接受ICU治疗的人数会增加三分一,至大约300人。 届时,住院患者人数也可能回升至大约800人,但这仍大幅低于1月中录得的逾4,100人。 疫情科学顾问团的最新模型显示,除北部以外的所有安省地区,住院患者人数都会出现上升。 但顾问团警告,最新模型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社区的免疫水平、行为变化及更具传染力的BA.2亚变种病毒株,令日后的病毒传播情况会变得不能确定。 疫情科学顾问团负责人Peter Jüni医生表示,不会假装疫情可在一夜之间消失,亦不能一下子将所有口罩弃掉,应随着时间,及慢慢增加与别人的接触,才可慢慢停止使用口罩。 疫情科学顾问团表示,安省没有纪录使用快速检测而录得对病毒呈阳性反应的病例,故此,模型对预测病毒传播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顾问团表示,估计每10宗病例中,只有1宗病例被纳入省级的数据中。 顾问团强调,省府应该准备疫情逆转的情况,及准备随时重新引入戴口罩及疫苗证明等规定,以及继续改善公共场所的通风系统。 安省卫生厅发言人Alexandra Hilkene表示,若果病毒传播回升,省府会专注供应足够的医院床位。 最新的模型亦显示,由2021年12月底开始,为成年人接种第3剂疫苗的运动,对因染疫而须住院产生显著影响。 若果没有第3剂疫苗接种运动,1月第3周的Omicron高峰期,会有超过5,000名患者住院,接受深切治疗的患者人数,亦会比1月中录得的数字高出大约30%。 (加通社资料图) T02

加拿大卫生部授权 莫德纳疫苗用于6至11岁儿童

【加拿大都市网】莫德纳公司(Moderna Inc.)周四表示,加拿大卫生部已授权其新冠疫苗可用于6至11岁的儿童。 这种名为Spikevax的疫苗最近获澳洲和欧盟批准于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中使用。 莫德纳2021年表示,其两剂疫苗在6至11岁儿童中产生病毒中和抗体,其安全性可以与青少年和成人临床试验中所见的结果比较。 卫生部批准的接种程序是打两剂疫苗,12岁及以上人士各100微克剂量; 6至11岁各减半剂量,两者都是相隔一个月才接种第二剂; 疫苗也获准作为18岁及以上人士的加强剂。 该疫苗已获美国批准用于18岁及以上群体,该公司正待美国监管机构决定,是否让其疫苗用于12至17岁的儿童。 竞争对手辉瑞(Pfizer)的PFE.N新冠疫苗已获准用于美国的5岁以下儿童。 加拿大则在2021年8月批准使用莫德纳的青少年疫苗。 V06

研究:奥密克戎存活时间长 审慎洗手减少感染

【加拿大都市网】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初期,大家的感觉就像病毒无处不在,但数月过去后,科学共识开始形成,大部分公共卫生官员和科学家均同意,公众被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空气接触病毒,而不是透过污染物的表面而感染;但专家提醒公众,在各项防疫措施中,不能忽略洗手。 不过,具高度传染性的变种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可能较其他病毒的存活时间更长,这引发那些基本预防措施可能仍有必要的考虑。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最近一项研究便发现,奥密克戎在不同物体表面较之前的SARS-CoV-2病毒更稳定。结果显示,奥密克戎通过污染物途径来传播的可能性增加,研究人员强烈建议对公共区域的常见接触表面进行手部卫生(hand hygiene)和经常消毒。 防疫不可忽略洗手 这研究论文已在网上发表,但未经评审。 此外,近期的其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的重度突变刺蛋白较以前的细菌株更稳定。香港研究团队之前亦对SARS-CoV-2病毒在各种表面上的传染性水平进行研究,如飞沫含有奥密克戎会有什么后果,特别是BA.1变种被应用于不锈钢、纸张和玻璃等表面的情况。 在每种情况下,奥密克戎的感染性量康复时间都较原始病毒样本的时间长。研究人员指,需要更多证据来解释,为何在各社区研究中观察到的奥密克戎传播性增加,而物体表面上的额外病毒稳定性可能是一个因素,在建议针对感染的防控措施时,应考虑这一点。 另一方面,对于试图在重启社会时亦降低感染风险的加拿大人来说,有专家指,大家一直非常关注空气传播和口罩,但忽略了洗手。 安省京士顿(Kingston)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传染病学系主任埃文斯(Gerald Evans)认为,除了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等其他个人保护措施外,基本的手部卫生仍然是抵御这种病毒的明智方法。 他说,由于孩子们经常将物件直接放入口中,定期对儿童日托设施和学校的玩具及其他物品进行消毒,也可能会有帮助,但他警告公众不要恐慌,避免采取太严厉的预防措施。 埃文斯强调,如审慎地洗手,这将可减少受到传染的机会。 星岛综合报道 星报资料图片

疫情下过量服用维生素有危险! VC或VD多用伤肝肾

近期基本的维生素补充剂成为不少人用作抗疫预防,甚至感染后的舒缓剂,当中以维生素C功效最被神化吹捧,一下子令人都大为忽略了其他种类如维生素D等,其实维生素D是能减低上呼吸道感染风险的有效元素,然而不论C还是D,专家强调,过量同样会伤肝肾。  米施洛营养护康中心注册营养师朱杰羚说:“维生素C主要参与人体免疫系统运作,增加白血球活跃度和数量,并帮助吸收铁质。维生素属抗氧化物,能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破坏,修补受损组织。有文献指,当未患病时持续每日服用多于200毫克维生素C,于患感冒时,有助减轻症状,然而, 当患病时才补充维生素C,则不能加速感冒康复。”  过量易致肾结石 朱杰羚提醒大家,由于维生素C是水溶性营养素,在健康情况下,身体毋须额外维生素C时,身体会排走多余的维生素C,因此,多吃了也无大作用。成年人每日摄取量超过2,000毫克维生素C即属过量,过多维生素C会导致恶心、腹泻等问题,增加肾结石风险。市面上的补充剂中,维生素C含量各有不同,购买时须特别留意服用剂量。  “根据食安中心建议,8岁以下儿童每日摄取不少于30毫克维生素C,8岁以上不少于40毫克,成年人每日摄取不少于45毫克维生素C。世衞建议,成年人每日的维生素C摄取量为75毫克,虽说各地对人体每日的维生素C摄取量有不同,但综合而言,只要每日100毫克便也足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吸烟人士比非吸烟人士则需要摄取较多维生素C。 含丰富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为新鲜蔬果,例如番石榴、奇异果、橙、木瓜、苦瓜、番茄和灯笼椒等。番石榴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100克番石榴含有228毫克的维生素C。”朱杰羚称。 添加维生素D奶类 其实除了维生素C,维生素D亦被提及作抗疫元素,不过,因为大家一般印象都以为维生素D只具维持骨骼健康作用,故防疫“知名度”不及维生素C,其实它除了帮助身体吸收钙质,还能调节免疫系统。  “有研究发现染上新冠肺炎后出现重症的人,体内维生素D含量较低。虽然目前未有确切证据指出维生素D有对抗新冠肺炎的功效,但由于摄取足够维生素D能减低上呼吸道感染风险,因此,补充维生素D亦相当重要。维生素D主要从阳光吸收,每日晒太阳15分钟已得到一日足够的分量。不过疫情严峻,大家外出时间减少,家中亦未必有露台或日晒的地方。若没法通过阳光摄取维生素D,建议大家多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黄、三文鱼、吞拿鱼、鲭鱼、添加维生素D的奶类和谷物等。” 长者或需要额外补充 成人和儿童都应每日摄取600至800I.U.的维生素D,只要1杯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约120I.U.)加3安士三文鱼(约570I.U.),已可获得一天所需的维生素D。朱杰羚指,若无法接触阳光,也无法通过食物摄取足够维生素D时,尤其是长者,就需要考虑额外补充维生素D。 而正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或类固醇人士,考虑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应先咨询医生,以免影响药物效用。须留意每日摄取超过4,000I.U.维生素D即属过量,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所以不像维生素C能与身体的水分一起排出,只会储存于体内无法被排走。摄取过量维生素D可出现恶心、作闷等现象,严重时可导致肾结石,又或肝中毒,引发肝衰竭和肝硬化。

这家长期护理院 为什么能做到2年新冠零确诊?

【加拿大都市网】烈治文山长期护理院Mariann Home,在过去2年的疫情下,至今一直保持零确诊,没有1名住客感染新冠肺炎。 Mariann Home住客Esther的女儿Kella Demiglio形容,“知道没有人感染新冠肺炎,就像一个真正的奇迹”。 Mariann Home行政总裁Bernard Boreland于2020年1月走到前线,储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在省府要求这样做之前,已经实施多项措施,包括确保工作人员只可以在Mariann Home工作,不能到其他护理院做兼职,防止病毒传播。 他将面对“非典”的经验与培训,用作确保住客及工作人员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 但高度传染力的Omicron变种病毒,令该护理院于2022年1月需要面对重大挑战。 Boreland表示,20名工作人员在假期聚会后,对病毒检测呈阳性,但透过日常的检测与隔离措施,最终可阻止病毒进入护理院。 他表示:“当时,我们改变了检测政策,每名工作人员,在每天上班前,都要接受病毒检测”。 他表示:“我们继续对员工实施10天隔离,我们没有遵守省府的建议,即5天;我十分高兴这样做,因为我们仍有员工在5天隔离后,病毒检测仍然呈阳性”。 他表示,员工在每个班次开始,都会接受快速检测,并必须等待结果出现后,才能向所属单位报到;且更强制要求每周进行PCR检测。 员工Jeanine Dukelow表示:“我感到十分安全,因为他为我们提供设备与知识”。 即使省府最近放宽了访客的限制,并取消对长期护理院员工的疫苗接种要求,但Boreland仍然保留数项措施,当中包括对所有员工的疫苗接种要求。 Boreland表示,任何访客都必须提前安排探访时间,及限制同时探访的人数。 住客结束1天外游,返回护理院后必须进行隔离,并接受为期1周的快速及PCR检测。 Boreland表示:“很明显,新冠病毒仍然存在,因为我的检测结果仍然呈阳性,这就是为何我们需要格外小心”。 (图片:CTV) T02

73%加拿大人支持公共场合继续戴口罩

(■调查显示,相当比例国民表示会继续保持戴口罩。 星报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有73%的民众,表示支持在公共场合继续要求戴口罩,64%表示支持在其社区内的餐馆、剧场等地,继续核查公众疫苗接种证明。 加国国民对于近期政府快速解除防疫限制措施看法分歧,相当比例国民计划继续保持戴口罩、社交距离等习惯,并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在公共场合核查疫苗接种情况。36%国民认为政府解除防疫限制的步伐太快。38%认为时机合适,还有26%认为太慢。全国各地民众的看法差别较大。以安省而言,认为解除太快的有39%,太慢的有26%。 在加拿大政府将继续执行哪些防疫限制措施的决定权推给民众的时刻,上述数据突显了一个逐渐显露的趋势。即使许多防疫规定不再是政府的官方要求,许多国民仍希望继续保持过去两年形成的防疫习惯。 亚缅两省长抗疫最受质疑 64%国民表示在洗手之后仍会使用消毒搓手液。60%表示仍会注意保持社交距离。超过一半国民(53%)表示至少在近期,仍会避免前往大量人群聚集的场合,50%表示会继续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加拿大人对总理杜鲁多过去两年处理疫情的表现毁誉参半。认为他表现好和表现差的民众均为48%。相比之下,联邦首席医官谭咏诗获得56%国民的好评。各省民众对其省长的抗疫表现评价不一。大西洋省份、卑诗和魁省的省长均获得其省民肯定。而亚省和缅省长,其抗疫表现则受到省民的广泛激烈批评。 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半数以上民众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将卫生消毒措施做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至少一半民众表示会继续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 加拿大人也因为在疫苗立场上的分歧,而普遍经历过难以应对的时刻。56%民众表示自疫情以来,他们曾经与亲近的朋友或家人在疫苗立场上发生冲突。45%表示他们曾因为疫情限制而拒绝出席有关活动邀请,并为此感到为难。

安省今日新增1076例 阳性率13%

【加拿大都市网】安大略省3月15日周二新增1076例,16例新的新冠死亡。但ICU病人持续下降。 过去24小时内处理了 9,698 次测试,阳性率13%。高于一周前的 11.2%。今天的阳性率是一个月内观察到的最高值。 目前,安大略省有688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比周一的 602 人每天略有增加,但低于一周前的 779 人。 卫生厅长叶丽雅(Christine Elliott)表示,这些患者中有近一半因 COVID-19 入院,51% 因其他原因入院,但病毒检测呈阳性。 住院患者中有220 人在重症监护室,低于昨天的 228 人和 7 天前的 246 人。77% 的 ICU 患者因 COVID-19 入院,23%...

新冠疫苗:什么人需要打第四针?

【加拿大都市网】随着加拿大各省放宽与疫情相关的限制,人们担心新冠传播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在最脆弱的人群中。专家建议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应该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公共卫生官员和专家仍在继续建议加拿大人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剂,研究表明,这些疫苗可有效预防与新冠相关的住院和死亡。 多伦多大学传染病学系主任考尔(Rupert Kaul)说,当谈到第四剂疫苗的需求时,虽然数据仍然有限,但早期研究表明,这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有好处。对于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身体在面对SARS-CoV-2病毒时无法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他说,疫苗通过激活人体的T细胞和B细胞来诱导免疫反应,T细胞可以靶向和破坏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而B细胞会产生中和抗体以防止感染。 他说,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首先很难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进行了器官移植,或者他们正在接受阻碍其身体免疫反应的治疗,例如化疗等。这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严重疾病的影响。 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的传染病专家侯赛因(Shahid Husain)表示,长者也会出现免疫衰老。这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的过程,导致身体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分裂和生长的能力。因此,60岁以上的长者患上更严重新冠病例的风险也增加了。 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 (NACI) 目前建议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应在接种第三针后至少六个月应接种第四剂疫苗,不过不同省份对这些指南的应用有所不同。 在亚省,12岁及以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有资格在第三剂疫苗后至少五个月接种第四剂疫苗。曼省的网站指出,建议中度至重度免疫功能低下的青年和成年人总共接种四剂疫苗;第三剂需要处方,第四剂应在第三剂后五或六个月给予,具体取决于年龄。 在安省,12岁及以上的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以接种第四剂疫苗。12至17岁的人必须在第三剂和第四剂之间等待至少六个月,而18岁及以上的人只需等待三个月。其他特殊人群中的某些人也有资格获得第四剂。 考尔说,这些建议中的一些差异背后的部分原因是基于目前可获得的第四剂疫苗的效力及其保护作用减弱速度的有限数据。 v16

六种对心脏健康不利的食品 你要尽量少吃!

【加拿大都市网】你的心脏健康很重要!你的心脏越强壮,你患衰弱性疾病的风险就越小,你就越有机会尽可能充分地享受你的生活。 保持你心脏处于最佳状态的最好方法之一,除了定期锻炼之外,就是富含心脏健康食品的饮食。 下面这些食物对你的心脏不那么健康。这并不是说偶尔吃点这些食物就会把木桩刺穿你的心脏。在你的饮食中过多或过度依赖这些食物才会导致心脏健康问题。 人造黄油 虽然构成经典人造黄油的人工反式脂肪已被禁止,但许多人造黄油产品将氢化油换成了棕榈油。 棕榈油对心脏健康的作用不大,对比牛油果或橄榄油,这两种油才会对你的心脏有好处。 脱脂食品 虽然每克脂肪所含的卡路里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要多,但它是一种必要的营养物质。你必须每天吃足够的脂肪,最好是在几乎每一餐和零食中都包括。 你还需要脂肪来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例如,维生素D和E有助于支持良好的心脏健康,但是,如果你在吃饭时没有提供足够的脂肪,它们可能就会被排出体外。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血管细胞。所以,要选择全脂或低脂的食品,而不是无脂的。 能量饮料 红牛之类的能量饮料可能使你认为你需要它们来感受能量,但现实是,除了高剂量的咖啡因之外,它们还含有其他刺激物的混合物。 现实是这些饮料与心脏病有关,特别是当与酒精混合或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饮用。 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尤其高。专家建议抛弃这些饮料,改喝咖啡或茶。或者只是吃一些提高能量的食物,如高蛋白零食来唤醒身体和头脑。 过量酒精 虽然偶尔喝酒不应该有问题,但每天有规律的饮酒,即使是适量的,也会增加高血压和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适量被定义为“女性每天最多喝一杯”,“男性最多两杯”,一杯相当于350ML的普通啤酒,150ML的葡萄酒,和30ML的白酒。 然而,由于高血压的相关风险,2020年膳食指南科学委员会建议将男性的适量定义减少到每天只喝一杯。因此,尽可能地减少酒精以保护你的心脏吧。 油炸食品 面包糠和油提高了卡路里,而且它们并不是有益的卡路里。缺少营养的热量通常被称为空热量。空热量实际上会让你感到腹胀,而充斥着空热量的饮食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这可能会导致与体重有关的心脏健康问题。偶尔吃一下是可以的。只是不要让油炸成为你烹饪食物的首选方式。(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menshealth.com/nutrition/g35519855/foods-bad-for-heart/)

总结十四种牙痛的原因 锻炼过度也会牙痛?

【加拿大都市网】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牙痛发作会让人难以咀嚼、说话、集中注意力,甚至在晚上难以入睡。喝凉水、嚼花椒、吃止疼片……殊不知,生扛着只会让潜在的问题加重,未经治疗的牙痛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 美国《健康杂志》网站总结了牙痛的14个原因。对号入座,亡羊补牢,在牙痛变严重之前积极治疗更容易解决。 原因1:龋齿 它是指牙齿被腐蚀出了一个洞,即牙齿坚硬的外表面(牙釉质)被侵蚀了。龋齿最初可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最终会导致牙痛,特别是如果牙洞变得非常大,靠近牙齿内的神经。龋齿是导致牙痛的最常见原因。 严重的龋齿通常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足以让人醒来,躺下时疼痛会加重。症状轻微的龋齿很容易被忽视,但当病人无法忍受疼痛时,就需要做牙根管治疗了。 原因2:锻炼过度 锻炼对身心健康有益处,但它会伤害到牙齿吗?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体育医学与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的确有这种可能性。研究人员发现,与不锻炼的人相比,进行耐力训练的铁人三项运动员牙齿被侵蚀(由于牙齿上的酸导致牙釉质流失)的风险更大。他们每周锻炼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有多颗龋齿。牙医推测这与他们的唾液分泌量减少有关。 唾液有90%以上的成分是水,通过嘴呼出口腔。口腔干燥会面临龋齿的风险,因为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如果你经常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训练,出汗量很多,呼吸沉重,就会造成水分不足,引起牙痛。 原因3:填充物脱落 如果对该区域施加过多的力,或者材料破裂,龋齿中的填充物就会脱落。在填充物周围或下方的腐烂也会导致破损。有些病人甚至没感觉到填充物脱落,直到他们咬了食物才有感觉。当他们咀嚼时,食物会被推到这个区域,填补到空洞里,造成压力。这个区域也会对冷热酸甜敏感。 原因4:脓肿 当食物颗粒夹在牙齿之间,而你继续咀嚼时,会把食物推入牙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会造成炎症和疼痛。它可以沿着牙龈线引发脓肿,在那里残留的食物和碎片腐烂,滋生感染。你可能会注意到脓肿的部位有肿胀,甚至有脓液。 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因为未经治疗的脓肿会导致牙龈疾病。每天用牙线清理牙齿能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5:牙齿断裂 牙痛可能是由牙齿破裂或断裂引起的。通常不是整颗牙齿断裂,而是一块。用力咬一些硬东西会造成牙齿断裂。如果断裂的牙齿没有彻底脱落或及时移除,就会造成牙痛。根据断裂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需要做牙冠,或者用植入物来替换严重损坏的牙齿。 原因6:长智齿 如果你的智齿正在试图从牙龈中的一个尴尬位置冒出来,或者没有足够的空间,肯定会造成牙痛。一旦它们穿透,牙龈发炎或感染的风险就会升高,这是因为智齿很难用牙刷和牙线接触到。虽然病人感到疼痛和不适,但程度不如严重的龋齿那样剧烈。 许多人能从拔掉智齿中受益,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个手术可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风险的,这取决于智齿的位置。如果是智齿引起了牙痛,可以尝试服用布洛芬。 原因7:夜间磨牙 大多数夜间磨牙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这样做。磨牙还与头痛、面部肌肉疼痛和下巴僵硬等症状有关。磨牙甚至会导致牙齿断裂。尽管一些病人会被要求佩戴护齿器,但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病人在醒来时不知道护齿器已经掉下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注射肉毒杆菌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阻止移动下巴的肌肉产生同样数量的力。许多牙医接受过使用肉毒杆菌素的培训,它应该每3~4个月注射一次。 原因8:压力大时咬紧下巴 磨牙或咬紧下巴而造成的牙痛是整体性的,或者至少是下巴的一侧,而不是特定的某颗牙齿。即使你不在夜间磨牙,也有可能在白天咬紧牙关。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应激反应,牙医知道如何教病人放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复深呼吸,这样做能帮助面部肌肉放松。 原因9: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接着头的侧面和下巴,它能让人打哈欠、咀嚼和说话。这个关节的功能障碍会导致颌骨疼痛,感觉很像牙痛。这种疼痛的感觉类似于磨牙或咬紧牙关的疼痛,但它位于耳朵附近。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一个明显迹象是,当病人试图张嘴时,会发出咔哒声或爆裂声。疼痛可能会自行消失,牙医会建议患者冰敷疼痛部位。如果你有颞下颌关节紊乱,应该尽量减少下巴的额外活动,比如嚼口香糖。有些病人需要做手术,尽管很罕见。 原因10:牙龈萎缩 一些牙齿敏感的人会出现牙龈萎缩,这导致了牙龈线上的牙釉质受到磨损。这就好比牙齿表面没有被覆盖一样,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这种疼痛不会持续,但每次牙齿接触到热或冷的食物时,就会牙痛。用专业的抗敏感牙膏(如舒适达)刷牙能缓解这个问题,但要坚持使用。 原因11:牙龈感染 虽然牙龈感染并不会导致牙齿内部的疼痛,但是身体很难区分牙齿痛和牙龈痛。轻微的牙龈疾病称为牙龈炎,它会造成牙龈发红和肿胀,引起一些不适。经常刷牙和用牙线清理牙齿可以把这种牙痛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果不加以治疗,牙龈炎就会发展为牙周炎,这是一种更严重的牙龈疾病。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服用止痛药。牙医会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或进行额外的治疗。 原因12:牙齿遭重击 如果不幸被垒球或棒球击中了下巴,也会造成牙痛。在每颗牙齿的有限空间内都有动脉、静脉和神经,对牙齿造成的损伤会导致肿胀。由于牙齿内部的肿胀无处可去,因此压力会积聚,大脑把它解释为牙痛。只要不咬太硬的东西,大多数轻微的牙齿损伤在几天后就会消失。 原因13:牙齿需要矫正 任何一个做过牙齿矫正手术的人都知道这种操作会造成疼痛不适。在进行牙齿矫正手术后的24~48小时内,服用消炎药通常有帮助。 原因14:鼻窦炎发作 如果你在患感冒或花粉热季节时牙齿疼痛,这可能与鼻窦有关。鼻窦的底部就位于牙齿的顶部。鼻窦里充满了黏液会造成牙齿上方疼痛。 另一种判断这种牙痛是否与鼻窦有关的常见方法是:疼痛并不仅仅局限于一颗牙齿。如果鼻窦炎引起的,该区域的好几颗牙齿会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清除感染。(北京青年报,图片来源piabay)

预防肾病8大方法 降低你染病风险

【加拿大都市网】肾病是隐形杀手,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病征,但严重时却往往对生活质素造成极大影响,幸好有不少方法,都能减低患上肾病的风险,乘着3月10日是世界肾脏日,就推荐多条“肾防”法则: 1. 勤做运动 由于过重和高血压是患上慢性肾病的因素,所以维持理想体重及血压尤其重要,透过步行、跑步及骑单车等健康运动,都是有效的方法。 2. 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有助维持体重及减低高血压,除可减低患上慢性肾病的机会,也可避免出现糖尿病或心脏病。特别要留意是饮食中应减少摄入盐分,每天只进食约五至六克盐,有助降低钠摄取量,而减少外出用餐及以新鲜食材自煮,都是控制盐分摄取的办法。 3. 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诱发肾病的原因,因此中年人士及长者,应在日常身体检查中进行血糖测试,如定期抽血及验小便,都可监测血糖状况,减慢对肾脏的损害。 4. 监测血压 高血压也是引发肾脏毛病的成因,所以最好经常量度血压,如血压持续维持高水平,便要改善生活方式及使用药物治疗。 5. 充足水份 充足水份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关键,一般人平日建议的正常水份摄取量是八杯水,但如进行运动,或是因天气、健康状况、怀孕及喂哺母乳等情况,便可能要多加饮水调节。 6. 戒烟 吸烟除会影响血液流向肾脏,降低肾功能的正常运作,亦会大大增加患上肾癌的风险,所以应尽量戒烟或避免吸烟。 7. 小心服药 经常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和止痛药,都会影响肾功能,而肾病患者及肾功能差较差的人士,服用少量此类非处方药物更会伤肾,所以应尽量减少,如要服用也可向医生或药剂师寻求意见。 8. 留意病史 如果个人属于肥胖过重,或是曾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甚至家族中有肾病病史,便得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及肾脏功能,也应多作身体检查。

安省周日新增1631例 死亡9人

【加拿大都市网】安省新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人数进一步回落;过去24小时,新增1,631人染疫,死亡个案增9宗;接受深切治疗(ICU)的患者进一步降至228人。 截至周日(13日)早上,安省整体感染1,125,340人次,染疫死亡总数12,256宗,至今有1,096,856人次已经康复。 由于技术问题,省府未有公布住院患者人数,至于接受深切治疗的患者则进一步减少4人,至总数228人;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亦减少6人,至总数123人。 安省卫生厅长叶丽雅表示,截至周六(12日)晚上8时,安省已经接种了31,882,192剂次疫苗,12岁或以上至少接种1剂疫苗的可接种人口比例为92.7%,接种2剂疫苗的人口比例为90.7%。 男性再有686人染疫,女性增920宗病例;4岁或以下儿童增51宗个案,5至11岁增105宗,12至19岁增141宗,20至39岁增603宗,40至59岁增469宗,60至79岁增183宗,80岁或以上增76宗。 过去24小时,多伦多新增324宗病例,约克区增64宗,皮尔区增62宗,杜咸区增78宗,渥太华增89宗,伦敦市增62宗。 安省于过去24小时完成了11,874个样本检测,正进行检测的样本降至3,107个,安省至今已完成检测的样本总数为23,292,176个;阳性感染率11.7%。 (网上图片) T02

辉瑞研发针对所有变种疫苗 长期有效避免每六个月打一针

美国药厂辉瑞行政总裁艾伯乐表示,公司计划短期内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提交第四剂新冠疫苗的数据,同时正研发一种针对Omicron及其他所有新冠变种病毒的疫苗。  艾伯乐接受美国传媒访问时表示,现正就有关的疫苗,进行很多试验,初步数据令他感到乐观。 他又指,目前有超过八成一美国5岁或以上民众接种至少1剂疫苗,自Omicron引发的新一波疫情在1月达到高峰后,当地每日感染及死亡个案大幅回落,多个州已取消口罩令。 但他认为,即使看来情况回复正常,但需要走在病毒前面,尽快研制长期有效的疫苗是优先事项,不能够要求民众每5、6个月就打一次针。  

当年使用含铅汽油 使现在一半美国人智商降低

【加拿大都市网】1923年,为了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人们开始在汽油中添加铅。然而,汽车健康是以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福祉为代价的。 一项新的研究计算出,儿童时期暴露于含铅气体的汽车尾气,从今天活着的超过1.7亿美国人(约占美国人口的一半)中窃取了8.24亿智商点。 杜克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候选人Aaron Reuben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同事的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之前出生的美国人现在可能面临更大的与铅相关的健康问题,例如大脑过早老化。1996 年,美国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但研究人员表示,任何在那个时代结束之前出生的人,尤其是在 1960年代和1970 年代处于使用高峰期的人,儿童时期的铅暴露量都相当高。 铅具有神经毒性,进入人体后会侵蚀脑细胞。因此,健康专家说,在生命中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安全的暴露水平。幼儿特别容易受到铅损害大脑发育和降低认知能力的影响。 铅侵入血液的一种主要途径是通过汽车尾气。 研究人员对结果感到震惊。 截至2015年,超过1.7亿美国人(超过美国人口的一半)在儿童时期血液中的铅含量在临床上令人担忧,这可能导致智商降低,并使他们面临更高的其他长期健康损害风险,例如大脑体积缩小、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以及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增加。 含铅汽油消费量在1960年代初期迅速上升,并在 1970 年代达到顶峰。结果,Reuben 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基本上这两个十年出生的每个人都几乎肯定接触过汽车尾气中有害的铅含量。 更令人吃惊的是铅对智力的影响:儿童时期的铅暴露可能使美国的累积智商得分降低了约8.24亿分——平均每人近3分。研究人员计算出,在最坏的情况下,出生于1960年代中后期的人可能会失去多达6个智商点,而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最高的组别,是目前引发临床关注的最低水平的8倍,所以情况更糟,平均可能会失去7以上的智商点。 这些智商损失,平均到个人身上看起来可以忽略不计,但作者指出,这些变化足以使认知能力低于平均水平(智商得分低于85)的人被归类为智力障碍(智商得分低于70) 。 下一步将是检查过去铅暴露对老年人大脑健康的长期影响,基于之前的发现,即儿童期铅暴露高的成年人可能会加速大脑老化。 “我们中的数百万人都有铅暴露的历史,这不像你出了车祸,骨折愈合了,然后你就没事了。” (煎蛋majer,图片来源pixabay)

解除口罩令后出门是否还要戴?华裔医生给建议

  对于在3月21日省府解除大部分戴口罩的规定,刚在今年退休的家庭医生郭咏观表示,撤消措施稍为快了些。由于疫情尚未完结,他建议市民在室内场所可继续戴口罩,减低感染病毒机会。而且要注意是否正确戴上,才可以产生保护的作用。 郭咏观说,现时确诊数字虽不算高,但昨天报告2,000宗,较数日前略高。而且检测数目有限,可能低估实际感染人数。即使个案没有攀升,仍是有人感染。 指学生接触多接种率却较低 他指出,早前政府放宽一些措施,如室内人数没有上限,不用保持社交距离,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学生之间接触机会较多,但接种疫苗比率不及成人高,不少医学专家为解除大部分戴口罩规定而感到担忧。 郭咏观建议前往室内地方如超级市场,观看球赛或演唱会,可继续戴上口罩。且要留意是否正确戴上,可以完全遮盖鼻和口。 他指出,相对医疗口罩戴上时,两边角口有隙,病毒有机会进入,所以戴上医疗口罩后,再戴上布口罩,会更贴面,可以达到保护的作用。他不建议同时戴两个医疗口罩,因为不会增加保护效果,而只戴布口罩也不足以抵抗病毒入侵。星岛记者报道

吃黑巧克力能减肥?其实是一场大骗局!

【加拿大都市网】“吃黑巧克力能减肥”这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吧! 有多少减肥的小伙伴为了让自己更苗条,强忍着纯黑巧克力的苦涩每天都在吃,指望着靠吃它瘦一点,再瘦一点。甚至有很多卖巧克力的商家,还以此为卖点来销售巧克力产品。 其实,真的没必要吃这个“苦”,因为“吃黑巧克力能减肥”这本身就是个骗局。关于巧克力有两个传言,一个是能“减肥”,一个是能“开心”,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吃黑巧克力能减肥? 不能!还可能越吃越胖…… 其实,关于吃黑巧克力能减肥这件事只是一个并不严谨的传言而已。这项研究来自于一位德国的Johannes Bohannon博士,它并不是该方面领域的专家,而是细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博士。一篇国外的文章中写到了他对“吃黑巧克力减肥”这件事情的综述。 参与这项研究的受试人群仅有5男11女,年龄在19至67岁之间,并且都是花钱请来的。样本量很小,年龄差距和性别差异很大,并且实验过程也不严谨,存在节食。 后期花钱跳过了同行评审。此文一经报道,多个媒体相继发布,也就传开了。 即便咱们抛开这项不严谨的研究,单从巧克力的热量上来看,也是不利于减肥的。 巧克力的热量是真的高!就比如下图这款没有添加糖的纯100%黑巧克力,100克的热量是2742千焦,折合为约655千卡,即便只是吃50克,也会摄入328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了。 所以,吃黑巧克力不仅不能减肥,吃多真的会胖! 2、 吃了巧克力会开心? 是的 巧克力给人的印象是“纵享丝滑”且“甜甜蜜蜜”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咬一口巧克力,顿时就觉得“阴霾”散去,莫名的开心了起来。 这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有些巧克力中含有添加糖,吃起来比较甜,比如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等,不仅口感香甜,还有奶香味。巧克力让你越吃越上瘾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可可的味道,还有“糖”。嗜糖是人类天性,它会让大脑产生多巴胺,吃了就会获得暂时的开心快乐! 有研究表示:适量摄取巧克力能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可能对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痴呆症以及改善抑郁症有效果。 这么看来,情绪低落的时候,吃巧克力确实会让人开心哦! 总结:吃巧克力减肥是个大骗局,巧克力热量高、脂肪也不低,有的还含有添加糖。指望减肥不靠谱,还可能越吃越胖!但如果你心情不好,倒是可以少吃点调整一下情绪哦! 另外,有的巧克力是代可可脂巧克力,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常吃不利于心血管健康。买的时候一定要看好配料表!(科普中国,营养师薛庆鑫,图片来源Pixabay)

每天一到两杯酒 大脑容量变少 等于衰老两年

【加拿大都市网】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基于3.6万人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每天饮用一至两杯酒,将对大脑产生一定变化,相当于衰老两年,过量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更多。   关于酗酒和大脑健康的科学关联非常清晰:酗酒会导致大脑健康恶化,长期饮酒的人,其大脑结构和容量大小会发生变化,并且直接影响认知障碍。   但依据最新研究结论,即使是在大多数人认为适度的饮酒水平——每周喝几杯啤酒或者葡萄酒,也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风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支研究小组对3.6万多名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轻度至中度饮酒会导致大脑总容量减少。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年龄增长饮酒量越大,对大脑的危害就越强,例如:当某人50岁时,随着个人每天平均饮酒量从1个酒精单位(大约半瓶啤酒)增加到2个酒精单位,他的大脑会比其他同龄非饮酒者衰老两年;从2个酒精单位增加至3个酒精单位,则比同龄非饮酒者衰老三年。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结果与相关机构提出的安全饮酒限量的指导方针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尽管某些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曾建议女性平均每天饮酒不得超过1杯,但建议男性饮酒量不得超过2杯,但事实上这个饮酒量已超过了影响大脑容量下降的饮酒界限值。   此前科学家大量研究调查了饮酒和大脑健康之间的关联,但结果并不明确,虽然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量饮酒会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大脑灰质和白质大幅减少,但其他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能不会产生影响,甚至少量饮酒可能对老年人的大脑有益。   然而,这些早期调查结论缺乏大型数据集的支持,在当前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拥有50万中老年人群基因和医学信息的数据集,特别是研究了该数据集中超过3.6万成年人的大脑核磁共振成像,这些数据可用于计算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和白质容量。拥有这样的数据集就像拥有一个放大镜,或者功能更强大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就可以看到之前未观察到的模式和关联。   为了更好地掌握饮酒和大脑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控制可能影响这种关系的混杂变量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受调者的年龄、身高、用手习惯、性别、BMI体重指数、吸烟状况、社会经济地位、遗传背景和居住地情况,他们还对大脑容量数据进行了校正。   据悉,受调者回答了有关他们饮酒量的调查问题,从完全戒酒到平均每天饮用4个或者更多的酒精单位,当研究人员将受调者按平均消耗水平分组时,出现一个很小但非常明显的差异模式: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减少了,而这可能是由个体的其他特征所体现出来的。   每天饮用零到一个酒精单位对大脑容量没有太大影响,但从一个到两个或者三个酒精单位,则会导致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减少,这不是线性变化,如果人们喝得越多,大脑健康状况变越糟糕。即使将酗酒者从该分析中剔除,这种关联性仍然存在,科学家们发现,较低大脑容量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大脑区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影响,研究人员将饮酒导致的大脑容量缩小与老龄化造成的大脑容量缩小进行了比较,依据他们的分析模型,平均每天多饮用1个酒精单位的酒水,大脑就会产生更大的衰老反应。每天平均从0至1个酒精单位的摄入量相当于衰老半年,但每天平均从零至4个酒精单位的摄入量相当于衰老10年。   这项研究关注的是平均酒精消费量,但让人好奇的是,每天喝1杯啤酒是否比一周工作日不喝但周末喝7杯更好,有证据表明,狂饮酒水对大脑有害,但还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更明确一些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性,这可能与跟踪年轻人年龄的纵向生物医学数据集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也许能观察到这些影响,并与遗传学一起梳理出因果关系。   有证据表明饮酒对大脑的影响呈指数级变化,所以每天多喝1杯可能比当天的任何1杯饮料都有更大的影响,这意味着减少晚上最后1杯酒的摄入可能会对减轻大脑衰老产生很大影响。(新浪科技,叶倾城,图片来源Pixabay)

心血管疾病如何复健?每周运动3到7次

【加拿大都市网】心脏康复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病患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很低,迫切需要通过居家心脏康复来提高患者的参与度。近日,《中国循环杂志》发表了《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通过居家心脏康复,患者可以在远程监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克服交通、时间不便等诸多障碍。《共识》从居家心脏康复管理的路径及纳入标准、核心组成部分(运动、营养、睡眠、心理、危险因素管理)、质量评价指标、存在问题和开展策略等方面提出初步建议,提供居家心脏康复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质控措施,供拟开展居家心脏康复的机构进行参考,提供规范化的居家心脏康复服务。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介绍,每位患者在进行居家心脏康复前都应进行细致的医学评估和心肺运动试验,以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据介绍,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风险可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等级,对于大部分低危患者,直接推荐参与居家心脏康复;中、高危患者建议在医院或机构门诊进行医学监护下的康复训练,完成一段时间规律运动训练后,再回家进行自我管理的心脏康复。 根据《共识》,居家心脏康复运动推荐每次大约等于30分钟,每周3到7次,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如步行)或75分钟的高强度(如跑步)体力活动。 此外,《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还针对营养、睡眠管理、心理康复、体重管理、戒烟管理、药物依从性管理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新华社,图片来源pixabay)

肠道健康与精神健康相关 菌群失衡会影响大脑

【加拿大都市网】疫情间市民生活在抗疫压力下,或多或少都会有感焦虑,部分人的情绪健康更明显已受到影响,但大家有否想过,除了受外在因素影响情绪外,原来自身的肠道健康,亦跟精神情绪健康,有莫大关系,原因是早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大脑功能和情绪,三者存在互联关系。 近日,加州理工学院,再就肠道菌群与大脑功能进行研究,发表了一项焦虑来源于肠道菌群的“脑肠轴”研究,发现了肠道内的细菌能够将饮食中常见的氨基酸酪氨酸转化为4EPS(4-乙基苯基硫酸酯),这种物质可穿过血脑屏障,降低于大脑中形成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的成熟状态,因而导致人脑出现焦虑情绪。 肠道菌群可影响人体内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过往,大量的肠道微生物学术研究已指明,肠道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体质外、甚至可影响性格及至思维。 疫情肆虐,固然是令大家压力倍增及不利精神健康的一大风险因素,建议若感若感焦虑不安或开始感觉情绪欠佳,除了及早寻求医护协助,亦不妨多加注意本身胃肠消化系统的状况,是否亦同时有不良状况,早点咨询专业意见,以助查找及解决根本性的情绪病病源。 图:Pexels

四类素食比荤菜还长肉?!教你避雷吸油大户

【加拿大都市网】减肥减脂期间,最让人关心的是吃的问题了,既不能多吃又不能不吃,因而不少人会选择吃素食,总觉得即使多吃也不用担心发胖。 但事实上,有些素食比荤菜还长肉,它们背后隐藏的油脂、热量比荤菜还高,吃一顿可能毁一天的减肥效果。 四类素菜是“吸油大户” 第一类:疏松多孔型蔬菜 代表:茄子、豆角 茄子本身很松软,含的水分又多,在炒制的过程中,水分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蒸发,就会进入大量的油脂。像豆角,内部的孔洞较多,一般都是切断烹调,也容易进入大量的油脂。 第二类:淀粉类食物 代表:土豆、红薯、山药 这类蔬菜的淀粉含量是普通蔬菜的近5倍甚至更多。如土豆淀粉含量最高可达25%以上,每100克的热量是93大卡;红薯淀粉含量是20~28%,每100克的热量是86大卡;山药淀粉含量最多达45.7%,每100克的热量是57大卡。 这些蔬菜的热量并不低,若是用清水煮或蒸着吃,可以代替部分米、面等精制主食,对减肥是有帮助的。 如果炒着吃,不难发现这类食物很容易粘锅,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添加很多油来避免此现象,这样也很容易成为高脂食物了。 烹饪建议: 先将切好的土豆丝、藕片等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等淀粉沉落到水里,再捞出来,控干净水分,这样炒就不容易粘锅了;也可以在倒油前,预先用生姜抹锅底,然后快速翻炒,也能减少粘锅的状况。 第三类:部分豆制品 代表:腐竹、油豆腐、油豆皮 一些豆制品是通过豆浆、豆腐等再加工制成的,多了几道手续,不但流失了较多的营养,还增加了不少脂肪。 ①100克油豆皮=2碗米饭。 ②100克豆泡=3碗米饭。是将豆腐切成小块后放在热油里面炸制而成,本身就吸收了不少油脂。 ③100克腐竹=4碗米饭。腐竹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也不低。 第四类:仿荤素食,特别菇类仿荤 代表:素牛肉干、素羊腩、素肉松 随着素食爱好者越来越多,很多仿荤食物也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菇类仿荤食品,口感近似肉,很受一些素食朋友的喜欢。 菌菇本身是很好的健康食物,但是做成仿荤菜以后,里面的营养成分被破坏不说,还可能加了高糖、高盐,吃多了只会越来越胖。 上述的这些食材做的时候要注意少放油,吃的时候更要控制好量。 (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四肢瘫痪也能玩手机用电脑 神奇眼镜改变一切

【加拿大都市网】尽管有各种系统可以检测四肢瘫痪者的头部运动,但大多数此类设置仅限于控制轮椅。然而,MagTrack系统却不是这样的。 该技术是通过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美国公司Brooks Rehabilitation之间的合作开发的。 在目前的形式下,MagTrack结合了一副 “眼镜”——实际上只是没有镜片的框架,以及多个IMU(惯性测量单元)。每个IMU通过加速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的组合来检测身躯的活动。 “眼镜”本身包含一些IMU,而额外的硬接线面部单元则临时粘附在用户的右边眉毛和脸颊上,甚至是他们的舌头。更重要的是,眼镜上有一排磁铁,其磁场由IMU测量,这使得每个面部IMU能够 “知道 ”它目前相对于眼镜的位置。 然而,鉴于该系统是便携式的,人不在轮椅上时也可以用它来控制智能手机、电脑或智能电视等设备。对于这些项目,可以利用用户的动作来执行滚动、鼠标和选择等动作。 这项技术已经由17名轮椅使用者进行了测试,他们在经过不到三小时的培训后就能熟练地使用这项技术。事实上,该系统使他们能够执行轮椅驾驶任务,其速度与通过传统控制器实现的速度相当或更快。 关于该系统的一篇论文最近发表在《IEEE生物医学工程期刊》上。科学家们现在正致力于开发一个不那么显眼、能力更强的MagTrack版本。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Omer T. Inan教授说:“MagTrack研究的轨迹显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以促进电动轮椅用家的独立功能和流动性。我们的团队和合作伙伴被最近的病人试验所鼓舞,并被激励著继续尽可能地推动这项技术及其能力。” 图片: Georgia Tech、MagTrack T09

安省卫生厅停废《中医法》将提供中文中医执业考试

(■■原本有约200多人在省议会外抗议,但卫生厅突然发声明,将提供中文的中医执业注册考试。 星岛记者摄) 【加拿大都市网】安省中医和针灸师将继续成为26个受监管的专业医疗行业。省政府要求中医管理局提供中文的执业和注册考试,令语言不再成为妨碍执业的障碍。不过对于把中医剔除出专业医疗,反对党认为是对公众安全不负责任。 卫生厅长叶丽雅(Christine Elliott)的发言人,昨晨在自由党举行记者会期间,突然发出电邮声明表示:“自由党实施的破碎系统阻止讲广东话或国语人士在安省从事中医和针灸。此举不利于新移民,政府需要作出修补。执业中医对很多省民极为重要,因此政府有意消除语言障碍和修补自由党所部署的不公平制度。为了这个目的,省卫生厅与安省中医师及针炙师管理局(CTCMPAO)合作,立刻开始采取行动,提供中文的执业注册考试。与此同时,停止《第88号法案》的附件5。” 指语言要求妨碍业者注册 叶丽雅其后于中午出席贝尔维尔市(Bellville)一个家居护理的记者会时也表示,省府已取消把中医纳入监管护工(PSW)的新监管机构。又指语文障碍令不少业者未能注册,卫生厅正与中医管理局合作,容许中文考试。 士嘉堡-爱静阁省议员白必勤(Aris Babikian)表示,中医药和针灸在人类医疗保健历史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在过去5千年一直处于各种医疗实践、程序和医疗保健发展的前线。 白必勤说,深知中医药和针灸在华人社区和广大社会中的重要性。他和他的家人都是针灸疗法的受益者,并赞扬针灸疗法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积极贡献。 他感谢省长福特和保守党议会领袖卡兰德拉(Paul Calandra)广泛聆听,采纳了华人社区的意见,并解决问题。 示威者转悲为喜 称成功捍卫专业 200多名原本冒雨在省议会外示威抗议的中医和支持者,在获知政府撤销“废除中医法”后转悲为喜,认为是一次民主的胜利。新民主党省议员戴彼德(Peter Tabuns)表示,省府撤销《第88号法案》的附件5,是社区和业界团结的胜利,中医业者捍卫他们的专业和病人安全,打消了政府伏击中医从业员的企图。政府自以为可以趁机争取一些支持者,但却损失数以万计的选票,是愚不可及。中医师程昭说,抗议是为了维护中医和民众健康,并反对黑箱政治。政府能够悬崖勒马,知错就改是好事。 中医师Danise Willems认为,《中医法》规定执业标准可以保障民众。中医监管局是为保障公众安全,向业者问责,而不是包庇业者。如何消除语文障碍是监管局内部商讨解决方法,但并不是完全废除监管,应首先维护公众安全。 多伦多中医学院院长吴秀梅说,这个胜利来得极不容易,是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中医界从来没有这么团结。目前只是取得一点小小的胜利,但仍未可以放松。因为尚不知政府的下一步的行动。没有充份的知识和训练将难以为公众提供服务。 图文:星岛记者

37°C标准体温已成历史 人类体温正在逐渐下降!

 【加拿大都市网】在我们的认知中,特别是疫情以来,测体温这件事伴随着我们上班、下班、吃饭、逛街……一系列活动。   好像从学校起,老师就一直在说——人类在正常状态下的体温是37℃。但实际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正常体温(核心温度,非体表温度)一直在下降。   体温37℃的固有观念   人类记录体温的历史要从1851年说起,当时一位名叫卡尔·温得利希的德国内科医生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后发现,人体的正常体温大概为37℃,于是便将37℃作为人类的正常体温首次确定了下来,之后的将近200年间,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广为人知的常识。   如果按照37℃标准体温来计算的话,专家们一般认为一个成年人的体温,如果达到了37.7℃,就算生病发烧了。   然而现在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感觉眼睛胀痛不适,脑门发热的情况,但是一量体温却是在37℃以下。甚至有的人在37.5℃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发烧症状,同时可能引发头晕、乏力和腹泻等问题,可见标准体温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所以,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体温一直在变?   根据科学家长期的统计研究发现,原因主要是人类的核心体温在下降,现代生活中已经有人体温常年处在36.5℃,那么即使测出来体温在37℃,他都会感觉到发烧和不舒服。   人类的体温下降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最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测体温的次数就变得非常频繁,在测量腋下温度时有时会出现35℃,甚至34.7℃这样的低温,标准的37℃已经很难在日常出现了,甚至有人还会以为是体温计坏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针对人类体温下降问题进行了有关调查,研究人员找到了1800年以后的近9万多份美国军人体温报告,并将这些体温数据与研究团队调查的体温现状进行比对,结果发现男性的平均体温从37.2℃下滑到了36.6℃,大概下降了0.59℃,而美国女性的体温也不例外,现有统计数据显示下降了0.32℃。   也就是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人类每十年时间平均体温就会下降0.03℃,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人类的体温为何在150年里不断下降?   科学家的解释是,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反应到了每个人的体质上,并与我们过去近200年间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人类的37℃,本来是为了用较高的温度来抵抗致命的真菌和病毒在体内的侵染,发烧的本质原因也在于此。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医疗卫生和饮食环境大幅改善,与古代相比,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因为食物染上疟疾、肺结核等疾病,而即使不幸感染了有关病原体,我们也会通过药物治疗很快治愈,减少发热的机会,从而降低了人体温度。   同时,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在隆冬腊月,天寒地冻加上吃不饱饭,衣服也不足以保暖,人体在这种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就会非常“勤奋”,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用空调、暖气、电热毯来提高环境温度、吃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充所需能量;炎热的时候,无处不在的空调都让人体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环境温度不再敏感,我们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样变得“懒惰”了,身体的发热能力也下降了。   为了证明现在生活方式对人类体温的影响,科学家找到了依然依靠自然进行原始狩猎和生活的土著部落,结果发现原始生活的人的平均体温普遍比现代人高。同时科学家也发现,在受到病毒感染后,土著们身体代谢会明显加快,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与此相比,我们接触微生物和恶劣天气的机会减少,体内免疫细胞训练的机会也大为减少,在发病的初期就会服用特效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病症,这样发热的机会便急剧减少,所以人类正常体温普遍呈下降趋势。   现代人还缺乏运动,基础代谢下降,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人体基础体温也会下降。   当然,可能还有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的缘故。在比较高压的条件下,人体会分泌皮质醇激素,分解肌肉并促进脂肪储存,人体代谢能力下降,体温也随之降低了。   发烧的标准该不该有变化?   按照统计数据,大部分人的正常体温已经下降到36.5℃,那原有的37.3℃发烧温度线还有适用价值吗?   目前的说法并不统一,这给医生判断病情带来了不少困难。本来医生可以通过测量体温来了解病情,但是现在更多的只能依靠病人的自述,所以护士住院时常常会记录患者的平均体温,方便在体温出现波动时判断发烧情况。   另外,人体恒定高温是为了抵御疾病,那是不是意味着体温下降,人体免疫力也在下降呢?   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体温高时,血流速度快,白细胞就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   良好的免疫系统,对外可以快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对内可以及时监测并杀死癌细胞。但是,如果体温降低,免疫系统反应迟钝、消极怠工,病毒、细菌、癌细胞就都有了可乘之机。   不过,体温下降确实是人体适应当今生活环境的产物,准确来说,就是我们太依赖现代社会的便利导致的。以后发现自己体温低也不用惊慌,时代在变,身体总是适应环境的。(来源于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图片来源pixabay)

安省政府改变主意 不再计划废除《中医法》

【加拿大都市网】安省政府宣布,不会继续实施放宽中医及针灸师的管制计划,即不再计划废除《中医法》。 作为1项名为“为工人工作法案”的新工人保护法案的1部分,安省政府原本计划逐步关闭安省中医与针灸师公会,这个专业监管机构于2013年成立。 安省省长福特上周曾表示,此举是为了解决语言障碍,因为学会禁止只懂粤语或普通话的人士参与执照考试。 但该学会于上周五发声明,表示英语或法语流利的要求,是可以获得豁免,没有1名申请人曾因为缺乏语言能力而被拒绝注册。 省府周一改变方向,表示不会继续执行第88号法案的附表5,并将直接与监管机构合作,“提供中文入学练习考试,以便在学会注册”。 安省卫生厅发言人表示,省府知道中医对不少省民是十分重要,这就是省府为何计划打破语言障碍的原因。 该行业的不少利益相关个体,对省府的政策表示不满意,且批评事前没有咨询业内意见。 安省传统中医药协会主席Heather Kenny表示,期待政府进行咨询,因为这项立法令人感到震惊;她表示,透过政府与学会之间的有效沟通,似乎可以充分克服语言等职业工作障碍。 (网上图片) T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