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熏不死人,還能救人?這幾項奇葩心理研究可能讓你懷疑人生!

加拿大都市网

搞科研嘛,就得要正兒八經一絲不苟。不過當某些心理學家在一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研究課題上正兒八經一絲不苟的時候,科學也就變得有趣和生動起來了~

今天為大家盤點1995年至今的六項奇葩心理研究。我不確定你看了之後是會笑到趴下、大吃一驚,還是匪夷所思、甚至懷疑人生…… 

正所謂:不怕不知道,只怕想不到。

01   Fàng Pì:熏不死人,反而能救人?

「人為什麼要放屁?」

別以為這是個純生物學的問題,心理學家也關心的!

1996年,美國兒童心理學家Mara Sidoli教授在《分析心理學(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轟動性的論文:

《放屁是一種對抗難以言喻的恐懼的防禦機制(Farting as a Defence Against Unspeakable Dread)》。

對心理學稍有涉獵的人一定知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

所謂的防禦機制,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人受到一些精神和心理上的攻擊、威脅時,採取的一系列自保策略。

不過這裡就不細細科普了,因為咱今天的重點是:

弗洛伊德的徒弟榮格的徒弟Mara Sidoli教授,通過她的研究證明:弗洛伊德的「防禦機制列表」里,似乎缺了一項,那就是 ——

『放屁(Farting)!』(這可不是髒話哈,是真的放屁)

Sidoli教授在論文里描述了一位身世不幸的孩子,Peter。Peter是早產兒,他的父母從不關心他,反而還虐待他。

兩歲時,Peter被美國的社會服務中心從家裡帶走,並安排到另一個家庭寄養。不過這個社會服務中心真心不靠譜,Peter每次遇到的新爸爸和新媽媽對他都不好,導致他頻繁輾轉了好幾個「新家」。

Sidoli教授表示:「一般有如此惡劣的童年經歷的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心理創傷和精神問題,但Peter沒有!這多虧了他的自我保護機制 —— 放屁!」

在論文中,Sidoli教授提出了這樣的觀察:

Peter每次只要遇到傷心難過、受到虐待、攻擊和威脅的時候,就會放屁。他用靈敏的嗅覺把自己放的屁都吸回身體里,好似自身釋放的氣體能夠把全身都包裹起來,形成了一道精神和心靈的保護層……

我不知道Peter要放多少屁才夠得上「包裹(envelop)」這個動詞的分量。不過從小經受如此漠視和虐待的孩子能長成一個能正常生活的人,着實不易。他能用這種方法找到自己的平和和保護層,我們是應該祝福的。

看完這個研究,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當我們聞到自己放的屁時,除了「艾瑪好臭!但在別人面前要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之外,是否內心還會有隱隱的一種安全感呢?

02   聽鄉村音樂的人自殺率飆高?

你愛聽鄉村音樂嗎?壹讀君曾經最愛的鄉村音樂歌手是霉霉(泰勒·斯威夫特 Taylor Swift),不過她幾年前突然風格大轉,現在主打流行曲風了。

希望霉霉的轉型,和下面兩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無關。

來自美國Wayne State University和Auburn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Stack、Gundlach教授對「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有意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們認為,音樂能直接影響聽眾的心理狀態,而長期聽一種音樂的人也必將受到此類音樂的深刻影響。

Stack和Gundlach教授是這樣說的:

「鄉村音樂代表了一種社會亞文化(subculture),這種亞文化中充斥着和主流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比如失業、酗酒、兩性的不平等、不健康的婚姻關係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

「這些亞文化的元素都和自殺有很大的關聯。所以我們想用大數據來研究:鄉村音樂會不會是一個無形的殺手,讓聽歌的人自殺機率上升呢?」

Stack和Gundlach教授的調查研究開始了。他們通過電台收集到了49個美國主要城鎮白人居民的聽歌數據(包括不同音樂頻道和風格的收聽時長)、然後從政府統計局收集到了這49個城鎮的自殺率等數據。

結合這兩組數據,他們發現:鄉村音樂對白人自殺行為的解釋度達到了51% —— 或者我們換個簡單點的說法:鄉村音樂占所有自殺成因的51%。

如果你是心理專業的,在這裡附上兩位教授的原話供你參考:Our (country music analysis) model explains 51% of the variance in urban white suicide rates (Stack & Gundlach, 1992, p. 211).

這篇文章在《社會力量(Social Forces)》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受到不少抨擊的聲音:「這項研究會加劇城鄉之間、種族之間的矛盾和不平等,充滿了歧視色彩。」

你喜歡聽鄉村音樂嗎?你覺得不同風格的音樂真的能對人造成好壞不同的影響嗎?

 前方輕度少兒不宜高能預警 

03   三位心理學家在風月場所花了60天觀察18位脫衣舞女後發現……(好吧這個實在總結不出小標題了你們自己看吧)

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一項心理研究,它不是在什麼正兒八經的實驗室里進行的,而是在一些風花雪月的「娛樂休閑場所」——

脫衣女郎酒館。

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的三位心理學家Miller,Tybur,Jordan教授,耗時60天,跟蹤記錄了18位脫衣女郎的小費收入和生理周期。

問題的關鍵就是這個「小費」了。這些脫衣女郎沒有可靠的固定收入,全看客人們心情好時願意塞多少消費給她們。

她們一般都是赤裸上身、下身只穿一條薄薄的內褲或是比基尼,在男性客人的大腿上妖艷舞姿(在英文中,這樣的舞者被稱為lap dancers,也就是大腿上的舞者)。

Miller,Tybur和Jordan教授說:他們想研究看看女性的生理周期中是否存在所謂的「動情期(estrus)」,而在這種特別需要女性釋放雌性魅力的行業,女性工作者的個人收入也好、整個行業是否景氣也好,都需要她們足夠「動情」才行。

接着三位教授採訪了生物學和進化學的專家,發現女性的每個生理周期都由三個階段組成:動情期(estrus)、黃體期(luteal)、和月經期(menstration,我們的女性朋友說自己「來M」了就是這個單詞的首字母)。

整整60天,三位教授收集到了18位脫衣女郎整整5300次「大腿舞」服務後收到的小費數據、以及她們的生理期信息。

分析結果表明:在動情期、黃體期、月經期,小費收入的平均值分別是$335、$260、$185美元。答案很明顯了,來M這件事情對女人的狀態影響真的很大啊……

「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性和經濟學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在論文的末尾,三位心理學家這樣寫道。

屏幕前的各位女性朋友,你們怎麼看?

04   倫理學家其實最不講倫理

前三個研究都有點小複雜,所以為了解釋清楚就勞煩你看了不少字。現在咱們來看個輕量點的:

有人說心理學(Psychology)是生理學(Physiology)和哲學(Philosophy)的一種融合,而哲學涉及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道德倫理(ethcis)。

專門學習和研究道德和倫理的人,是否也是特別講道德的人呢?

給這個問題打上一個大大問號的人,是來自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Eric Schwitzgebel教授。他發現,大學圖書館裏「倫理類書架」上的書經常是有借無還。

想也知道,來借這些道德倫理書的人,大多是那些哲學系裡研究倫理道德的學生和教授,而他們借了書卻不還的比率,比其他來圖書館借書的人高出整整50%!

呃,你們就是這樣「以身作則」的嗎?

這個問題在Quora(你姑且可以理解為外國人的「知乎」)上引起了熱議。有人說「研究道德和倫理的人本來就駕馭在現有的道德和倫理之上啊,他們懶得遵守也能理解吧,不犯法就行」。還有網友表示:「有誰會在大學裏學這種專業啊?學哲學的本來就少了,學哲學系裡道德和倫理的就更少了…… 這幫人莫非本來就怪胎?」

What do you think?

05   雞也是咱人類外貌協會的VIP啊

別以為心理學家只研究人不研究動物哈。生物學家研究動物的生理,心理學家自然就會對動物的行為、情緒和語言感興趣。

2002年,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的Ghirlanda,Jansson和Enquist教授就和雞較上了勁 —— 人和雞,誰的審美能力更高?

他們首先找來了7張人臉相片,並讓一群人類實驗參與者來擔當評審,給每張照片中人臉的「迷人程度(attractiveness)」打分。

人類評審退場後,6隻雞評審登場了。研究人員向這些雞也依次展示了同樣的7張照片,並觀測雞的動作、神態等(他們事先請教了生物學家:雞被美的東西吸引時會有怎樣的表現),以此判斷各位雞評審對7張人臉的喜好程度。

結果…… 結果就在上面的折線圖裡:人和雞實在是太相似了,不僅審美能力相當,而且口味也不相上下。

哦對了,如果你要問:這樣的雞研究能在哪裡發表呢?動物世界?No no no,這三位學者的研究發表在了《人性(Human Nature)》學術期刊上。別問我「雞的審美和人性有啥關係」,我只是陳述事實而已。

要不…… 下次我媽要是再比我去相親,我先找只雞過去打探一下?

來源:壹心理 張真Derek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一年四季都很酷!Timberland精选高帮靴低至5折+免邮!

捡漏价!这三款Roots 700填充羽绒服一律5折+免邮

惊爆!加拿大知名华人火锅店被CRA突袭 罚款$25万!现愤怒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