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 列治文醫院新建一站式醫護大樓

加拿大都市网

■ 醫生為病人進行檢查。

撰文/攝影: 謝斐 圖片: 部分由列治文醫院提供

列市人口增加以及長者人數激增,加上列治文醫院設施老化,有迫切需要擴建綜合醫療服務的社區健康中心(Community Health Access Centre,CHAC)和急症護理大樓(Acute Care Tower)。沿岸衛生局(VCH)負責人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本地醫療問題,興建社區衛生中心能為病人帶來 「一站式」 的醫療服務,同時可舒緩急症室壓力,照顧人口老化和增長的需求。

 

社區健康中心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VCH)的首席營運總監Jennifer Mackenzie
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醫療健康包括醫療保健(Health care)和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兩方面。醫療保健就是當市民患病時到家庭醫生或醫院去治理;公共衛生則維持空氣、食水和食物安全,譬如流感季節提供防疫注射等,保障大眾市民的公共健康。談到列市醫療服務,列市是全省發展最快的社區,而且長者年齡持續上升,成為了65歲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這意味着長者醫療更為急切。因為年長人士經常患有多種如糖尿、心臟及血壓高等慢性疾病,所以集中部分資源去幫助他們,接受預防性的社區醫療服務!」

■ Jennifer很開心社區健康中心快將落成,將為列市居民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Jennifer續說:「對於未來列市醫療發展,我們希望做到有真正需要時才前往醫院治理,而且儘快康復出院回家休息。社區健康中心可減輕醫院急症室的工作,病人不用再到醫院求診,除非有真的必要。我們也為家庭醫生提供資源,利用科技去幫助病人及醫生。例如家庭醫生和檢驗中心互相配合,透過先進快速的傳送技術獲取病履等,令病人獲取更快捷醫療服務。目前,VCH成為Telus Pilot Tech for Home試點計劃,正研究能否為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和充血性心病的患者,在家中監控病情,毋須要再到醫院。此外,我們會推行連續性的醫療保健(Continuum of Health Care)方向,病人先由家庭醫生診斷開始,然後轉介給專科醫生,有需要才入醫院治療,出院後回家休息或繼續送到康復中心接受照顧。」 

■ 家人參與護理的重要,能協助病人快速康復。

Jennifer坦言,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列市人口越來越多,上世紀60年代只有5萬,如今人口已有21萬,增長逾4倍。現時醫院設備根本不足夠應付未來人口增長,每1千人只得0.9張病床,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新的社區健康中心建成及日後的急症護理大樓落成後,增加兩倍的病床數量,舒緩壓力。此外,每年經溫哥華國際機場(YVR)抵達加拿大的旅客超過2,000萬人。旅客當中有受傷、患病或帶來傳染病時,會加重列治文醫院的壓力。

 

專為列市華裔人口而設

列治文是個多元文化社區,超過一半人口是華裔或移民,Jennifer表示在新醫護大樓將會提供不同語言選擇,甚至華裔翻譯服務。另外病人的膳食也有多種選擇,以滿足不同族裔的口味。而日後興建的急症護理大樓更設有傳統中醫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醫院內的醫生、護士和工作人員,他們來自不同族裔背景,有不少是華裔醫生和護士,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西人醫護人員當中也有些都開始學習普通話,包括了醫院急診室主管Dr.Nancy Austin。 Jennifer亦笑言,女兒也進修了五年普通話呢!

 

■ 現時護理中心充滿愛心和關懷。

新大樓佔地4萬1千平方呎,將會成為列市首間 「一站式」 社區健康中心,提供不同醫護服務。不少年紀大的長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又有髖部骨折,新大樓落成後,他們毋須前往不同地點診所或醫療中心求診,可於同一地方接受一站式醫療服務,減輕奔波之苦。長駐多位專業醫療人員包括醫生、護士、治療師及教育人員,為長期病及慢性病患者服務。此外,中心也提供醫院以外的其他護理服務,包括兒童、家庭、青年、成人和精神健康服務,預計2019年初落成啟用。為應對人口老化增長速度,住院護理計劃(Residental Care Plan)針對現時75歲以上護理床位數目極少的問題,計劃提供額外400張病床,應付迫切需求。

四大支柱 提升護理服務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列治文醫院重建項目策劃人Rich Dillon表示:「我在列市醫院工作了16年,由前線護士開始到現在擔任管理層角色,我很清楚病人和家屬的需要,所以新大樓按實際需要去設計,又滿足列市人口急速增長,減輕急症室壓力。

■ Rich在新急症護理大樓模型前,向記者介紹各種設施。

 

新設計融合了四大支柱:技術、革新、質量和安全,全面提升護理服務。衛生廳長(Ministry of Health)亦同意新計劃能改善病房質素,將現時的四人病房提升至單人病房,好處是給他們更多私人休息空間,有更好的睡眠質素。而且,家人可留下陪伴,房中擁有個人衛生洗滌設施。現有大樓屬早期建築,未能抵禦強烈地震;新大樓將會更安全,高效率和環保。」

 

新數碼科技

Rich形容未來醫療將進入新里程碑,例如Digital way finders,在病房中裝置熒屏幕,提醒病者出院指示,或播放康復運動等。大樓內另建紫外光消毒房,能殺死導致感染的有害病原體,避免傳染;手術室也會擴大,容納先進的微創手術等設備。作為新醫護大樓策劃人,Rich的設計照顧不同族裔的文化背景,在選色、圖案設計等,務求創造出一個環境優美,充滿溫暖家的感覺。總結而言,不論病人來自哪個族裔,當面對疾病時,到醫院目只得一個:獲得醫治,儘快康復。因為每個病人生命都是同樣寶貴!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后续报道】卑诗校巴车祸致36人受伤 14人须送医救治

天再热也不行!列治文分契业主私装热泵被罚款这个数⋯⋯

公车导向区域增加住房密度立法在即 温哥华紧锣密鼓敲定附例

【有片】龙舟节温哥华热闹登场 6千选手竞渡周日总决赛拼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