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腳底板會痛?前中後原因各不同

加拿大都市网

張女士有扁平足,退休後才顯現問題。用上厚達一厘米的訂造鞋墊,張女士腳痛問題已解決。

相信不少人曾經有腳底板疼痛之苦,一般經過休息,痛楚會漸漸消失,但如果長期都腳底板痛,就要找出問題根源,加以改善,才能根治問題。

以下兩位足底痛人士的經歷非常典型,當中可有閣下的影子?

撰文:陳旭英 攝影:劉玉梅 設計:張均賢

受腳板痛煎熬多年的李先生說:「我十幾歲便發現有腳『枕』,重災區位於腳趾公及尾趾,但沒有特別理會;成年後在社會工作,有時會光顧足浴店,師傅都會順便幫我批去腳皮、腳枕,不過自從有一次批損後便沒有再試了!

我亦長期腳板底痛,又經常拗柴,沒辦法,職業造成……」他說。

三十五歲的李先生不覺得腳板痛是什麼一回事,因為自己任職餐廳侍應,除了長時間站立會令腳板疲累、痛外,亦要送外賣,所以覺得步行得多,雙腳自然痛。

從來沒有想過求醫的他,兩年前趁着感冒到養和醫院門診部見醫生時,才順便提及腳板痛,醫生初步了解後,轉介他見足病診療師。

「經過足病診療師臨床檢查及診斷,照了X光及進行步行時足底壓力測試後,方知道原來我有扁平足,致步行時腳板某些位置較用力及受壓較多,所以漸漸形成腳枕;而因為足部結構問題,步行時影響步姿,輕微呈X腳,加上工作長時間站立及要經常步行,因而引發種種問題……」李先生說。

 腳拉扯痛  常絆倒

六十餘歲的張女士數年前退休,不用穿高跟鞋、套裝,可以輕鬆自在的穿平底鞋上街活動,優遊自在。怎料就在享受生活之時,雙足出現問題。

「大約兩年前開始,我開始有腳痛問題,初時都不以為意,奇怪腳眼下方位置好像有點扯住似的,漸漸發展至從腳眼下方外側一直至大腿有拉扯的痛楚;而且步行時經常跌倒,若地面上稍有不平,我步行時輕輕碰到便絆倒……」張女士說。

期間她見過家庭醫生,知道自己有扁平足,曾接受治療但情況未有改善。後來發展至雙腳外側腳眼下方都疼痛,嚴重時會一直痛到上小腿,即使只步行一段短距離亦難以應付,亦經常在街上步行時向前仆倒受傷。 

後來到養和醫院見足病診療師陳家倫,一檢查她的鞋履發現鞋底某些位置磨蝕了,建議她丟棄舊鞋,換上新鞋子。

「我當時心想,逾千元一對的鞋子底部只是輕微磨蝕,把它丟棄太浪費了吧!但後來他解釋我的足部問題後,才明白勉強穿舊鞋子無法解決我的腳痛及跌倒問題。」張女士說。

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說,大部分來求診的人都有腳板底痛情況,這是一個常見病徵;病徵背後可以由很多原因誘發,需要逐步拆解,才能對症下藥,以適當方法改善。

當本身足部有問題,加上多進行某類運動令某部位特別受壓,痛楚便出現。

前掌痛常見類別

陳家倫解說腳板底痛的種類,「腳板底分為三區域,分別是前腳掌、中腳掌及後腳掌;不同區域的痛楚,各有不同原因。」

首先是前腳掌疼痛,很多時是結構性問題。陳家倫說:「求診人士的前腳掌痛楚,通常有以下情況:一,沒有任何損傷,只是步行時感覺腳板底痛,常見情況是筋腱或關節痛;二,皮膚上有損傷,步行時感覺痛。三,有神經痛楚;四,其他疾病影響下的腳板痛,例如類風濕關節炎、血管閉塞病症。」

前腳掌痛楚類別中,以皮膚問題較常見,例如腳枕出現在關節點或壓力點,常見位置是蹠趾關節(大拇趾下第二腳趾關節),以及尾趾底下關節,這些位置會出現黃黃厚厚的角質層;另一類是「雞眼」,患者足底會先出現厚皮,然後逐漸形成雞眼。成因可能是換了新鞋子,或突然多進行某類運動,又或膝關節痛而步行時遷就,卸力到另一腳的腳趾或腳板底,亦可能最近改變步行方式,因而出現腳痛。

「疣」亦是常見引髮腳板底痛原因。陳家倫說:「疣常見於前腳掌、腳趾頂、蹠趾關節位置,由過濾性病毒引起,患者腳掌常接觸潮濕環境,例如游泳、公共浴室。患者自己未必會察覺腳板有疣,只知道皮膚有輕微痛,檢查下只見到小點,有時會見到一撻撻的白色痕迹。疣引發的痛楚,有時會相當嚴重。」

 中掌痛  原因多

腳掌中段及後腳掌的痛楚,則是由以下原因引致。「有人會以足弓位置作為腳掌中段,其實蹠趾關節以下就是中掌,中掌亦分為外側、中間及內側三部分。中掌的痛楚,以足底筋膜炎最常見。足底筋膜包括整個足底,所以整個足底、中掌的外中內側,以及後掌的痛楚,都可以由足底筋膜炎引發。

而另一個常見痛楚位置,是蹠趾關節點,如拇趾蹠趾這關節下的兩顆小骨頭,發揮像滑桿或滾輪的功用。常見引發痛楚原因是趾骨炎。

足底痛楚很多是壓力點出事,原因與步行多有關;而各種腳掌痛症原因很多時是共通的,患者足部結構有輕微問題,步行時又有輕微問題,形成壓力點。」陳家倫說。

另外中掌的痛楚常見有關節囊發炎,形成腫痛。關節囊發炎較多發生在第二腳趾位,在檢查時按壓關節,患者會感痛楚。

另一類較少見是囊腫問題,有很多不同原因造成,包括一,患者足底筋腱上的滑膜腫脹;二,患者足底皮膚底下有纖維瘤;三,患者足底皮膚底下脂肪層有瘤。

「有些患者在腳掌會摸到有硬物,有些會在長時間步行後感痛楚。這類需要外科醫生切除。」陳家倫說。

李先生說昔日因為長時間站立及步行致腳痛。

 後掌受壓最多

至於後腳掌,即近腳跟位置的痛楚,足底筋膜炎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高弓足人士最容易有這方面問題,因為他們在腳踏部分受壓多,皮膚又較厚,步行一多,問題就顯現。

陳家倫解釋,一般人就算長時間步行都不會長出腳枕,但人不是完美的,有些人左右腳大小不同,有些人關節位輕微不一樣,有些人腳掌兩邊不一定對稱,步行姿勢亦不會百分百正確,故慢慢就會出現不同問題。

後掌另一常見原因亦是足底筋膜炎,最常有是內側腳跟位置,即足底筋腱接觸的位置,患者會感脹痛,按下時更有刺痛感。患者最初只感到輕微痛或偶爾痛,有些患者因某些活動或突然多步行而痛楚加劇,出現步行一會就痛,坐着站起來又痛;典型病徵是早上起牀後,雙腳一放到地面即引發痛楚。

有些足底後掌脂肪層發生炎症,或步行時摩擦嚴重,都會產生痛楚。

另外阿基里斯筋腱被拉扯亦會引致腳板底痛;亦有部分患者是因為神經線問題,引發疼痛。

患者嚴重長期腳底疼痛,足底雞眼去除後出現纖維皮膚變化。

 針對原因 加以改善

陳家倫說,腳板底痛牽涉很多問題,需要追查原因。「診斷腳板痛,主要看臨床斷症,有時臨床看不到的,因為牽涉軟組織,可能要進行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掃描。如懷疑神經傳道問題,會轉介見復康科專科醫生進行神經傳道測試。並會視乎病情,由多個專科共同治療,包括外科專科醫生、神經專科及足病診療師。」

臨床斷症後,會因應患者的病情作出適當處理。如患者足底生疣,會先剔除突出來的疣,患者再搽藥水,約四至八星期能徹底痊癒;嚴重的疣可以進行冷凍治療或激光治療。

如痛楚是由於結構問題或步行多而引起,可以用鞋墊、換鞋來改善;有時簡單的例如改善綁鞋帶方法,已能解決腳痛;兒童腳痛問題,很多時只是鞋碼不適合。

如果是軟組織出現問題,例如筋腱較緊,可多做伸展運動;肌肉力量不足,或步行姿勢不良,通常都可以通過運動鍛煉來改善。

至於腳汗多的人可以勤換襪子,腳趾易摩擦人士可以在趾間搽凡士林、放棉花球或卷紗布,選鞋頭較闊的鞋履。

有內卷趾的可用敷貼,或度身訂造膠墊放在趾間糾正,就不會內卷致腳趾疊起產生摩擦痛楚。

像李先生和張女士各有不同問題,但共通點是有扁平足,同樣都要訂造鞋墊,選擇合適的鞋子,解決基本結構問題。「一用了鞋墊已經不痛了,我亦在陳家倫建議下多做足部運動,現在很少拗柴。」李先生說。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通社今日新闻总汇:统计局将于今日发布GDP报告 安省农业法被认定违宪

恐怖!华人女子带两娃家门口遇袭摔下楼梯 大型犬直往身上扑!

加拿大批准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但专家们有不同看法

风险巨大!美国奶牛爆发禽流感,科学家警告加拿大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