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紀越大越喜歡夢遊和說夢話?

加拿大都市网

▲部分夢遊症與柏金遜症及腦退化有關。

經常聽說長者投訴老伴發「開口夢」,夢中「念念尋尋」說人壞話,到底是真是假?夢中亂說話不會帶來實質傷害,但如果夢中打人、手舞足蹈就可能傷及枕邊人或自己。

為何長者會在睡夢中做出各種動作?這是夢遊嗎?今期由老人科專科醫生為我們解開長者夢遊之謎。撰文:陳旭英

78歲的許伯伯是老人院舍的新成員,他體格健康,行動自如,亦具自我照顧能力,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到訪與他攀談時,發覺這位長者十分精靈,對答如流,應該可在社區生活,何以會入住老人院舍?

「近一年太太經常投訴我,說我睡覺時手舞足蹈,有時會踢到她。我答應會小心一點咯,但不久她又說我睡覺時很兇,有時會動作太大,令她無法安眠……到最後,她說我半夜在睡夢中打她……我無言以對。和家人商量後,都認為這樣下去不行。我都70幾歲了,遲早要入老人院,遲入早入都一樣,於是由得兒女幫我搞手續咯……」許伯伯向黎醫生透露,說時語氣有點欷歔。

黎醫生見過不少長者夢遊個案,當中如有可逆轉原因,經治療後夢遊情況可以大大改善。

發生於快速眼動睡眠

為何長者會夢遊?養和醫院老人科專科黎嘉慧醫生說,夢遊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身上,長者夢遊發生率相對較低。而長者夢遊情況,亦與青少年的夢遊症不同。

▲黎嘉慧醫生說,長者夢遊發生於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一般人對夢遊的印象是,兒童或青少年患者在睡夢之中突然起床,進行不同活動,例如更衣、刷牙、找尋食物果腹、開電視等,期間眼睛是張開的。當做完想做的事後,就會回到床上繼續睡覺。在夢遊期間如果有人叫喚他,他不會有反應,睡醒後他也不會記得昨夜曾經發生何事。

長者夢遊,很少出現上述情況。出現夢遊的時段亦不同。 」黎醫生說。她解釋,這種會起身步行的夢遊,是發生於人類深層睡眠階段,一般情況下是患者在進入深層睡眠一段時間後,某部分清醒但某部分未清醒才會出現夢遊。而長者的深層睡眠時間很短,故趕不及出現夢遊情況。「長者夢遊時段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即是睡眠時的發夢期,長者的夢遊情況稱為’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或稱’發夢期夢遊’。這些行為障礙是在他們發夢時出現,同一時間身體有所動作,夢境中發生何事,他們就會做出相同動作。 」黎醫生說。

與腦退化、柏金遜症有關

長者夢遊所發的夢亦很特別,「他們能清楚說出夢境內容,非常鮮明,可以是暴力、神怪;最常見是被賊丶士兵丶一群野獸等追趕:長者夢中或者會與他們對打,會揮拳、會踢腿,因此而動手動腳:長者在夢境中會大叫,故在現實中會同步大叫,揮拳、手舞足蹈,在混亂之中可能會跌落床。」黎醫生說。

正因為有這些夢境,故夢遊的長者會引致自己受傷,或令同床的伴侶受傷。 「他們經常說打老伴,這類情況在60歲以上長者較多,當中亦以男性居多,故經常是老婆受傷。」黎醫生說。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黎醫生說,臨床研究發現部分患者與腦退化或柏金遜症有關,「這不是某一個病症導致另一個,可以是腦退化丶柏金遜症丶長者夢遊先後在不同時間出現,可能先出現夢遊,然後出現柏金遜症,亦部分柏金遜症患者慢慢出現夢遊癥狀。」

其他個案未必能找到確實原因,但臨床發現藥物、酒精有機會激發他們出現夢遊情況。藥物例如精神科的抗抑鬱葯、安眠藥都有機會。即有機會長者有抑鬱癥狀,醫生處方抗抑鬱葯,服後出現夢遊。

像許伯伯,兒女婚後搬出後,一直與妻子共同居住,感情良好;雖然有輕微柏金遜病徵,但他能步行,又能自行上廁所,溝通能力正常,但家人就是無法照顧,擔心他在家中會有危險。黎醫生在耐心傾談下,才了解到伯伯近幾年晚上經常發夢,而且多是惡夢,發夢時動手動腳,試過跌下床,撞到眼角受傷,試過打傷老伴,所以許太太不敢與他同床睡眠,同時覺得丈夫年老,自己無法照顧,於是安排他入住院舍。

抗抑鬱葯助放鬆

▲新入住老人院舍的長者,如有可逆轉的原因導致夢遊,經治療後或可改善,重回社區。

黎嘉慧醫生在細心追查下,發現許伯伯可能有腦退化,或稱認知障礙症,而沒有得到適當診斷,家人只感覺他老了,睡眠差,因此家人無法照顧。

黎醫生於是安排許伯伯接受睡眠測試,最終確定他的確有夢遊症,其後再由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跟進,發現有早期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

夢遊症有法可治嗎?黎嘉慧醫生說,有兩種藥物可以改善夢遊。第一種是氯硝西泮(Clonazepam),第二種是褪黑激素(Melatonin),保持其睡眠周期正常。

「第一種藥物是抗癲癇藥物,可以放鬆肌肉,改善睡眠質素,但有副作用包括暈丶嘔丶步行不穩丶白天睏倦等,由於長者對藥物的代謝能力較弱,故白天仍然有睏倦之感及種種副作用。通常處方給長者的藥物,我們都盡量以低劑量開始,希望能達到一個沒有副作用又有治療效果的份量。」黎醫生說。

許伯伯在服藥後晚上睡眠質素有好轉,家人嘗試在假期時帶他回家居住,目前狀況良好。黎醫生說,不少個案服藥後仍然都會夢遊,但情況會改善。

長者夢遊症是睡眠障礙的其中一種。其他睡眠障礙包括難入睡、入睡後睡不安穩、醒後難以再入眠,故治療都是解決睡不安寧的問題。

黎醫生說,長者在衰老過程中,深層睡眠時間逐漸減短,快速眼動期很快出現,出現後發完夢很快清醒,故很早便起床,因而很多長者在清晨4、5時便外出晨運。

「有些長者認為自己失眠,但其實計算他每日的睡眠時間,加上午睡小休時間,其實也有6至7個小時,算是充足睡眠,如果因為午睡而擾亂了睡眠的循環,應減少午睡時間。如果晚上入睡後容易醒轉,亦要找出原因,例如前列腺肥大問題致夜尿頻繁,或是因為飲食習慣、服藥要令他們睡前飲大量水,半夜要上廁所而影響睡眠,然後針對原因解決,幫長者回復良好睡眠習慣。」黎醫生說。

解除壓力改善習慣

如果長者夢遊打伴侶,在試藥階段中,亦應注意長者睡眠時的安全及伴侶的安全。例如在床邊擺放的物件不能具有危險性,地上亦不應有容易引起意外的物件。建議同床伴侶暫時分床而睡,直至情況穩定,才回復以往同睡習慣安排,以策安全。

長者夢遊或睡眠障礙,是否與壓力有關?黎醫生說:「長者由退休開始要面對種種問題,例如家庭成員遷出、伴侶去世、擔心自己身體健康、疾病、經濟等,故處理長者夢遊或睡眠障礙,都需要追查是否有壓力因素,幫助長者解除壓力。」治療長者夢遊除了藥物外,黎醫生表示亦鼓勵長者有社交生活,白天多運動,常外出,有社交生活,要有適量運動,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如白天午睡時間長,就應該縮短,從而改善睡眠習慣。

▲長者多參加社交活動,有助減壓及保持優質睡眠。

睡眠測試 確診夢遊

如何確定患者是否有夢遊症?黎嘉慧醫生說可以透過睡眠測試確診,測試會監察病人肌肉神經及腦電波在快速眼動期的狀況,並會將過程錄影,監察這期間病人肢體有沒有同步動作。

「正常人在快速眼動睡眠時,全身都放鬆,只有眼睛是快速跳動;夢遊症病人在這期間身體沒有放鬆,在肌電圖中如發現肌肉非常活躍。醫生會對比腦電圖以檢視他的睡眠周期,肌電圖的活躍情況,及錄影時發生的情況即實際動作都相符,就能確診。」黎醫生解釋。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