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養生 不貪涼是首要問題

加拿大都市网

■ 炎熱的夏季,吃冰鎮西瓜是人們最常用的消暑方法。但西瓜本身性極寒且體積大,人們吃的量也較多,因此對人體陽氣的耗損也就更大。網上圖片

本報訊 所有關於夏日的記憶,總是繞不開各種「冷」:外出回到家打開冷氣機吹吹冷風,運動得滿身大汗用冷水沖涼,晚上睡覺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鋪。這些貪涼行為在中醫養生專家眼中,不僅無法消暑反而還會落下病根,導致在秋冬季發病。

夏季受寒 秋冬發病 易傷陽氣
夏季屬火,氣候炎熱,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不難看出陽氣對於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如果損耗了陽氣會對我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專家指出,大自然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規律。夏天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根據中醫「順應天然」的養生原則,此時應該養護陽氣,不少人用「涼」對抗「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陽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動人體新陳代謝。古語講「百病從寒起」,可以說寒邪是導致人體疾病的罪魁禍首。夏天是陽長陰消的季節,是添陽的最好時機。而寒邪非常容易
損陽氣,讓整個人變得倦怠無力。

在專家看來,老百姓常說的:「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坐病」並不是沒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樣會侵襲體內,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陳代謝緩慢、有汗排不出、身體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瀉胃疼、患腸道疾病等。還有一些病症不會立即發作但會潛伏體內,給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季貪涼行為你有其中幾個呢?簡述如下。

1、大量吃冷食
炎熱的夏季,吃冷食是人們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霜淇淋、冷飲和冰鎮西瓜,因為清涼爽口備受歡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大個冰鎮西瓜,用來代替晚餐。

西瓜本身性偏寒,且體積大,通常人們一次吃的量也比較多,因此對人體陽氣的耗損也更大。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對人的陽氣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專家提醒,過多的生冷食物使體內聚集了過多的寒氣,容易導致秋冬季得病。

2、休息時太貪涼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達;整夜開着冷氣睡覺;甚至覺得在床上太熱,乾脆在地上鋪個涼席。這些都是人們常見的行為。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夏季人體毛孔張大,人在熟睡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冷氣、睡地板都會使寒邪更容易進入體內,因此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3、運動後立即沖涼
夏日適當的運動可以將體內部分「寒邪」和「濕毒」排出體內,但運動後的燥熱、流汗也往往讓人難以忍受,不少年輕人會用沖涼水澡來降溫,但這會讓更多的「寒邪」進入體內。專家表示,人體對溫度的適應是需要過程的,一下從高溫到低溫會使人體受到刺激,不要說用涼水沖澡了,運動完用涼水沖頭甚至沖腳都會使濕寒進入體內。另外,運動完後也不要馬上吹冷氣,因為這樣做同樣會加重體內的濕寒。

4、開冷氣機要照顧不同成員
夏天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一家人吃同樣的食物,老人孩子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的現象,而其他家庭成員並無大礙。有時,同樣在家中吹冷氣,女性也比男性表現的更易受涼。
人與人體質是不同的,所以對抗寒氣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壯年陽氣相對較重,而老人和小孩則體質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擾。而女性因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寒邪」和「濕氣」也會經常侵擾她們。因此,體質較弱、陽氣本身就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涼,更應該小心寒邪侵體。

夏天要遠離寒邪
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壽世保元》中說:「夏日伏陰在內,暖食尤宜」。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冷氣房裡。長時間呆在冷氣房裡,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冷氣,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
別超過7℃;讓冷氣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夏日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發胃腸炎。吃冷飲時最好等到食物的溫度接近體溫時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腸道,且吃的時間最好選擇陽氣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就應該用姜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紅糖一起沖泡後能發汗散寒,服用效果更好。也要注意不可用冷水洗頭洗腳,下雨天避免淋雨,因為冷水最傷陽氣。

用熱水泡腳。因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 「熱則血行、寒則血凝」。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2℃至45℃,溫暖舒適為宜。常洗熱水澡。因為熱水洗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並且能夠補充陽氣。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另外,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污垢,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運動不可少。 《易經》里講「運則生陽」,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並且有助發汗。楊力認為,夏天要「以汗制汗」,因為依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夏天氣要外泄,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常說的「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

三種運動比較好:

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恆定,不易中暑;

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

3.太極拳: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有助於振奮精神。

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室外氣溫超過32℃,空氣濕度超過60%時,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鍛煉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

 

女性更要「熱養」
女性的熱適應比男性差,尤其是體質比較寒的女性,更該注意保暖。女性陽氣不足,又以血為用,女性更要注意補陽氣,因為氣能生血。因此,夏日裏女性要特別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冷氣,多運動,做蒸氣浴,達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這些養生方式也不可少飲食開胃。一進三伏天,很多人就會受到「苦夏」的困擾,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開胃」是夏季養生的重點。專家建議,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蕎麥都能解熱
祛暑、健脾開胃。不過苦瓜性寒,體質較差、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因此,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雞鴨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也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身體祛濕。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對付暑濕,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於運化水濕。還可以刻意出些汗,讓濕氣隨着汗水散發出去。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紅豆、綠豆、荷葉煮粥,藿香、佩蘭、蒼朮泡茶,生薑切片煮水,都有祛濕之效。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祛濕功效卻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綠豆性寒,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