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骨質疏鬆症原來不是老年病

加拿大都市网

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會導致老年人腰酸背痛,脊柱變形和椎體壓縮性骨折,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而特定部位的骨折被稱為「一生最後一次跌倒」,所以骨質疏鬆被稱為中老年人的「無聲殺手」。以往對骨質疏鬆的研究對象是中老年人,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另闢蹊徑,研究嬰兒的鈣吸收。他們在《細胞與分子胃腸病學和肝病》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發現了母乳餵養的小鼠小腸下部三分之二有鈣吸收通道,為治療老年人骨質疏鬆症指出新的方向。(How babies absorb calcium could be key to treating osteoporosis in seniors)。

研究人員Megan Beggs說:「人類在成年以前一直在增加骨密度,直到成年以後才停止,所以骨質疏鬆症被稱為老年人的疾病。但實際上,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青少年疾病,只不過進入老年後才產生後果。因此至關重要的是要了解年輕人如何建造骨骼。」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成年哺乳動物中,大部分鈣吸收發生在小腸的上部,從食物中吸收鈣的時間非常少。Beggs說:「嬰兒正好相反,在小腸下部也有鈣吸收通道。」嬰兒在出生的第一年需要攝取大量的鈣,以將其出生的軟骨植入人體的206塊骨頭中。這種礦物沉積過程持續到25歲左右。

這是第一次了解嬰兒吸收鈣的機制。博士導師Todd Alexander教授說,部分原因是婦女和兒童的健康歷來不是醫學研究的主題。了解這種機制可能是扭轉導致人類骨骼衰弱的疾病的第一步。如果能夠增加鈣吸收通道,對老人或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中無法母乳餵養的孩子非常有用。

人體骨骼進入成年後,骨密度開始流失。如果在青少年時期就注意補鈣,增加骨密度「儲備」,就可以避免中老年時期的骨質疏鬆。另外,中老年合理補鈣也可以減緩骨密度流失速度。但是,人進入中年,鈣吸收能力逐步下降,所以選擇容易吸收的鈣劑非常重要。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鈣劑都是離子鈣,在小腸上部的十二指腸部位的鈣通道被吸收。鈣吸收時間短,還需要維生素D參與吸收,不容易被中老年人吸收。母乳中的鈣大部分是和氨基酸形成螯合物,不但在小腸上部被吸收,也可以像嬰兒一樣通過小腸其他部位被吸收。所以,氨基酸螯合鈣對中老年人比較合適。

好時光健康專欄是由寶力鈣(Byl-Calcium)特邀經銷商提供(www.timedrugs.com,電話604-871-0178)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联邦机构各自为阵 打击网络犯罪能力极差

5个迹象表明你在支票账户中存了太多钱

多伦多华人老板发帖亲历零元购 “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6月6日-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