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眼睛無法對焦 視線模糊 求醫後發現原來是這個病!

加拿大都市网

手術後初期,病人需要每天垂頭,讓氣泡可以向上升按摩視網膜黃斑區。

當我們整天工作辛苦勞累時,有時都會感到眼花花、視物模糊,但眨一下眼睛便會回復清晰。如果長時間感到視力模糊,甚至景物彎曲,應立即見眼科醫生檢查清楚,因為很大機會是視網膜病變……撰文:陳旭英

黃斑前膜病變
46歲的郭先生是持槍的紀律部隊人員,年前他在射擊練習時感覺眼睛無法對焦,他大驚並立即求醫。

「視力對於我的工作十分重要,不容有絲毫損失,所以當我發現問題後,即時求醫。眼科醫生幫我又驗眼、又放瞳,又做了一個叫光學斷層掃描的檢查。最後雖然確定是我的視膜網出問題,但幸好不是視網膜脫落,而是另一種視網膜疾病,在視網膜前面再生出一塊膜,是這片膜影響我的視力。」郭先生向記者說。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王逸軒說,郭先生患的是黃斑前膜增生,或稱黃斑前膜病變。

黃斑前膜是什麼?王逸軒醫生說:「我們可以幻想眼底像一張紙,在上面寫一個井字,將其分成九格,中間的一格稱為黃斑區。黃斑區的功能是負責中央視力,所有在我們正前方的景物,都是由黃斑區負責;旁邊的八格位置負責周邊的視野。

周邊視野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幫助並不是最大,最大的主要是中央黃斑區。如果在黃斑區前長出一片膜,稱為黃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就會影響視力。 」

50歲以上高危

王醫生解釋說,我們的眼球像一個球體,故裏面的皮層是帶有輕微弧度。如果視網膜的纖維細胞新增成薄膜,當它收縮就會拉扯視網膜而令其出現皺紋。

「病人會出現兩種主要病徵:第一,視物會模糊,因為黃斑區功能會受損,形成了黃斑水腫。第二,景物會出現彎曲,原因是視網膜被拉扯出皺紋,所以一條直線看起來就會變成彎曲。

王逸軒醫生說,黃斑前膜病變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士。

當情況惡化,病人的視力便會愈來愈模糊。有些病人會說只是景物模糊但沒有彎曲,但實際情況卻是他視力模糊程度太嚴重,連彎曲的景物都無法發現。 」一般在50歲以後比較常見。

與退化有關嗎?王醫生說,「大部分患者都找不到患病原因,已有病徵的患者在求醫時才得知是黃斑前膜增生。我們估計部分患者可能與視網膜曾經出現裂孔,或眼底曾經接受激光治療;又或眼睛曾經有外傷或做過手術,都有可能引起這個問題。

我們估計可能是視網膜裏面的纖維細胞,找到視網膜表面有一個缺口,因而從這個缺口跑出來到黃斑區的表面生長成一塊纖維膜,繼而引發上述病徵。 」

一般人都聽過視網膜病變,但很少人知道有這個病症。王醫生說,在不同人口統計中,視網膜前膜增生屬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差不多有一成,即每十人有一個人有此情況。

「香港大學曾就此進行研究,發現本港50歲以上人士,發病率超過10%以上,70歲以上發病率為17%。」

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由此看來,這都是與年齡相關的退化問題。纖維細胞增生需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生長,才會形成一塊薄膜。

阿姆斯勒方格表

圖為光相干性斷層掃描儀,可逐層掃描視網膜細胞。

雖然說每10人有1至2個患者,但王醫生說不是每位患者都有嚴重病徵,輕微的可能完全不察覺,或者可能純粹意外發現,或者例行檢查時發現黃斑前膜增生。如果病徵嚴重,例如視物模糊或彎曲,就會見眼科醫生檢查。

如何確診黃斑前膜病變?王醫生說,第一是檢查視力,和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查看直線時有沒有變彎曲,然後再放大瞳孔檢查視網膜、黃斑區,如有增生的前膜,在放瞳眼底檢查中可以看到。

50歲以上人士約有十分一機會有黃斑前膜病變,部分在恆常檢查時發現病情。

眼科醫生會再為病人的眼底進行光相干性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簡稱OCT) ,可以看清楚視網膜細胞有沒有受損,黃斑區是否多了一層膜,有沒有腫脹等。

正常的黃斑區應該是向下凹陷,當有黃斑前膜增生時,黃斑區可能會變成平面,代表出現水腫,在OCT掃描圖片中會見到視網膜細胞排列不平均。

當確診後,可有治療方法?王醫生說,發現有黃斑前膜增生後,會因應患者不同情況而採取適當措施。如果患者視力沒有受損,看景物沒有彎曲,純粹檢查時偶然發現,這種可以採取觀察態度,患者只須定期複診監察變化。

切除玻璃體及前膜

「如果是剛剛發現,觀察期複診會較密,以掌握其變化速度。如果持續複診檢查都沒有變化的話,複診期便可以推後。」王醫生說。

另一個選擇是即時處理這情況,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玻璃體位於眼球內,故需要先取走玻璃體,才能到達眼底黃斑區,然後將一個微型鉗伸入眼球,將這塊增生的膜撕走。

王醫生說視乎個別醫生的取向,有些會在切除玻璃體後在眼球注入氣泡,希望透過壓力將皺了的黃斑區視網膜細胞壓平。 「氣泡的作用是按摩黃斑區,將凹凸不平的視網膜細胞推開,讓它們回復整齊排列,令病人視力改善,看景物時彎曲情況減少。傷口康復一般需時一至兩星期,而視力恢復則需要較長時間,大約6至9個月。」

如手術時需要注入氣體,病人術後7天內最好盡量保持俯身,讓氣泡向上頂着視網膜黃斑區,發揮按摩作用。

王醫生解釋:「在這個手術中,氣泡作用是按摩視網膜,在眼球內不同位置移動都能夠發揮按摩作用。一般情況下,這氣泡會在眼睛內維持數星期,身體會自行吸收,吸收後就可以照常乘搭飛機。」
6個月後視力恢復

病人最關注視力恢復程度。王醫生說,在手術後初期,病人的視力可能會比手術前差,「視網膜就像含羞草一樣,非常怕被騷擾,受騷擾後它們需要時間回復正常狀態。所以視網膜在清除前膜手術後視力會比之前差,一般在數星期後,病人視力可以回復到手術前的狀況。之後會慢慢改善,到六個月後仍在復原中。年輕的病人,在術後一年後都可以繼續改善。」

一些病情輕微的病人,手術後毋需注入氣體,因為人有自我修復能力。患者年紀愈輕,或是病情輕微的,術後康復情況愈好,視力改善程度愈高。

任職紀律部隊需要佩槍的郭先生,在確診後決定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過程大約1小時。病人可選擇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而郭先生選擇了全身麻醉。

術後等候視力復原期內,郭先生調任文職。直至術後大約6個月,郭先生視力已恢復至正常水平,讓他可以回復昔日工作崗位。

任何手術也有風險,玻璃體切除及清除增生前膜手術的風險包括細菌感染,有機會致盲,以及傷口脆弱,手術後眼壓異常,或視網膜脫落等等。

「手術後,九成病人看事物彎曲的情況都會有所改善,但餘下一成的病人可能會有殘留的彎曲,故愈早進行手術,能痊癒的機會就愈高。」王醫生說。

眼科手術

王逸軒醫生說,如果視網膜出現裂孔,視網膜中間的纖維細胞如找到出路,跑到視網膜黃斑區的表面,就有可能形成一片前膜。

「視網膜細胞共有十層,表面第一層稱為內界膜,將視網膜內的細胞局限在裏面,令其不會走出來。如這個內界膜有缺口,例如受損或視網膜出現裂孔,視網膜內的纖維細胞便會從此缺口走出來,然後在視網膜表面增生。」王醫生說。由於這是慢性病變,所以患者都較難發現。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