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傷了好難受 如何避免?

加拿大都市网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改變引起的周圍組織壓迫併產生臨床癥狀的疾病,表現為頸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行走無力等。老年人發病比例較高,但近些年頸椎病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經常脖子不舒服、酸痛,甚至出現手麻等癥狀。這些都與頸椎「受傷」有關,「受傷」後頸椎的生物力學結構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導致退變加速而發病。

  究竟是何導致頸椎「受傷」

  結構傷頸椎的一項重要作用就是支撐頭顱。人的頭顱重量一般五六公斤,而頸椎只是由七節椎體構成,雖然有周圍的韌帶、肌肉進行加強,相比頭顱而言還是比較單薄。這樣的結構使頸椎比較容易「受傷」。

  姿勢傷頸椎和頭顱的關係就像是一根木棍頂着一個大球,當頭在頸椎的正上方時最穩定,頸椎也最省力。但是當頭顱位置向前偏離,頸椎的受力就會加大,而且偏離越大,頸椎受力增大的更明顯。現代人因長期久坐辦公、使用電腦、手機導致姿勢的改變,會使頭前移導致頸椎受力改變,長期改變會加速結構退變。

  習慣傷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對頸椎的損害也非常大,如很多人習慣在睡覺前看會兒書,這種姿勢會拉長頸後部肌肉,使頸前肌肉短縮。長此以往會導致頸後部肌肉勞損,頸前肌肉無力,頭前移的姿勢改變,更加大了頸椎損傷的概率。還有睡覺枕高枕頭、長時間低頭玩手機、伏案工作時間長等習慣都會引起此類問題。

  外力傷因為頸椎本身較為脆弱,外力容易導致頸椎損傷。最常見的就是頸椎「揮鞭樣損傷」,主要見於急剎車時,因軀幹綁着安全帶,頸椎會因慣性向前快速移動,再向後回彈停住,就像揮鞭子一樣。這種損傷易導致頸椎骨折脫位及頸髓損傷,後果非常嚴重。另外一種外力性傷害是基於頸椎疾病的基礎上。中老年人頸椎退變後導致椎管狹窄,當狹窄程度比較嚴重時,脊髓外無彈性代償空間,這時遭受外力同樣會導致頸髓損傷。這時的外力不需很大,如從高處跳下外力、跳躍等就可導致損傷。「揮鞭樣損傷」不易預防,但後面一種損傷是可以預防的。

  從日常做起,遠離頸椎病

  頸椎病可以說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不誇張地說,30歲以上的人群,70%以上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存在頸椎的問題。這一方面與頸椎容易「受傷」有關,另一方面則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密切相關,尤其是電腦、手機的廣泛使用已經使頸椎病發病年齡明顯提前。但是不能因噎廢食,科技的進步不能否認,因此,在日常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來預防頸椎的過早退化。

  了解自己頸椎結構身體是自己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基礎,頸椎疾病臨床多見,建議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的頸椎,知道自己的頸椎有多「脆弱」,有多大的額外壓力,這樣才有改變的動力。尤其是自己的頸椎存在問題時,如椎管狹窄,那就知道可以通過減少劇烈活動來預防出現嚴重的後果。

  改變不良習慣和姿勢了解了自己的頸椎,就要改變不良姿勢和習慣,如長期伏案工作、低頭看手機、靠在床頭看書、睡高枕頭等。日常可以「動靜結合」,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或娛樂,45~60分鐘要休息一下,起來活動5~10分鐘,做頸部的保健操,這樣也能有效的保護頸椎。走路時不要低頭,要抬頭挺胸,這樣可減少頸椎的壓力;枕頭不要過高,以8~10厘米為宜,保持睡眠時頸椎中立位,防止過度拉伸肌肉。

  加強頸部肌肉鍛煉頸椎自身結構雖然相對脆弱,但可以通過加強頸部肌肉力量增加頸椎的穩定性。常見的肌肉鍛煉方法是頭手對抗等長收縮鍛煉,以鍛煉頸後肌肉為例,即雙手交叉放在頭的枕部(頭後面的突起),手向前用力,頭向後用力,相互對抗但保持頭的位置不動,10秒1次。手放在不同的位置,鍛煉的肌肉不同,在頭的側面是鍛煉頸側面肌肉,在額頭是鍛煉頸前肌肉,一定要注意保持頭位置不動進行頭手對抗。

  正規醫院正規治療 雖然說頸椎病很常見,但大部分癥狀並不重,可能就是偶爾出現頸部酸脹的不適感,這些可以通過我們講的辦法自己預防。一旦病情較重,如出現頸部疼痛、胳膊疼痛、手麻、甚至走路不穩等癥狀,還是建議到正規醫院正規治療。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治療效果,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醫源性損傷。

來源:人民健康網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