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精神緊張症是個什麼病?你我都有!這10個方法可以治

加拿大都市网

城市人總是忙碌而疲憊。美國心理學家克萊格.布羅德發現,這種迥異於肉體疲勞的癥狀,在長時間伏案工作、面對電子熒幕的人最容易出現,他將其命名為「高科技精神緊張症」。如果長期處在這種緊張之下,大腦就會疲勞。因此,我們需要對大腦進行訓練,才能保持其敏銳。

我們的大腦,是具備「可塑性」的。科學家把聚集起來的神經元,叫做「灰質」;把神經元的軸突(可以理解為支撐神經元的骨架),稱為白質。以前普遍認為,白質無非就是一些支撐的部分,並不重要。但現在的研究發現,白質中有一種成分,叫做髓磷脂。它會附着在神經元的軸突上面,就像電線外面包裹的絕緣皮,將神經元裹起來。髓磷脂具有「跳躍式傳導」的作用——可以在不同神經元之間,建立一條「捷徑」,快速傳遞資訊。

科學家觀察到,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大腦,在接受技能訓練後,大腦神經元外層的髓磷脂會發生改變,重新建立起更加快捷、流暢的通道,讓熟練者可以瞬間完成非常複雜、精巧的動作或思維過程。所以,我們所有的提升,本質上,都有生理結構的改變。這也是我們鍛煉大腦的意義。本研究也為「一萬小時定律」、「刻意練習」等理論提供了一個生理學上的證據。

訓練大腦的方法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行為,對資訊的攝入、理解、記憶,都在不斷地改變着我們的大腦。聖路易斯大學老年醫學部主任約翰. E.莫利博士給出了10條訓練大腦的方法,簡述如下。

1.列一張記憶清單:包括購物清單、要做的事情或其他能想到的事情——然後記住它。大約一小時後,看看你能回憶出多少東西。使清單上的專案儘可能具有挑戰性,以獲得最大的腦部鍛煉效果。

2.學習一門樂器或加入合唱團,讓音樂流淌在生活中。研究表明,長時間學習一些新的、複雜的技能是中老年人保持大腦活躍的理想選擇。

3.多練習心算。在大腦中進行數學計算,而不用鉛筆、紙或電腦。你可以一邊走路一邊計算,使問題變得更困難,也更具挑戰性。

4.上烹飪課,學習如何烹飪新的菜肴。烹飪中需要使用多種感官:嗅覺、觸覺、視覺和味覺,它們都涉及大腦的不同部位。

5.學一門外語,豐富的辭彙可以提升認知能力。語言學家提出假設:不同語言對應不同的思維/性格模式,學習該種語言會導致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改變。也就是說,使用不同的語言會使人轉變思維模式、性格,變得更像對應語言的本國人。這也被稱為文化模式切換。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決定了我們的語言;而我們的語言,又會反過來決定我們的思維模式。新的語言,挑戰了我們的文化環境,也鍛煉了我們的大腦。

6.創建單詞聯想圖片。想像一個英文單詞在你腦海中的拼寫,然後試着想想其他任何以相同的兩個字母開頭(或結尾)的單詞。我們也可以想像一個中文字,然後儘可能多地聯想出相同部首的其他字。

7.在大腦中畫地圖。每次到一個新的地方,嘗試着畫一張該地區的地圖,並畫出一條從這個地方回家的路。

8.挑戰你的味蕾。吃東西的時候,試着閉上眼睛,辨別你口中食物的各種成分,包括微妙的調料和香料。

9.提高你的手眼運動能力。養成一種涉及精細運動技能的新愛好,如編織、繪圖、繪畫、拼圖等。

10.學習新的運動。開始做一項能鍛煉身心的運動,比如跳舞、瑜伽、高爾夫或網球等。

我們的大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着我們的運用和學習,不斷地改變自身內部的構造,來更好地適應這個環境。所以,我們每一次的思考、練習、操作,以及對資訊的接受和吸收,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重塑着我們的大腦。

如果你開始對身邊的一切感到習慣,開始遵循本能和下意識的反應生活,也許就要警惕了: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喪失了活力?

不妨試一試,哪怕是走一條不熟悉的路,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讀自己沒涉獵過的書,用一種全新的方法試着解決問題,都能為大腦帶來新的改變。

我們的大腦,就是在這種折磨和成就感交替的過程中,不斷實現進化。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