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簡歷這樣寫

加拿大都市网

EMF Jubilee Symposium

圖片來源:Willy Blanchard

Copyright: © Willy Blanchard, EMF, University of Lausanne

北京時間10 月4 日下午5 點45 分,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17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士的Jacques Dubochet,美國的Joachim Frank 和英國的Richard Henderson,表彰他們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上所做的突出貢獻。

  而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小編髮現,這名新科諾獎得主在洛桑大學官網上的簡歷……太好笑了……

  果然當了大牛就可以隨便寫CV了嗎? !

        「不服啊?」

  以下為簡歷

  雅克·杜波謝教授

  ——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

  曾任超結構分析實驗室主任,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

  1941年10月

  被樂觀的父母懷上。

  1946年

  不再怕黑了,因為太陽總會回來;是哥白尼解釋了這一點。

  1948-1955年

  瓦萊和洛桑的實驗科學生涯,第一部分(實驗器材:小刀,針,線,火柴)。

  1955年

  瑞士沃洲第一個官方認證的失讀症患者,得到了可以凡事都做不好的許可證……也理解了那些面對困難的人。

  1962年

  聯邦成年考試。

  1967年

  洛桑理工大學物理學家-工程師即將成為生物學家。

  1968年

  非常重要。

  1969年

  日內瓦分子生物學認證,成為生物物理學家。開始學習DNA電子顯微技術,依然是我的主要課題。

  1973年

  跟隨Eduard Kellenberger在日內瓦和巴塞爾做生物物理學論文。他教會了我生物物理學、倫理責任和長存的友誼。

  1970-1976年

  十分經典的精神分析。 (???)

  1978年

  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小組領頭人;發現如何向電子顯微技術引入水。發現水的玻璃化手段,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1987年

  洛桑大學教授,超結構分析系。

  1998年

  生物分部主席,得以和Nicole Galland 與 Pierre Hainard共同分擔這一任務,生活在一個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在洛桑生物系的時代。

  2002年

  任務結束。澳洲、德國和巴黎的休假。

  2004-2007年

  CEMOVIS(玻璃化切片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成熟。

  2007年

  退休。

  愛好:跨學科,社交,政治(左翼),蒙太奇,自然。

  Jacques Dubochet,1942 年生於瑞士,1973 年博士畢業於日內瓦大學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瑞士洛桑大學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

上個世紀80 年代初,在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領導一個課題組的Jacques Dubochet 成功實現了將溶液狀態的生物大分子速凍在玻璃態的冰中,並在液氮溫度下的電子顯微鏡觀察,從而奠定了冷凍電鏡制樣與觀察的基本技術手段。這一成果也標誌着冷凍電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或 Electron Cryo-Microscopy)技術的誕生。我們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獲得生命複雜機制的原子級分辨率的圖片了。

來源:科普中國、果殼網

C08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美密歇根州随机枪击 疑犯伤9人饮弹自尽 8岁童头中弹危殆

士嘉堡16岁男孩光天化日之下遭枪击身亡

新省22岁女司机酒驾 开车载3人冲入湖中

蒙特利尔语言警察立威 餐厅发免费餐券只有英语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