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代表制有點複雜 投票之前需了解清楚

加拿大都市网

■卑诗省正进行选举制度改革公投,原来其中一个选项,是由一个亚省大学生设计。CTV
 

■卑詩省正進行選舉制度改革公投,原來其中一個選項,是由一個亞省大學生設計。CTV

本報記者沈雯潔
卑詩省選舉改革公投目前正在進行中,公投表格中設有兩個問題,首個問題是詢問選民是否同意保留現有簡單多數制度。第二個問題則列出3個比例代表制選項,除了雙議員比例代表制(dual member proportional)之外,還有混合比例制(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和鄉郊城市比例制(rural-urban proportional)(見附表)。

對於很多選民表示不知道在選舉改革公投如何抉擇,卑詩大學(UBC)政治系教授約翰斯頓(Richard Johnston)指出,選民應了解比例代表制如何改變當前的政治格局,理解後再作出抉擇。

約翰斯頓接受《星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假設施行比例代表制,議會議席將根據得票率安排,該制度也會導致議會呈現多個政黨的現象,不同政黨需靠結盟或達成協議才能組成政府。

 
 

■約翰斯頓

比例代表制包括3選項
約翰斯頓表示,雙議員比例制顧名思義是在每個選區選出兩位省議員,其中一位主要候選人按照「多數票制」的制度選出,他應贏得最多選票。為體現比例代表制,該選區的另一個議員席位,則根據各黨在全省和當地的得票比例和表現來確定。例如某政黨在全省獲得10%的得票率,那麼省議會內的10%席位就歸該政黨所有,如果省議會有90個議席,該黨可獲9個席位。

如果該黨只勝出2個議席,遠低於全省得票比例,該黨就可獲得額外7個次要席位(secondary seats),以填補空缺。

約翰斯頓稱,政黨於全省得票率至少要有5%,才可獲得第二席位的填補。雙議員比例制優勢,是能反映選民的意願。

對於混合比例制,約翰斯頓表示,該制度在新西蘭和德國使用。

在該制度下,選民投給候選人的其中一票,根據「得票者最多者勝出」制度進行,而另一票則投給政黨,獲得票數最多的候選人將進入省議會。

他舉例稱,假設60%的議席根據「勝者全勝」的制度選出,其餘席位則會通過政黨擬定的候選人名單中選出,根據政黨名單席位投票,是為了彌補「勝者全勝」制度下選舉結果與選票不成比例的問題。

 
 

3種比例代表制度

 

至於各政黨列出的候選人名單會否公開,約翰斯頓稱,省長賀謹(John Horgan)曾承諾名單會向公眾開放,預料屆時每個黨派都會披露候選人名單,供選民參考。

約翰斯頓又指出,城鄉比例代表制則是指鄉村及市區採用兩種模式,鄉村地區將使用混合比例制,而城市則採用「可轉移單票制」(STV),選民可根據個人偏好把候選人排序,只需排一位以上即可。

根據一個公式得出選票配額(quota),候選人必須獲得一定票數才能當選,達到特定得票數量的候選人即當選。

但如果出現候選人未達到特定得票數目,而導致議席空缺的情況,那麼選民的選擇會轉移給其他候選人,直到所有席位都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