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果專欄:中文招牌背後的店東苦衷

加拿大都市网

列治文的中文招牌風波再起,市議會也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有的議員堅持市內所有商業招牌,必須是包括英語或者法語的「雙語」,篇幅也應該是一半一半。對華人商業頗為了解的列治文市長馬保定則不同意再修例,認為這樣會讓別人感覺列治文不包容。

其實,就我來看,如果僅僅是招牌的「雙語」,華人業主不應該有問題,畢竟我們華人在列治文已經是大多數了,將心比心,華人對「少數「所遭遇的緊張和不安是有切身體會的,在列治文佔有多數的華人應該考慮少數白人的感受,在城市的商業招牌視覺上讓非華裔有「安心感」,理應不該反對做「雙語」的招牌。

但是,在一個實事求是的加拿大,商業招牌上的「雙語」,不僅僅是擺樣子的,而是當顧客尋牌進來的時候,店東也應該提供招牌上顯示的語言服務,這就是不少華裔商店東主「頭痛」的事情。舉例而言,像銷售中草藥的傳統商店,如果真的有隻講英法語的消費者進來問東問西、挑肥揀瘦,如果店中沒有精通英法語的服務員提供對口服務,那就要造成很多的誤解甚至矛盾。

就在最近,一位講英語的歐裔坐輪椅女性進入多倫多的豐泰超市,因為沒有受到及時的英語服務,不但大發雷霆,還罵出了帶有「種族歧視」的語言,引發了軒然大波,連移民部長都要出來表態。

要知道,華人商鋪大都是小本經營,店主一般也是膽小怕事的小生意人,他們之所以在商業招牌上不放中文以外的語言,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的生意可以招攬很多的非華語顧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不能應付非華裔的顧客,如果花很多的時間在一個講英法語的顧客身上,那麼,他的生意又該如何做呢?這種苦衷真的難以與外人說。

要知道,在列治文從事店鋪生意,是一種小本買賣,本來就不容易,很少有東主可以花錢僱用講流利英語的店員。因此,「雙語招牌」的問題,就不僅僅是招牌上使用一半的英法語,這樣的開銷是一次性的,沒有太大的負擔。但「雙語招牌」可能帶來的麻煩,就不是一次性的問題了,而是關係到長久的經營問題。這一點,有關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

列治文需要有包容精神,其中包括包容單一的「中文招牌」;同樣,華裔也要有包容精神,包括在商業招牌上放上「英法語」。不過,我仍然同意馬保定市長的觀點,一個城市的包容度是重要的,即使有些商業招牌上沒有英法語,如果沒有影響別人的基本生活,那又有什麼傷害呢?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减肥药正在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零食公司急了

加拿大考虑购买酒店安置越来越多的难民